首页期刊导航|国际病毒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国际病毒学杂志
国际病毒学杂志

贺雄

双月刊

1673-4092

gjbdxzz@163.com

010-64407285

100013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中街16号

国际病毒学杂志/Journ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VirologyCSTPCD
查看更多>>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办。本刊入选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专业刊载病毒学基础、临床、药物、疫苗、防控等的综合性专业学术医学期刊,公开发行。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猴痘病毒A29L、B6R、M1R蛋白的表达纯化及其在痘苗病毒免疫血清检测中的应用分析

    程雪婷楚巧鸿王瑭琪韩瑞雯...
    89-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表达纯化猴痘病毒A29L、B6R以及M1R抗原蛋白并分析三种蛋白在痘苗病毒免疫血清检测中的应用。方法 将猴痘病毒A29L、B6R以及M1R抗原按照人源密码子优化合成后插入pVRC载体,转染HEK293T细胞后收获上清,通过Western blot方法验证蛋白表达,通过镍柱和离子交换层析柱纯化蛋白,并采用SDS-PAGE和考马斯亮蓝染色鉴定蛋白纯度。分别以纯化A29L、B6R与M1R作为包被抗原,通过ELISA检测痘苗病毒免疫后的小鼠、恒河猴与人血清中IgG抗体滴度,并分析它们与血清中抗痘苗病毒、抗猴痘病毒中和抗体滴度的相关性。结果 猴痘病毒A29L、B6R、M1R蛋白在细胞上清中均可大量分泌表达。经镍柱及离子交换层析柱进行蛋白纯化后,纯度均可达90%以上。痘苗病毒免疫的动物与人血清中均可检出针对三种蛋白特异的IgG抗体,三个抗原检测的IgG滴度显著相关,痘苗免疫血清中A29L、B6R、M1R特异的IgG与抗痘苗病毒中和抗体水平也显著相关,但与抗猴痘病毒特异中和抗体水平相关性较弱。结论 在痘苗病毒免疫血清中可检测到与猴痘病毒A29L、B6R、M1R蛋白交叉反应的IgG抗体,且IgG滴度与抗痘苗病毒中和抗体水平显著相关,但与猴痘病毒特异中和抗体水平相关性较弱。该研究可为正痘(包括猴痘)病毒免疫学检测方法的应用及疫苗研发提供参考。

    猴痘病毒A29L、B6R、M1R蛋白真核表达蛋白纯化ELISA

    2023年北京市猴痘病例流行特征分析

    李丹金昊源窦相峰李爽...
    96-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北京市2023年猴痘疫情的流行情况,为猴痘的后续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分析的方法,对2023年北京市报告猴痘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23年北京市报告猴痘病例266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2。18/10万,首例报告于2023年5月31日。报告病例以散发为主,发病高峰在7~8月,共报告146例病例(54。89%)。病例主要为男性(99。25%),平均年龄为(32。71±6。70)岁,114例(42。86%)为HIV感染者,241 例(90。6%)为男男性行为人群。男性20~39岁年龄组病例人数最多(217例,81。58%)。病例的职业以无业/待业(63例,23。68%)为主。北京本土猴痘病例主要分布在近郊区(161例,65。71%)。152例(58。24%)病例在首次就诊即确诊,122例(46。74%)病例在发病3 d内就诊。118例(45。21%)病例在首次就诊中选择传染病专科医院;就诊科室主要是皮肤科(50例,39。68%)和发热门诊(33。例,26。19%)。结论 2023年底,北京市猴痘病例呈现散发传播的特点。病例多有较强的就诊意识和自我信息保护意识,疾病的传播较为隐匿。建议继续在高风险人群和入境人群中加强宣传教育,在高发病区的医院的皮肤科和发热门诊进行培训,提升患者的首诊确诊率。

