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工业加热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工业加热
工业加热

范超英

双月刊

1002-1639

gyjr255@126.com

029-85271255

710061

西安市朱雀大街南端222号

工业加热/Journal Industrial Heating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我国电炉行业唯一一份杂志,更名后内容拓展到了工业炉窑、各种燃烧装置及远红外加热。杂志坚持科学性、先进性、导向性和实用型相统一的原则,报道电炉、工业炉及有关工业加热方面的科研成果和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信息。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某企业合成型有机热载体混用研究

    费晓琦陈征宇苏艳丽方湘瑜...
    1-5,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有机热载体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优良传导热量的介质,在某些行业使用的有机热载体锅炉需满足特殊的工艺温度要求(操作温度高达340℃),对某行业使用的双组分混合有机热载体进行了特性分析、历年在用有机热载体检验报告调研和在用有机热载体性能测试.经分析,在该行业的工艺条件下混用有机热载体存在满足一定的综合使用特性(倾点较低、操作温度较高、饱和蒸气压较低、不需伴热操作方便等),且该混用有机热载体在历年使用中各项指标变化稳定,未发现突变等情况.但在使用过程中该混用有机热载体也出现过残碳值、酸值超标的现象,其中残炭值最高达3.480 8%,酸值最高达1.002 6 mg KOH/g,调研发现再生处理手段能有效将超标值恢复至允许使用标准.对该企业的在用混合有机热载体进行闪点、运动黏度、残碳和酸值测试,结果表明,除一个样品闪点值达到安全警告标准之外,其余测试性能均在允许使用范围内.最后,为保障此类混用有机热载体锅炉的安全运行,对有机热载体混合添加与再生单位、企业管理操作人员、有机热载体检验单位的工作提出了相关建议.

    混用合成型有机热载体

    燃烧高硫煤对冲锅炉水冷壁高温腐蚀研究

    赵子龙张兰庆陈建亮马东森...
    6-1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某电厂哈尔滨锅炉厂设计制造的HG1021/18.2-YM3型亚临界自然循环锅炉水冷壁高温腐蚀问题进行了研究,在检修期间了解到水冷壁存在较为突出的腐蚀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风向调整和假想切圆直径改造方案,了解改造后水冷壁高温腐蚀问题的改善效果.分析认为与低氮改造后空气分级燃烧技术、四角切圆燃烧器直径过大有关;通过改造后炉内速度场、温度场、CO浓度场和O2浓度场、H2S浓度场观察,证实改造方案可改变火焰冲刷问题、缩小高温区域、提升氧化性气氛,调节炉内H2S浓度.最后通过实际工程验证,改造后方案可有效改变水冷壁重点区域高温腐蚀问题.

    燃烧高硫煤锅炉水冷壁高温腐蚀

    水冷壁高温腐蚀原因分析

    何晓梅王悦悦王波杨宇卓...
    1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宏观分析、显微组织观察、扫描电镜与能谱成分分析和X射线衍射分析,对某电厂水冷壁向火侧进行高温腐蚀原因分析.结果表明:由于该锅炉采用四角切圆燃烧方式导致水冷壁局部高温;复合空气分级低NOx燃烧系统导致部分燃烧器区域处于贫氧还原性气氛,使烟气中CO+H2S浓度过高;锅炉入炉煤硫份超过设计值较多,形成高浓度的H2S和SO2;水冷壁向火侧腐蚀以硫腐蚀为主.针对该锅炉水冷壁高温腐蚀问题,给出以下建议:控制入炉煤硫份,降低煤中的硫元素含量,减少H2S和SO2浓度;燃烧优化调整,采用侧边风技术,向炉膛内通入空气,降低水冷壁高温腐蚀区域的还原性气氛浓度,增加局部含氧量;在高温腐蚀严重的区域,对其水冷壁管进行防高温腐蚀喷涂处理,以增强其抗高温腐蚀性能.

    锅炉水冷壁高温腐蚀

    含蒸发式稳定器模型燃烧室的液雾两相燃烧数值模拟

    黄金智徐天赐周杰宋亚恒...
    14-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带蒸发式稳定器的燃烧室通过向稳定器蒸发管内供油的方式,改善稳定器下游的油雾分布,在低压和低油气比等极限工作条件下提高燃烧室的燃烧性能.然而由于蒸发管内存在燃油雾化、液滴碰壁飞溅以及蒸发等过程,难以直接对蒸发管内的物理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得到稳定器下游的油雾场分布.对于燃油蒸发管内部复杂的物理过程,根据蒸发管内部流动特性提出蒸发管雾化简化模型,并在欧拉-拉格朗日框架下,采用PaSR湍流燃烧模型结合动态自适应建表(ISAT)方法,对含蒸发式稳定器模型燃烧室在低压条件下的流动及两相燃烧开展数值模拟,得到的燃烧室横截面燃气温度以及燃烧效率的模拟结果和实验接近,表明提出的简化蒸发管雾化模型能够给出合适的稳定器下游燃油分布以及燃烧场计算.

