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赵靖平

季刊

1673-2952

0731-5531571 5292158

410011

长沙市人民路139号湘雅二医院内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青少年抑郁情绪与自杀意念的关系:失眠的中介作用

    袁婷范雪菲陈网妮潘誉文...
    1100-1103,1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失眠问题在青少年抑郁和自杀意念(Suicidal ideation,SI)之间的作用,为青少年抑郁的SI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共纳入739名13~25岁单相/双相抑郁患者.采用阿森斯失眠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分别评估患者的失眠、焦虑、抑郁水平.根据哥伦比亚自杀严重程度量表将患者分为SI组和非自杀意念组,比较组间差异性,通过相关分析检验失眠与焦虑、抑郁水平及SI严重程度的相关性,采用回归分析检验失眠对SI的影响,通过中介效应分析说明失眠在青少年抑郁和SI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 失眠与焦虑、抑郁及SI呈显著相关性(P<0.01);将年龄、性别、起病年龄、受教育程度、焦虑、抑郁纳入协变量后,失眠对SI风险的影响仍显著(OR=1.07,95%CI:1.02,1.12,P<0.01);失眠在抑郁水平和SI风险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比为41.10%.结论 在青少年群体中,抑郁症状可通过失眠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SI风险.

    青少年抑郁失眠自杀意念

    青少年抑郁患者非自杀性自伤的影响因素

    丽扎·满苏尔
    1104-1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青少年抑郁患者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1)的影响因素.方法 纳入2020年7月~2023年6月84例青少年抑郁患者,调查NSSI发生情况,调查并比较NSSI组、非NSSI组性别、年龄、受虐经历等,Logistic回归分析调查NSSI影响因素.结果 84例青少年抑郁患者中35例有NSSI经历,其中割伤25例,撞击伤6例,其他4例;NSSI组、非NSSI组年龄、性别、抑郁程度、虐待经历、社会支持、负性生活事件、网络成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休学史、单亲家庭、主要照顾者、独生子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严重抑郁、虐待经历、社会支持低、负性生活事件、网络成瘾是NSSI的影响因素.结论 青少年抑郁患者NSSI经历比例较高,严重抑郁、虐待经历等可能增加NSSI发生风险.

    青少年抑郁非自杀性自我伤害影响因素

    青少年首发抑郁症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危险因素

    段登艾谷樟林王维张勇辉...
    1107-1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青少年首发抑郁症发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的危险因素.方法 使用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22年1~8月在我院住院的136例12~18岁青少年首发抑郁症患者,根据既往存在NSSI与否分为无NSSI组和NSSI组,探索两组在人口学资料、汉密尔顿抑郁量表、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问卷、心理弹性量表、儿童期虐待的差异性.使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NSSI的危险因素.结果 比较发现年龄(x2=7.043,P<0.05)、独生子女与否(x2=5.488,P<0.05)、抑郁严重程度(x2=34.594,P<0.001)、心理弹性水平(x2=37.709,P<0.001)、经历儿童期虐待与否(x2=12.687,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非条件logistic回归提示,年龄<15岁(OR=3.715,P<0.05)、独生子女(OR=0.156,P<0.05)、重度抑郁(OR=4.076,P<0.05)、经历儿童期虐待(OR=2.539,P<0.05)、心理弹性水平低(OR=2.635,P<0.05)是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发生NSSI的危险因素.结论 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中年龄<15岁、独生子女、重度抑郁、经历儿童期虐待、心理弹性水平低者发生NSSI的危险性大,提示应当重点对这些高危人群进行相关干预.

