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药物与临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药物与临床
现代药物与临床

邹美香

双月刊

1674-5515

dc@tiprpress.com

022-23006823

300193

天津市南开区鞍山西道308号

现代药物与临床/Journal Drugs & ClinicCSTPCD
查看更多>>《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于1980年创刊,是由天津药物研究院和中国药学会主办,集学术、技术和信息于一体的医药专业期刊。设有综述与编译、植化研究、质量研究、药理研究、临床研究、法规与管理、市场动态、专利摘要、植物药数据库、参考资料、专题文献题录等栏目,全方位向读者提供国外有关植物药研究的新技术,各国对民间药、传统药的重新评价与植物药专利介绍,市场动态及世界各国政府、药品监管机构和行业协会制定的或将要制订的各种法律、法规和政策。准确、迅速地报道国外植物药领域的新成果、新技术、新理论和新动向,为医药研究单位、高等院校、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医院和制药企业中的科研选题、产品开发等提供有益的启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复方小活络丸联合托法替布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杨建磊李宁鑫魏增伯李基新...
    1559-15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复方小活络丸联合托法替布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 2021年 7 月—2023年 7 月天津市北辰医院骨科收治的 128 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 64 例。对照组口服枸橼酸托法替布片,1 片/次,2 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口服复方小活络丸,温开水送服 1 丸/次,2 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7 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症状改善时间,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白细胞介素-6(IL-6)、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nti-CCP)、B细胞趋化因子CXC配体13(CXCL1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是 98。4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84。38%(P<0。05)。治疗后,治疗组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关节晨僵、关节屈伸不利改善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VAS疼痛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VAS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L-6、anti-CCP、CXCL13、TNF-α水平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IL-6、anti-CCP、CXCL13、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复方小活络丸联合托法替布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缩短症状改善时间,降低VAS疼痛评分和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值得借鉴应用。

    复方小活络丸枸橼酸托法替布片类风湿关节炎症状改善时间白细胞介素-6抗环瓜氨酸肽抗体B细胞趋化因子CXC配体13肿瘤坏死因子-α

    卡瑞利珠单抗联合白蛋白紫杉醇和卡铂治疗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研究

    张志明徐明静刘茜红龚理...
    1564-15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卡瑞利珠单抗联合白蛋白紫杉醇和卡铂治疗晚期食管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 2020 年 1 月—2021年 10 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院东城院区收治的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 96 例,按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48例)和治疗组(48 例)。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和卡铂注射液治疗,第 1、8 天滴注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125 mg/m2;第 1 天静脉滴注卡铂注射液,200~400 mg/m2。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注射用卡瑞利珠单抗,第 1 天,200 mg/次,每 3 周 1 次。21 d为 1 个周期,两组治疗 2 个周期。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生存期、免疫功能指标、肿瘤标志物、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程序性死亡-配体 1(PD-L1)和肿瘤错配修复缺陷(dMMR)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 24 个月无进展生存(PFS)率、总生存率(OS)、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疾病进展时间(TT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T淋巴细胞(T 总)、Th、Th/Ts、自然杀伤细胞(NK)、树状突细胞(DC)、DC/单核巨噬细胞(PBMC)水平明显升高,而抑制性T细胞(Ts)、糖类抗原19-9(CA19-9)、癌胚抗原(CEA)、角蛋白 19 片段抗原 21-1(CYFRA21-1)、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TNF-α和IL-8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这些指标水平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PD-L1 水平降低,而PD-L1+/dMMR水平升高(P<0。05),且患者预后良好组PD-L1 水平降低、PD-L1+/dMMR占比升高(P<0。05)。结论 卡瑞利珠单抗联合白蛋白紫杉醇和卡铂治疗晚期食管癌可改善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的肿瘤标志物水平,抑制炎性反应,提升免疫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注射用卡瑞利珠单抗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卡铂注射液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程序性死亡-配体1肿瘤错配修复缺陷免疫功能

    济生肾气丸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

    常俊昭李元春鞠梅
    1571-15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济生肾气丸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3年5月成都市新都区中医医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100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治疗组(5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厄贝沙坦片,150 mg/d,1 次/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济生肾气丸,6 g/次,3 次/d。两组患者治疗 3 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中医症状改善时间,尿素氮、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肌酐、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 94。00%,比对照组的 80。00%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肢体水肿、小便浑浊、腰膝酸软的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尿素氮、RBP、肌酐、IL-6和CRP水平均明显降低,而IL-10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尿素氮、RBP、肌酐、IL-6、CRP和IL-10 水平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济生肾气丸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能改善患者的中医症状和肾功能,减轻体内炎症反应。

