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Profilin1(PFN1)激活自噬参与草酸介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机制.方法 选取2022年4月至2022年7月在本院确诊为肾结石的30例患者作为结石组,同期选取30例无肾结石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研究对象的尿液标本,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患者尿液中的PFN1浓度.使用HK-2细胞作为体外研究对象,分为细胞对照组(基础培养基)、草酸组(2 mmol/L草酸)、阴性对照组(2 mmol/L草酸+siRNA阴性对照)、si-PFN1组(2 mmol/L草酸+si-PFN1)和si-PFN1+雷帕霉素组(2 mmol/L草酸+si-PFN1+雷帕霉素).通过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检测细胞内的PFN1表达,然后使用基因工程技术对HK-2细胞进行PFN1基因敲减,检测各组的Caspase3酶活性含量、线粒体膜电位水平以及自噬标志分子Be-clin1的表达.通过药物干预对PFN1的作用进行挽救实验,再次检测各组的Caspase3酶活性含量和线粒体膜电位水平.结果 结石组患者尿液中的PFN1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501.83±81.40 vs.236.67±77.09,P<0.05).在对PFN1进行siRNA敲减后,与细胞对照组比较,草酸组的 PFN1 mRNA(1.07±0.21 vs.0.45±0.91)和蛋白表达量(0.27±0.05 vs.0.16±0.03)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细胞对照组比较,草酸组的Caspase3酶活性增加,而线粒体膜电位水平下降;与阴性对照组比较,si-PFN1组的Caspase3酶活性降低,而线粒体膜电位水平增加;与细胞对照组比较,草酸组的Beclin1蛋白和mRNA表达增加(1.06±0.16 vs.0.28±0.07,P<0.05);与阴性对照组比较,si-PFN1组的Beclin1蛋白和mRNA表达降低(0.69±0.14 vs.1.13±0.11,P<0.05).使用自噬激活剂后,与 si-PFN1 组比较,si-PFN1+雷帕霉素组的Caspase3酶活性上升,而线粒体膜电位降低.结论 PFN1参与了草酸介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是激活自噬而导致的,而PFN1有望作为肾结石防治的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