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广西农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广西农学报
广西农学报

甘海燕

双月刊

1003-4374

gxnxb@163.com

0771-2182804

530022

广西南宁市七星路135号广西农业厅内

广西农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Guangxi Agriculture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广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主办、广西农学会承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农业综合性学术期刊。2004年获第四届全国农业优秀期刊奖,主要报道农业发展战略性、决策性、综合性学术论文,农业各学科的研究报告,简报,研究概况和进展,专题综述,农业生产新技术,新方法,新经验,新产业等。以及农业、农村、农民等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的学术见解。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能源农机装备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何淑洁孔德就李鹏
    68-75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乡村振兴战略提出要坚持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新能源农机装备零污染、低噪声,是促进农业绿色发展、节能减排保护生态、建设宜居乡村的重要工具.近年来,农业农村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多个部门相继推出政策,加快新能源农机装备的研发推广.国内自主研发的新能源农机产品越来越多,但由于核心技术相对落后、人才储备严重不足等原因,产品整体的市场竞争力较弱.文章通过查阅大量文献,梳理和总结出国内外新能源农机装备在农作物耕、种、管及收 4 个生产环节应用的现状,并提出各环节新能源农机装备产品与技术的发展趋势.同时,深入剖析我国在发展新能源农机装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出具体的促进新能源农机装备发展的建议.

    乡村振兴电动拖拉机新能源农机

    广西农村水柜供水保障研究与实践

    田海涛
    76-81,87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柜供水作为广西大石山区农村供水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目前在水量、水质、用户 3 个层面仍存在水资源匮乏、水质亟待提升、村民供水保障意识能力欠缺等问题.文章提出通过借助山泉水、河水、地下水和塘坝蓄水等手段,保障水源充足;通过强化水源保护、配套水处理设施和加强水质监测等方法,保证水质合格;通过加强宣传和培训工作,提升村民供水保障意识能力等解决对策.其中,强化水源保护主要从为水柜设置盖板、增加初雨弃流装置以及降低水源污染风险等途径出发,配套的水处理设施则需要根据水柜供水规模来选取,家庭水柜可选取以慢滤技术为主的水处理设施,集体水柜可选取以快滤技术为主的水处理设施.课题研究团队在上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开展水源保障项目、水质提升项目、跟踪服务活动等探索实践,为水柜供水保障工作的实施提供了借鉴,助力广西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

    水柜供水大石山区农村水源水质供水保障

    广西乐业县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周银慧刘昌龙韦爱琳陈赶林...
    82-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百色市乐业县农产品加工产业的发展情况说明,农产品加工依然是该县农业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农产品加工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存在品牌意识薄弱,家庭式小作坊产品多;加工业投入力度不够,产业发展缓慢;科技创新能力弱,人才资源严重缺乏;农产品加工企业较少,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等问题.为推动乐业县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建议结合乐业县本地实际,强化市场引导,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优势;强化扶持,推动产业发展;加大科技投入,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激活人才动能;建立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优化产业发展,以期推动乐业县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增加当地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调研结果可为进一步推动乐业县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建议与对策.

    乐业县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品牌意识

    广西钦州市红树林资源特点分析和保护建议

    闭炳翠黄厚松叶远为张静...
    88-97页
    查看更多>>摘要:客观分析钦州市红树林资源现状.以钦州市第三次国土调查成果和钦州市2019年度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年度更新成果数据作为基础,结合实地调查,对钦州市红树林资源面积、自然度、优势种、分布特点、群落类型和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钦州市红树林土地总面积3 683.634 7 hm2,其中红树林面积 3 595.375 5 hm2,占总面积97.60%;红树林宜林地面积80.532 8 hm2,占总面积2.20%;红树林苗圃地面积7.726 4 hm2,占总面积0.20%.红树林自然度为Ⅲ级:99.517 6 hm2,占红树林总面积2.77%;Ⅳ级:654.716 4 hm2,占红树林总面积的18.21%;Ⅴ级:2 841.141 5 hm2,占红树林总面积的79.02%.钦州市内共有红树植物13科17种,包括真红树植物8科10种,半红树6科7种,优势树种5种.钦州市红树林分布着14种不同群落类型,其中桐花树+秋茄群落分布面积最大.钦州市红树林土地总面积与2013年相比保持稳定增长,且自然度等级高,红树林树种和群落类型多样.

