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农业研究与应用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农业研究与应用
农业研究与应用

黄强

双月刊

2095-0764

GXRZ@chinajournal.net.cn ny1380@126.com

0771-2539075

530001

广西南宁市邕武路22号

农业研究与应用/Journal Agricultural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广西全州天湖国家湿地公园种子植物区系特点研究

    梁圣华唐真郎李健玲黄红宝...
    273-2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广西全州天湖湿地公园内的维管植物资源以及植物区系、植物生活型和生态类型等进行调查分析,以摸清湿地公园维管植物资源分布现状。[方法]采用样线法、样方法、采集标本、阅读文献等方法和途径,对广西全州天湖国家湿地公园种子植物的区系成分等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该湿地公园内共有种子植物 465 种,隶属 101 科 301 属,其中裸子植物 3 种,被子植物 462 种(双子叶植物 88 科 249 属 391 种,单子叶植物 10 科 49 属 71种);被子植物分别占其总科数、总属数、总种数的 97。03%、99。01%、99。35%。天湖湿地公园以草本植物为主,种数占种子植物总数的 53。98%;其次为木本植物(乔木、灌木),种类占种子植物总数的 38。71%,是组成湿地公园陆生植被的主要成分;再次是藤本植物,占种子植物总数的 7。31%,主要作为层间植物。种子植物区系复杂多样,分为 15 个级别区系类型,其中 1 分布区为世界广布科,有 34 科 238 种,占调查地区系植物总科数的 33。66%;2~7 分布区类型属于热带分布,有 42 科,占总科数的 41。59%,其中泛热带分布(热带广布)的科数最多,为 28 科,占总科数的 27。72%,该湿地公园的种子植物体现了一定程度的热带特征;8~11 分布区类型属于温带分布,有 21 科,占总科数的 20。79%,其中北温带分布有 16 科,占总科数的 15。84%,具有较少的温带分布特征;12~15 分布区类型总共 4 科,主要为东亚分布,占总科数的 3。96%,是东亚分布类型的代表。含 5 种以上优势科有 31 科,包括菊科、蔷薇科、禾本科、莎草科、杜鹃花科、蓼科、大戟科、百合科等。含 5 种以上的优势属共有 12属,有蒿属、莎草属、蓼属、荨麻属等。含 1~4 种的小科占总科数的 69。31%,含 1~4 种的小属占总属数的 96。01%;科主要以 1~4 种组成为主,属以单种属为主。世界广布科和热带分布科占主导地位,共 76 科,占总科数的 75。25%,种子植物的科级水平呈现出一定的热带性质;热带分布属和温带分布属有 215 属,占总属数的 71。53%,表明该湿地公园种子植物区系的分布类型以热带分布类型为主,植物区系的地理成分具有显著的热带性和温带性地缘特点。在种子植物属中,中国特有分布有 2 属,占总属数的 0。66%,分别为血水草属(Eome-con)和箬竹属(Indocalamus)。[结论]通过本次调查研究,初步明晰了广西全州天湖国家湿地公园维管植物资源现状,为湿地公园的管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天湖国家湿地公园种子植物植物分类区系特征

    荆州环古城湿地公园蝴蝶多样性及其干扰因素研究

    楚龙燕许汝冰李建平唐子儒...
    281-2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阐明荆州环古城湿地公园蝴蝶多样性及其干扰因素。[方法]采用样线法与网捕法相结合,于 2021 年 4 月至 8 月对荆州环古城湿地公园蝴蝶多样性及其生态环境进行了系统调查,分析不同调查点蝴蝶的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优势度指数。[结果]调查中共记录蝴蝶 2350 只,鉴定为隶属于 7 科 19 属 22 种;其中东洋种明显多于古北种和广布种。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荆州古城蝴蝶的优势科为眼蝶科(Satyridae)和斑蝶科(Danaidae),其优势度指数最高,均为 1。0000;凤蝶科(Papilionidae)的多样性指数最高,为 3。0995;弄蝶科(Hesperiidae)的均匀度指数最高,为 2。0000;眼蝶科(Satyridae)和斑蝶科(Danaidae)仅采集到 1 只,为荆州古城稀有类群。荆州古城 8 月份蝴蝶的物种数(15种)、丰富度指数(2。1324)达到最高值,5 月份蝴蝶的多样性指数(1。3658)最高。4 条样线中北门(Ⅳ)的人为干扰强度为最高(454 人次),东门(Ⅲ)的人为干扰强度为最低(301人次)。各月份的降水量与人为干扰强度均与蝴蝶多样性指数呈负相关。[结论]研究表明荆州环古城国家湿地公园的人为干扰及降水量均对蝴蝶资源具有一定影响,应加强旅游管理。

