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应用预防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应用预防医学
应用预防医学

王树声

双月刊

1673-758X

GXYX@chinajournal.net.cn

0771-2518693,2518653,2518652

530028

广西省南宁市金洲路18号

应用预防医学/Journal Journal of Applied Preventive Medicine
查看更多>>本刊于1995年创刊,主要报道预防医学领域的科研成果、先进方法和经验总结等。已被15家国内外著名的检索性期刊和数据库收录,受到读者和同行专家的好评。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青海省某体检中心男性饮酒者心脏结构的影响因素分析

    祁生贵
    313-317,3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高海拔地区男性饮酒人群心脏结构、功能改变的影响因素,为饮酒对心脏疾病的影响研究提供参考数据.方法 以2020年1~12月到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高原体检中心进行常规体检的35~60岁男性公民作为研究对象,开展问卷调查、常规体检以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本次合计纳入研究对象660例,年龄为(48.23±5.00)岁;其中,过量饮酒组99人,适度饮酒组308人,不饮或已戒酒组253人.不同饮酒频率组体重、BMI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706、5.678,P值分别为0.025、0.004),主要表现为适度饮酒组的体重与BMI高于不饮或已戒酒组.不同饮酒频率组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主要表现为过量饮酒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压高于不饮或已戒酒组.不同饮酒频率组的左房前后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79,P=0.016),表现为过量饮酒组和适度饮酒组的左房前后径大于不饮或戒酒组;左房前后径与血压、BMI均呈正相关.结论 青海省男性饮酒者的左房前后径增加,提示饮酒对左心结构产生了一定影响,饮酒者较不饮酒者血压和BMI偏高,打鼾、环境低氧等众多因素可能参与了心脏结构的改变.今后应关注高海拔地区的饮酒行为,加强该地区饮酒人群的健康教育和疾病管理,提高居民对过量饮酒危害的认知,自觉减少酒精摄入.

    饮酒行为心脏结构海拔高血压

    一起中学水痘暴发疫情的调查

    曹阳李臻刘方张楠...
    318-3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北京市朝阳区一起中学水痘暴发疫情同时涉及校园带状疱疹(HZ)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处置情况,为今后校园水痘以及HZ的科学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该中学水痘以及HZ病例开展主动搜索,并对个案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描述疫情的流行特征,分析有VarV免疫史组和无VarV免疫史组的罹患率,并对VarV保护效果(vaccine effectiveness,VE)进行评价.结果 2021年10月31日~12月16日共搜索到该校的HZ病例1例,水痘病例6例,初一学生水痘罹患率为0.37%(4/1 083),教师水痘罹患率为0.63%(2/319),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5).剔除VarV免疫史不详、既往患过水痘的学生,学生水痘病例所在楼层的学生中,有1剂次免疫史的占14.45%(76/526),有2剂次免疫史的占84.98%(447/526);有VarV免疫史组的罹患率为0.57%(3/523),无VarV免疫史组的罹患率为33.33%(1/3),两组罹患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115,P=0.023),RR值为0.017(95%CI:0.002~0.122).接种VarV总体保护效果为98.29%(95%CI:87.807%~99.757%).共采集学生水痘病例疱疹液或痂皮样本3件,教师HZ病例痂皮样本1件,PCR检测VZV核酸结果均为阳性.全基因组测序两两比对序列一致性结果为99.85%~99.99%.结论 2剂次VarV接种程序具有较好的保护效果;即使有VarV免疫史人群比例较高,校园内仍可能发生水痘暴发疫情,区别是疫情规模较小.建议今后加强校园HZ病例监测并提高对教师水痘的关注,及时隔离处置,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

    水痘暴发疫苗保护效果带状疱疹(HZ)

