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梧州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梧州学院学报
梧州学院学报

杨奔

双月刊

1673-8535

wzfx@chinajournal.net.cn

0774-5839976

543002

广西梧州市富民三路82号

梧州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Wuzhou University
查看更多>>梧州学院学报的前身是1991年创刊的广西大学梧州分校学报,2007年1月,经广西壮族自治区新闻出版局批准从2007年第1期开始由季刊变更为双月刊。本刊系梧州学院主办和主管的省级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其中第1、2、4、5期刊发人文社科类文章,主要栏目有:经济与管理、政治与法律、文化与艺术、教育与教学;第3、6期刊发理工类文章,主要栏目有:基础理论、应用研究、教学研究等。本刊的办刊宗旨:培育民族精神,推介名家新论,追踪学术前沿,扶持新人新作,突出岭南特色,研究区域经济,面向国际和全国高校、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各界公开发行。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知识图谱分析的数字化旅游国内研究进展

    赵耀
    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发展所带来的数字化技术革命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个人,数字化在文旅产业中的应用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该文以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的467篇北大核心、CSSCI、CSCD论文为研究数据,利用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6.2.R4对数字化旅游的研究现状和热点趋势进行分析,并从期刊发表数量、作者与研究结构、关键词聚类等角度总结数字化旅游的研究现状.结果表明,我国数字化旅游研究领域成果颇为丰富,但目前研究者、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仍需持续加强,研究内容主要涉及文旅融合、数字经济、数字鸿沟、创新发展等主题,结合未来的发展在研究反思上将从关注技术应用扩展到社会综合影响,研究模式由单一理论探索扩展到多元学科交叉.

    知识图谱数字化旅游数字经济研究进展

    旅游宣传材料多模态语步分析的历史演进与未来趋势

    谢果
    12-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深入分析了多模态语步分析在旅游宣传材料中的应用,涵盖其历史演变、当前实践和未来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该领域已从最初的单一模态文字文本分析,发展到现今综合考量多种模态相互作用的复杂分析.通过对"中国·西安"旅游宣传视频案例的分析,揭示了多模态分析在深入理解和影响旅游宣传材料设计方面的重要作用.此外,探讨了在数字技术、人工智能应用及跨文化交流方面,多模态分析所面临的挑战和新机遇.尽管在案例分析的深度和广度上有所限制,但该研究可为全面理解旅游宣传材料中的多模态语步分析提供参考,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多模态语步分析旅游宣传材料符号系统

    西双版纳傣语同义身体动词辨析

    崔蕊
    2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同义关系是世界语言词汇系统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语义关系,而同义词研究则是语言词汇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双版纳傣语词汇系统中同义词数量颇丰,其中作为人类最先、最易认知的身体动词这一词汇类聚中也含有大量的同义词.该文通过运用语义学理论,对西双版纳傣语中几组常见的同义身体动词进行分析发现,这些同义身体动词的语义区别性特征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动作主体范围的大小不同、施动的对象不同、借助的工具和手段不同、动作的力度不同.促使西双版纳傣语同义词形成的原因既有语言内部原因,也有社会外部原因.

    西双版纳傣语同义词身体动词

    叙事歌曲《牛郎织女》的演唱分析

    王莹莹
    29-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叙事歌曲《牛郎织女》是以我国民间故事传说为题材,由我国著名词作家刘麟填词、作曲家王志信谱曲,二人共同创作完成的一首非常经典的民族声乐作品.作为叙事性音乐体裁,歌曲内容感人,传统民族风格的创作手法与现代作曲风格技法的融合,使叙事歌曲《牛郎织女》的风格极具特色.该文围绕叙事歌曲《牛郎织女》的演唱进行分析,对该叙事歌曲的音乐内容进行详细解读,论述该叙事歌曲的歌词内涵、旋律特征和曲式结构,分析了该叙事歌曲的音乐特点,同时结合自身舞台实践经验,对该叙事歌曲的演唱情感处理以及情感内涵进行分析.

