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国际消化病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国际消化病杂志
国际消化病杂志

邱德凯

双月刊

1673-534X

xiaohuafence@sina.com

021-33262058

200031

上海市建国西路602号

国际消化病杂志/Journa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gestive Diseases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上海市医学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和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主办的国家级学术期刊。主要报道消化系统领域的新动态、新进展、新技术和新经验。读者对象为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BDNF mRNA介导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内脏高敏感和焦虑、抑郁机制的研究进展

    陈本峰刘亮苏欣怡朱靖宇...
    353-356页
    查看更多>>摘要: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功能性疾病,其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miRNA与IBS患者的肠道通透性增高、内脏超敏反应、肠道屏障功能障碍等多种病理机制有关,BDNF mRNA可通过促进内脏高敏感和焦虑、抑郁症状参与IBS的发生、进展,涉及脑-肠轴、自主神经系统、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肠道菌群等多条途径.该文就BDNF mRNA介导IBS患者内脏高敏感和焦虑、抑郁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肠易激综合征BDNFmRNA内脏高敏感焦虑抑郁发病机制

    结直肠息肉化学预防药物的研究进展

    沈泓婕杨宇龙
    357-3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直肠息肉可以进展为结直肠癌(CRC),因此预防结直肠息肉的发生、进展可以减轻CRC的疾病负担.目前结直肠息肉的预防和治疗以结肠镜检查及结肠镜下切除为主,结直肠息肉切除后存在复发的风险.阿司匹林、舒林酸、塞来昔布、罗非昔布、二甲双胍和小檗碱等药物具有化学预防结直肠息肉的潜力.该文就结直肠息肉化学预防药物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结直肠息肉化学预防药物治疗

    以PPAR为靶点的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王鸣旺陆伦根
    361-364,37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MASLD)是一类与代谢功能障碍相关的肝脂肪变性疾病,可进展为肝硬化及肝细胞癌.MASLD的患病率较高且呈升高趋势,是亟待解决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在代谢性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治疗MASLD的重要靶点.目前,靶向PPAR药物的研发已取得了一定进展.该文就以PPAR为靶点的MASLD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MASLD的治疗提供参考.

    MASLDPPAR药物研发临床试验

    无创评估门静脉高压症的研究进展

    邓雪倩李萍英
    365-368页
    查看更多>>摘要:门静脉高压症(PH)是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重要并发症,可影响预后,导致患者病死率升高.PH的早期评估和及时治疗对于改善预后和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该文综述了血清学指标、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多层螺旋增强CT、腹部彩超及人工智能(AI)等在PH诊断及评估方面应用的研究进展.

    门静脉高压症无创诊断

    胃底腺型胃癌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及Nomogram模型构建

    夏志强黄勇亮林欢卢美兰...
    369-3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影响胃底腺型胃癌(GA-FG)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其Nomogram预测模型.方法 选择 2016 年 12 月至2021年12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八医院接受ESD治疗的110例GA-FG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 8∶2 比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训练集(88 例)和验证集(22 例).收集入组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临床病理特征、实验室检查数据和手术相关资料.采用门诊复查的方式对术后患者进行为期 2 年的随访,根据复发情况将患者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GA-FG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基于此构建Nomogram模型并验证.采用ROC曲线评估Nomogram模型预测GA-FG术后复发的效能.结果 88 例GA-FG患者中有 24 例复发,复发率为 27.27%.与未复发组相比,复发组中合并糖尿病者占比、低分化者占比,以及二胺氧化酶(DAO)、表皮生长因子(EGF)和凋亡抑制因子Livin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低分化、DAO、EGF和Livin均是影响GA-FG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Nomogram模型预测GA-FG术后复发的曲线下面积(AUC)为 0.883(95%CI:0.824~0.936),敏感度为 0.827(95%CI:0.736~0.914),特异度为0.832(95%CI:0.749~0.912).模型验证结果显示,Nomogram模型的区分度良好,且校正曲线与理想曲线的拟合度良好.结论 合并糖尿病、低分化、DAO、EGF和Livin均是影响GA-FG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这5项影响因素构建的Nomogram模型对于GA-FG术后复发的预测效能较高.

    胃底腺型胃癌黏膜下层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复发Nomogram模型

    血清zonulin和Omentin-1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

    陈伟丽史利斌王艳祖喆...
    376-380,3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连蛋白(zonulin)和网膜素-1(Omentin-1)与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 2020 年 9 月至 2022 年12 月在唐山市中医医院就诊的 93 例活动期UC患者设为UC组,并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UC患者分为轻度UC组(n=38)、中度UC组(n=33)和重度UC组(n=22),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n=61)和预后不良组(n=32).另选择同期来该院的 90 名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的血清zonulin和Omentin-1 水平.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zonulin和Omentin-1 对UC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UC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 UC组的血清zonulin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Omentin-1 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重度UC组的血清zonulin水平分别显著高于中度UC组和轻度UC组,血清Omentin-1 分别显著低于中度UC组和轻度UC组(P均<0.05);中度UC组的血清zonulin水平显著高于轻度UC组,血清Omentin-1 水平显著低于轻度UC组(P均<0.05).预后不良组的血清zonulin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血清Omentin-1 水平显著低于预后良好组(P均<0.05).血清zonulin、Omentin-1 单独及联合预测UC患者预后不良的AUC分别为 0.779、0.775和 0.877.血清zonulin是UC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而血清Omentin-1 则是UC患者预后不良的保护因素(P均<0.05).结论 血清zonulin和Omentin-1 与UC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均密切相关,两者均有潜力作为UC患者病情评估及预后预测的标志物.

