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高校辅导员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高校辅导员
高校辅导员

双月刊

高校辅导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着力构建高校立德树人新格局

    杨振斌
    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设教育强国,必须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德树人的重要论述揭示了教育的本质,体现了立德与树人辩证统一的关系,彰显了社会主义大学的办学方向。新时代新征程高校立德树人面临新形势新任务,迫切需要构建符合时代特点和国家战略布局、满足大学生成长发展需求的立德树人新格局。高校要坚持党建引领,健全上下贯通的组织体系,确保教育的正确方向;深刻把握课程内涵,推动横向同行的课程体系建设,让每一门课程都成为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拓展育人阵地,打造内外联通的时空体系,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夯实体制机制,构筑协同联动的保障体系,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坚实后盾。

    立德树人新格局理论内涵实践路径

    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力的体系构建及提升路径——基于100所高校辅导员招聘公告文本的质性分析

    郭道冉段文健
    8-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构建辅导员职业发展力体系是推进高校辅导员队伍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应有之义。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发展力主要体现在政治引领力、道德约束力、职业认同力、职业竞争力、业务支撑力、身心辅助力、科研创新力、纪律规范力、外部驱动力等方面。提升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力,要严格党性锤炼,明晰工作职责,注重文化育人,深化发展指导,综合提升辅导员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

    高校辅导员招聘公告职业发展力体系建构路径分析

    高校辅导员数字素养培育:内容、困境与路径

    张茜茜
    14-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教育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教育改革发展的优先选项。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面临运用数字思维并有效利用数字工具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高校辅导员数字素养内容框架包含数字思政意识、数字工具应用与创新、数字化管理与育人、数字思政责任与伦理、数字化专业发展五个一级指标。高校应从深化数字思政意识、加强数字工具运用、融合数字育人理念、明确数字思政规范、强化数字专业发展等方面培育辅导员的数字素养,以适应教育数字化的需求,进一步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

    辅导员数字素养内容框架困境审视培育路径

    德育共同体:高校"三全育人"的新视野

    吕成祯
    19-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德育共同体是认识和推进高校"三全育人"工作的新视角,具有价值目标一致性、多方主体交互性、集体协同实践性以及集体关怀性。基于德育共同体实现高校"三全育人"的基本逻辑在于以"价值共同体"为引领凝聚"三全"思想共识,以"关系共同体"为基础拓展"全员"交互关系,以"实践共同体"为动力推进"全过程"协同育人,以"精神共同体"为保障强化"全方位"集体关怀。实现"三全育人"的基本路径应从共同体意识、力量、结构、机制入手,凝聚新共识、汇聚新合力、构建新体系、营造新生态。

    三全育人德育共同体协同育人

    自我与他者:全球化语境下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

    李国良
    25-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球化语境下,文化的自我与他者是民族文化研究的核心命题。随着自我与他者的互动联系愈加紧密,高校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的主战场,大学生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的主力军。我们要通过夯实大学生的文化身份认同,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此实现自我与他者的交流互鉴。理解并掌握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的历程、维度和路径,对于全球化语境下实现自我与他者的双向互动、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实现以文化人以及建设教育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认同大学生自我他者

    大学生"45度"现象:群体表征、生成机理与引导路向

    杨文婷
    31-35,50页
    查看更多>>摘要:"45度人生""45度青年"等"45度"话语是当下的一种网络流行语,它们作为"躺平文化"的衍变形态,在大学生群体中引起广泛关注并产生共鸣,这显示了该群体在应对社会压力与个人发展时的复杂心态及情绪表达。"45度"现象不仅展现了青年个体适应环境的不同姿态,也反映了大学生在不同场域下的复杂需求。社会高竞争、高要求、高期待与大学生个体能力发展不足间的错位,自我发展需求与习得无助间的冲突,媒介信息过载、情绪传播迅速及身份认同危机间的交织,共同构成大学生"45度"现象的生成机理。高校要通过深化理想信念教育、构建正向群体效应、多维赋能青年成长等方式,强化对大学生的价值引领力、发挥同伴影响力、全面提升其发展力,提高育人工作实效,引导大学生积极健康成长。

    大学生"45度人生""45度青年""躺平"

    理解"搭子":大学生新型社交的行为阐释

    蔡尧唐松
    36-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搭子"社交是一种新型青年亚文化的行为表达,目前正在不断影响着大学生的社交行为。从其生成逻辑看,社会发展的现代性趋向对大学生社交行为和社交情感产生重要影响,必然催生出更加自由、轻松的社交方式,"搭子"这一新型的陪伴关系便在年轻人中悄然流行开来。在"搭子"关系中,大学生要处理好强连带与弱连带、同质性与异质性、工具性与情感性等三种矛盾关系。"搭子"社交中的矛盾关系给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社交态度和人际交往带来新的问题,同时也对高校提出了新的育人要求。高校应当针对大学生"搭子"社交进行科学审视,通过引导和调适大学生的社交观念、互动方式和社交关系,弥补大学生"搭子"社交非主流化、自由个性化和浅情感化的不足。

    大学生"搭子"社交流动社会自由个性

    自媒体场域中高校辅导员网络形象塑造研究

    吕宁
    4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媒体的空前发展和繁荣拓展了高校辅导员的线上教育场域。塑造与自媒体场域相适应的辅导员网络形象既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又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自媒体场域中高校辅导员网络形象的生成遵循从"依章构建"到"媒介赋权"的动力逻辑,从"现实在场"到"虚拟实践"的技术逻辑以及从"一人独奏"到"众人合唱"的生存逻辑。高校辅导员应坚持守正创新,找准破题切入的关键,重塑自媒体场域的话语体系、建立以内容为王的生产机制、彰显图文视频化的独特魅力、驾驭多平台联动的传播策略,塑造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深得学生喜爱、体现自身独特魅力的网络形象。

    自媒体高校辅导员网络形象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数智化转型的三个维度

    王瑞
    46-50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智化为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数据支撑。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其数字化转型与认识方法、实施方法、评估方法等环节的科学性密切相关。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通过数智技术实现跃迁,在认识、实施、评估三个维度实现数智化转型。智能识别对教育信息全面获取、联动分析、智能导引,虚实融通将数智实践与传统实践互融互鉴、共建共育,决策革新对教育过程进行痕迹记录、数据分析、智慧调整。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数智化转型维度

    时代新人视域下大学生奋斗观培育的核心要义、内涵要求与实现路径

    邬佳欣林立涛
    5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奋斗观的培育是大学生成长为时代新人的前提基础。时代新人的本质特征、人学意蕴和精神风貌指向大学生奋斗观培育的目标、价值和方法维度,贯穿到大学生奋斗观培育的过程中,体现为奋斗认知的塑造,奋斗情感的凝聚和奋斗行为习惯的养成三方面。落实时代新人视域下大学生奋斗观培育的要求,高校应从致知、育情、笃行三维度共同发力,构建一体化培养目标体系,上好奋斗场景体验课,搭建多样实践课堂,促进大学生形成对奋斗的科学认识,激发内在的奋斗潜能,以科学的奋斗观汇聚民族复兴的精神伟力。

    时代新人奋斗观大学生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