    抑郁障碍非自杀性自伤青少年危险因素

    非自杀性自伤行为青少年的应付方式和父母养育方式

    杨克飞袁秋雨张文俊李军...
    1110-1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近些年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行为在青少年群体中患病率呈现不断升高的趋势,是相关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本研究对伴发NSSI的青少年患者展开研究,旨在探讨患者与正常青少年应付方式及父母养育方式的区别.方法 选取2019年9月~2020年12月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就诊的伴发NSSI行为的106名青少年患者,与此同时选取一定数量年龄与之匹配的健康青少年进行对照研究.在经过简明国际神经精神障碍访谈(MINI)量表访谈评估确认入组之后,再对入组人群采用一般临床资料、应付方式量表、父母养育方式等量表进行评估.结果 研究结果发现青少年NSSI患者和健康青少年之间一般资料的性别、是否为独生子女、亲子矛盾、父母离异、家庭经济状况、应付方式及父母养育方式等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此外相关分析显示应付方式与养育方式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青少年患者NSSI行为与应付方式及父母养育方式的分因子相关,其中采取解决问题、求助的应付方式非自伤行为发生更低,而父亲过度干涉及母亲过度干涉与保护的教养方式下的青少年患者NSSI行为发生相对更高.结论 伴发NSSI的青少年患者的自伤行为与采取的应付方式及父母养育方式有关,消极的父母养育方式可能会导致NSSI行为的发生,这值得我们更进一步探究早期对父母养育方式干预的意义,以期减少青少年NSSI行为的发生.

    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NSSI应付方式父母教养方式

    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累积生态风险与健康相关危险行为的关系

    江李梅戴菲陈凡韦天宝...
    1116-1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考察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与健康青少年的累积生态风险、健康相关危险行为及抑郁间的差异及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6月山西省精神卫生中心青少年抑郁症患者151例纳入抑郁症组,本地区某中学与抑郁组年龄匹配的172名健康青少年纳入对照组,分别进行累积生态风险、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问卷及抑郁自评量表的评定.结果 两组在家庭功能风险、学校联结风险、师生关系风险、同伴侵害风险、越轨同伴交往风险及累积生态风险指数百分比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问卷总分及攻击暴力行为、自伤自杀行为、破坏纪律行为、吸烟饮酒行为因子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无保护性行为与健康妥协行为上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组青少年累积生态风险指数与自伤自残行为及抑郁呈正相关,抑郁与自伤自残行为呈正相关;对照组青少年累积生态风险指数与攻击暴力行为、自伤自残行为、破坏纪律行为、吸烟饮酒行为及抑郁呈正相关,抑郁与攻击暴力行为、自伤自残行为、破坏纪律行为、吸烟饮酒行为及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问卷总分呈正相关.结论 需全面关注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健康相关危险行为,促进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家庭、学校及同伴生态环境中支持性资源的结构化和有序化,有助于青少年抑郁症的预防及治疗,并减少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的发生.

    青少年抑郁症累积生态风险健康相关危险行为

    重度抑郁症伴肥胖患者的血清CRP水平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及中介效应分析

    康瑞雪田雨禾王佳苗葛茂宏...
    1121-1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重度抑郁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伴肥胖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与认知功能的关系,并探究血清CRP在BMI和认知功能之间是否具有中介效应.方法 选取2022年12月~2023年6月于潍坊市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MDD患者82名,按照是否伴有肥胖分组,观察组(合并肥胖)40人,对照组(不伴肥胖)42人,对两组分别进行血清CRP水平检测.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ilton Depression Srale,HAMD-17)评估患者抑郁程度,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中文版(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评估患者认知功能,分析观察组血清CRP水平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并探究血清CRP在BMI和认知功能之间是否具有中介效应.结果 观察组血清CR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MoCA总分、视空间执行功能、延迟回忆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CRP水平与MoCA总分、视空间执行功能、注意及延迟回忆评分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中介效应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RP在BMI与延迟回忆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 伴肥胖的MDD患者血清CRP水平高于不伴有肥胖的MDD患者,血清CRP水平与认知功能呈负相关,并可能部分介导BMI与延迟回忆之间的关系.