    猴痘流行病学特征北京市

    《国际病毒学杂志》2023年度下半年优秀论文评选结果

    《国际病毒学杂志》编辑部
    99页

    北京市2023年181例猴痘病毒基因组特征分析

    李夫金昊源孙玉兰张新...
    100-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北京市2023年5-9月份发现的猴痘病毒基因组变异及遗传进化特征,为猴痘防控措施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猴痘病例咽拭子、疱疹涂抹拭子和肛拭子等样本,采用扩增子测序方法对病毒基因组进行测序,对序列进行比对和变异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树和单倍型网络图。结果 共获得181例高质量猴痘病毒基因组序列,共携带193个碱基突变位点,其中80。8%的突变位点为APOBEC3酶驱动。系统发育分析显示,病毒均属于西非株系C。1进化分支,并可分为四个不同的进化簇。单倍型分析显示,181例病毒可分为108个单倍型。结论 北京市当前流行的猴痘病毒由多个源头输入,以及本地病毒持续传播和进化构成,有必要持续开展基因组监测和研究以评估本地病毒遗传变异规律。

    猴痘病毒基因组系统发育变异单倍型

    天津市猴痘病例流行病学与临床特征分析

    卢婷婷吕杰刘怡芳褚珏...
    104-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天津市猴痘疫情的流行特征与病例临床表现,为猴痘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本研究收集病例人口基本信息、流行病学史、发病就诊经过与临床特征等方面信息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23年6月至2024年1月天津市累计报告病例44例。病例均为男性,年龄中位数为37岁,其中34。09%为已婚状态,36。36%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史。44例病例均通过同性性接触传播,平均潜伏期为8 d,无其他可疑暴露史。一半以上病例在确诊前有≥2次的就诊经历,首诊医院类型是诊断延时的影响因素(P=0。049)。在全病程中,病例身体均出现不同部位皮疹,其中生殖器皮疹比例最高为56。82%;多数病例出现发热、皮疹部位瘙痒疼痛。无HIV感染组病例生殖器皮疹与发热的比例明显高于有HIV感染组[P=0。010(生殖器皮疹),P=0。038(发热)]。结论 天津市猴痘疫情在男男性行为人群(MSM)中传播,健康宣传教育应重点在MSM中进行,同时考虑到该人群中部分也与异性发生性接触,健康宣教也应兼顾其他人群;加强医疗机构培训,提高其识别、诊断猴痘的敏感性。

    猴痘流行特征临床特征男男性行为者

    2023年江苏省猴痘病例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居豪王笑辰梁姝怡张楠...
    109-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描述江苏省猴痘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为疫情防控提供经验。方法 使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和流行病学调查信息系统等的数据,采用Excel 2016软件进行整理和分析数据并绘制发病与报告时间分布图,分析江苏省2023年猴痘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江苏省2023年确诊的120例猴痘病例以散发为主,集中在7~9月,潜伏期为8。0(5。0,11。0)d,主要通过男男性行为传播。患者主要特征为男男性行为者(95。0%)、青壮年(21~45岁,占95。0%)、未婚(68。3%)和无业(49。2%),部分患有艾滋病(46。7%)和梅毒(23。3%)等性传播疾病。临床症状以皮损(91。7%)、发热(60。8%)、淋巴结肿大(37。5%)和头痛(22。5%)为主。病例主要通过主动就诊(90。8%)被发现,发病至就诊和发病至诊断的中位间隔时间分别为2。5 d和7。0 d。结论 应继续加强猴痘监测,同时针对男男性行为人群等高危人群加强健康教育。

