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梧州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梧州学院学报
梧州学院学报

杨奔

双月刊

1673-8535

wzfx@chinajournal.net.cn

0774-5839976

543002

广西梧州市富民三路82号

梧州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Wuzhou University
查看更多>>梧州学院学报的前身是1991年创刊的广西大学梧州分校学报,2007年1月,经广西壮族自治区新闻出版局批准从2007年第1期开始由季刊变更为双月刊。本刊系梧州学院主办和主管的省级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其中第1、2、4、5期刊发人文社科类文章,主要栏目有:经济与管理、政治与法律、文化与艺术、教育与教学;第3、6期刊发理工类文章,主要栏目有:基础理论、应用研究、教学研究等。本刊的办刊宗旨:培育民族精神,推介名家新论,追踪学术前沿,扶持新人新作,突出岭南特色,研究区域经济,面向国际和全国高校、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各界公开发行。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文旅融合视角下广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路径研究

    方昌敢庄严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广西作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民族成分众多,拥有 12 个世居民族.各民族在长期的交往交流交融中,和谐共生.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广西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作为重要的吸引物,持续发挥区域旅游吸引功能,使各民族在旅游活动中通过充分的互动,助推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和交融.在民族文化旅游的驱动下,旅游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深地镌刻在民族文化丰富的内涵中,为其更好地铸牢提供新的路径.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中,广西通过积极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不断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可借鉴推广的实践价值.

    文旅融合民族文化中华民族共同体广西

    论检察民事公益诉讼调查核实权的完善路径

    李会勋戚安娟
    8-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公益诉讼调查核实权与检察机关的宪法地位和维护公共利益的职能相契合,其关系到公益诉讼目标的实现,具有必要性和正当性.保护公益免受侵害必须以国家强制力为基础,检察民事公益诉讼调查核实权在司法实践运行过程中过于柔性,如遇被调查对象推诿、阻挠、干涉等妨碍或拒不配合调查的情形时,检察机关难以及时调查、收集和核实涉案证据材料.因此,检察机关应根据调查核实权的运行需要,及时核发社会治理检察建议,适当扩大公益诉讼检察建议的适用范围,探索建立一体化检察民事公益保护禁令制度,规定妨碍检察民事公益诉讼的强制性措施,进而完善检察民事公益诉讼调查核实权的保障机制.

    调查核实权民事公益诉讼检察机关

    中国与RCEP其他成员国农产品贸易竞争力比较研究

    陈敏包娟许惠婷
    20-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据表明,中国农产品前十大贸易伙伴中有 6 个来自《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成员国,厘清RCEP各成员国农产品贸易竞争力的现实情况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2011-2021 年数据,通过MS指数和RCA指数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中国农产品贸易国际市场占有率较高,但整体上与RCEP其他成员国还存在相对劣势,应抓住RCEP红利,在多元化进出口市场同时,大力发展农业新业态,增强供应链,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农产品贸易比较优势

    莆仙戏脸谱图案艺术特征探析

    谢杰玲孙雪梅吴伟东
    28-36页
    查看更多>>摘要:莆仙戏脸谱是莆仙戏演员塑造形象的重要载体之一.文章以莆仙戏脸谱图案为研究对象,以田野调查和资料整合为出发点,分析莆仙戏脸谱图案的文字、动物、线条、器物纹理、纹理夸张化和行为具象化的勾画艺术特征,以及早期与现代的配色艺术特征,并以莆仙戏脸谱"张公"、戏神脸谱"田公元帅"为例,论证莆仙戏脸谱有受到莆仙民间所信仰的神灵形象的影响,民间信仰活动也为莆仙戏戏班的生存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最后,概括总结了不同的脸谱艺术图案特征与图案折射出的源自生活的图案含义,进而以莆仙戏较为特色早期的"包拯"脸谱为例,比较分析莆仙戏"包拯"脸谱与其他剧种脸谱的差异性及成因.对莆仙戏脸谱图案的研究有助于推动莆仙戏脸谱文化和非遗莆仙戏的传承与保护.

    莆仙戏脸谱图案艺术特征

    论季羡林先生的语言哲学观

    李文玉
    37-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季羡林先生著作等身,被授予"学界泰斗"之桂冠,并在多个研究领域颇有建树.该文梳理了季羡林先生所著的各类文稿,结合他人对其语言及文化等相关研究的评述,发现季羡林的语言哲学思想分别以不同形式体现于他的语言研究、文化研究、翻译研究中,他的著述体现出极富哲学思想的语言学习观、语言研究观和写作观,这为学界认识和挖掘季羡林先生的学术思想提供了新的视角.此外,全面把握季羡林先生的语言哲学观也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理解他的作品,从其经典之作中汲取更多的思想养分.