    蝴蝶生物多样性物种丰富度优势度指数荆州

    南宁市蔬菜产业竞争力研究

    张春雅江立庚黄倩盈
    291-2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南宁市蔬菜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情况,剖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以期为增强南宁市蔬菜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和促进蔬菜产业提质增效提供依据。[方法]调查、分析南宁市蔬菜产业现状,运用规模比较优势指数、效率比较优势指数、综合优势指数对南宁市与广西蔬菜主产区的蔬菜产业生产优势进行比较。[结果]与柳州、桂林、玉林、百色等蔬菜主产区比较,2015-2022 年南宁市的规模比较优势指数、效率比较优势指数、综合优势指数均存在着一定的差别。规模比较优势指数平均低于柳州、百色、桂林和玉林;效率比较优势指数和综合优势指数平均值高于柳州,低于桂林、玉林、百色;自 2017 年南宁市蔬菜产业的综合优势维持在平稳状态。南宁市蔬菜产业在自然条件、产业规模和区位等有优势,同时在生产条件和生产用地方面存在劣势。[结论]南宁市蔬菜产业的生产规模和专业化程度逐年递增,单产水平不断提高,总体优势维持在平稳状态。针对南宁市蔬菜产业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本文提出了优化蔬菜产业结构、培育引进蔬菜生产新型经营主体、发挥龙头企业联农带农作用、统筹发展蔬菜采后服务业、因地制宜发展蔬菜加工、大力发展设施蔬菜等对策建议,可供南宁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及增强产业竞争力参考。

    南宁蔬菜产业优势指数竞争力

    施用烯效唑对香蕉矮化、果实性状及品质的影响

    韦莉萍李佳林韦弟覃柳燕...
    299-3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烯效唑不同处理对香蕉植株矮化、果实性状和品质的影响,筛选出矮化效果明显、稳定的烯效唑处理,为满足香蕉矮化密植、绿色栽培需求提供参考。[方法]以清水为对照,以烯效唑(X1~X3:0。1、0。3、0。5 g/株)、多效唑(D1~D3:0。1、0。3、0。5 g/株)、矮壮素(A1~A3:0。1、0。2、0。3 mL/株)不同用量进行试验,分别设烯效唑(X1、X2、X3)、多效唑(D1、D2、D3)、烯效唑+多效唑(X1D1、X1D2、X1D3、X2D1、X3D1)、烯效唑+矮壮素(X1A1、X1A2、X1A3、X2A1、X3A1)16 个处理,在桂蕉 9 号 16~18 叶期进行根部淋施(200 mL/株)处理第 1 次,28 d后处理第 2 次,观察不同处理对香蕉株高、果实性状和品质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随着烯效唑、多效唑及烯效唑混配剂施用量和使用次数的增加,桂蕉 9 号的株高呈现不断变矮的变化趋势。经烯效唑、多效唑单剂处理 1~2 次后,株高减少 12。7~94。3 cm,不同处理间株高矮化程度表现为X3-1>X2-1>X1-1,X3-2>X2-2>X1-2,D3-1>D2-1>D1-1,D3-2>D2-2>D1-2(-1、-2 表示处理第一、二次);在同等施用量处理条件下,烯效唑处理的株高矮化程度显著高于多效唑处理。经烯效唑混配剂处理 1~2 次后,桂蕉 9 号株高比对照显著减少 31。3~73。4 cm,不同处理间的株高矮化程度表现为X3D1-1>X2D1-1>X1D3-1>X1D2-1>X1D1-1,X3D1-2>X1D3-2>X2D1-2>X1D2-2>X1D1-2,X3A1-1>X1A2-1>X2A1-1>X1A3-1>X1A1-1,X3A1-2>X2A1-2>X1A1-2>X1A2-2>X1A3-2。经 X2、X1A2、X2A1、X1D2、X2D1 处理 1~2 次后,桂蕉 9 号的单株产量、果实性状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处理X1D2-1、X2D1-1、X2D1-2 的产量下降最显著。与对照处理相比,大部分烯效唑单剂或混配剂处理显著增加了果肉钾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减少了淀粉含量,不同程度增加了蔗糖、可溶性糖含量及糖酸比,改善了桂蕉 9 号果实品质和口感。[结论]综合考虑烯效唑单剂、混配剂处理对香蕉植株矮化、单株产量、果实品质的影响效果,根据绿色生产技术的要求及简单、稳定、适量的使用原则,优先推荐在香蕉 16~18 叶龄时施用烯效唑0。1~0。3 g/株(X1、X2)1~2 次。

    烯效唑香蕉矮化果实性状品质

    基于图像的植物病害识别研究进展

    余敏李丰兵祝光湖宋修鹏...
    309-3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植物病害识别是植物病害防控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和前提条件,研发高精度的病害识别技术已成为病害高效防控中的迫切需求。植物病害图像识别的研究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在农业生产和植物保护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及时、精确地识别植物病害可以帮助人们鉴别病害种类,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减轻病害对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不良影响。本文在整理和总结现有国内外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从图像分割、特征提取、分类识别 3 个方面重点梳理植物病害图像识别技术。目前关于植物病害图像分割的方法主要从基于阈值、聚类、边缘和深度学习等技术进行分类,可分为固定阈值法和自适应阈值法。固定阈值法是人工根据目标和背景像素直方图的差异尝试不同的值,并选择适宜阈值以实现图像分割。自适应阈值法是基于固定阈值分割的原理,根据特定的规则借助计算机自动迭代获得阈值,最常用的是最大类间方差法(Otsu法),而基于综合粒子群算法(GCLPSO)的阈值分割法的分割效果优于其他同类算法,具有较好的收敛性和稳定性。在植物病害识别研究中,特征提取和分类识别是影响识别率的关键因素。特征提取即描述属性,获得病害信息,找出最有用的辨别特征。分类识别是在图像分割和特征提取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分类器实现病害的准确识别。将迁移学习、轻量型网络等方法运用到植物病害识别,研究设计出高识别精度的网络模型将会是智慧植保的未来发展方向。基于图像的植物病害识别能够为病害监测和病害防控提供更加科学、智能的支持,对全球粮食生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植物病害图像分割特征提取病害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