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赵靖平

季刊

1673-2952

0731-5531571 5292158

410011

长沙市人民路139号湘雅二医院内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首发精神分裂症相关血浆外泌体蛋白标志物的筛查

    梁静文余卓恒叶彩虹刘宜欢...
    42-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首发精神分裂症与健康人群血浆外泌体的差异表达蛋白,筛选出临床早期诊断等密切相关的生物学标志物.方法 收集15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和45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浆,提取两组标本的外泌体蛋白质.采用定量蛋白质组学串联质谱标签(Tandem mas tags,TMT)标记技术进行蛋白质定量分析,并利用MaxQuant软件、UniProt人类蛋白组SP数据库和在线工具String对差异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本实验以健康人群为参照,首发患者鉴定并筛选出98个差异蛋白,92个表达上调,6个表达下调.初步筛选出可能与精神分裂症发生发展相关的热休克蛋白90α(Heat shock protein HSP 90-alpha,HSP90AA1)、蛋白酶体亚型β1 和 β2(Proteasome subunit beta 1,2,PSMB1和PSMB2)共3个候选蛋白标志物.结论 首发精神分裂症存在差异表达的蛋白,有可能成为精神分裂症发生发展相关的蛋白标志物.

    精神分裂症外泌体蛋白标志物

    分裂谱系-双相情感障碍认知损害异质性的跨诊断分析

    宗小芬卢隆莹张苗苗陈小磊...
    49-53,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借助跨诊断聚类分析揭示分裂谱系障碍、双相情感障碍认知损害组内异质性特征.方法 本研究入组264例受试:117例健康对照,55例双相Ⅰ型,56例双相Ⅱ型,以及36例分裂谱系障碍患者;评定所有受试神经/社会认知功能水平,以及焦虑、抑郁、躁狂、精神病性症状水平;将认知功能分数转为Z分后进行分层聚类分析,检测认知亚型,比较不同认知亚型间症状差异.结果 经分层聚类分析共识别3个认知亚型:亚型1为轻度认知损害型,亚型2为中度认知损害型,亚型3为重度认知损害型.3个亚型中各疾病(精神分裂症谱系、双相Ⅰ型、Ⅱ型)占比差异存显著统计学意义(x2=20.412,P<0.0001):亚型1分裂谱系占比最小,双相Ⅱ型占比最多;亚型2双相Ⅰ、Ⅱ型占比相当,均较分裂谱系多;亚型3分裂谱系占比最多,双相Ⅱ型占比最小.亚型3的精神病性症状较亚型1(P=0.03)、2(P=0.03)重;亚型1(P=0.09,边缘显著)、2(P=0.05,边缘显著)较亚型3的焦虑症状重.结论 在认知损害重的亚型患者精神病性症状更重;认知损害轻、中度亚型患者焦虑症状更重.分裂谱系障碍、双相情感障碍在认知损害的严重程度上是个"连续谱":双相Ⅱ型趋于轻、中度损害,双相Ⅰ型趋于中度损害,分裂谱系趋于重度损害.跨诊断分层聚类分析有助于揭示重型精神障碍认知损害异质性及其临床症状特征.

    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认知功能分层聚类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调节性T细胞和相关炎性因子水平及临床意义

    陈红齐文博陈娇于慧...
    54-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首发未用药精神分裂症患者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及其相关炎性因子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1年5月~2021年10月在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41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组,同期本院健康职工43例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细胞百分比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叉头状转录因子p3(Foxp3)mRNA相对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35(IL-35)水平;分析 CD4+CD25+Foxp3+Treg 细胞百分比与 TGF-β、Foxp3、IL-6 和 IL-35 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的关系.结果 首发精神分裂症组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细胞百分比、Foxp3mRNA及血清IL-35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外周血TGF-βmRNA表达及IL-6水平则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精神分裂症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细胞百分比与外周血Foxp3 mRNA水平(r=0.913)和血清IL-6水平(r=0.771)呈正相关(P<0.001),与外周血TGF-β mRNA水平(r=-0.952)、IL-35(r=-0.908)呈负相关(P<0.001).精神分裂症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细胞百分比与PANSS总分及各维度均呈负相关(P<0.001).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细胞及相关炎性因子的表达有异常,且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可能与患者体内免疫抑制机制受损有关.外周CD4+CD25+Foxp3+Treg细胞调控的细胞免疫异常可能是精神分裂症发病的神经免疫学机制之一.

