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国际眼科纵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国际眼科纵览
国际眼科纵览

徐亮

双月刊

1673-5803

fms_ophthalmol@yahoo.com.cn

010-58265902

100005

北京市崇内大街后沟胡同17号

国际眼科纵览/Journal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Ophthalmology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1964年创刊,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北京市眼科研究所主办。本刊原刊名《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是我国较早的眼科专业学术杂志之一,以中、高级眼科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者为主要对象,主要以综述和文摘等栏目形式,报道国内外眼科学基础研究及临床方面的新理论、新技术、新进展,以促进中国眼科学的发展为己任,在国内眼科继续教育方面具有较大影响。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人工晶状体置换的原因及手术方式

    岳沛林王震宇杨一佺宋旭东...
    8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白内障术后由于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原因导致的视力不提高甚至降低、眩光、散光加重等,需行包括IOL置换术在内的二次或多次手术,其中行IOL置换术的常见原因包括IOL脱位及半脱位、IOL屈光度误差、多焦点IOL神经适应性不佳等.手术方法包括取出原有IOL,将新IOL植入原位或应用多种方式进行缝合固定等.而在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做到术中稳定操作,撕囊大小适宜,提高术前生物学测量的准确性,优选屈光度计算公式等以避免IOL置换术的发生更为重要.(国际眼科纵览,2024,48:81-86)

    人工晶状体置换术白内障并发症

    《眼科》、《国际眼科纵览》可以直接使用的缩略语

    《眼科》编辑部《国际眼科纵览》编辑部
    86页

    TGF-β通路相关的后发性白内障发生机制

    徐素张宇航司玮张凤妍...
    87-92页
    查看更多>>摘要:后发性白内障(posterior capsule opacification,PCO)是导致白内障患者术后视觉质量不佳的主要原因,在成年人术后发生率为30%~50%,在儿童中则高达100%.PCO的发病机制复杂,TGF-β通路影响了晶状体上皮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及迁移,部分核糖核酸的表达、自噬或凋亡的发生均可通过调控TGF-β通路进而影响PCO形成,并可由此发掘可能预防PCO的潜在药物.(国际眼科纵 览.2024.48:87-92)

    后发性白内障转化生长因子β晶状体

    病理性近视的视盘影像标记物

    卢子兴严棽棽田蓓
    93-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病理性近视(pathologic myopia,PM)所致的视觉障碍是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视盘区域形态特征的改变,可预警病理性近视的发生与进展,其中视盘倾斜、视盘及周围视网膜脉络膜萎缩、视盘旁脉络膜空腔等改变与后巩膜葡萄肿的发生存在相关性.PM中视盘病变常与PM相关黄斑病变共存,视盘及周围视网膜脉络膜萎缩区域的发展与扩大可提示近视性黄斑病变的发生与发展.视盘区及周围的血流灌注不足,可能是PM形态与功能改变的原因.及时、准确地识别此类特征性影像标记物有助于PM的防治.(国际眼科纵览,2024,48:93-98)

    病理性近视视盘视盘周围影像标记物

    人工智能在斜视与小儿眼科中的应用

    王子健甘小林张璐郭长梅...
    99-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智能技术在斜视与小儿眼科领域发展迅速.在筛检斜视、辅助间歇性外斜视手术时机选择、以及辅助手术量的设计决策中表现出较高的准确度.还可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分期分区进行严重程度评估,辅助先天性白内障诊断和全程管理,进行近视防控的预后预测,弱视的早期初步筛查以实现早期干预,还可应用于视网膜母细胞瘤的诊断和分类等.(国际眼科纵览,2024,48:99-103)

    人工智能斜视小儿眼科

    环孢素在围手术期干眼症防治中的研究进展

    韩艺琳张凤妍
    103-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干眼症是一种常见的多因素眼表疾病,与眼表炎症、泪膜不稳定等有关.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围手术期用药、手术创伤、患者自身因素、术后炎性反应等与围手术期干眼症相关.环孢素可选择性地调节T细胞,保护杯状细胞与结膜上皮细胞并促进泪液分泌,从而有效缓解患者干眼症状,提高手术精确度与患者满意度.目前环孢素已被广泛应用于围手术期干眼症的临床治疗中,并取得良好效果.(国际眼科纵览,2024,48:103-108)

    环孢素干眼症围手术期

    特发性黄斑裂孔术后视力预测的研究进展

    林彦君陈倩茵张静琳
    109-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特发性黄斑裂孔可通过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离治疗,实现裂孔解剖上的闭合,但术后视功能恢复主要取决于黄斑功能,而视力是评估黄斑功能最常用的指标,受多因素影响.术前症状持续时间越短、最佳矫正视力越好、裂孔越小、视网膜外层结构以及视网膜血管状态越完整,术后视力改善越佳.近年来,人工智能也逐渐被用于预测特发性黄斑裂孔术后视力,自动识别术前的影像学资料及相关临床特征所训练出来的模型为临床医生选择手术方案、了解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提供依据.(国际眼科纵览,2024,48:109-116)

    特发性黄斑裂孔深度学习视力

    半乳糖凝集素3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冯兆琛周子义孙小佳窦国睿...
    116-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病理变化中,慢性炎症、血管生成和渗漏、免疫细胞激活等机制发挥着重要作用.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Gal-3)是半乳糖凝集素家族中唯一的嵌合型成员,被证明与疾病的炎症、细胞黏附和趋化相关.Gal-3通过调节视网膜中的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的表型、吞噬能力、趋化状态,调控DR中炎症的进展;也可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和周细胞,对血-视网膜屏障产生影响.此外,Gal-3已被证实可以作为疾病标志物和治疗靶点,并可以作为重要的预后评估指标.目前,Gal-3已作为治疗靶点在多种涉及全身炎症和血管性疾病中显示出安全性和有效性,Gal-3抑制剂的应用也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提供了尤其是在减轻病理性新生血管方面的治疗思路.通过对Gal-3的研究对于理解DR的发病机制和探索其新的治疗方式具有重要意义.(国际眼科纵览,2024,48:116-122)

    半乳糖凝集素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内向整流钾离子通道与视网膜疾病的关系

    李恋杨旭徐颖马红婕...
    123-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内向整流钾离子通道(inwardly rectifying K+channel,Kir通道)是钾离子通道家族中的一个亚类,在各种组织细胞中广泛分布,在维持机体环境稳态中具有重要作用.近期研究显示,其亦存在于视网膜色素上皮、视网膜神经元、胶质细胞及血管细胞中,具有维持视网膜渗透压稳态,抵抗神经毒性及氧化应激,参与视觉形成等重要作用.Kir通道参与了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遗传性KCNJ13视网膜病变、青光眼等多种视网膜疾病的发生发展.(国际眼科纵览,2024,48:123-128)

    内向整流钾离子通道蛋白视网膜疾病

    书讯

    12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