    叙事歌曲《牛郎织女》歌词内涵旋律特征曲式结构音乐风格演唱技巧情感内涵

    基于人脸识别的课堂教学行为S-T分析系统设计

    韦雁仙李霖段宁贵
    36-45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出并详细介绍了一种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课堂教学行为S-T分析系统的设计.该系统以S-T分析法为理论基础,采用多种人脸识别算法,包括年龄检测、表情分析、姿态分析等,旨在自动识别并分析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基于大量课堂视频数据的准备、软件系统原型的设计、深入研究课堂教学行为理论等,解决人脸识别技术的算法选型、视频关键帧的分析与因果关系模型的建立、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界面设计等关键技术问题.通过系统性的需求分析、设计与架构、实现、评估与可视化等阶段的论述,详细展现了该系统的开发过程.

    课堂教学行为S-T分析法人脸识别技术关键帧

    一株丝状真菌的分离及其胞外果胶酶的酶学性质研究

    冼莹莹
    46-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梅雨季节采集土壤样品,采用以桔子皮粉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分离产果胶酶的微生物.从土壤中筛选得到12株形态各异的细菌,但在液态培养时均未能检测得到胞外果胶酶活力;得到5株丝状真菌,其中1株XYYWZSP3在液态培养5 d后,培养液中的果胶酶活力为(0.39±0.01)U/mL.在察氏培养基平板上观察可见该菌株的菌丝体为白色,菌落疏松,无色素产生.该菌株所产果胶酶的最适作用pH为4.5,最适作用温度为55 ℃.在pH 3.5~7.0和25℃保温24h后,残余酶活力高于90%.在30 ℃下稳定,随着温度提高,酶渐渐失活,在50 ℃保温1 h后残余酶活力为(23.30±1.83)%.1.0 mmol/L Ca2+不影响酶活力,5.0 mmol/L Ca2+将酶活力降至(45.47±2.74)%.1.0,2.5,5.0 mmol/L K+、Mg2+、Li+和Na+不影响酶活力.该果胶酶可以很好地应用于香蕉果汁的脱胶,可以将香蕉果汁中的还原性物质的量增加(47.69±2.12)%,将果汁产率提高(15.66±1.12)%.

    丝状真菌果胶酶酶学性质果汁香蕉

    双元性学习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庄雨雷田润欧琳宗
    54-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思政课是实现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核心课程.梧州市坚持不懈地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致力于提升教学质量,实现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思政课教师需精准把握课程内容在不同学段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并基于学生的特点,灵活采用双元性学习方法来调整教学策略.将双元性学习策略融入思政课的教学中,可以有效明确教学目标,促进师资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同时激发教师与学生的创新潜力.因此,要有效地将双元性学习理念贯穿于大中小学的各个学段,并激励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结合利用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2种方式,以实现2种学习方法的协同效应.

    思政课一体化大中小学利用性学习探索性学习立德树人

    地方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协同发展研究

    李稻贤乔秀花
    6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方红色文化是具有地域性特色的红色文化,是红色基因在区域内的传承和发展,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和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不断丰富和发展起来的,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不但有利于地方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而且红色文化还可作为重要资源促进高校思政教育向纵深发展.该文基于地方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协同推进的耦合性,探究推进二者协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地方红色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

    "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高校机械类来华留学生培养的现状与建议——以梧州学院为例

    胡梦晗邓宏凯黄健铭朱逸韬...
    68-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伴随"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推进,沿线共建国家大量机械制造业的投入对相关领域的高水平国际化专业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梧州作为广西的东大门,成为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心中的热门城市,近年来梧州学院接收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留学生呈逐年攀升的趋势.该研究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留学生班为例,通过分析来华留学生的培养现状,并从制度支持、文化适应、师资力量和立德树人4个方面探索解决当前问题的办法和途径,以期为培养民心相通的高水平、国际化"文化使者"提供有益探索和实践支撑.

    一带一路课程思政教育管理来华留学生

    智能环境下大学英语深度学习课堂模式构建及效果评价

    傅静玲韩扬朱园园
    74-8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检验智能教学环境和深度学习模式是否能够有效改善传统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中:学生学习存在感较低、知识迁移运用和处理实际问题能力较低等问题,提高教学质效,基于智能教学环境构建大学英语深度课堂教学模式,以及课程教学实施过程,并以某高校大学英语课程为样本进行单元教学准实验及效果评价.研究结果显示:与传统课堂相比,大学英语深度课堂教学模式能够显著提升样本班级单元学习整体成绩,但是可能导致成绩离散度上升;大学英语深度学习课堂模式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知识迁移运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有利于促进英语核心素养的发展,但是对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升不显著.

    智慧教室大学英语深度学习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