    精神分裂症CD4+CD25+Foxp3+Treg细胞TGF-βFoxp3IL-6IL-35

    反刍思维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童年创伤经历与认知功能之间的中介作用

    廖翠青王冬梅詹晓宇
    59-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童年创伤经历与认知功能损害及反刍思维的中介作用.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0月,精神专科医院收治的13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童年创伤问卷(Childhood Trauma Questionnaire,CTQ),反刍反应量表(Ruminative Response Scale,RRS),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mptoms Scale,PANSS),可重复的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量(Repeatable Battery for the Assessment of Neuro psychological Status,RBANS)量表评估患者的童年创伤,反刍思维,阳性阴性症状和认知功能.结果 有童年创伤经历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反刍症状,强迫思考,反省深思高于无童年创伤经历组(均P<0.001);有童年创伤经历组PANSS总分和因子分高于无童年创伤经历组(均P<0.01).有童年创伤经历组的RBANS总分及因子分即刻记忆,空间结构,语言,注意力,延迟记忆得分高于无童年创伤经历组(均P<0.01).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反刍思维在童年创伤经历与认知功能之间起中介作用(P<0.001).结论 有童年创伤经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低于无童年创伤经历组,反刍思维在童年创伤经历与认知功能之间起中介作用.

    童年创伤经历反刍思维认知功能精神分裂症

    奥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

    石临娟王艳芳苏永仙
    63-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奥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纳入临汾市第五人民医院2020年1月~2023年2月的8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抽签法随机法分为两组,利培酮组41例,奥氮平组43例.利培酮组采用利培酮治疗,奥氮平组采用奥氮平治疗,均治疗12周.比较治疗前后阴性和阳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以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 治疗后两组PANSS各项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治疗后奥氮平组显著低于利培酮组(P<0.05);治疗后两组MoCA评分显著升高,血清白介素-6(interlea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显著降低,且治疗后奥氮平组MoCA评分高于利培酮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显著低于利培酮组(P<0.05).结论 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能够获得显著的临床疗效,并且能够促进其认知功能改善,可能与下调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有关.

    奥氮平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炎性因子

    rTMS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及对血清PRL、BDNF、NGF水平的影响

    陈程周俊徐雪怡张瑞佺...
    66-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辅助治疗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其对血清催乳素(PRL)、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含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90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口服帕利哌酮片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口服帕利哌酮片联合rTMS辅助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阳性、阴性症状评分、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总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PRL、BDNF、NGF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阳性症状评分、阴性症状评分、PANSS总分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观察组阳性评分、阴性评分、PANSS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PRL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显著下降(P<0.05),BDNF、NGF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5),观察组PRL水平低于对照组,BDNF、NGF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MS辅助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显著,对血清PRL、BDNF、NGF水平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安全性高,适用于临床治疗.

    重复经颅磁刺激精神分裂症催乳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神经生长因子

    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和奥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安全性以及社会功能的影响

    王春莲张平辛宝泉褚叶青...
    70-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棕榈酸帕利哌酮(Paliperidone palmitate,PP1M)注射液和口服奥氮平片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安全性及对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 在2021年8月~2022年12月期间,选择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比较研究,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50例患者,接受奥氮平治疗;研究组包括50例患者,接受PPIM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评分减分率、社会功能量表(Social Functioning Scale,PSP)评分、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ocial disability screening Scale,SDSS)评分、催乳素(Prolactin,PRL)、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PBG)、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PANSS减分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1周、2周、4周、6周、8周、12周后SD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1周、2周、4周、6周、8周、12周后PSP评分高于对照组,研究组的PRL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的PBG时,我们并未观察到显著差异(P>0.05).此外,研究组和对照组之间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也没有显著差异(研究组为8.00%,对照组为10.00%,P>0.05).结论 PPIM注射液可更有效的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及社会功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但会引起催乳素增高,故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治疗期间应加强催乳素监测.

