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贵州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贵州农业科学
贵州农业科学

刘作易

月刊

1001-3601

gznk@263.net

0851-3760719

550006

贵州省贵阳市小河区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内

贵州农业科学/Journal Guizhou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内容涵盖作物育种与栽培,植物保护,土壤肥料,果树蔬菜,园林花卉,畜牧兽医,农业生态,农业资源,农业经济等专业学科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方面的研究成果、研究方法、研究动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贵州水稻新品种(组合)产量和稻米品质差异研究

    罗丹秋李立江蒋明金姬广梅...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明贵州新选育水稻品种(组合)产量和稻米品质差异,为选育与栽培优质丰产水稻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G优 325、贵丰优 998、泰丰优 118、兴香优 1101、粒粒优 118、千乡优 100、两优127、泰丰优 111、荃优 118、露优 330、原香优 113、两优 819和两优金竹香 13个水稻新品种(组合)为材料,通过大田比较试验,分析不同水稻新品种(组合)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稻米加工与外观品质、营养品质、蒸煮食味品质和稻米淀粉RVA谱特性的差异.[结果]13个水稻新品种(组合)产量为 8.34~12.25 t/hm2,其中,G优 325、贵丰优 998、两优 127、荃优 118和露优 330产量相对较高,主要表现为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协同较好.稻米食味品质以G优 325、兴香优 1101、千乡优 100、两优 127和露优 330相对较优,但G优 325、千乡优 100和露优 330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相对较高.稻米综合品质以兴香优 1101和两优 127相对更优.[结论]结合产量和稻米品质看,G优 325、两优 127和露优 330为高产优良食味品质品种(组合),且两优127的稻米加工与外观品质较好,可在贵州进一步推广应用.

    水稻新品种组合产量品质G优325两优127露优330

    甘蓝型油菜种质群体主要品质指标的含量变异与相关性

    赵安艳杨德政晏伟
    10-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明甘蓝型油菜重组自交系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为甘蓝型油菜优良种质资源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在贵州省长顺县种植 258份甘蓝型油菜重组自交系,套袋自交收种后测定其含油量、蛋白质、硫甙、油酸、芥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分析品质指标的含量变异及其相关性.[结果]258份甘蓝型油菜重组自交系含油量、蛋白质、硫甙、油酸、芥酸、亚油酸、亚麻酸含量的变异系数为 6.23%~230.90%,其中,油酸的变异系数最小,芥酸的变异系数最大.芥酸含量与含油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油酸、亚油酸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硫甙、蛋白质和亚麻酸含量无显著相关;硫甙含量与含油量、亚麻酸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蛋白质、亚油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油酸含量无显著相关;蛋白质与油酸呈不显著负相关,与亚油酸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亚麻酸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油酸与亚油酸呈不显著负相关,与亚麻酸呈极显著负相关;亚油酸与亚麻酸呈极显著负相关.3个主成分PCA1、PCA2和PCA3分别解释 41.87%、22.26%和 15.59%的变异,获得 13份特异性材料.258份甘蓝型油菜中低芥酸(≤3%)的材料有 248份,低硫甙(≤30µmol/g)的材料有 122份、高蛋白(≥28%)的材料有 232份、高含油量(≥45%)的材料有 18份,符合"双高双低"高品质的材料有 4份.[结论]从258份甘蓝型油菜重组自交系中筛选出 4份低芥酸、低硫甙、高油分、高蛋白的优质种质资源,可为高油分油菜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种质材料.

    甘蓝型油菜品质性状相关性主成分分类分析

    山东30个无性系茶树品种抗寒性评价及良种筛选

    毕彩虹丁兆堂孙立涛王玉...
    16-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筛选出山东茶区适栽适制无性系茶树良种,丰富茶树良种资源,推动山东茶产业发展.[方法]对龙井长叶、龙井 43、中茶 108等 30个无性系茶树品种进行田间自然鉴定、叶片解剖结构分析、表现性状比较及茶叶感官审评,分析各品种抗寒性及适栽适制性.[结果]龙井长叶、龙井 43、中茶 108、鸠坑早、平阳特早、鄂茶 1号、碧香早、福鼎大白茶、茂绿、白毫早、金萱、金观音 12个品种的抗寒性较强,抗寒性指数>2.5;龙井 43、中茶 108、鸠坑早、龙井长叶、金萱、白毫早、福鼎大白茶、鄂茶 1号、碧香早、浙农 113、迎霜11个品种在成活率及产量方面表现较优,成活率≥92.69%,产量≥32.6 kg/667m2;龙井 43、中茶 108、鸠坑早、龙井长叶、金萱、白毫早、福鼎大白茶、鄂茶 1号、碧香早 9个品种的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和叶底感官评审总分≥88.85分.[结论]综合抗寒性、成活率及产量因素,龙井 43、中茶 108、鸠坑早、龙井长叶、金萱、白毫早、福鼎大白茶、鄂茶 1号、碧香早 9个品种在山东种植表现出相对较强的抗寒性,田间性状优、产量高、品质优,属山东适栽适制茶树优良品种.

