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钟瑞添

双月刊

1001-6597

xbgj@mailbox.gxnu.edu.cn

0773-5802521 5822213

541004

桂林市育才路15号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学报是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办刊宗旨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结合社会主义建设实际,开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学术理论研究。具有学术性、师范性和地方性。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马克思批判性研究思路中的问题意识及其思考的系统性

    魏小萍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批判性研究思路从早期的法学、哲学、道德视域的思考深入到现实社会经济关系领域,并转向政治经济学批判性研究,与此相应,马克思关注的问题意识也随着研究思路的进程发生着相应变化.这些问题意识彼此之间并非互不相干,它们围绕着马克思的核心研究思路,即人类解放理念而展开.这一理念由早期抽象的自由和平等发展到在新历史观视域下以生产手段社会占有为基础的全面自由和以超越回馈正义原则为基础的现实平等.贯穿于马克思哲学思考与政治经济学批判性研究之间的是政治哲学思考.以这一脉络为线索,我们能在马克思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研究思路的问题域中看到其研究思路的内在连续性与系统性.

    马克思劳动所得双重对象性关系批判思路

    在创新经典诠释中建构中国伦理学自主知识体系

    靳凤林肖语
    1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伦理学经典著作触及到道德伦理问题的核心,具有理论研究价值和实践关怀意义.建构中国伦理学自主知识体系,需要从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经典诠释的实践指向、中国传统伦理经典诠释的现代面向、西方伦理经典诠释的中国语境、中国应用伦理学范式更新的道德实践根基四个方面对伦理学经典著作进行创新诠释.在诠释中,需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实践,弘扬与时俱进的诠释传统,详尽把握各类材料,摒除狭隘民粹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前见偏见,对各种伦理思想去芜存菁,弘雅夷远,由此提取出有中国特色的标识性概念,以融合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在伦理学经典"本真理解"与"现代诠释"的"视域融合"中,真正建构起守正创新的中国伦理学自主知识体系.

    伦理学自主知识体系经典诠释伦理实践

    机构改革:从战略到行动

    马亮
    22-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机构改革是一项牵扯面广、复杂性强、敏感性高、影响力远的活动,其本质是制度创新,意味着机构要在结构、职责、领导、人事、文化等方面实现深度整合.在组织理论不同视角的审视下,机构改革具有不同的实施策略与行动逻辑.从组织理论的工具视角、制度视角和文化视角出发,机构改革主要包括机构改革方案的细化与协商、跨层级改革协同、组织结构整合、部门权力协调、行政制度创新、组织文化融合等六个关键议题.需要注意的是,机构改革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议题之一,国家治理现代化也需要通过机构改革来推动和支撑.不过,机构改革并不完全等同于改革,国家治理现代化也不应用机构改革来替代政治和行政体制改革.

    机构改革组织理论关键议题国家治理现代化

    政务服务极简化的风险及其演化逻辑

    袁方成魏玉欣
    33-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应对社会复杂性的治理策略,政务服务极简化旨在通过数字技术优化政务流程以进一步提升服务效率和效能.然而,"技术—组织"复合驱动机制孕育多重风险:包括事务负担超载、数据泄露和网络攻击在内的系统崩溃、选择性服务与民众情绪激化以及地区数字化"孤岛效应"放大等.究其原因,在于技术与组织之间的短板相互掣肘推动风险的聚合与叠加:技术赋能锁定组织陷入"负能"循环、技术嵌入后形成对组织的"反操控"、技术工具理性排斥组织公共价值以及技术"锦标赛"刺激地方拉大差距等.因此,推进政务服务极简化需要更审慎考虑和细致规划,在追求技术治理优势的同时,平衡技术创新与组织效能,确保技术进步与社会公正的兼容性和可持续性.

    政务服务极简化驱动机制技术治理风险

    农业新质生产力赋能农业强国建设的逻辑理路及其推进机制

    陈桂生吴合庆
    46-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业新质生产力赋能农业强国建设已成为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时代命题.数字农业生产的技术嵌入、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动能转换、农业强国建设的目标跃升,是解说新质生产力赋能农业强国建设的新框架.农业新质生产力赋能农业强国的内在逻辑包括以"强""富""美"为意涵的价值逻辑,以动力、组织、调适为内容的驱动逻辑,以现实需要和创新任务为目标的现实逻辑.就其推进机制而言,从迭代新技术增动能、重组新要素增形态与拓展新空间增场景等三方面着手,是持续释放农业新质生产力赋能农业强国建设韧性的有效解.