    棕榈酸帕利哌酮奥氮平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社会功能

    不同年龄组男性抑郁障碍患者炎性反应、甲状腺功能、性激素水平和皮质醇指标的变化

    孙妍李鑫陈薇马文有...
    74-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不同年龄阶段男性抑郁障碍患者炎性反应、甲状腺功能、性激素、皮质醇相关指标水平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探讨更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0月于开滦精神卫生中心住院的男性中重度抑郁障碍患者166例,分为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甲状腺素、三碘甲状原氨酸(triiodothyronine,T3)、促甲状腺激素、游离T3、游离四碘甲状原氨酸数值;睾酮、泌乳素、雌二醇水平;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皮质醇水平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患者的年龄与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游离T3、促甲状腺激素水平成负相关,与皮质醇水平成正相关.典型相关结果为性激素相关指标与皮质醇相关指标的相关性最显著,典型相关系数平方为0.40.结论 男性中重度抑郁障碍患者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游离T3、促甲状腺激素水平与年龄呈负相关,且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素轴更易出现功能紊乱.下丘脑-垂体-性腺/肾上腺素轴之间可能起到正向协调作用.

    抑郁障碍甲状腺功能性激素皮质醇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探讨柴胡-香附治疗抑郁症的作用机制

    郭泽一曾勇龙青张云桥...
    78-85,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究柴胡-香附药治疗抑郁症(Depression)的活性成分及潜在作用机制,为进一步研究柴胡-香附治疗抑郁症的作用机制提供部分理论基础和参考思路.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检索柴胡、香附活性成分及靶点;利用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 Cards)、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Online Mendelian Inheritance in Man,OMIM)数据库查找疾病靶点;借助STRIING数据库及Cytoscape3.9.1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交集靶点网络,进行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分析;利用Metascape数据库对靶点进行通路富集分析;利用基因数据库(GEO)获取人类抑郁症差异基因后,将最终得到的交集核心靶点运用Pymol软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证实药物对靶点的作用.结果 筛选得到柴胡-香附药的有效成分25种(共同成分4种).GEO分析得到1217个抑郁症差异基因,与核心通路对应的67个核心基因交集后得到药物治疗人类抑郁症核心靶标5个,分别为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4(MAPK14)、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皮生长因子(EGF)、MYC癌基因(MYC)及单胺氧化酶A(MAOA).分子对接显示关键靶点与核心成分大多可形成稳固结构.结论 柴胡-香附对抑郁症可能通过MAPK14、MMP9、EGF、MYC及MAOA等靶点来实现药效作用.

    柴胡香附抑郁症网络药理学GEO分析分子对接

    青少年抑郁冲动性在知觉压力与自杀意念间的中介作用

    杨莎邱小英林志雄亢莉...
    86-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抑郁和冲动性在青少年知觉压力与自杀意念间之间的作用.方法 采用知觉压力量表、抑郁自评量表、Barratt冲动性量表和自杀意念量表对291名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抑郁、冲动性、知觉压力和自杀意念两两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36~0.58,P<0.01);知觉压力、冲动性和抑郁均对自杀意念有正向预测作用(R2=0.33,F=23.04,P<0.001);知觉压力不仅能通过抑郁的独立中介作用(effect=0.03,P<0.001),还能通过冲动性和抑郁的链式中介作用预测自杀意念(effect=0.06,P<0.001),中介效应占总效应51.9%.结论 知觉压力、冲动性、抑郁均与自杀意念相关,抑郁在知觉压力与自杀意念中起独立中介作用,冲动性抑郁在知觉压力与自杀意念中起链式中介作用.

    知觉压力冲动性抑郁自杀意念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