    2016-2019年柳州市蚊媒监测结果分析

    覃周维吕榜军林媛俞泉宇...
    323-3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2016-2019年柳州市蚊媒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当地蚊虫密度、种群分布及季节消长规律,为防控蚊媒传播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诱蚊灯法和诱蚊诱卵器法,对柳州市城区的不同环境类型开展监测,参照《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蚊虫》(GB/T 23797-2009)鉴定种类、性别并计数.采用SPSS 23.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6-2019年柳州市捕获雌蚊总数为12 371只,平均成蚊总密度为1.88只/(小时·灯).成蚊总密度季节消长趋势呈双峰型,峰值分别是5月[4.04只/(小时·灯)]和9月[2.51只/(小时·灯)].捕获蚊虫的主要种类为致倦库蚊、白纹伊蚊、中华按蚊、骚扰阿蚊,其中致倦库蚊为优势蚊种,构成比为92.23%,蚊密度为1.65只/(小时·灯).不同环境类型中,牲畜棚成蚊总密度最高[6.07只/(小时·灯)],其次为废品回收站[3.04只/(小时·灯)];不同城区中,柳北区成蚊总密度最高[2.29只/(小时·灯)].不同环境类型以及城区蚊种构成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5 855.912、410.205,P值均<0.001).伊蚊专项监测结果显示,柳州市4~11月均有捕获伊蚊.5~8月诱蚊诱卵指数均处于较高值且大于20.00,7月达到峰值(38.34).5类监测环境中,公园的诱蚊诱卵指数(23.27)最高;医院的诱蚊密度指数最高(0.72只/个).不同城区中,柳北区的诱蚊诱卵指数(20.93)和诱蚊密度指数(0.80只/个)均为最高.结论 致倦库蚊为柳州市的优势蚊种,牲畜棚及废品回收站为蚊虫侵害的主要场所,每年的5月和9月是成蚊密度高峰期.建议当地今后继续加强成蚊监测,持续开展科学有效的环境综合治理和防蚊灭蚊工作,防止蚊媒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蚊密度种群构成季节消长监测

    2019-2021年南宁市2054例华支睾吸虫感染者认知行为调查与分析

    卢婷何姗姗李晓芹赖雅诗...
    329-3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和分析广西南宁市华支睾吸虫感染者对华支睾吸虫病的相关知识认知、态度、行为情况,为制定有效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9-2021年来广西医科大学寄生虫学实验室进行粪检并检出华支睾吸虫虫卵者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调查结果采用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收到2 054份有效问卷,其中男性占比(84.86%)高于女性(15.14%):年龄分布以31~40岁组和41~50岁组最高,分别为32.22%、27.36%;人员分布为广西区内、外均有,区外涉及7个省,区内涉及14个市及其直辖县,以广西南宁市为主(87.38%).感染者中99.46%(2 043/2 054)明确吃过"鱼生",对吃"鱼生"会感染华支睾吸虫的知晓率为27.26%,男性知晓率(28.57%)高于女性(19.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925,P=0.002):吃"鱼生"人群中,喜欢吃"鱼生"的占67.21%,好奇或被怂恿的占32.79%;在吃"鱼生"场所方面,喜欢吃"鱼生"人群与好奇或被怂恿吃"鱼生"人群主要食用地点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393.235,P<0.001);喜欢吃"鱼生"人群每年吃"鱼生"次数≥6次的占80.91%,该人群在每年吃"鱼生"次数、主动介绍他人吃"鱼生"和驱虫治疗后表示还会吃"鱼生"的比例均高于因好奇或被怂恿吃"鱼生"人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947.419、616.270、190.312,P值均<0.001).结论 广西南宁市华支睾吸虫感染人群中吃"鱼生"的比例较高,人们对华支睾吸虫的防治知识和危害认识不足;部分人群食"鱼生"习惯难以改变,"鱼生"成为当地餐桌上的常见菜,应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并积极寻求新的防治策略.

    华支睾吸虫吃"鱼生"知晓率

    2017-2021年江西省消毒产品检测结果分析

    何志梅熊琴平夏立邱伟华...
    335-338,3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江西省市售消毒产品卫生质量状况,为监管部门开展消毒产品监管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7-2021年江西省各地送至江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的消毒产品开展卫生安全检测评价与分类统计分析.涉及的消毒产品主要包括消毒剂(醇类消毒剂、碘伏消毒液、84消毒液、二氧化氯消毒剂)、抗(抑)菌制剂(抗(抑)菌洗液、抗(抑)菌凝胶、抗(抑)菌乳膏)、一次性卫生用品(妇女卫生用品、婴幼儿卫生用品、湿巾类)等.检测依据包括《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甲醇的测定》(GB 5009.266-2016)和《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GB 15979-2002).对消毒产品的数量、合格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消毒产品合格情况用合格率[(合格样品数/样品数)× 100.00%]表示.结果 2017-2021年合计接收消毒剂224件,抗(抑)菌制剂93件,一次性卫生用品123件.各类消毒产品以抗(抑)菌制剂合格率最低(66.67%).消毒剂中,醇类消毒剂平均合格率为96.06%,碘伏消毒液每年合格率均为100.00%,84消毒液平均合格率为91.84%,二氧化氯消毒剂平均合格率为85.71%.醇类消毒剂、84消毒液、二氧化氯消毒剂3类样品不合格原因均为有效成分含量不合格.醇类消毒剂、84消毒液样品中稳定性试验和微生物杀灭试验均未出现不合格.醇类消毒剂中88件样品增加甲醇项目,其中54件检测出甲醇,检出率为61.36%,其甲醇含量范围为57.5~427.7 mg/L.抗(抑)菌制剂中检出不合格样品31件,其中25件是有效成分含量不合格,6件是微生物杀灭试验不合格.一次性卫生用品合格率波动较大,在51.67%~100.00%之间,2018年一次性卫生用品的合格率较低(51.67%);不合格原因主要是细菌菌落总数超标.结论 江西省消毒产品检测合格率波动较大,抗(抑)菌制剂合格率较低.建议今后卫生监督部门进一步加强对消毒产品生产企业的监督管理,加大对消毒产品的抽检力度,积极创新监管方式,探索创新型"互联网+视频"方式开展监督检查,实现监管全程化、可追溯.同时进一步完善公众舆论监督机制,加大打击不合格产品工作的宣传力度,将"双随机工作"与信用监管相结合,提高监管效率,加大失信企业监管力度,助推其加强自身管理.