    无性系茶树抗寒性表现性状适栽适制良种山东

    独脚金内酯及其抑制剂对红花石蒜小鳞茎发育的影响

    赵小琼姜燕婷杨昆王奕...
    24-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明独脚金内酯(SL)及独脚金内酯抑制剂对石蒜小鳞茎发育的影响,为石蒜类植物繁育方法提供参考.[方法]以红花石蒜为材料,分别用 1 μmol/L、5 μmol/L、10 μmol/L的人工合成独脚金内酯(rac-GR24)及其抑制剂(Tis108)对基盘切割后的种球进行浸泡处理,通过分析比较小鳞茎发育过程的形态学特征和处理后 60d小鳞茎的发生数量和重量,明确独脚金内酯对红花石蒜小鳞茎发育的影响.[结果]rac-GR24和Tis108处理对红花石蒜小鳞茎的发生数量和膨大速度有不同影响,其中,1 μmol/L rac-GR24处理的小鳞茎发生数量最多,繁殖系数达 5.31;10 μmol/L Tis108处理的小鳞茎发生数量最少,繁殖系数只有2.76;1 μmol/L Tis108处理的小鳞茎膨大速度最快,处理 60d后新生小鳞茎平均重量达 0.133 g,1 μmol/L、5 μmol/L和 10 μmol/L rac-GR24处理的小鳞茎膨大速度与CK(清水处理)无显著差异;10 μmol/L Tis108处理的小鳞茎膨大速度最慢,处理 60d后新生小鳞茎平均重量达 0.026 g.[结论]独脚金内酯及其抑制剂低浓度处理有利于促进红花石蒜小鳞茎的发生,独脚金内酯抑制剂低浓度处理能显著促进红花石蒜小鳞茎增重.

    红花石蒜小鳞茎生长发育独脚金内酯独脚金内酯抑制剂

    毕节烟区烤烟的质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

    严锦申黄瑞寅钟帅蓝军...
    30-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明贵州毕节烟区不同植烟地烤烟的质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为毕节烟区烤烟的总体生产布局规划与工业企业合理利用产区不同质量特征烟叶原料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毕节烟区各县域42个烟叶点 126份烤烟样品,运用隶属函数法和聚类分析法分析不同质量烟叶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毕节烟区不同产地烤烟的烟碱、总糖、还原糖、淀粉、总氮和钾含量分别为 2.40%~3.76%、30.90%~36.33%、23.80%~27.48%、3.49%~5.75%、1.78%~2.50%和 2.00%~3.07%.化学成分指标、外观质量指标与感官评价指标间存在相关或极显著相关性.感官质量、外观质量、化学成分和综合得分分别为 64.26~77.01 分、74.08~84.75 分、55.33~86.66 分和 0.748~1.213 分.在平方欧氏距离为 5处可将毕节烟区分为 4类,综合得分依次为Ⅰ类>Ⅱ类>Ⅲ类>Ⅳ类,其中,Ⅰ类烤烟的感官和外观质量总体表现最好,Ⅱ类烤烟次之,Ⅲ类烤烟差,Ⅳ类烤烟整体较差.Ⅰ类烟区基本分布在毕节中部,大部分集中在大方县和纳雍县域内;Ⅱ类烟区分布在毕节中部和西北;Ⅲ类烟区在毕节占比最大,涵盖毕节的大部分地区;Ⅳ类烟区零散分布在毕节偏北部和偏南部的边缘地区.[结论]毕节烟区在平方欧氏距离为 5处分为 4类,综合得分依次为Ⅰ类>Ⅱ类>Ⅲ类>Ⅳ类;海拔 1 300~1 800 m区域烟叶综合质量最优,海拔 1 800~2 200 m区域烟叶较优;海拔800~1 300 m区域烟叶最差.

