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国际泌尿系统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

朱冬三

双月刊

1673-4416

fmujuan@163.com

0731-84472665

410008

湖南省长沙市湘雅路30号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Journ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ology and NephrologyCSTPCD
查看更多>>1980年创刊,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我国惟一一本集泌尿外科和肾内科于一体的医学科技类期刊,主要介绍国外泌尿系统领域的最新理论、诊断与治疗的最新进展,直接为我国从事泌尿系统(含泌尿外科与肾内科)教学、科研与临床的专业人员服务。本刊栏目包括论著、临床报告、综述。本刊已进入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以及中国核心期刊数据库。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Profilin1激活自噬参与草酸介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

    孙畅宋钱林熊云鹤宋超...
    899-9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Profilin1(PFN1)激活自噬参与草酸介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机制.方法 选取2022年4月至2022年7月在本院确诊为肾结石的30例患者作为结石组,同期选取30例无肾结石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研究对象的尿液标本,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患者尿液中的PFN1浓度.使用HK-2细胞作为体外研究对象,分为细胞对照组(基础培养基)、草酸组(2 mmol/L草酸)、阴性对照组(2 mmol/L草酸+siRNA阴性对照)、si-PFN1组(2 mmol/L草酸+si-PFN1)和si-PFN1+雷帕霉素组(2 mmol/L草酸+si-PFN1+雷帕霉素).通过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检测细胞内的PFN1表达,然后使用基因工程技术对HK-2细胞进行PFN1基因敲减,检测各组的Caspase3酶活性含量、线粒体膜电位水平以及自噬标志分子Be-clin1的表达.通过药物干预对PFN1的作用进行挽救实验,再次检测各组的Caspase3酶活性含量和线粒体膜电位水平.结果 结石组患者尿液中的PFN1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501.83±81.40 vs.236.67±77.09,P<0.05).在对PFN1进行siRNA敲减后,与细胞对照组比较,草酸组的 PFN1 mRNA(1.07±0.21 vs.0.45±0.91)和蛋白表达量(0.27±0.05 vs.0.16±0.03)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细胞对照组比较,草酸组的Caspase3酶活性增加,而线粒体膜电位水平下降;与阴性对照组比较,si-PFN1组的Caspase3酶活性降低,而线粒体膜电位水平增加;与细胞对照组比较,草酸组的Beclin1蛋白和mRNA表达增加(1.06±0.16 vs.0.28±0.07,P<0.05);与阴性对照组比较,si-PFN1组的Beclin1蛋白和mRNA表达降低(0.69±0.14 vs.1.13±0.11,P<0.05).使用自噬激活剂后,与 si-PFN1 组比较,si-PFN1+雷帕霉素组的Caspase3酶活性上升,而线粒体膜电位降低.结论 PFN1参与了草酸介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是激活自噬而导致的,而PFN1有望作为肾结石防治的靶点.

    肾结石PFEN1自噬草酸细胞凋亡

    尿可溶性CD163及尿颗粒蛋白前体对狼疮肾炎疾病活动度的评价

    严小倩陶素莹鲁盈
    904-9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尿可溶性CD163(sCD163)及尿颗粒蛋白前体(PGRN)水平与狼疮肾炎(LN)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50例LN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将患者分为活动组(SLEDAI评分≥5分,25例)和非活动组(SLEDAI评分<5分,25例),另选取2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三组研究对象的尿sCD163及PGRN水平,同步收集并分析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结果 活动组的尿红细胞计数、24 h尿蛋白定量、SLEDAI评分、尿白细胞计数高于非活动组,血白蛋白低于非活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N患者的尿PGRN、尿sCD163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活动组的尿PGRN、尿sCD163水平高于非活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N患者的尿sCD163与血肌酐、24 h尿蛋白、双链DNA滴度、SLEDAI评分、BILAG评分呈正相关(均P<0.05),与血白蛋白水平呈负相关(P<0.05).尿PGRN与SLEDAI评分、BILAG评分均呈正相关(均P<0.05),与血白蛋白水平呈负相关(P<0.05).尿sCD163评价LN活动度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特异度为73%,灵敏度为73%,约登指数为0.47,截断点值为6.52 ng/mL,ROC曲线下面积为0.743,标准误为0.081.尿PGRN评价LN活动度的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特异度为80%,灵敏度为60%,约登指数为0.47,截断点值为10.64 ng/mL,ROC曲线下面积为0.809,标准误为0.064.结论 尿sCD163和尿PGRN均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相关,其中尿sCD163与LN肾脏病情活动的相关度更高,可作为判断LN疾病活动的无创性生物标志物.

