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吴晓萍

双月刊

1003-6644

gzmdxb11@sina.com

0851-3851314

550025

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Guizhou Minzu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研究四化建设中的现实问题,提倡对学术问题进行争鸣和探索.办刊目的是为了促进我院的教学和科研,提高我院师生的学术水平。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背景下教师心理福利场的意义建构

    康翠萍黄鸿
    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教育治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教育治理目标的价值诉求.研究发现,作为一种心理经验的总和,教师心理福利场的特征与形态都可以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中得到体现.在教育场域它以接受力和发射力驱动场域内事物的生发变化、繁荣衰减,并以合力方式对教师自身及与之交互的教育客体产生作用.从功能属性来考察,作为"吸引子"的教师心理福利场的作用机制主要表现为三:一是打破信息和情感的茧房,缩短文化心理距离;二是催化社会交流认知,增加"锚定"和"物化"的概率;三是焕活文化逻辑起点再认,激发集体潜意识的外显.研究认为,探索教师心理福利场的建构路径,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认同、认知认同、价值认同具有极其深刻的意蕴.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师心理福利场作用机制教育意义

    全媒体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

    林晓滔张沙沙
    15-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媒体强大的容释性为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无尽的重构认识与赋能实践的可能.内容释放、认知重构、实践互动廓清了全媒体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与路径.从内容释放来看,其作为基础环节的任务在于宣介、阐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容谱系.从认知重构来看,其作为中间环节需打破现有对外部世界的思维定式和评价指标,形成一套完备科学的认知体系,使各民族增进情感联系和价值共享,形成强有力的认同感.从实践互动来看,其作为最高目标需理解与把握"四对关系"以实现互动效能最大释放.三个过程与路径相互影响、支撑,共同致力于熔铸包容性大、嵌融度高、凝聚力强、生命力旺的中华民族共同体.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媒体内容释放认知重构实践互动

    河北涿怀方言比况助词"也似的"及其演变过程

    宗守云马晓晴
    30-48页
    查看更多>>摘要:河北涿怀方言助词"也似的"用来表示比况,是比况助词."也似的"具有本体依附特征,用来表达主体和比况对象具有内在相似性."也似的"具有消极意义倾向,这一特征和其他晋语地区一致.河北涿怀方言还存在一种特殊的"不VP也似的"构式,意为"一定会VP的",是认识情态构式."也似的"是在近代汉语中形成的比况助词,是蒙古语影响的产物,在晋语中固化为消极意义,是隐含义规约化的结果,在河北涿怀方言中又进一步发展出"不VP也似的"构式,是方言中特殊的语法现象.

    河北涿怀方言晋语比况助词"也似的"

    从"呈符、申符"再证小句焦点在述题

    赵宏林松
    49-68页
    查看更多>>摘要:认知语言学认为,主语对应于主体、焦点,宾语对应于背景;功能主义语言学等认为焦点是新信息,在谓语.虽然认知语言学的焦点-背景说法有过一些论述,但仍未引起广泛重视,影响语言认知的研究.论文以皮尔斯的"呈符、申符"理论对此问题进行再探讨,认为焦点小于背景是铁律,无论如何转换,违背了这一客观规律都是不通的."焦点"和语用紧密相关,从"焦点"本义看,在语用中一个小句内部只能有一个焦点.在语言认知上,必须由实体的物理空间概念发展到心理空间概念.结合以上理论,根据符号学的"呈符、申符"理论,证明了小句焦点在谓语,一个主项(主语)可有多个呈符(谓项),述题永远只能解释话题的部分内容,主项是呈符的背景.而把主项、主语看作焦点时,其背景在小句之外.

    认知语言学背景焦点呈符申符

    仪式类史诗视角的《亚鲁王》与《簪汪传》

    吴晓东
    69-81页
    查看更多>>摘要:很多活态史诗是在仪式中演述的,从演述语境的角度可将史诗分为仪式类史诗与非仪式类史诗.《亚鲁王》与《簪汪传》是流传于苗语西部方言区的两部仪式类史诗,就已经整理出的文本的主要内容来看,两者可视为互文,为一部史诗的不同变异.如果将两部史诗的演述语境丧葬仪式与祭鼓仪式也纳入比较的参照元素,两者的文本结构便会被撕裂,并增添诸多不同的文本内容,就完整的丧葬仪式词与祭鼓仪式词而言,很难视为相同的两部史诗.