    猴痘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特征男男性行为人群

    表达SARS-CoV-2 Omicron突变株RBD的重组4型腺病毒的构建与鉴定

    李莎李山虎黄芳吴成君...
    114-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构建和鉴定表达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mptom coronavirus 2,SARS-CoV-2)Omicron株刺突蛋白受体结合域(receptor binding domain,RBD)的重组4型腺病毒。方法 使用重叠延伸PCR和无缝克隆构建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和RBD双顺反子表达盒,将PCR得到的ccdB片段和pBR322-Ad4质粒进行同源重组获得中间质粒pBR322-Ad4-ccdB,使用PacI和SpeI酶切质粒pBR322-Ad4-ccdB后回收载体片段,回收片段与双顺反子表达盒在E。coli GB08Red中同源重组获得重组质粒pBR322-Ad4-RBD,用AsiSI线性化后转染HEK293T细胞获得重组腺病毒Ad4-RBD,RT-PCR验证RBD蛋白的转录,Western blot验证重组腺病毒中RBD蛋白的表达。结果 重组腺病毒Ad4-RBD的滴度达到5 × 108 PFU/mL,并能在细胞中稳定表达外源基因。结论 成功构建了表达SARS-CoV-2 Omicron株RBD蛋白的重组4型腺病毒,为SARS-CoV-2 Omicron株疫苗的研发提供了科学有效的依据。

    SARS-CoV-2Omicron株RBD蛋白重组4型腺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S蛋白Del 143~145突变核酸标准物质的制备及定值研究

    梁志超赵兴春王晓文徐雷...
    119-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制新型冠状病毒S蛋白Del143~145突变位点假病毒核糖核酸标准物质,满足公共卫生检测领域对标准物质的需求。方法 以新冠病毒原始株序列为参考,引入Omicron变异株特征性S蛋白Del 143~145,使用三质粒慢病毒包装系统制备假病毒。对产物进行均匀性、长期稳定性和短期稳定性评价,多家实验室联合定值。结果 制备的假病毒标准物质均匀性良好,可在-40℃下长期保存6个月以上,在常温条件下稳定12 h以上。多家实验室联合确定标准物质量值为(1。37±0。24)× 104 copies/μL。结论 研究制备的标准物质均匀稳定,适用于相关实验室的量值传递;质量检定、质量控制等多个领域。

    新型冠状病毒慢病毒核酸检测标准物质

    两种块染技术对病毒感染细胞超薄切片染色效果的评价

    冯红丽彭宇宁宋敬东
    124-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锇-硫代碳酰肼-锇(osmium-thiocarbohydrazide-osmium,OTO)及还原锇-硫代碳酰肼-锇(ferrocyanide-reduced-osmium-thiocarbohydrazide-osmium,ROTO)两种块染技术对病毒样品超薄切片的染色效果。方法 收集四种病毒(人5型腺病毒、Ⅰ型单纯疱疹病毒、人肠道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细胞样品,分别用OTO及ROTO技术进行块染,并以常规超薄切片染色为对照,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并拍照,统计分析OTO及ROTO技术制备的病毒样品染色效果。结果 OTO及ROTO法对病毒感染细胞样品的染色效果良好,病毒结构清楚,与常规染色效果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 OTO及ROTO技术可适用于多种类型病毒样品的块染处理,为病毒感染细胞样本的连续超薄切片、大尺度样品制备及电镜观测提供了依据。

    病毒块染超薄切片透射电子显微镜

    基于LAMP-CRISPR-Cas12b-侧层析技术检测A、B型流感病毒的方法建立

    黄佳齐适雨黄顺武刘慧...
    128-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为在疫情现场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对A、B型流感病毒的快速检测,而建立一种快速流感病毒诊断方法。方法 将等温扩增技术与CRISPR-Cas12b系统联用,结合侧层析技术,建立基于LAMP-CRISPR-Cas12b-侧层析技术检测A、B型流感病毒的方法。设计A、B型流感病毒的特异性LAMP引物组及crRNA。采用梯度稀释法验证该方法的灵敏度;利用其他4种呼吸道病毒验证该方法的特异性;应用该方法对52例ILI监测样本进行检测,验证该方法的实用性。结果 成功建立了LAMP-CRISPR-Cas12b-侧层析检测A、B型流感病毒的方法,最低检测极限为10copies/μL;该方法特异性强,与其他4种呼吸道病毒无交叉反应;52例ILI监测样本结果与qRT-PCR一致,一致性好(kappa=1)。结论 建立了一种适用于疫情现场和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对流感病毒快速检测的方法。

    流感病毒RT-LAMPCRISPR-Cas侧层析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