    狼疮肾炎颗粒蛋白前体可溶性CD163

    基于高通量二代基因测序技术在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诊治中的应用

    李毅峰孙建明许足三龚烨...
    908-9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宏基因组学的宏基因组高通量二代基因测序技术(mNGS)在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诊治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7月期间在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肾移植中心接受治疗的70例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患者的病史资料.根据是否采用肺泡灌洗液(BALF)的mNGS检测将患者分为mNGS组(32例)和传统组(38例),其中传统组采用传统检测方法,mNGS组的病原体检测方法包括传统检测和BALF的mNGS检测.传统检测包括标本培养、真菌D葡聚糖实验检测、曲霉菌半乳糖甘露糖检测、巨细胞病毒DNA、肺炎支原体血清学试验.比较两组患者的病原学检测阳性率、住院时间、病死率等临床资料.结果 mNGS组患者的mNGS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同组传统检测方法和传统组的检测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NGS检测方法中的混合性感染检出率高于传统检测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传统组有2例(5.26%)患者死亡,而mNGS组无死亡病例.此外,传统组和mNGS组的住院时间分别为(17.22±8.62)d和(12.58±10.0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诊治中,mNGS检测可提高病原体阳性率,降低住院时间及病死率,对改善肾移植术后受者预后和经济效益有重要的价值.

    肾移植感染基因测序

    肾超声检查联合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

    高翔孙爱童刘洋周国霞...
    912-9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肾超声检查联合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至2023年11月本院收治的78例DN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不同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pro)将患者分为DN临床期组(48例,24 h U-pro>0.5 g)和DN早期组(30例,24 h U-pro为0.15~0.50 g);另选取肾功能正常的30例糖尿病(DM)患者设为DM组,比较三组患者的超声肾脏扫描以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DN临床期组患者的肾脏体积小于DN早期组与DM组,DN早期组患者的肾脏体积小于D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DN临床期组患者的肾主动脉Vsmax、Vdmin均低于DN早期组与DM组,RI高于DN早期组与DM组,DN早期组患者的肾主动脉Vsmax、Vdmin低于DM组,RI高于D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DN临床期组患者的肾窦部动脉Vsmax、Vdmin低于DN早期组与DM组,RI高于DN早期组与DM组,DN早期组患者的肾窦部动脉Vsmax、Vdmin均低于DM组,RI高于D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DN临床期组患者的肾叶间动脉Vsmax、Vdmin低于DN早期组与DM组,RI高于DN早期组与DM组,DN早期组患者的肾叶间动脉Vsmax、Vdmin低于DM组,RI高于D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超声检查在评定不同阶段DN的肾脏结构和血液流动特性方面具有高度的精确性.此技术能够详细揭示DN患者肾脏损害的程度.在诊断早期DN时,血液流动的测量指标显示出极大的临床应用潜力.

    糖尿病肾病超声检查血流动力学

    血清Scr、Cys C联合mAlb检验糖尿病患者早期肾功能损伤的价值

    辛毅娟朱琳程晓丽何睦...
    916-9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肌酐(Scr)、胱抑素C(Cys C)与尿微量白蛋白(mAlb)联合检验对糖尿病患者早期肾功能损伤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在本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早期肾功能损伤情况将患者分为有早期肾功能损伤组(30例)和无早期肾功能损伤组(50例).选取5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分析三组患者的Scr、血尿素氮(BUN)、Cys C、mAlb水平及阳性率,比较Cys C、mAlb单独与联合检验的诊断效能.结果 有早期肾功能损伤组的血清Cys C、mAlb水平及阳性率均高于无早期肾功能损伤组、健康对照组(均P<0.05).无早期肾功能损伤组的血清Cys C、mAlb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无早期肾功能损伤组患者的Cys C、mAlb阳性率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有早期肾功能损伤组30例患者中,临床确诊阳性17例,阴性13例,Cys C检验阳性19例,阴性11例,mAlb检验阳性19例,阴性11例.Cys C、mAlb联合检验糖尿病患者早期肾功能损伤的诊断效能高于单独检验(P<0.05).结论 在糖尿病患者早期肾功能损伤诊断中Scr、Cys C与mAlb联合检验的价值较单独检验高.

    糖尿病肾病胱抑素C尿微量白蛋白

    CKD非透析患者的血清IDO1、β-catenin水平对冠脉血管钙化的诊断效能

    龙英杰廖湘平蒋伟全丽...
    919-9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肾脏病(CKD)非透析患者的血清吲哚胺2,3-双加氧酶1(IDO1)、β-连环蛋白(β-catenin)水平对冠状血管钙化的诊断效能.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6例CKD非透析患者设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人院治疗的10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IDO1、β-catenin水平.根据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ACs)结果将研究组患者分为无钙化组(67例)和钙化组(39例).比较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IDO1、β-catenin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IDO1、β-catenin水平对CKD非透析患者冠状血管钙化的诊断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CKD非透析患者冠状血管钙化的影响因素.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血清IDO1水平低于对照组,β-catenin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01);钙化组患者的血清IDO1水平低于无钙化组,β-catenin水平高于无钙化组(均P<0.001).血清IDO1、β-catenin预测CKD非透析患者冠状血管钙化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51(95%C/:0.706~0.819)、0.835(95%CI:0.785~0.877),两者联合预测的AUC为0.906(95%CI:0.861~0.958).钙化组的糖尿病史、CKD分期(3~5期)例数、血钙、血磷、血钾、白蛋白值高于无钙化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CKD分期、IDO1、β-catenin均是CKD非透析患者冠状血管钙化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发生冠状血管钙化的CKD非透析患者血清IDO1水平降低、β-catenin水平升高,二者联合有望作为CKD非透析患者冠状血管钙化诊断的生物标志物.