    济生肾气丸厄贝沙坦片糖尿病肾病尿素氮视黄醇结合蛋白肌酐C反应蛋白

    金水宝片联合卡托普利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研究

    李伟陶芳金哓雯
    1576-15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金水宝片联合卡托普利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 2020 年 12 月—2023 年 8 月南通市中医院收治的 116 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 58 例。对照组口服卡托普利片,25 mg/次,3 次/d。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金水宝片,5 片/次,3 次/d。两组疗程 8 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积分、肾功能指标[血肌酐(Scr)、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P)、尿素氮(BUN)、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和血清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23(FGF-23)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是 93。1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79。31%(P<0。05)。治疗后,两组主要症状(倦怠乏力、腰酸膝软、气短懒言、食少纳呆)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主要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Scr、24 h UP、BUN均显著降低,而Ccr均显著增加(P<0。05);治疗后,治疗组肾功能指标改善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AngⅡ、TNF-α、MMP-9、FGF-23 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治疗组AngⅡ、TNF-α、MMP-9、FGF-23 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金水宝片联合卡托普利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效果确切,能在较好的用药安全性基础上,有效减轻患者症状,纠正机体炎症和代谢紊乱状态,抑制肾小管纤维化,改善肾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金水宝片卡托普利片慢性肾功能衰竭血肌酐24h尿蛋白定量尿素氮内生肌酐清除率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炎症反应

    复方木尼孜其颗粒联合依美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研究

    朱丽英谷守娜于文成
    1582-15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复方木尼孜其颗粒联合依美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 2021年 6 月—2023 年9月开滦总医院林西医院收治的慢性荨麻疹患者 148 例,依据用药情况将患者分为对照组(74 例)和治疗组(74 例)。对照组患者口服富马酸依美斯汀缓释胶囊,1 粒/次,2 次/d。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治疗组口服复方木尼孜其颗粒,6 g/次,3 次/d。两组用药 15 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荨麻疹活动度评分(UAS)和慢性荨麻疹生活质量问卷评分量表(GU-Q2oL)评分,血清白细胞介素-33(IL-33)、血清淀粉样蛋白(SAA)、D-二聚体(D-D)和干扰素-γ(IFN-γ)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 95。94%,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6。49%,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UAS评分和GU-Q2oL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L-33、SAA和D-D水平明显降低,而INF-γ水平则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复方木尼孜其颗粒联合依美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显著提升荨疫能力及生活质量,减弱机体内炎性反应。

    复方木尼孜其颗粒富马酸依美斯汀缓释胶囊慢性荨麻疹荨麻疹活动度评分血清淀粉样蛋白D-二聚体

    口炎清颗粒联合更昔洛韦治疗疱疹性口炎的临床研究

    秦敬杰苏舒黄明斌王冠军...
    1587-15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口炎清颗粒联合更昔洛韦片治疗疱疹性口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天津市黄河医院在 2021 年 6 月—2023 年 7 月收治的 92 例疱疹性口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 46 例。对照组口服更昔洛韦片,2 片/次,3 次/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口炎清颗粒,2 袋/次,2次/d。两组患者持续治疗 7 d。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症状消失时间、口腔黏膜病损面积、主观疼痛程度和血清因子。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3。4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76。09%,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发热、流涎、拒食、疱疹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口腔黏膜病损面积、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比治疗前小(P<0。05),治疗组口腔黏膜病损面积、VAS 评分比对照组更小(P<0。05)。治疗后,两组单纯疱疹病毒-免疫球蛋白 M(HSV-IgM)、单纯疱疹病毒-免疫球蛋白G(HSV-IgG)阳性率均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HSV-IgM、HSV-IgG的阳性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的血清IL-6、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口炎清颗粒联合更昔洛韦片可提高疱疹性口炎的临床疗效,减轻临床症状和疼痛程度,缩小病损面积,减轻炎症反应。

    口炎清颗粒更昔洛韦片疱疹性口炎发热消失时间流涎消失时间拒食消失时间疱疹消失时间口腔黏膜病损面积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单纯疱疹病毒-免疫球蛋白M单纯疱疹病毒-免疫球蛋白G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

