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国际护理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国际护理学杂志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
国际护理学杂志

吉林省医学期刊社

刘万车

月刊

1673-4351

gjhlxzz@126.com

0431-88920584

130061

吉林省长春市建政路971号

国际护理学杂志/Journ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CSTPCD
查看更多>>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吉林省医学期刊社主办。本刊是国家级杂志,目前已经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中国北方优秀期刊”。本刊主要以国内外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及从事护理临床教学研究者为对象,重点报道我国基础与临床护理的最新研究成果、临床护理经验,以及新技术、新方法在临床的应用与发展,介绍国际护理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主要栏目有:综述、论著、护理研究、护理管理、临床护理、健康教育、护理教育、社区护理、文摘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聚焦解决护理干预模式对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依从性和自我护理能力的改善价值

    张文芸王园园孙岳Wang Rui...
    193-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聚焦解决护理干预模式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对其依从性和自我护理能力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取2019 年6 月至2021 年 6 月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接收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112 例为研究对象,按电脑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 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聚焦解决护理干预模式。比较两组的疾病态度、依从性、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医学应对调查问卷(MCMQ)中的"积极"项目评分高于对照组,"消极"项目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治疗依从率为96。43%,高于对照组的82。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评分为(145。92±19。57)分,高于对照组的(134。18±19。8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慢性肝病问卷(CLDQ)评分为(169。36±20。76)分,高于对照组的(130。68±21。0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聚焦解决护理干预模式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疾病态度,提升其依从性,并促进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提高。

    聚焦解决护理干预模式慢性乙型肝炎疾病态度依从性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

    早期呼吸功能训练对肺癌根治术术后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陈静严红吕琳吴晓莉...
    197-2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在肺癌根治术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实施早期呼吸功能训练对其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以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胸外科在2020 年 1 月至 2022 年 1 月期间收治的 80 例肺癌根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实行常规呼吸功能训练,观察组给予早期呼吸功能训练,每组40 例。于患者术后 1 d 与术后 7 d,比较两组患者的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吸容积(FEV1)以及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用肺活量比值(FEV1/FVC)水平,并将两组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缓解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以及切口愈合时间进行对比,另采用癌症患者生命测定量表体系中的肺癌量表(QLICP-LU),评价两组患者术后1 d与术后30 d的生活质量水平。结果 术后1 d时,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与QLICP-LU量表指标评分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后7 d,观察组FVC、FEV1 以及FEV1/FVC吸气量(47。24±4。79、42。77±3。86、49。12±4。47)均高于对照组(43。99±4。25、40。83±4。54、47。32±2。33),且该组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缓解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以及切口愈合时间(2。67±1。47 d、16。66±1。02 h、6。77±1。05 d)均低于对照组(3。41±1。36 d、17。42±1。31 h、7。27±1。12 d)(P值均<0。05);术后 30 d,观察组QLICP-LU量表评分中的正性条目指标评分(29。71±3。54 分、52。96±4。02 分、24。31±3。50 分)高于对照组(27。96±3。63 分、51。20±3。71 分、22。49±3。67分),负性条目评分(18。76±2。17 分)低于对照组(20。19±2。40 分)(P值均<0。05)。结论 早期呼吸功能训练的应用,能够明显改善肺癌根治术患者的肺功能水平,加快恢复速度,大幅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效果显著。

    肺癌根治术早期呼吸功能训练肺功能术后恢复生活质量

    区域医联体视域平台的构建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陶文娟
    202-2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区域医联体视域平台的构建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医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20 年1 月至2021 年12 月烟台山医院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20 例,根据组间资料可比性原则分为对照组、试验A组和试验B组,各40 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治疗与护理,试验A组实施居家中医特色护理,试验B组基于互联网技术构建的区域医联体视域平台实施中医特色护理。观察比较各组临床疗效、疾病严重程度及血糖控制情况。结果 试验A组病情严重程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B组病情严重程度评分显著低于试验A组;试验A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B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试验A组;试验A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试验B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均明显低于试验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互联网技术区域医联体视域平台实施中医特色护理与常规治疗及传统中医特色护理相比较具有明显优势,能更有效地增强其遵医行为及康复积极性,提升中医特色护理技术的治疗疗效,对减轻DPN疾病症状程度、稳定其血糖情况均具有积极作用。

    区域医联体2型糖尿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PDCA循环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生存质量、不良情绪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宋永霞周妮妮
    207-2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PDCA循环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生存质量、心理状态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18 年3 月至2019 年3 月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78 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39 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PDCA循环护理,分析两组患者生存质量、心理状态及治疗依从性。结果 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MOS SF-36 各项评分差异不显著;干预4 w、8 w后观察组生活质量MOS SF-36 各项评分结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HAMA、HAMD评分差异不显著;干预 4 w、8 w后观察组HAMA、HAMD评分结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治疗依从性评分差异不显著;干预 4 w、8 w后观察组治疗依从性评分结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循环护理模式能够显著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生存质量、心理状态,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PDCA循环慢性乙型肝炎生存质量心理状态依从性