    消毒产品质量状况监督抽检

    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疫苗与乙型肝炎疫苗前后接种的安全性回顾性分析

    骆金俊李婷婷郑莉王四全...
    339-344,3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回顾性分析湖北省新型冠状病毒疫苗与乙型肝炎疫苗(乙肝疫苗)前后接种(间隔60 d内)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发生情况,评价新型冠状病毒疫苗与乙肝疫苗前后接种的安全性.方法 通过"湖北省免疫规划信息系统"筛选出2020-2022年有新型冠状病毒疫苗与乙肝疫苗前后接种(间隔60d内)记录的3岁以上人群的个案数据,与"AEFI信息系统"的个案信息进行匹配;以AEFI发生率为评价指标,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AEFI特征.结果 2020-2022年湖北省3岁以上人群新型冠状病毒疫苗与乙肝疫苗前后接种(间隔60d内)合计581 337剂次,共报告AEFI 157例次,总体AEFI发生率为0.270‰(罕见).乙肝疫苗(CHO)和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腺病毒载体)前后接种AEFI发生率最高(5.629‰),不同疫苗组合AEFI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737,P=0.014).中部地区AEFI发生率最高(0.395‰),不同地区AEFI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9.892,P<0.001).不同前后接种时间间隔AEFI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般反应中,临床诊断为发热、红肿、硬结的发生率最高(0.229‰),不同临床诊断AEFI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4.375,P<0.001);异常反应和偶合症中,不同临床诊断AEFI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从人群分布来看,不同性别AEFI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18岁年龄组AEFI发生率最高(0.158‰),不同年龄组AEFI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5.473,P<0.001);职业为托幼儿童的AEFI发生率最高(0.100‰),不同职业AEFI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6.380,P<0.001).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疫苗与乙肝疫苗前后接种(间隔60 d内)的AEFI发生率属于罕见,新型冠状病毒疫苗与乙肝疫苗可以同时接种,疫苗安全性良好.

    新型冠状病毒疫苗乙肝疫苗前后接种安全性

    2017-2022年宜春市活禽市场禽流感病毒检测结果分析

    金玲吴绍武龙浪张众...
    345-3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2017-2022年宜春市活禽市场外环境标本禽流感病毒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禽流感病毒流行、分布特征,为预防和控制人禽流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7-2022年宜春市活禽市场外环境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甲型流感病毒、H5、H7和H9亚型核酸.使用SPSS 22.0和Excel 2017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 2017-2022年共检测活禽市场外环境标本1 153份,甲型流感病毒阳性标本426份,阳性率为36.95%,其中H9亚型占比为12.49%,甲型未分型占比为14.22%.第四季度标本甲型流感病毒阳性率最高(49.43%),其次是第一季度标本甲型流感病毒阳性率(34.79%).宰杀或摆放肉案板表面擦拭标本甲型流感病毒阳性率最高,阳性率为48.24%,其次为其他外环境标本的核酸阳性率(31.06%);粪便类标本核酸阳性率最低(29.25%).结论 宜春市活禽市场持续存在禽流感病毒污染,每年冬春季节是防控禽流感的高峰.需加大活禽市场禽流感病毒监测力度,采取有效措施降低人感染禽流感的风险.

