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国际儿科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国际儿科学杂志
国际儿科学杂志

李书琴

双月刊

1673-4408

ekfcbjb@yahoo.com.cn

024-23845727

110004

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三好街36号

国际儿科学杂志/Journ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ediatrics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1974年创刊,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国家级儿科学专业学术期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类核心期刊。坚持报道内容科学性、实用性、创新性,对当前儿科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重点问题加强导向性,报道内容以儿科临床与基础研究并重,是国内唯一专门介绍当代儿科学领域最新进展与最新动态的国家级儿科专业学术期刊。杂志栏目有综述、论著、继续医学教育等,国内外公开发行。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川崎病免疫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那巍兰宋红梅黄国英
    721-7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川崎病是一种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的急性系统性血管炎,病因尚不明确.目前认为川崎病是遗传易感个体的免疫系统对一种或多种非特异病原体的异常反应,是遗传、环境与免疫共同作用的结果.川崎病以免疫系统异常激活为显著特征,其机制涉及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目前研究明确了川崎病相关病理过程的免疫细胞类型,但其特定的免疫发病机制仍未明确.该文从遗传、环境和免疫三个方面介绍了川崎病相关免疫机制的研究进展,有助于预测标志物、治疗靶点的发现、疾病早期识别、个体化治疗及改善预后.

    川崎病免疫反应机制

    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余俊弟杨鹏晖王晋
    725-7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是发生在儿童全身中小动脉的一种非特异性炎症,其中部分病例伴有的冠状动脉损害,近年来已经成为儿童获得性心脏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但至今国内外关于KD病理变化的分子机制尚未完全了解.因此,建立一种与临床病理变化高度相似的动物模型以弥补临床取材的稀缺,对于KD发病机制的研究意义重大.目前KD小鼠模型诱导剂包括干酪乳酸杆菌胞壁提取物、白色念珠菌水溶性多聚糖片段、白色念珠菌衍生物等,该文对上述诱导剂建立的KD小鼠模型以及由血清或其他诱导剂所诱发的兔、幼猪、幼犬的KD冠状动脉损害的模型进行介绍,其中涉及到的相关通路和炎症因子可能为KD早期诊断和靶向药物治疗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诱导剂动物模型

    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相关细胞因子研究进展

    陈学鹏黄子于王亚洲
    730-7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川崎病是一种常见的小儿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可导致冠状动脉病变,是引起后天性获得性心脏病较常见的原因之一.但是,川崎病及并发冠状动脉病变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炎症因子与川崎病及并发冠状动脉病变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待进一步阐明.该文对细胞因子在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病变过程中的作用进行综述,探讨炎症因子和抗炎因子两方面的具体机制.研究显示细胞因子在川崎病的发病机制及冠状动脉并发症的形成中发挥关键作用.监测细胞因子的水平对于预测川崎病及其冠状动脉并发症的风险具有重要价值.此外,干预措施如抑制促炎因子和增强抗炎因子的活性,有望改善部分川崎病患儿的预后,显示出其在临床应用上的潜在重要性.

    川崎病炎症因子冠状动脉病变发病机制

    瑞典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的病死率纵向队列研究

    石永言
    734页

    儿童暴发性心肌炎诊断研究进展

    王心怡韩波
    735-7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暴发性心肌炎(fulminant myocarditis,FM)是一种罕见且独特的心肌炎,病情进展迅速,早期病死率高.儿童FM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成人,且儿童FM多以消化道、呼吸道等心外症状为首发表现,故早期识别并及时给予治疗至关重要.感染因素及非感染因素均可导致儿童FM.在非特异性的前驱表现出现后,在排除鉴别诊断的基础上,迅速出现的严重血流动力学改变、相关生物标志物(肌钙蛋白、炎症因子等)的显著升高、心电图的异常(恶性心律失常、ST段改变等)、超声心动图的特征(左室射血分数降低、室壁运动减低等)以及心脏MRI的特异性表现,有助于临床诊断FM.另外,心内膜心肌活检仍是诊断FM的金标准,可指导进一步的治疗.该文主要对儿童FM诊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儿童暴发性心肌炎诊断

    索他洛尔用于预防婴儿早期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安全性与疗效研究

    石永言
    739页

    肠道菌群失调与儿童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张治学石琳
    740-743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儿童高血压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儿童高血压可引起肾脏、心血管、眼底等靶器官损害,增加成年期高血压及心血管事件的风险,需积极治疗.生活方式干预、降压药物是儿童高血压的主要治疗方案,但部分患儿血压控制率仍较低.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对维持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与儿童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关联密切.高血压儿童存在肠道菌群失调,通过补充益生菌等菌群疗法可以降低小鼠及受试者血压水平.该文从原发性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儿童肥胖、婴幼儿期肠道菌群紊乱与儿童高血压的关系进行综述,为评估肠道菌群在儿童高血压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提供参考.

    儿童高血压肠道菌群

    危重患儿肾脏清除率增加的临床研究进展

    王浩楠缪红军
    744-748页
    查看更多>>摘要:肾脏清除率增加(augmented renal clearance,ARC)是危重患儿中的常见现象,可显著影响经肾代谢药物的分布与代谢,进而造成治疗失败甚至选择性耐药等风险并导致不良结局,因此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ARC的发病原因尚无定论,通常认为与液体复苏、血管活性药使用等因素所介导的肾脏灌注上调有关.目前,虽然已有一定数量的国内外研究聚焦于ARC现象的预测及药学干预,但儿童ARC研究仍面临诸多挑战,如病例数量有限、诊断标准不统一以及患者异质性显著等.PICU医师应了解危重患儿ARC的临床评估的临床意义并积极监测与干预,以期帮助患儿在早期、足量的药物治疗中获益.

    感染危重症抗生素肾脏清除率增加药物清除

    儿科三级医院的初次肾脓肿后膀胱输尿管反流的诊断研究

    石永言
    748页

    癌症患儿甲状腺疾病研究进展

    吉小露薛瑶方拥军
    749-75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癌症患儿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中,内分泌疾病发病率逐年增加,而且癌症患儿的甲状腺疾病尤其引发关注.化疗、放疗和手术治疗一直以来都是癌症的主要治疗方案,新型免疫治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则为患儿带来了更大的生存希望.然而,这些治疗手段虽然可以缓解疾病,却无法避免对甲状腺造成的损害.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监测甲状腺功能,并制定规范的随访方案,以便及时发现甲状腺疾病.该综述对癌症患儿常见的甲状腺疾病、导致甲状腺损害的病因以及甲状腺健康管理进行阐述,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癌症患儿继发甲状腺疾病的认知,及时发现异常并干预,从而改善患儿远期生活质量.

    儿童癌症甲状腺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