    个体化护理干预对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疾病认知、心理状态及视力恢复的影响

    及勇静李群田玮李洁月...
    211-2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个体化护理干预对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疾病认知、心理状态及视力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1 年 1 月至 2022 年 7 月该院接治的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 92 例,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实施个体化护理干预,47 例)与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45 例),对比两组患者疾病认知(实施糖尿病疾病认知问卷调查表)、心理状态[(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视力恢复(实施斯内伦视力检查表)及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 实验组疾病认知评估优良率(89。36%)高于常规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 60 d后两组SDS评分、SAS评分大幅度降低,其中以实验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 60 d后两组最佳矫正视力(BCVA)均升高,黄斑中心厚度(CMT)均降低,其中实验组BCVA值明显高于对照组、CMT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眼高压、视线模糊、眼内炎、结肠溃疡的发生率为 2。13%、2。13%、4。26%、0%,其总发生率(10。64%)明显低于常规组(2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体化护理对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身心状态均有积极影响,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

    个体化护理干预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疾病认知心理状态视力恢复

    基于云随访管理平台的"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管理中的应用

    刘倩雯梁焯辉何洁兰刘艳梅...
    215-2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云随访管理平台的"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在2 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江门市人民医院2019 年1~12 月收治的104 例DN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7 例。对照组行常规健康指导,观察组行基于云随访管理平台的"知信行"健康教育,随访时间为 6个月。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健康行为评分、血糖控制效果、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健康行为量表(HPL)总评分及各维度评分较对照组高,血糖控制有效率、饮食控制、运动锻炼、日常生活管理、血糖监测、定期随诊等方面依从率、躯体症状维度、心理状况维度、生理机能维度、社会角色维度、工作能力维度及生活质量总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基于云随访管理平台实施"知信行"健康教育可提高DN患者健康行为及治疗依从性,有利于患者血糖控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云随访"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2型糖尿病健康行为生活质量

    动机行为转化渐进性护理模式对肺癌化疗患者的影响

    张丽王蕊
    219-2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肺癌化疗患者实施动机行为转化渐进性护理模式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21 年1 月至2022 年2 月生物治疗科收治的 150 例肺癌化疗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75)。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动机行为转化渐进性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HPLP-Ⅱ)以及肺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ICP-LU)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HPLP-Ⅱ评分、QLICP-LU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HPLP-Ⅱ各维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QLICP-LU各维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常规护理模式对比,动机行为转化渐进性护理模式在改善患者应对方式,改变患者健康促进行为以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效果更加可观。

    肺癌动机行为转化渐进性护理应对方式健康促进行为

    JCI标准理论指导下标准化护理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

    张雪花庞敏雁王蓉谢美红...
    223-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应用JCI标准理论指导下标准化护理模式可行性与效果。方法 选取2020 年3 月至2022 年8 月苏州市立医院本部心血管内科收治的 70 例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5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JCI标准理论指导下标准化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 3 个月的中文版积极度量表(PAM)评分和生活质量量表评分。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PAM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3 个月观察组患者自我健康管理意识(6。12±1。89)分、疾病治疗相关知识(13。28±1。54)分、疾病预防相关能力(13。61±1。33)分、健康生活行为的信念(9。22±1。34)分等PAM 评分和症状(30。17±1。87)分、躯体功能(35。67±1。55)分、心理社会功能(63。23±4。32)分、认知功能(11。24±1。34)分、满意度(24。88±1。77)分、不良反应(22。14±1。31)分等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和JCI标准理论指导下标准化护理两种模式相比较,JCI标准理论指导下标准化护理模式在改善患者面对疾病的积极度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效果更加显著。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JCI标准理论积极度生活质量

    认知行为疗法护理对尿毒症腹膜透析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应对方式的影响

    朱晓燕陈莹青
    228-2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疗法护理对尿毒症腹膜透析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应对方式影响。方法 选取2019 年1 月至2021 年4 月在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腹膜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90 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 例。对照组患者在腹膜透析期间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腹膜透析期间给予认知行为疗法护理,比较两种护理方法对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应对方式及希望水平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的疾病不确定感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应对方式,观察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希望水平评分均显著高于护理前,观察组护理后患者的希望水平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认知行为疗法护理运用在尿毒症腹膜透析患者的临床护理上优势显著,既有利于预防和降低疾病不确定感的发生,又可以提高患者的希望水平,从整体上改善患者的应对方式,因此,此种护理方法具备临床借鉴意义和推广的价值。

    认知行为疗法护理尿毒症腹膜透析疾病不确定感

    护理风险管理与对策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护理中的应用

    胡璐璐牛洪艳祝喜鹰刘金凤...
    232-2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患者的护理过程中采用护理风险管理与对策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苏州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2019 年1 月至2021 年12 月收治的 90 例CRRT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给予护理风险管理与对策,每组45 例。于患者入院当天与出院 30 d 时,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以及心脏指数(CI),另将两组患者在 CRRT 期间内的不良风险事件发生率进行统计对比,同时使用纽卡斯尔护理满意度(NSNS)量表评价CRRT患者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2。22%的不良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的13。33%,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MAP、HR以及CI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MAP、CI水平高于对照组,而HR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97。78%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的 84。44%,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风险管理与对策的应用,能够明显降低CRRT患者在治疗期间的不良风险事件发生率,有效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同时大幅度提高该类患者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效果显著。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护理风险护理满意度血流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