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陈洛

双月刊

1006-9410

gxjyxb@sina.com.cn

0771-5656982

530023

广西南宁市建政路37号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Guangxi College of EducationCHS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师范院校工科生专业认同感与学习动机研究——以M师范大学计算机类专业为例

    高宇张瑞
    85-9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专业认同感和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和未来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解师范院校中计算机类工科生的专业认同感和学习动机水平,探讨专业认同感和学习动机在不同的性别、年级、专业、生源地和专业选择原因上的差异以及学习动机对专业认同感的影响,文章对福建省某师范院校计算机类专业工科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计算机类专业在师范院校中是热门专业,专业认同感和内部学习动机水平较高;专业认同感在不同的性别、年级、专业、专业选择原因上存在显著差异,在生源地上除专业认知维度外无显著差异,学习动机在以上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专业认同感与内部学习动机呈高度正相关,与外部学习动机呈负相关,随着专业认同总分的增加,内部学习动机总分呈现增加趋势,外部学习动机总分呈现减少趋势.

    专业认同感学习动机计算机类专业差异性分析工科生

    "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研究

    陈文琼李婧钰
    97-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是国家重大人才战略的组成部分,是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举措.广西作为东盟经济带的枢纽,着重培养涉外法治人才有助于营造良好的涉外法治环境,提升我国的国际法律服务水平.研究基于广西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国际区域性内涵和毗邻东盟国家的人才区位培养优势,阐述广西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产学协作和实践基地建设实践,分析面临的人才培养同质化、区域发展不均衡、难以匹配国家战略需求等现实困境,探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优化举措,并以产出为导向,采取广西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与涉外法律服务市场高度契合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方式,提高涉外法治人才的涉外法律服务能力,创新多元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体系.

    "一带一路"涉外法治人才涉东盟法治产学协同三导师制

    跨境电商对东莞外贸转型升级的影响研究

    段霁珍
    105-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数字全球化的不断推进,跨境电商成了推动外贸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同时成了外贸出口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在现阶段,东莞市的很多传统外贸企业正处于向跨境电商转型升级的初始阶段,仍面临着许多问题亟须解决,如缺乏核心竞争力、跨境电商人才匮乏、信息化建设滞后、东莞产品的品牌化不强、知识产权保护与合规管理力度不够、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支付与物流方面存在风险等.基于此,就跨境电商对东莞外贸转型升级的影响提出了增强传统外贸核心竞争力、加快人才培养和人才队伍建设、重视信息化建设与服务优化、加强品牌建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与合规管理、健全相关法律法规、规避支付与物流风险等对策建议.

    东莞跨境电商外贸转型升级传统贸易

    "数字服务税"应对结构性失业的逻辑进路

    罗锋
    114-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化通过减少不同层级技能劳动力的使用,打破了传统财税法建立的基础.当前,数字化所引发的结构性失业面临着社会应得与风险分配失衡、市场与社会保障体系调节失效以及财税法结构功能障碍等问题.结构性失业风险的化解需要从整体主义视角入手,厘清各因变量之间的关系,通过结构功能主义解构与重组"消除风险—提升风险抵抗能力"双向机制,构建以数字服务税应对数字化结构性失业的逻辑进路.

    数字服务税结构性失业征税目的税收公平税收目的

    由香及情:屈大均诗词视域下莞香涵义考述

    洪业娴
    121-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屈大均的一生历经明清鼎革、战乱频繁的时代洪流,其复杂的身世与动荡的经历使他对世间百态具有敏锐的洞察力与深切的感悟力.屈大均对岭南故土抱有深情厚谊,这份情感不仅体现在他对家乡风物的深情描绘上,还体现在他特别频繁提及的"莞香"上,莞香成为其作品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在《广东新语·香语》及诸多诗词篇章里,莞香超越了其作为传统香料的角色,既承载了他对广东家乡深沉的眷恋,也表达了与友人共克时艰的坚贞情谊,以及对爱人细腻入微的深情厚谊.屈大均现存的作品中涉及"莞香"的诗有 63 首,词有 7 首,这些诗词从不同角度揭示了"莞香"意象背后所蕴含的丰富情感与文化意义,为当代探索莞香文化精髓提供了文献依据,对复兴与传承莞香文化具有深远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屈大均诗词意蕴莞香文化遗民岭南文化