    欧拉-拉格朗日方法蒸发式稳定器蒸发管

    LF精炼炉双孔差流量底吹模式优化物理模拟

    和炳昶信自成张江山吴军...
    20-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国内某钢厂LF精炼炉为研究对象构建了 1∶4的水模型,对比研究了双孔等流量底吹和双孔差流量底吹两种模式,并采用响应面法构建了弱底吹流量、强底吹流量和液面高度三因素的钢水混匀时间预测模型,运用该模型得出了差流量底吹模式的最优底吹流量方案.结果表明,双孔差流量底吹模式的混匀效果优于双孔等流量底吹模式;构建的差流量底吹模式混匀时间预测模型拟合效果较好;双孔差流量底吹模式下的混匀时间受到强底吹流量和弱底吹流量的交互作用影响;采用所建模型预测混匀时间与实测值误差均在4%以内.验证了双孔差流量底吹模式相较于等流量底吹模式具有更高的混匀效率,表明了基于响应面法对双孔差流量底吹模式的优化是可行的.

    钢包炉水模拟混匀时间响应面法双孔差流量底吹

    2100 MPa级高强度悬架弹簧钢的质量要点

    孙逢源李晨潇张剑锋白云...
    27-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汽车工业是弹簧钢的最大用户,而我国有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随着国家节能减排、"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传统燃油车的轻量化是大势所趋,而新能源汽车必将迎来进一步的蓬勃发展.新能源汽车底盘需要具备更大的承载力,而底盘系统轻量化是传统燃油车轻量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两方面均要求悬架弹簧需具备更高强度、更大的承载力.为了满足新能源汽车和汽车轻量化的发展要求,兴澄特钢开发了 2 100 MPa级高强度弹簧钢.结合实际案例研究,介绍了 2 100 MPa级高强度悬架弹簧钢的开发过程中非金属夹杂物、脱碳、偏析等关键质量指标对高强度钢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

    悬架弹簧高强度2100MPa弹簧钢

    基于大数据的超声波温控在线检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张国政
    33-35,39页
    查看更多>>摘要:设计了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在线超声波质量检测系统,包括滑座,滑座上设有调节机构、驱动机构、检测机构、转动件、限位机构,通过固定板转动检测仪的方式对结构板两侧进行自动检测,检测结果直接通过控制系统显示在计算机上,结合检测结果大数据分析与比对,改变了人工检测时需要手持检测仪不断变换位置,较为消耗体力,使检测效率不高的问题,可以实现时时调整检测位置和检测频率,检测方便,效率高,能够实现长距离海底管道的超声波无损检测.检测效率可以达到传统检测仪器的3倍以上,还可以准确定位缺欠位置,为故障诊断和排除提供了有力依据.系统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单元进行检测数据采集和分析,为长距离海底管道的检测提供技术支持和数据保障.

    大数据温控检测系统自动检测

    焚烧炉炉温控制系统设计

    孙浩文
    36-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焚烧炉可以将废弃固体燃料、医疗垃圾、生活废品等进行高温焚烧,进行无害化处理,减少新的污染物质产生,同时可以对所产生的热能进行充分利用用于工业化生产.焚烧炉作为工业垃圾处理的重要设备,温度控制水平是影响其工作效率的重要因素.焚烧温度必须要能够超过销毁废弃物的最低温度,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焚烧效果产生不良的影响,高温可能导致焚烧物质过度燃烧,生成有害物质,而低温则可能导致焚烧不完全或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炉壁以及燃烧气体的温度要保持稳定,避免耐火砖出现损害.在分析焚烧炉结构以及温度控制问题的基础上介绍了一种焚烧炉炉温控制系统设计方案,希望能够保证焚烧过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提高焚烧质量和效率.

    焚烧炉炉温控制PLC算法系统设计

    基于RBF神经网络参数优化的电源柜热电偶温度测量校正研究

    张丽
    40-43,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电源柜温度测量精度,提出一种基于多通道高精度测量的电源柜温度校正方法.方法首先采用K均值聚类算法和人工鱼群优化算法优化径向基函数网络的最佳基函数中心和宽度,以及隐藏层与输出层的连接权值等参数,实现RBF神经网络的优化;然后将优化后的RBF网络应用于多通道高精度电源柜测温系统,实现测量电源柜温度的校正.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实现基于多通道高精度测量的电源柜温度非线性误差的校正,使测量的温度误差小于0.4 ℃;相较于标准RBF网络和BP神经网络,所提的方法具有更快的训练速度和更小的均方根误差,可用于对测温精度要求较高的测温环境.而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基于热电偶测量原理,实现了非线性温度变化的自适应补偿,提高了测量的精度.

    测温校正电源柜温度K均值聚类算法AFSA算法RBF网络热电偶

    基于专家系统的加热炉自动化智能控制系统研究

    崔乔
    44-4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钢铁产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作为衡量国家工业化水平的重要指标,我国的钢铁产量在改革开放以来增长迅速.在钢铁产业蓬勃发展的势头下,长期以来积累的粗放式发展矛盾也日益凸显.如今钢铁产业面临着环保、能源以及效率等多方面的压力.如何转变产业发展方式,实现精细化发展是钢铁产业面临的重要难题.在钢铁企业的持续发展中,加热炉智能控制系统的必要性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提高生产力和降低成本的重要手段.从加热炉的工艺流程以及控制问题入手分析,介绍了加热炉自动化智能控制所需实现的功能,并提出一种基于专家系统的加热炉智能控制系统设计方案,尽可能提升加热炉的运行安全性以及有效性,通过系统的升级与优化,进一步提升加热炉的自动化程度,有利于工业生产领域的稳定发展.

    加热炉智能控制专家系统系统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