    亚鲁王簪汪苗族史诗

    影视人类学视野下《亚鲁王》的观看之道——基于《王的祭奠》的制作与阐述

    巴胜超
    82-97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族志影像制作过程中拍摄者与被拍摄者"相遇"的情景事实,是影视人类学学术生产中亟待反思的新论题.以亚鲁王文化展演为拍摄主题的民族志影片《王的祭奠》,通过"砍马仪式"的观看深描,向观众展示了一种基于摄影机、学者、导游在场的与村民、文化持有者之间互视交流的过程.从仪式拍摄的角度,仪式之外的意外事件是《王的祭奠》的叙事重点;从民俗记录的角度,民俗之外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的无奈"是本片的偏向;从拍摄视角,主观的个人参与"相遇"视角是影片制作者的主动选择.基于民族志影片《王的祭奠》的制作缘起、制作过程和交流反馈的整体性视野,分析了英雄史诗《亚鲁王》复兴式的文化展演引发的对"亚鲁王文化"的观看与被观看、拍摄与被拍摄、让看与不让看的情景事实,呈现出影像互视的观看之道.

    《亚鲁王》砍马仪式影像互视

    我国合规人员职业伦理的系统性反思与本土塑造

    印波张蕊
    98-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合规管理体系是引入的制度,在本土化过程中需要明确规范合规人员的职业伦理.合规人员作为法律职业共同体的组成部分,区别于合规监管人员和法务人员的特殊群体,其代表企业利益,且职责更加广泛.法律职业伦理应便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而元伦理学的关键词归纳已成为法律职业伦理研究的独特方法论.论文从合规人员内部职务行使、外部职业形象、国家政策要求三个维度出发,将经历试点探索和司法改革后的合规人员职业伦理归纳为专业负责、内外协作的外部伦理,以及守正创新、博识善学、与时俱进、自律忠诚的内部伦理.

    合规改革合规人员法律职业伦理外部伦理内部伦理

    职业伦理视阈下证券律师的行业管理

    许身健卢迪
    116-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证监会逐步加大对证券律师行业的管控力度,而作为律师行业自律组织的律师协会对此现象一直保持缄默,引发实务界和理论界的广泛关注和争议.证券律师作为特殊行业律师,承担着"看门人"和"代理人"的双重角色,这使得他们在职业伦理上面临冲突,职业伦理违规行为也时有发生.对此,自律的失灵存在客观原因,而他律的介入有其合理性.基于我国证券律师行业管理现状,借鉴境外证券律师行业管理经验,应当加强他律与自律主体间的合作,在现有律师职业伦理规范中加入对证券律师的特殊要求,建立证券监督机关、司法行政部门与律师协会之间的信息共享机制,强化对证券律师的内部惩戒,建立证券律师行业联合惩戒制度.同时,细化明确证券律师选择规则,建立同行评审制度.

    职业伦理证券律师证监会行业管理

    论主观明知的推定及其规范化路径——以认定主观明知的司法解释兜底条款为切入点

    马静华袁嘉谦
    132-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主观明知的认定一直是司法实践中的难题,我国通常以司法解释的形式对主观明知认定问题作出具体规定.然而,认定主观明知的司法解释往往设置兜底条款,当前司法机关对这种兜底条款的适用存在问题,这可能导致主观明知认定的扩大化.认定主观明知的司法解释规定乃推定规范,其中兜底条款乃事实推定规范,可以说,兜底条款的问题实质上就是事实推定的问题,正是因为事实推定的内在缺陷,才导致兜底条款适用的种种困境.基于此,需要构建主观明知认定中的事实推定规范化路径.一方面,事实推定在一定程度上冲击无罪推定原则而受到合法性质疑,另一方面,事实推定赋予法官过多自由裁量权而受到规范性质疑.为此,一方面需要回应合法性质疑,即探寻被告人权利保障新范式,另一方面需要回应规范性质疑,即完善事实推定规范性建设,具体包括:明确事实推定的启动条件、明确事实推定结论的确定性程度、确立事实推定的末位适用原则、强调基础事实的证明标准、构建规范的辩方反驳规则、构建有力的事实推定监管规则.

    刑事推定事实推定法律推定犯罪故意主观明知

    因时建中:论清朝地方秋审解勘制的演变

    陈丽
    149-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因时建中"是清中期律例纂修的基本理念.清朝地方秋审解勘制在乾嘉道时期不断演变.其在乾隆朝变化剧烈,经历了被短暂废除到被恢复再到部分距省窎远之区秋审解勘制被变通的过程.各直省距省鸾远之区秋审解勘制在嘉道时期接续变通.清朝秋审解勘制演变原因包括距离和安全原因、审转复核制和经费制约、行政机构和区划调整、地方大员推动.秋审解勘制演变体现了在经权原理和政刑传统的背景下,清朝处理中央和地方权力、整体和局部关系、法律的稳定和变通之间采取"因时建中"的立法特色.然而,时移世易,咸同以后就地正法的滥用给地方秋审解勘制造成重创,宣统二年(1910年),地方秋审解勘制也随秋审制的终结而落幕.

    清朝秋审解勘因时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