    语言哲学季羡林语言研究文化研究

    论岭南骑楼的社会美育价值

    刘芳
    44-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岭南骑楼建筑以其独特的美学特征展现了中西文化融合之美,其设计不仅独具美感,更体现了大众性、务实性、开放性与创造性、兼容性的特征.骑楼不仅是建筑形式,更是岭南城市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潜在的社会美育价值.其美育价值包括传承历史文化、提升审美品味和激发文化认同.通过举办骑楼文化审美主题活动、引导文化产品审美消费趋势,以及创设虚实结合的审美情境,可更好地发挥岭南骑楼的美育价值,推动岭南城市文化传承和发展.

    岭南骑楼美学特征社会美育价值文化传承

    隐喻研究框架中的蓄意隐喻理论新发展

    荣慧婷姜占好
    5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蓄意隐喻理论是隐喻研究领域中一个新兴的理论.在概念隐喻的基础上,将交际维度引入隐喻的模型构建之后,斯蒂恩(Steen)正式提出了蓄意隐喻理论.该理论一经提出,便引起了全球范围内学者的广泛讨论.在后续的发展中,斯蒂恩又将指称维度引入隐喻模型.该文将在隐喻的四维立体新模型基础上对蓄意隐喻理论的源起、内涵、隐喻加工过程以及蓄意隐喻的功能进行陈述与讨论.新的隐喻四维模型是由交际中构建话语的 4 个不同心理模型发展而来的,这表明隐喻和隐喻加工都是四维现象,且二者相互关联.

    隐喻蓄意隐喻理论隐喻加工ALPS框架

    基于语料库的《论语》译者风格研究——以理雅各、华兹生英译本为例

    汪隆高胜兵
    58-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语料库技术,该研究自行构建一个小型语料库,并利用Antconc4.2.0 检索软件对《论语》两个英译本(理雅各和华兹生译本)进行了对比研究.该研究专注于词汇和篇章两个层面,旨在探讨翻译目的、译者身份、显化策略以及语言差异对译者风格的影响.研究结果揭示了两译本的译者风格既有共性又有特性.在共性方面,两个译本都注重强化译文的衔接性,强调添加连词、人称代词主语等方式.在特性方面,华兹生作为学者型汉学家,词汇丰富度更高,主要采用异化策略来翻译文化负载词,且显化策略在连词使用上更为突出;相对而言,理雅各身份为传教士型汉学家,他的基督教倾向在译文中更为显著,语篇也更为简洁且流畅.

    语料库《论语》英译本译者风格理雅各华兹生

    公共选修课培养小语种国际化应用型人才的路径——以重庆三峡学院"韩国语入门"课程为例

    杨洋
    66-7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的国际政治经济影响力不断向外辐射,具备"国际视野+语言能力+专业技能"的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培养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基于当前高校的教学运行框架,利用公共选修课进行小语种教学是小语种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储备的重要补充手段.公共选修课培养小语种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具备自主选择性、全专业性和线上线下多平台运行等优势,也面临持续学习效果不足、学习深度不够、学生参与度低、学习背景、水平差异大等挑战.鉴于此,该研究提出了完善公共选修课的教学机制和管理制度、优化小语种教育资源与课程设置、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等培养路径,为高校培育出一批具有国际视野、掌握多种语言能力的国际化应用型人才提供可行性建议.

    小语种公共选修课国际化应用型人才

    新工科专业多元融合教育教学理念的研究与实践

    郑瑶李士军
    76-82页
    查看更多>>摘要:围绕新工科建设的理念与电子信息产业类的发展需求,针对当下人才培养存在工程职业素养不高、思想认识不深、创新意识不强、不能适应电子信息类行业的快速发展等问题,该研究提出"课程思政"与"产教研融合"的双驱育人新模式,从两个方面阐述新工科背景下的育人教学理念,并讨论了该育人模式得以实践的 3 条有效路径,以需求为导向,构建"点—线—面—体"综合课程思政体系、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思政育人体系,落实立德树人,推进混合式课堂建设,构建新工科"强思政、厚基础、重实践"特色专业课程体系.最后,结合梧州学院发展情况总结实践效果,对新工科专业教育教学模式进行优化;推动课程教育改革,促进专业课程教育内容与产业经济需求有机衔接,达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效果.

    新工科建设课程思政产教研融合混合式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