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广州化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广州化学
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
广州化学

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

吕满庚

季刊

1009-220X

gzhx@gic.ac.cn

020-85231297

510650

广州市天河区兴科路368号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

广州化学/Journal Guangzhou ChemistryCSCD
查看更多>> 《广州化学》是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季刊。国内标准出版物号:CN 44-1316/O6;国际连续出版物号:ISSN 1009-220X。 《广州化学》自1976年创刊以来,已先后入编美国《化学文摘》(CA)、“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刊源”、“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 本刊主要报道有机化学、天然产物化学、高分子材料、药物化学以及相关的环境保护、分析测试、化工技术等领域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及技术创新方面的新成果和新技术。辟有研究报告、综述评论、研究快报、科技简讯、工程案例、产品介绍、广告之窗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长径比大于1200的超长AgNWs制备及影响因素

    曾俊朱海鑫姜珊珊孙菲...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改进多元醇法制备了长径比大于 1200 的超长银纳米线(AgNWs).系统研究了反应温度(120~170℃)、反应时间(0.5~3 h)、搅拌速率(0~300 rpm)、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分子量(58000~1280000 g/mol)、氯化铁(FeCl3)乙二醇溶液添加量(0~5.6 g,5 mM)和 PVP添加量(0.2~1 g)对AgNWs形貌的影响.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制备的超长AgNWs平均长度约96.6 μm,平均直径约80.0 nm.此外,通过简单的调控PVP添加量可以获得不同长度和直径的AgNWs.

    银纳米线多元醇法超长高长径比氯化铁

    银纳米线的快速合成及在柔性传感器中的应用

    蔡欣欣卞福萍李韦龙林树东...
    7-1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传统多元醇方法合成银纳米线(AgNWs)产生大量的银纳米颗粒和银纳米棒等副产物,对后续材料加工步骤带来许多困难,并降低该材料在器件应用中的性能的缺点,采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乙二醇(EG)、NaCl和AgNO3等原料通过多元醇二次加热的方法合成了长径比为 1000的AgNWs.通过SEM、UV-Vis和XRD对AgNWs的结构和形态进行了表征,表明合成了几乎没有其他银纳米结构的AgNWs.将AgNWs应用在实际中,以 AgNWs 为填料,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为基底,制备出柔性应变传感器,制备出的柔性传感器具有良好的应变能力,在 100%~150%的应变条件下,灵敏度达到 2.405.

    AgNWs多元醇法PDMS传感性能柔性传感器

    巯基改性AgNWs用于提升AgNWs/聚乙烯醇/硼砂水凝胶电导率

    朱海鑫孙菲曾俊姜珊珊...
    1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银纳米线(AgNWs)有着优异的导电性、可弯曲性和较大的长径比等性能,广泛应用在柔性电子器件领域.然而,银纳米线之间高的接触电阻和在基体中较差的分散性会极大地降低其导电网络地电导率.首先通过多元醇法成功合成了AgNWs,其平均长度为 79.44 µm,平均直径为 102.29 nm.然后利用S跟Ag之间地强配位作用,采用含有-SH和-OH的改性剂对AgNWs表面进行改性,研究其在水凝胶中的分散性以及对水凝胶电导率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硫代甘油(MPD)改性剂对AgNWs改性的效果最佳.当MPD的乙醇分散液(5 mM)与AgNWs的乙醇分散液(2 mg/mL)体积比为 1∶1 时,改性剂在AgNWs表面分布相对均匀,没有出现大面积的团聚现象.将改性的AgNWs加入到聚乙烯醇(PVA)/硼砂水凝胶中,当添加量为 0.04%时,水凝胶电导率为0.858 S/m,相比于未改性AgNWs的PVA/硼砂水凝胶电导率提高了 94%.

    银纳米线改性硫代甘油水凝胶电导率

    电沉积石墨烯防腐涂层的研究进展

    胡超群赵诗翔李静
    16-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石墨烯材料的二维平面结构以及优异的抗渗性使其在防腐领域备受关注,电沉积法可以实现石墨烯片层在涂层中的有序排列,增强涂层对外界腐蚀性电解质的阻隔.简单介绍了电沉积法制备石墨烯涂层的原理,详细综述了近年来以电沉积法制备金属基石墨烯复合涂层和导电聚合物基石墨烯复合涂层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石墨烯改善在不同基质涂层的原理.最后,展望了石墨烯、金属和导电聚合物三元复合材料在防腐涂层中的应用,并且对两种复合涂层的优缺点进行了简单的总结.

    电沉积石墨烯金属导电聚合物复合涂层防腐性能

    石墨烯微超级电容的制备和光伏组件储能性能

    胡光强陈希
    2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滴注法制备了氧化石墨烯薄膜进行激光光刻,通过显微观察证实了还原态氧化石墨烯的生成,根据薄膜的方阻测试确定了最优的光刻参数.然后,在非晶硅组件电池的背面制备氧化石墨烯薄膜,光刻出平面叉指状电极.5 个单节微超级电容的超薄电极进行串联,具有高工作电压,实现了对光伏电能的存储.结果表明该储能器件具有高循环稳定性,50 次充放电循环的容量保持率为 99.85%.该研究为设计制作用于光伏组件的一体化储能系统提供了新思路.