    《论语》中隐喻的对话机制研究——以"问仁"为例

    杨海明温家琪
    133-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隐喻作为一种修辞手法,其理论基础最早可追溯至亚里士多德的《诗学》;而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乔治·莱考夫在其著作《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提出,隐喻不仅是对语言文字的修饰,更是人类理解和构建世界的思维方式.在中国传统典籍和文学作品中,隐喻的运用十分广泛,如《论语》就记录了孔子频繁使用隐喻来表达他的哲学思想和伦理道德观念.值得注意的是,在《论语》中,还存在一种长期被忽视的对话式隐喻,以"问仁"这类对话尤为典型.此类隐喻以对话为内在机制,不仅在形式上通过对话关联起喻体和本体,而且在思维方式上实现了主体间的互动交流和深度理解,促成了孔子对仁的隐喻性诠释.这种对话式隐喻的发现和研究,为我们重新思考和理解中国古代哲学话语体系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论启示.

    隐喻《论语》对话式隐喻诠释学

    中医药高等院校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吕建珍李小燕于舟
    141-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医药高等院校是形成中医药新质生产力、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阵地.探究中医药高等院校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评价标准,构建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有利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管理现代化建设.然而,中医药类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评价体系研究尚少,也是中医药高等院校科技创新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结合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规律及其特点,在参考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中医药高等院校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包括转化条件、创新能力、成果转化途径、成果转化成效和转化环境等 5 个一级评价指标,13 个二级评价指标和 38 个三级评价指标;基于《中国中医药年鉴》《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社科统计年报》数据,采用熵权法测算各具体指标的权重,以广西中医药大学的 2017-2023 年成果转化统计数据进行测算与分析.结果表明,中医药高等院校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评价指标基本符合中医药高等院校科技创新发展趋势,基本反映出专业类院校科技成果产出的特点与规律,可为专业类院校科技成果转化管理提供参考与借鉴.

    中医药高等院校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多维视角思考提升VR技术应用于思政课教学的实践路径——基于SWOT分析法

    林承园
    152-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VR技术应用于思政课教学很好地迎合了青年学生对于科技新事物的喜好,顺应了当下的热潮,能够将主导性和主体性融合起来.将VR技术应用于思政课教学成为虚拟实践教学方式,也是贯彻思政课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重要途径.基于SWOT分析法,思考VR技术应用于思政课教学的内部优势和劣势、外部机遇和挑战,能够多维度、全方位地了解和把握教学实践过程中的问题和出路,从而提升实效性,概括来说应做到以下四点:第一,基于思政课自身角度,要拓展教学形式,实现教学理念更新;丰富教学内容,实现教学内容重构.第二,基于教学管理角度,要创新教学管理,加大实践教学力度;设立教学规范,实行实验室专人专管.第三,基于教学协同角度,要实现校内与校内、校内与校外全方位协同.第四,基于产品创新角度,要开发设计出减少器械依赖且参与度更高的产品.

    实践教学思政课SWOT虚拟仿真主体性

    广府文化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对外汉语教学评价体系研究

    黄维维林汉玲
    160-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广府文化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与独特的地域特征.对外汉语教学评价体系如何充分体现这一文化资源,是当前教学改革中的重要课题之一.现有的对外汉语教学评价体系在文化元素融入与跨文化能力评价方面有所不足.要将广府文化融入对外汉语教学评价体系,首先要明确评价目标;其次,评价内容应包括语言知识与技能、广府文化知识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三个层面;再次,在传统评价方法基础上,结合粤港澳地区的实际教学案例,创新性引入包括动态评价、任务型评价和项目式评价等新型评价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将广府文化融入对外汉语教学评价体系,能够有效促进学习者对广府文化的理解与应用,提升其跨文化交际能力,并增强其文化自信.

    广府文化粤港澳大湾区对外汉语教学评价,跨文化交际能力

    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阈值概念——以《动物农场》为例

    陈雁
    170-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阈值概念不仅是学术探讨的基石,更是促进学生从表层阅读迈向深度理解的关键.通过详细阐述阈值概念如何引导学生超越日常阅读经验,进而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内在精髓与复杂层次,可以充分体现出这些概念在提升学生文学鉴赏能力、批判性思维及跨文化交流能力方面的重要性.其次,本文倡导大学英语阅读课程教师积极进行教学反思,识别并克服师生间在理解文学作品时可能存在的认知偏差,从而设计出更加精准有效的教学策略.最后,本文期望为教师们提供一套有效的实践指南,助力学生在英语阅读课程中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深度内化,从而拓宽视野.

    阅读教学阈值概念动物农场文学研究学科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