    活禽市场禽流感病毒外环境

    2014-2021年抚州市居民死亡特征及减寿分析

    车海萍刘洪海李小红章志红...
    348-3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2014-2021年抚州市居民死亡特征、减寿情况及其变化趋势,为制定疾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2014-2021年抚州市居民死亡监测资料,采用Excel 2010软件和SPSS 26.0软件整理和分析数据,用Joinpoint 4.9.1.0软件计算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进行趋势分析.结果 2014-2021年抚州市居民年均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分别为459.63/10万和461.10/10万,粗死亡率总体呈上升趋势(AAPC=6.20%,P<0.01).男性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均高于女性(x2值分别为2 659.788和2 702.100,P值均<0.001).死因顺位前5位依次为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伤害,其中前3位死因占61.80%.心脏病的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呈快速上升趋势(AAPC分别为16.01%和10.26%,P值均<0.01);恶性肿瘤和脑血管疾病的粗死亡率呈上升趋势(AAPC分别为5.03%和8.61%,P值均<0.01),但标化死亡率的上升趋势无统计学意义(AAPC分别为1.06%和3.54%,P值均>0.05);呼吸系统疾病和伤害的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变化趋势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潜在减寿年数(PYLL)前5位依次为恶性肿瘤、伤害、脑血管疾病、心脏病和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潜在减寿率(PYLLR)总体呈上升趋势(AAPC=2.16%,P<0.001),呼吸系统疾病PYLLR呈快速下降趋势(AAPC=-15.67%,P<0.001).伤害、脑血管疾病和心脏病PYLLR变化趋势均无统计学意义(AAPC依次为-3.00%,2.06%和3.96%,P值均>0.05).排前5的死因顺位疾病平均减寿年数(AYLL)总体均呈下降趋势(P值均<0.05).结论 以恶性肿瘤、心脏病和脑血管疾病为主的慢性病是抚州市居民的主要死因,恶性肿瘤、伤害和脑血管疾病是造成抚州市居民寿命损失的主要因素.应加强健康教育,针对重点疾病开展"三早"预防,完善疾病防控体系,以促进抚州市居民健康.

    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趋势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

    基于基尼系数的2019-2022年广西各市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筹资公平性研究

    周轶翔吴昊清危文君
    353-3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广西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筹资公平性和差异性,以便发现广西公共卫生筹资中存在的问题,为制定区域公共卫生政策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经济学定量拟合分析法(基尼系数)通过Excel 2016软件测算2019-2022年广西地市级、县级、县市级、城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主要收入分别在地理面积、人口、经济发展总量、财政收入等不同影响因素配置下的基尼系数.结果 地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收入年均增长率、本级拨款占比、年平均极值倍差均明显优于县级和城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所有样本中,G值>0.300的占样本量的68%,G值>0.400的占样本量的44%.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比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平均G值低0.170;在75%的地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比组中,以GDP为影响因素的G值为同组最低值;在75%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比组中,以地理面积为影响因素的G值为同组最低值.样本对比组中有81%的本级拨款收入的G值大于总收入的G值.结论 广西市县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总体筹资不足、分布不均且主要以经济发展水平和地理面积关联性较高,建议相关部门增加拨款、扩大筹资范围并探索其他更为科学的筹资方式.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筹资基尼系数公平性

    2019-2023年宁德市非结核分枝杆菌分布情况及其耐药性分析

    陆宏岳冯作秋陈紫萱谢田建...
    358-361,3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宁德市非结核分枝杆菌(NTM)分布情况及其耐药特征,为NTM病临床诊疗以及制定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9-2023年宁德市各医疗机构实验室涂片抗酸染色阳性(疑似结核病患者)样本及其个案病例资料.通过BACTEC MIGT 960系统对样本进行分枝杆菌培养,培养呈阳性的培养物经抗酸染色法和结核胶体金法检测初步鉴定为NTM的菌株,应用PCR技术扩增16S rRNA基因片段作进一步测序分析,以确定菌株种属;同时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NTM进行抗结核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 共分离出186株NTM,阳性率为6.38%(186/2 915);阳性样本类型分布以痰液和灌洗液居多.NTM来源方面,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性比例为1.58∶1;主要集中在51~<71岁人群,占比为61.83%(115/186).菌种分布方面,以鸟-胞内分枝杆菌复合群为最常见的分离株,占比为60.22%(112/186),其次是脓肿分枝杆菌(20.43%,38/186)和堪萨斯分枝杆菌(4.84%,9/186).药敏试验结果显示,NTM对多种常用抗结核药物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在一线抗结核药物中,异烟肼的耐药率最高,其次是乙胺丁醇、链霉素和利福平;在二线抗结核药物中,对氨基水杨酸的耐药率最高,其次是氧氟沙星、丙硫异烟胺、卷曲霉素和卡那霉素.94.09%的菌株对至少1种一线抗结核药物表现出耐药性.结论 宁德市NTM的阳性率较高,耐药情况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今后应针对宁德市NTM的耐药特征,采用多种药物联合应用的治疗方案;同时为了有效控制NTM的传播,需加强公共卫生干预措施.

    非结核分枝杆菌(NTM)结核病耐药性宁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