    钦州市红树林植物资源

    共同富裕目标下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现状、问题与发展路径

    蔡晨璐魏峰詹伟鹏
    98-104,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旅游是一种通过发展经济、创造就业、提升生活质量的方式,以实现经济、社会和文化协调发展为目标的活动.共同富裕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实现更大范围、更高程度和更深层次的发展.文章以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为基础,以资源类型为依托,梳理了乡村旅游发展现状,提出了共同富裕目标下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的特点、内容和原则,分析了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中:资源供给上存在短板、功能定位上存在误区、环境建设上存在弱项、项目设计中缺乏差异性等的问题,强调了乡村旅游资源合理开发有利于实现"人民富""生活美""生态优"和"城乡和",对于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并对共同富裕目标下乡村旅游资源开发路径进行优化,在基于加强资源供给、合理定位功能、坚持环境优先、优化项目设计等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政策激励、强化供给模式、优化技术手段的创新路径,以便更好地实现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乡村旅游资源开发路径

    推进乡村生态治理现代化的行动逻辑与长效机制

    王淑娜
    105-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生态治理现代化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体现.推进乡村生态治理现代化以实现农民美好生态环境需要为行动起点,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行动目标,同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具有一定的耦合性.立足当前乡村社会情境,构建乡村生态治理现代化的分析框架,制约因素在于治理理念不合理、治理制度不完善、治理主体不丰富以及治理手段不充足.基于此,需要构建相应的长效机制,包括乡村生态文化培育机制、乡村生态法治保障机制、乡村多元合作治理机制以及乡村生态技术驱动机制,以切实提高乡村生态治理能力,实现乡村生态善治.

    乡村生态治理现代化农业农村现代化长效机制

    新形势下中越农业合作:优势互补与发展路径

    滕成达董洁
    112-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和越南海陆相连.两国社会制度和文化相近,各领域交往日益频繁,为农业合作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农业合作不仅是中越经济协作的关键领域,也是深化两国合作的关键驱动力.从要素禀赋理论的视角深入分析发现,中国和越南在农业资本、技术和自然资源等方面呈现显著的互补性.现阶段,中越两国在农业科技创新机制和数字技术合作、农产品贸易等领域已取得显著成效,但在双边贸易结构、农业技术交流机制等方面尚有进一步拓展的空间.为了持续推进两国农业的繁荣与发展,未来两国应在构建中越命运共同体背景下开发更为广泛的合作领域,制订更有效的合作策略,以共享耐盐碱作物品种的联合研发,提升智慧农业发展水平,延展农业产业链的综合效应,实现农业合作互利共赢.

    要素禀赋理论农业合作越南

    "大思政课"视域下植物与植物生理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与探索

    李健朱宇林郑发娇刘梦姣...
    120-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课程思政是全面落实推进"大思政课"建设以及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文章从应当厘清实然,认识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与探索是立德树人的逻辑现实;廓清必然,通过厚植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三农"情怀、培养学生成为生态文明的实践者和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把握植物与植物生理课程蕴含课程思政元素的契合点;澄清应然,通过构建协同的组织管理机制、提高教师政治品质和教学能力、创新多元化课堂教学模式和建立多元化的考核和评价机制等,从而建构植物与植物生理课程思政的实践进路.旨在通过探讨植物与植物生理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为农业类职业院校专业基础课的课程思政教学提供相应的参考.

    "大思政课"视域植物与植物生理课程思政

    基于空间生产理论的旅游传统村落文化景观保护研究——以广西秀水村为例

    姚奕辰邓敏
    126-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化景观是传统村落精神与物质双重价值的体现,对于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广西贺州市富川瑶族自治县秀水村以独特的民族风情和自然景观吸引着众多游客.在居民生活空间向旅游空间转变的过程中,传统的社会结构和文化活动受到现代旅游业发展的冲击,长老精英的控制逐渐被政府和企业所替代,原本的宗族活动也被旅游节事所取代.这些变化可能导致传统文化的边缘化和社区文化认同感的削弱.为了保护和传承传统村落的文化景观,秀水村用先进的营销知识来提升物质文化景观的价值认知,用专业的营销策略来增强社区居民对传统建筑和遗址的保护意识.鼓励游客与当地居民之间的互动,让游客参与到文化景观的保护中来,可以通过体验式旅游活动,让游客亲身体验传统文化,从而激发他们对文化景观保护的兴趣.同时,确保社区居民从旅游发展中获益,令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文化景观的保护工作中.此外,还可以通过提供就业机会、分享旅游收益等方式,激发社区居民的保护动力.文章以广西秀水村为例,结合知识营销和社区参与的策略,为类似传统村落的文化景观保护提供新的思路,确保旅游发展与文化传承的和谐共生.

    旅游传统村落文化景观保护空间生产理论

    基于百色农业特色产业发展需求的中职学校电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广西右江民族商业学校为例

    胡春艳
    133-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要充分发挥电子商务的作用、推动产业振兴,电子商务人才是关键.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中职学校应主动寻求职业教育发展与区域产业发展的契合点,培养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电商人才.文章在阐述电子商务人才培养重要性的基础上,分析了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并以广西右江民族商业学校为例,围绕百色农业特色产业发展需求,从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打造一体化产教融合平台、构建产教深度融合的课程体系、强化"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电商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实践.研究表明,基于农业产业发展需求的中职学校电商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培育出更符合产业、行业及企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电商人才,为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提供有效的实践经验借鉴.

    农业特色产业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