    溃疡性结肠炎连蛋白血清网膜素-1病情严重程度预后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血清miR-22和miR-335表达水平及其与病情和预后的关系

    张晨华毛珍珍刘靖卢军仪...
    381-3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血清miR-22 和miR-335 表达水平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 2019 年 7 月至 2021 年 7 月在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治疗的 115 例UC患者设为病例组,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UC患者分为轻度UC组(n=46),中度UC组(n=38)和重度UC组(n=31).根据UC患者预后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n=23)和预后良好组(n=92).另选择同期来该院的 115 名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的血清miR-22 和miR-335 表达水平.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miR-22 和miR-335 诊断重度UC及预测UC患者预后不良的价值.结果 病例组的血清miR-22 和miR-335 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均<0.05).轻度UC组、中度UC组和重度UC组的血清miR-22和miR-335 表达水平逐渐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iR-22 和miR-335 单独及联合诊断重度UC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 0.803、0.813 和 0.907,2 项联合诊断的效能分别优于单独诊断(Z=2.015,Z=1.851,P均<0.05).预后不良组的血清miR-22和miR-335 表达水平较预后良好组均显著降低(P均<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iR-22和miR-335单独及联合预测UC患者预后不良的AUC分别为0.794、0.807和0.938,2项联合预测的效能分别优于单独预测(Z=2.470,Z=2.524,P均<0.05).结论 UC患者的血清miR-22 和miR-335 均呈低表达,血清miR-22 和miR-335均有潜力作为UC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评估及预后预测的指标.

    溃疡性结肠炎miR-22miR-335病情预后

    健脾通络方通过调控TGF-β1/SMAD4信号通路抑制结直肠癌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的机制研究

    赵勇任建琳严玉婷周霖...
    387-3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健脾通络方(JPTLR)对结直肠癌(CRC)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和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构建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高表达的HCT116 细胞模型.将HCT116 细胞分为对照(NC)组、NC+TGF-β1组、JPTLR组、JPTLR+TGF-β1组、LY2109761 组和LY2109761+TGF-β1组.采用细胞划痕愈合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分别检测各组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中TGF-β1、SMAD4 及EMT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NC组相比,JPTLR组的细胞划痕愈合率降低,细胞侵袭数量减少,SMAD4 和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E-钙黏蛋白(E-cadherin)和紧密连接蛋白-1(Claudin-1)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NC+TGF-β1 组相比,JPTLR+TGF-β1 组的SMAD4 和Vimentin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E-cadherin和Claudin-1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JPTLR通过下调HCT116 细胞中SMAD4 的表达,使E-cadherin、Claudin-1表达水平升高,Vimentin表达水平降低,从而抑制CRC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及EMT.

    结直肠癌健脾通络方上皮-间充质转化侵袭迁移

    血清ANGPTL4、THBS2与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糖代谢及肝功能的相关性

    李思锐胥俊越
    393-397,4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血清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PTL4)、血小板反应蛋白 2(THBS2)与 2 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糖代谢及肝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 2021 年 4 月至 2023 年 4 月北京电力医院收治的 95 例T2DM合并NAFLD患者设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该院收治的 95 例单纯性T2DM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 2 组的血清ANGPTL4、THBS2 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血清ANGPTL4、THBS2 与T2DM合并NAFLD患者糖代谢和肝功能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T2DM合并NAFLD的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ANGPTL4、THBS2 表达水平诊断T2DM合并NAFLD的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三酰甘油(TG)、ALT、ANGPTL4 及THBS2 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均<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显著降低(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T2DM合并NAFLD患者的血清ANGPTL4 与Homa-IR、ALT均呈正相关(P均<0.05),血清THBS2 与HOMA-IR、ALT也均呈正相关(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NGPTL4、THBS2、TG、ALT、Homa-IR均是T2DM患者合并NAFLD的危险因素(P均<0.05),而HDL-C则是T2DM患者合并NAFLD的保护因素(P<0.05).血清ANGPTL4、THBS2 单独及联合检测诊断T2DM患者合并NAFLD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 0.778、0.807 和 0.897,2 项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分别高于单独检测(Z2 项联合-ANGPTL4=4.023,Z2项联合-THBS2=3.957,P均<0.001).结论 T2DM合并NAFLD患者的血清ANGPTL4、THBS2表达水平均升高,这2项指标与T2DM合并NAFLD患者的糖代谢和肝功能均密切相关.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血小板反应蛋白22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功能

    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TSP-1和IL-1Ra水平与器官功能衰竭的相关性

    许旭杨丹丹李全福
    398-402,4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清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IL-1 受体拮抗剂(IL-1Ra)水平与器官功能衰竭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 2021 年 10月至2023年10月保定市第二医院收治的165例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为AP组),根据患者是否发生持续性器官功能衰竭(POF),将其分为非POF组(n=125)和POF组(n=40).另选择同期该院体检中心的150 名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TSP-1、IL-1Ra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P患者发生POF的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TSP-1、IL-1Ra水平对AP患者发生POF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AP组的血清TSP-1、IL-1Ra水平均显著升高(P均<0.05).POF组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以及C反应蛋白(CRP)、IL-6、血钙、血脂肪酶、TSP-1 和IL-1Ra水平均显著高于非PO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CRP、APACHEⅡ评分、TSP-1 和IL-1Ra均是AP患者发生POF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血清TSP-1、IL-1Ra单独检测及联合检测预测AP患者发生POF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 0.800、0.801 和 0.902,提示联合检测的预测效能分别高于单独检测(P均<0.05).结论 AP患者的血清TSP-1、IL-1Ra水平均较高,且均与POF的发生密切相关.血清TSP-1、IL-1Ra均有望作为AP诊断及预测患者发生POF的生物标志物.

    急性胰腺炎血小板反应蛋白-1IL-1受体拮抗剂器官功能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