    基于属性层次模型的纳洛酮药物利用评价

    王志远岳云月李帅狄潘潘...
    1592-15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亳州市人民医院纳洛酮使用进行合理性评价,促进临床合理使用纳洛酮。方法 以纳洛酮说明书为基础,结合相关指南、专家共识及文献,建立纳洛酮药物利用评价(DUE)细则,并以此为依据,运用属性层次模式的方法对亳州市人民医院 2023 年 1 月1 日—2023 年 12 月 1 日纳洛酮的使用情况进行合理性评价。结果 在评价的151 份病历中,优秀病历占比 2。65%,良好病历 28。48%,合格 64。90%,不合格 3。97%,不合理应用主要表现在适应证不合理、用量不合理、疗程不合理和无用药监测。结论 评价结果反映纳洛酮在临床使用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需进一步加强管控。

    纳洛酮属性层次模型药物利用评价超说明书用药

    基于FAERS数据库的非格司亭不良事件信号挖掘与分析

    杨丽圆吴丹珠刘瀛隆闫钰...
    1598-16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挖掘并分析非格司亭相关不良事件的信号,为该药的临床安全使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FAERS中的2013 年1 月1 日—2023年 12月 31 日关于非格司亭的不良事件数据,采用比例失衡法中的ROR、PRR和BCPNN法进行信号挖掘,对报告频数和信号强度排名前 20 位以及各系统器官分类的不良事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收集非格司亭相关的不良事件报告数 4 434 份,挖掘到相关信号 328 个,以发热、骨痛、白细胞计数降低等较为常见;共涉及 22 个系统器官,主要集中在血液及淋巴系统疾病、感染及侵染类疾病、各类检查等。挖掘到 78 个说明书未记录的新发现可疑不良反应,以脓毒症、恶性肿瘤、骨整合不充分为主。结论 非格司亭在真实世界中发生的常见不良反应与说明书有一致性,但存在部分新发现可疑的不良反应,临床用药宜密切关注,做好患者用药前风险评估,用药后及时监测,以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非格司亭FAERS数据库药物不良事件信号挖掘比例失衡法血液及淋巴系统疾病

    司美格鲁肽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银雪艳朱常青张紫萍邓英光...
    1606-16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司美格鲁肽不良反应的发生规律和临床表现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数据库,收集司美格鲁肽所致不良反应案例报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 21 篇,涉及患者 27 例,女性 17 例(62。96%),男性 10 例(37。04%),平均年龄(52。19±17。05)岁。司美格鲁肽主要用于糖尿病和减重,不良反应多发生在用药 2 个月内(19 例,70。37%),主要累及胃肠系统、免疫系统、肝胆系统、肾脏及泌尿系统等。27 例患者经停药和对症治疗后,25 例好转,2 例无明显改善。结论 临床医生、药师应加强对司美格鲁肽相关不良反应的认识和监测,及时诊断与治疗,确保用药安全。

    司美格鲁肽药物不良反应文献分析糖尿病减重

    基于FAERS数据库对泊马度胺不良事件信号的挖掘与分析

    刘小彤成娟
    1613-16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中的不良事件报告挖掘泊马度胺相关的不良事件信号,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FAERS数据库中泊马度胺 2013年 2 月8 日—2024 年3 月20日的数据,采用报告比值比法(ROR)和贝叶斯可信传播神经网络法(BCPNN)法进行不良事件信号挖掘。结果 最终纳入14 618 份有效泊马度胺不良事件报告,得到 152 个不良事件信号,共累及 17 个器官系统分类(SOC)。其中男性构成比(50。43%)高于女性(45。03%);年龄主要分布在 60 岁以上(56。37%)的人群;累及的SOC主要包括各类检查,呼吸系统、胸及纵隔疾病,血液及淋巴系统疾病,感染及侵染类疾病等;报告数量较多的不良事件信号包括感染性肺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白细胞计数降低、周围神经病等。泊马度胺说明书中未记载的新的可疑不良反应包括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增加、牙病、心房破裂、克隆性造血、进行性多灶性脑白质病、脑深部核团高敏等。结论 基于FAERS数据库挖掘到的泊马度胺相关不良反应,与药品说明书中提到的基本一致,同时也存在部分新发现的可疑不良反应,在临床用药时应关注。

    泊马度胺药品不良事件感染性肺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白细胞计数降低周围神经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