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赵靖平

季刊

1673-2952

0731-5531571 5292158

410011

长沙市人民路139号湘雅二医院内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认知-行为及心理支持治疗对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效果

    李志中付继勇吴强刘智慧...
    1140-1142,1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及心理支持治疗对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效果.方法 本研究对象为2021年8月~2023年1月入组92例老年抑郁症患者,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及心理支持治疗,均治疗8周.治疗前后采用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HAMA)、(HAMD)]评估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治疗前后采用健康状况问卷(SF-36)评估生活质量.结果 两组治疗后HAMA评分以及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两项评分均较对照组更低(P<0.05);两组治疗后SF-36量表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治疗后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社会功能、活力、总体健康评分均较对照组更高(P<0.05),两组治疗后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生理功能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认知-行为及心理支持治疗对老年抑郁症患者具有显著的辅助治疗效果,能够降低负性情绪,提高情感、社会功能等生活质量.

    认知-行为治疗心理支持治疗老年抑郁症焦虑抑郁生活质量

    度洛西汀与舍曲林治疗老年抑郁症疗效比较

    温友禄古婷婷舒威兵张婷婷...
    1143-1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度洛西汀或舍曲林治疗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症状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集2021年10月~2022年10月病例资料,展开研究.入选对象为医院收治的老年抑郁症患者,共计纳入10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组,分为对照组(舍曲林治疗组)与观察组(度洛西汀治疗组),各组纳入50例;观察对比两组抑郁程度、睡眠质量、临床有效率、血清因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1周、4周、6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HAMD)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多巴胺(dopamine,DA)水平均呈不同程度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升幅更大(P<0.05).结论 老年抑郁症患者应用度洛西汀治疗,相较于舍曲林,可取得更为显著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抑郁程度及睡眠.

    度洛西汀舍曲林老年抑郁症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米氮平治疗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的疗效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王佳苗葛茂宏高雅昆康瑞雪...
    1147-1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联合米氮平治疗对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的效果以及对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将80例抑郁症伴睡眠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仅给予米氮平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10Hz rTMS治疗.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Hamilton's Depression Scale-17,HAMD-17)、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Scale,MoCA)在治疗前后对抑郁症状、睡眠情况和认知功能进行评估.并用治疗时出现的症状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TESS)评估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症状均得到明显缓解.观察组HAMD-17评分、PSQ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MoCA总评分及各个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观察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总的来说,rTMS联合米氮平治疗抑郁症伴失眠障碍患者在抑郁症状、缓解睡眠和认知功能改善均取得有益的效果.

    抑郁症睡眠障碍认知功能重复经颅磁刺激米氮平

    团体认知行为疗法联合药物对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的效果

    王钦文陈长浩王兰兰李迎晨...
    1151-1153,1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团体认知行为疗法(Group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G-CBT)联合药物对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BD)患者躁狂发作症状、氧化应激指标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9月~2022年10月期间108例BD躁狂发作患者为研究对象,各54例,依照治疗方式分为药物组和认知组.药物组予药物治疗,认知组在药物组基础上增加G-CBT,比较两组躁狂与精神症状、睡眠质量、氧化应激指标.结果 认知组治疗8周后Bech-Rafaelsen躁狂评估量表、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评分低于药物组(P<0.05).认知组治疗8周后入睡时间、睡眠质量、睡眠时间评分低于药物组(P<0.05).认知组治疗8周后丙二醛水平低于药物组;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水平高于药物组(P<0.05).结论 G-CBT联合药物控制可调节BD患者氧化应激指标,改善躁狂发作,提高睡眠质量.

    团体认知行为疗法双相情感障碍氧化应激睡眠质量

    社区老年人认知功能与抑郁、焦虑症状相关性分析

    赵子涵王璐妍苏姗李文秀...
    1154-1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影响社区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因素,以及认知功能与抑郁、焦虑症状共存的关系.方法 使用8条目痴呆筛查问卷(AD8)、老年抑郁量表(GDS-15)、焦虑自评量表(SAS)对北京市海淀区3387名社区老年人的认知功能、抑郁症状、焦虑症状进行调查,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检验认知功能与抑郁、焦虑症状共存的相关性.结果 认知功能障碍、抑郁、焦虑的筛查阳性率分别为23.71%、16.92%、10.84%,抑郁、焦虑症状共存者为6.61%.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85岁年龄组和75~84岁年龄组、女性、经济来源为子女供给、听力下降、自评健康较差是发生认知功能下降的危险因素.与没有抑郁、焦虑症状的老年人相比,仅有抑郁症状(OR=4.596,95%CI:3.802~5.556)、仅有焦虑症状(OR=3.800,95%CI:3.041~4.749)、抑郁和焦虑症状共存(OR=4.721,95%CI:3.578~6.230)与认知功能受损的高发生风险相关,且在分别调整人口学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健康行为因素后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抑郁、焦虑或二者症状共存的老年人发生认知功能下降的风险更高,是社区预防认知障碍的重点人群.