    光伏储能激光光刻石墨烯微超级电容高工作电压

    碳布生长二维Co-MOF材料电容性能

    田欣雨冯晓苗
    28-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 2,6-萘二羧酸为配体,通过一步溶剂热法在碳布表面制备了二维Co-MOF纳米片,并探究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材料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经过SEM和XPS表征以及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制备的Co-MOF纳米片形貌规整、分布均匀;当反应温度为 160℃、反应时间为 12 h的Co-MOF/CC的电化学性能最优;三电极测试体系中,当扫描速率为 10 mV/s时其面积比电容为211.7 mF/cm2,在 10 mA/cm2 电流密度下经过 2000 次循环后电容保持率为 82.3%.

    钴金属-有机框架电容性能二维纳米片碳布

    基于Au-Ag合金的EC-SERS光谱监测多巴胺氧化还原反应

    王康刘官张磊
    33-37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一锅法即柠檬酸盐还原法合成了大小形貌均匀的Au-Ag纳米颗粒,接着利用咖啡环效应,在ITO玻璃表面固定 Au-Ag 纳米颗粒,制备出了具有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响应的活性基底,该基底表现出优异的SERS重现性与均一性.将其作为EC-SERS的工作电极,通过电化学和SERS相结合的方法来检测Au-Ag表面多巴胺(苯酚)和多巴胺(苯醌)的光谱性质,发现可采用H2O2 和GSH调制其在 1270、1335 和 1455 cm-1 处的SERS光谱强度.最后通过恒电位法探究了多巴胺(DA)在电极上氧化还原的电位依赖性变化,为研究其氧化还原性质提供了新的依据.

    电化学-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多巴胺氧化还原表面增强拉曼散射

    阶梯形貌铁基普鲁士蓝制备及性能

    陈晓轩刘常高彦峰刘宇...
    38-42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柠檬酸辅助单一源法水热制备了具有表面从边缘向中心依次凹陷降低形貌的铁基普鲁士蓝(S-FePBA).与典型立方形貌FePBA(C-FePBA)相比,BET测试证明阶梯型特殊形貌使其具有增大一倍的比表面积,EIS 测试证明其具有更低的阻抗.不同扫描速率下的循环伏安分析证明其具有赝电容效应,从而具有优异的倍率性能.电流密度由 0.1 A/g增大到 5 A/g,容量几乎不变,保持率为 94%.此外不同电压下的非原位XRD测试证明其具有良好的结构可逆性,循环稳定性优良,在 0.6 A/g电流密度下循环 1500 次后容量保持率为 89%.

    水系电池钠离子电池普鲁士蓝类似物正极材料形貌优化

    沸石转轮浓缩及蓄热氧化处理印刷挥发性有机废气

    胡志军王志良
    43-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印刷VOCs废气为研究对象,对沸石转轮浓缩及RTO系统的工艺参数及设备参数进行详细设计,对热回收效率、净化效率、达标排放及能源消耗进行分析论证.结果表明:进气浓度、燃烧温度、停留时间、热回收效率、净化效率、系统压降等关键工艺参数进行了设计计算,满足《蓄热燃烧法工业有机废气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1093-2020)相应条款要求;RTO日均热回收效率介于 94.04%~95.10%,符合 95%设计预期;沸石转轮装置对BAC和NMHC的日均净化效率符合 95%设计预期;RTO装置对BAC和NMHC的日均净化效率略低于99.9%的设计预期,推断可能的原因是进出气零泄漏垂直提升阀存在微量泄漏;BAC排放浓度和排放速率满足《印刷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32/4438-2022)标准,NMHC排放浓度和排放速率满足《印刷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32/4438-2022)标准;系统正常运行时,电力和天然气的小时用量折算 15.61kg标准煤.

    挥发性有机废气沸石转轮浓缩蓄热氧化印刷达标排放

    锌离子化海泡石涂层锌负极的制备与性能

    蒋瑞陈泰强
    49-55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酸活化和离子交换法制备了一种锌离子化海泡石(Zn-Sep),将其涂覆在锌负极表面作为人工固体电解质界面(SEI)层,使用XRD、IR和SEM等手段对Zn-Sep的结构与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Zn-Sep涂层不仅能减少锌负极表面副反应的发生,而且由于其均匀分布的锌离子传输孔道和高的锌离子迁移数(t(Zn2+)=0.55),能够通过均匀、快速的锌离子迁移实现无枝晶锌负极.Zn-Sep@Zn 对称电池在 1 mA/cm2 和1 mAh/cm2 的条件下具有极低的过电势(21 mV)并能够稳定循环超过 300 h,即使在 5 mA/cm2 的大电流条件下,也能维持较低的过电势正常工作.与NVO正极组装的Zn-Sep@Zn|NVO全电池在 0.5 A/g条件下循环 150 圈后仍能保持出色的循环稳定性.

    锌离子电池海泡石改性锌负极涂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