    血管钙化冠状血管慢性肾脏病IDO1β-Catenin

    超声引导下经皮肾脏实质穿刺活检术后血肿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李利霞刘江云张建蕾汪军虎...
    923-9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超声引导下经皮肾脏实质穿刺活检术后血肿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于本院行超声引导下经皮肾脏实质穿刺活检术的100例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后血肿形成情况将患者分为形成组和未形成组,每组各50例.分析不同肾活检病理类型和临床诊断患者的术后血肿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血肿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100例患者中,术后血肿50例.肾活检病理类型主要为IgA肾病,术后血肿17例(56.67%);其次为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术后血肿12例(60.00%);再次为IgM肾病,术后血肿6例(46.15%).100例患者临床诊断主要为肾小球肾炎,术后血肿28例(70.00%);其次为肾病综合征,术后血肿13例(37.14%).两组患者的体质量指数患者比例、高血压患者比例、术中配合患者比例、促凝药物患者比例、起病时间、肾脏距离皮下深度、穿刺长度、穿刺次数、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血红蛋白、血白蛋白、血肌酐、血尿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起病时间、临床分期、肾脏距离皮下深度等均是术后血肿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经皮肾脏实质穿刺活检术后血肿的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采取针对性的干预与预防措施来降低术后血肿形成风险提供了有效依据.

    活组织检查,针吸超声检查血肿

    iRARC的初步应用体会

    杨嘉鑫施鸿金郑杨煌张劲松...
    927-9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膀胱根治性切除术联合体内尿流改道术(iRARC)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本院收治的11例行iRARC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范围包括膀胱切除和盆腔淋巴结清扫,然后在全腔镜下行体内回肠新膀胱术或乙状结肠新膀胱术.观察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拔除血浆引流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 11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病例.平均住院时间为34.8(21~58)d,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24.7(14~43)d,平均拔出引流管时间为12.3(5~25)d,平均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为11.9(1~27)d,平均手术时间为498.3(394~630)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293(100~400)mL.有1例患者术后出现肠梗阻,给予剖腹探查+肠粘连松解后治愈.所有患者术后病理结果均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尿道残端、输尿管残端病理结果均为阴性,其中10例高级别尿路上皮癌,1例低级别尿路上皮癌.结论 iRARC的优势是减少术中出血量以及加快术后胃肠道恢复时间,具有较低的术后胃肠道并发症.

    膀胱肿瘤膀胱切除术腹腔镜检查尿流改道术

    超微肾镜联合负压吸引对尿道下裂术后并发下尿路结石的疗效分析

    童方运刘李何天衢胡建军...
    930-9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超微肾镜联合负压吸引治疗儿童尿道下裂术后并发下尿路结石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22年6月本院泌尿外科收治的15例尿道下裂术后合并下尿路结石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采用超微肾镜联合负压吸引装置碎石取石,其中l例单纯尿道结石患儿同时行钬激光下毛囊烧灼.观察患者的术后疗效、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等情况.结果 超微肾镜均可通过成形尿道部,15例患儿均一次性清除下尿路结石,术中无尿道膀胱损伤,术后随访3个月至7年余,门诊复查膀胱尿道彩超及尿常规,均无结石复发,自主排尿通畅,无尿道瘘及尿路感染情况发生.结论 对于尿道下裂术后合并下尿路结石的患儿,为减少尿道损伤,推荐采用超微肾镜联合负压吸引装置的微创治疗方式,其手术时间短,负压清石效率高,结石能被快速吸引排出,负压吸引鞘的使用减少了对尿道黏膜的损伤,患儿恢复快,手术效果良好.

    尿道下裂尿路结石超微经皮肾镜取石术负压吸引

    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切缘阳性处理及分层的研究进展

    陈少岸王小海韩邦旻
    932-9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前列腺癌根治术后需常规对组织标本进行切缘状态评估,切缘阳性是临床上十分棘手的问题,因其意味着癌组织有可能未被完全切除,而目前对于切缘阳性的处理也仍存在争议,不同临床试验中对切缘阳性患者行辅助治疗的生存获益不一.近年来的研究除了明确影响切缘阳性的危险因素外,更着重于探索包括阳性切缘部位、切缘处肿瘤Gleason评分、阳性切缘线性长度及阳性切缘数目在内的指标对切缘阳性患者进行进一步分层,以避免过度治疗,实现精准治疗.本文就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切缘阳性的处理及分层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前列腺肿瘤外科手术切缘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