    社区老年人认知功能抑郁焦虑

    团体心理训练联合正念认知信息化干预在陆航官兵中的应用效果

    林伟锋陈盈盈庄绍燕于海霞...
    1161-1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团体心理训练联合正念认知信息化干预在陆航官兵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整群随机抽样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12月在我院健康管理的某部陆航官兵200名,将其中开展团体心理训练的100例纳入对照组,于此基础上加用正念认知信息化干预的100例纳入观察组;对比两组干预前后心理健康、应对方式、人际关系、自我和谐状况的变化.结果 干预后,两组受试在心理健康各因子分方面,观察组除敌对、恐怖外,其余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躯体化、焦虑、偏执、阳性项目数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5);干预后,两组应对方式各项因子分较干预前均表现更优(P<0.05),两组人际关系和自我和谐均有所改善;综合两受试组间的结果比较,观察组的改善较对照组显著(P<0.05).结论 团体心理训练联合正念认知信息化干预用于陆航官兵中,可有效提高整体心理健康水平和人际交往能力,同时还可显著改善应付方式,促进自我和谐.

    陆航官兵团体心理训练正念认知信息化心理健康

    彝族和汉族人群酒依赖临床特征的差异及其和酒文化的关系

    周进伟李中才冯治文张银美...
    1165-1169,11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彝族自治州地区彝族和汉族酒文化及酒依赖患者的饮酒行为及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并比较不同民族之间的差异,为彝族酒精依赖的防治提供思路.方法 采集彝族和汉族酒依赖患者的一般资料、饮酒习惯、抑郁焦虑症状评分和肝功能,比较分析两个民族酒依赖各项指标与饮酒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与汉族酒依赖患者相比,彝族酒依赖患者开始饮酒的年龄小、饮酒年限长、酒依赖严重程度高,焦虑抑郁程度低.结论 彝族人群对酒精有害健康的意识较低,酒精过量使用和酒依赖恶化的风险较高,需加强健康饮酒的科普宣讲.

    酒依赖彝族焦虑抑郁肝功能

    精神障碍者辨认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周鹏张强刘少文郭英伟...
    1170-1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一般人口学、临床特征与辨认能力评定的关系,为判断辨认能力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样本来自汕头大学司法鉴定中心2003~2021年的165例法医精神病学鉴定案例,收集一般人口学及临床特征资料,对精神障碍者案发时的临床特征进行回归分析,探讨影响辨认能力评定的相关因素.结果 在一般人口学方面,与辨认能力完整组相比,辨认能力丧失组文盲比例较多(P<0.05),其他一般人口学资料在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精神分裂症谱系障碍者在辨认能力丧失组的比例高达86.36%.在临床特征方面,精神障碍者辨认能力评定相关因素的影响程度排序如下:思维障碍因子(OR=5.878,P=0.001)、情绪状态(OR=4.419,P=0.019)、精神病性症状(OR=4.291,P=0.009)、缺乏活力因子(OR=3.354,P=0.015)、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得分(OR=2.952,P=0.013).结论 案发时有精神病性症状、情绪状态异常的被鉴定人辨认能力丧失的风险高;缺乏活力因子、思维障碍因子、SDSS得分越高的被鉴定人辨认能力丧失的风险越高.

    精神障碍者法医精神病学鉴定刑事责任能力辨认能力

    孤独症患儿血清叶酸、BDNF及25(OH)D水平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伊乐
    1175-1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孤独症患儿血清叶酸、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及25-羟维生素D[25-hydroxy vitamin D,25(OH)D]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本研究选择2019年2月~2023年2月80例孤独症患儿为研究对象,设孤独症患儿为观察组,纳入80例一般资料配对的体检儿童,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叶酸、BDNF、25(OH)D水平.参照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hild autism rating scale,CARS)将观察组分为轻中度组以及重度组,比较病情不同严重程度患儿血清指标水平以及CARS评分,分析血清指标水平与CAR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血清叶酸、25(OH)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BDN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组血清叶酸、25(OH)D水平显著低于轻中度组,CARS评分、BDNF水平显著高于轻中度组(P<0.05);孤独症患儿血清叶酸、25(OH)D水平与CARS评分呈负相关,BDNF水平与CARS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 孤独症患儿血清叶酸、25(OH)D水平降低,BDNF水平升高,并与孤独症严重程度显著相关.

    孤独症叶酸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维生素D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清Aβ1-42、NLRP3、P-Tau181水平与认知功能的关系

    薛利敏李万里王焕焕张高才...
    1178-11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患者血清β-淀粉样蛋白1-42(β-amyloid protein 1-42,Aβ1-42)、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 3(nucleotide 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磷酸化 Tau-181 蛋白(phosphorylated tau-181 protein,P-Tau181)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132例AD患者为AD组,并纳入同期1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组,分别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临床痴呆评估量表评估两组认知功能,根据MoCA评分将AD组患者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血清Aβ1-42、NLRP3、P-Tau181水平.结果 AD组与健康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病程、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史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AD组患者血清Aβ1-42、NLRP3、P-Tau181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重度组患者血清Aβ1-42、NLRP3、P-Tau181水平明显高于中、轻度组患者(P<0.05),中度组患者血清Aβ1-42、NLRP3、P-Tau181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组患者(P<0.05).结论 AD患者血清Aβ1-42、NLRP3、P-Tau181与疾病发生发展相关,其表达水平与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程度正相关.

    阿尔茨海默病认知功能β淀粉样蛋白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磷酸化tau-181蛋白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