    农业新质生产力赋能农业强国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

    STEM教育赋能教育强国建设:逻辑解构、问题剖析与发展策略

    袁磊徐济远梁世松
    58-71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育强国政策引领下,教育、科技、人才三者的协同发展是推动国家科创资源整合、未来产业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而STEM教育是能衔接三者、充分发挥三者的协同发展作用的关键一环.分析中美STEM教育相关的政策文本,发现我国STEM教育发展存在的潜在问题有三:价值错位、功能受限、生态缺失.未来要充分发挥STEM教育对教育强国建设的赋能作用,应采取三大发展策略:明确STEM教育价值定位,构建STEM教育实践指南和建设STEM教育领域融合生态.唯有多管齐下、系统推进,我国STEM教育才能真正突破发展瓶颈,焕发勃勃生机,为培养新质人才、服务国家发展战略贡献应有力量,从而推动教育强国建设迈向新的高度.

    STEM教育教育强国新质人才新质生产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

    大学生"蹲考族"现象研究:理性人假设的视角

    吴克明欧阳奥琪冯帮
    72-84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越来越多的失业大学生选择了"蹲考".访谈和问卷调查发现,蹲考族表现为以自愿性蹲考为主、获得家庭支持、期望到体制内单位和大城市或家乡城市就业等特征.从理性人假设的角度来看,蹲考族现象的原因在于蹲考的预期收益大于预期成本.严峻的就业形势降低了蹲考的机会成本,家庭的支持增强了蹲考族对经济成本和心理成本的承受能力;蹲考的预期收益包括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就业质量.蹲考是失业大学生为了实现预期收益最大化的理性选择,是一种人力资本投资行为,体现了一种自立自强的奋斗精神和人生态度,无法也无必要完全消除.应对蹲考族现象的解决思路在于:提高其考试成功概率,提高大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蹲考族理性人假设预期收益预期成本人力资本投资大学生就业代际流动

    具身认知视域下幼儿社会情感能力的发展路径与支持策略

    贾文斌胡雨佳张静肖二平...
    85-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会情感能力是个体在成功解决人生任务的过程中所获得与必需的能力,涉及社会交往能力以及理解、管理和表达情绪的能力.学前阶段是人一生中社会情感能力发展最为关键且有效的阶段,幼儿的社会情感能力在具体情境、游戏活动和人际交往中建立和发展.幼儿通过亲身体验,直接接触相关信息或事物,将环境与原有经验联系起来,会产生浓厚兴趣并容易记住当下的体验和经历,进而促进相关经验的积累.具身认知理论强调身体体验的核心作用和身心整体发展,注重主体性、具身性、情境性和生成性.基于具身认知视角,促进幼儿社会情感能力发展应重视身体涉入,创设具身情境,给予有效回应.

    社会情感能力具身认知游戏教育数字化亲社会行为幼儿

    新质生产力、数字技术创新与产品质量升级

    施炳展熊治
    95-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技术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组成部分,出口产品质量升级是高质量开放发展的基本要求.聚焦数字技术创新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从而探讨新质生产力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渠道、机制和障碍,理论分析表明:数字技术创新降低资源投入、提升资源效率影响在位企业产品质量、临界企业产品质量和整体平均产品质量,对平均产品质量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实证分析发现,数字技术创新自身难以提升平均产品质量,但与传统技术创新交叉项却显著稳健为正,这体现了数实融合、新旧融合的必要性;这一作用对中高技术产品并不显著,意味着中高技术产品质量升级可能更依靠技术创新质量;上述结论在考虑测量误差、样本选择、内生性等因素后依然显著.促进数字技术创新与传统技术创新融合是提升产品质量、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新质生产力无法孤立于旧生产力而发挥作用.

    新质生产力数字技术创新新旧融合产品质量高质量发展

    数字经济与碳排放强度:来自"一带一路"国家的经验证据

    王立勇许娇冯涵一
    115-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经济依托互联网、云计算等高新技术,已成为引领社会变革的推动力,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成为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基于"一带一路"沿线47个国家的面板数据,分析数字经济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并分析数字经济碳减排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对碳排放强度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即随着一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其碳排放强度倾向于降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会通过"技术创新效应""贸易规模效应"和"贸易结构效应"对一国碳排放强度产生影响;本国数字经济发展对周边国家碳排放强度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即一国数字经济水平的提高具有空间溢出效应.我国应持续推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入挖掘数字贸易发展新动能,并搭建数字化平台,积极推动碳减排技术的国际合作.

    数字经济碳排放强度一带一路贸易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