    血清CRP重度抑郁症肥胖认知功能中介效应

    无抽搐电休克对重性抑郁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BDNF、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张进周王彦辉
    1125-1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无抽搐电休克疗法(modified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MECT)治疗重症抑郁疗效及对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选择2021年2月~2023年1月84例重症抑郁患者,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患者采用帕罗西汀治疗,观察组4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MECT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HAMA、HAMD)以及血清BDNF、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IL-10水平.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HAMA评分、HAMD评分均显著降低,且治疗后观察组两项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BDNF、1L-10水平显著升高,IL-1β水平均显著降低,且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指标变化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MECT治疗重症抑郁能够降低焦虑、抑郁情绪,并提升血清BDNF水平,调节炎性因子水平.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重症抑郁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炎性因子

    重复经颅磁刺激合并抗抑郁药对难治性抑郁障碍的疗效分析

    欧阳泽华王瑞见李海军邓海涛...
    1128-1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合并抗抑郁药治疗难治性抑郁障碍(TR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21年12月~2023年8月在我院门诊和住院的100例难治性抑郁障碍患者,按照数字表法1:1比例随机分成研究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研究组为10Hz左背外侧前额叶(DLPFC)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照组接受假性刺激,每个患者继续使用原治疗方案不变,共4~6周.在治疗前、治疗2周末、治疗4周末、治疗6周末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17)进行评分,在治疗前、治疗4周后应用CGI-S评定疾病严重情况.结果 研究组在治疗第2周末、第4周末、第6周末HAMD-17的减分率(%)分别是25.93、59.70、69.30,对照组在三个时点的HAMD-17减分率(%)分别是2.46、8.96、12.25,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6周末研究组和对照组缓解率分别为30.0%和0%,两组有效率分别为44.0%和2.0%,两组缓解率和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0),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4周末两组CGI-S评定,研究组降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左侧背外侧前额叶高频经颅磁刺激合并抗抑郁药治疗难治性抑郁障碍起效早,疗效好,且安全性比较好.

    高频左背外侧前额叶重复经颅磁刺激抗抑郁药难治性抑郁障碍

    在抑郁症伴有自杀未遂患者中采取微信医患互动平台联合药物治疗的效果分析

    秦霞刘顺发赵丽兰陈嘉...
    1133-1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抑郁症伴有自杀未遂患者中采取微信医患互动平台联合药物治疗的效果.方法 在2019年5月~2020年5月范围内选择在精神科住院后获好转/治愈出院的自杀未遂抑郁症患者120例患者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2组,一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定期实验室检查、电话随访(对照组),一组接受微信医患互动平台管理干预(观察组),各60例.两组均实施为期1年的干预,观察对比两组的抑郁程度、社会支持、用药依从性、患者再入院率、危险行为发生率.结果 干预后,两组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低(P<0.05);干预后,观察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S)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较对照组显著高(P<0.05);干预后,观察组药物依从性评定量表(Medication adherence rating scale,MARS)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较对照组显著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再入院率、危险行为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针对抑郁症伴有自杀未遂的患者实施微信医患互动平台干预联合药物治疗,可使患者抑郁程度得到缓解,强化其用药依从性,促进其社会功能恢复,降低再次自杀几率.

    微信医患互动平台药物治疗自杀未遂抑郁症抑郁程度

    度洛西汀联合米氮平对合并躯体疼痛的抑郁症患者的效果

    周莉霞王学刚
    1137-1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度洛西汀联合小剂量米氮平治疗抑郁症合并躯体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84例抑郁症合并躯体疼痛按抽签法分为两组,对照组、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度洛西汀治疗,观察组采用度洛西汀联合小剂量米氮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8周后焦虑与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简化McGill疼痛问卷评分差异.结果 两组治疗后SAS评分、SD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但治疗后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McGill问卷疼痛分级指数(pain rating index,PRI)、视觉模拟量表(visualanalogue scale,VAS)、疼痛现有强度(present pain intensity,PPI)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三项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度洛西汀联合小剂量米氮平治疗抑郁症合并躯体疼痛在改善焦虑、抑郁情绪、减轻躯体疼痛方面效果更佳.

    度洛西汀小剂量米氮平抑郁症躯体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