    烤烟质量评价聚类分析空间分布毕节烟区

    芸苔素内酯浓度对干旱胁迫大白菜幼苗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

    张新梅赵文麟和芬许彬...
    4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明不同浓度芸苔素内酯对干旱胁迫大白菜幼苗抗旱性的调控作用,为芸苔素内酯在大白菜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大白菜胜丽 118为试验材料,苗期喷施不同浓度(0.05 mg/L、0.1 mg/L、0.5 mg/L、1 mg/L)28-表高芸苔素内酯后,选用 10%浓度的聚二乙醇-6000溶液模拟干旱胁迫,测定大白菜生长和生理生化指标,分析不同浓度芸苔素内酯处理大白菜幼苗生理活性差异.[结果]随芸苔素内酯浓度升高,大白菜幼苗长势呈先良好后衰败变化;从大白菜幼苗表型看,芸苔素内酯浓度 0.05 mg/L、0.1 mg/L处理的耐旱效果最明显.干旱胁迫下叶片POD和CAT活性随芸苔素内酯浓度升高呈先增强后减弱趋势,MDA含量随浓度升高呈先降后升趋势.芸苔素内酯浓度过高大白菜幼苗叶绿素相对含量变低.[结论]喷施适宜浓度的芸苔素内酯可提高干旱胁迫下大白菜幼苗的抗氧化酶活性,有效缓解干旱胁迫造成的损害,适宜的芸苔素内酯浓度为0.05~0.1 mg/L.

    大白菜幼苗芸苔素内酯干旱胁迫酶活性

    添加低温复合菌和纤维素降解复合菌对牛粪堆肥发酵的影响

    付增宇郭玮李志超刘墨...
    47-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明添加低温复合菌和纤维素降解复合菌对低温环境条件下牛粪堆肥发酵的影响,为低温环境牛粪堆肥发酵生产提供依据.[方法]在低温环境条件下进行牛粪堆肥发酵试验,设试验组(试验开始当天将 1%低温复合菌喷洒在堆体中搅拌均匀,堆体温度达 20℃时再用 1%纤维素降解复合菌喷洒在堆体中搅拌均匀)和对照组(自然发酵),测定不同时期堆肥样品的温度、含水率、pH、有机碳(TOC)含量、全氮(TN)含量和碳氮比(C/N)等理化性质指标.[结果]添加低温复合菌和纤维素降解复合菌能有效促进牛粪堆肥中有机物的降解,降低含水率和C/N,增加TN含量.其中,试验组在堆肥12d进入高温期,高温期维持 10 d,对照组未进入高温期;试验组含水率下降 52.09%,对照组下降 32.27%;试验组pH变化幅度较大,最终pH为 7.61,对照组(7.42)无明显变化;试验结束时,试验组TOC、TN含量和C/N分别为 28.5%、1.98%和 14.61,对照组分别为 38.5%、1.69%和 22.78.[结论]牛粪中添加低温复合菌与纤维素降解复合菌可在 0℃以下快速启动升温,维持高温期时间较长,能加快堆肥腐熟进程,达《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NY/T 1168-2006)要求.

    低温复合菌纤维素降解复合菌牛粪堆肥发酵

    不同药剂与施药时期对辣椒炭疽病防治效果的影响

    张爱民梁传静牟玉梅邢丹...
    53-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明贵州辣椒炭疽病的适宜防治药剂和防治时期,为辣椒炭疽病化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已登记的 15种辣椒炭疽病防治药剂单剂(25%咪鲜胺EC、80%波尔多液WP、50%肟菌酯WG、22.7%二氰蒽醌SC、70%代森锰锌WP、40%百菌清SC、30%琥胶肥酸铜WP、80%克菌丹WG、22.5%啶氧菌酯SC、85%三氯异氰尿酸SPX、40%苯醚甲环唑SC、500 g/L氟啶胺SC、50%咪鲜胺锰盐WP、250 g/L嘧菌酯SC和 25%吡唑醚菌酯SC)和 1个混剂(40%苯甲·吡唑酯SC)为药剂处理,选取贵州辣椒炭疽病的 3个主要致病菌菌株(C.scovillei GL 17-25、C.gloeosporioides GL 17-42和C.fructicola GL 17-147)为防治对象,采用菌丝生长抑制法和离体果实接种法对药剂进行初筛,通过田间试验进一步验证适宜的药剂和防治时期.[结果]25%咪鲜胺EC、50%咪鲜胺锰盐WP、70%代森锰锌WP对 3种辣椒炭疽病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均为100.00%;离体果实接种试验表明,除 70%代森锰锌WP外,各药剂的平均预防效果均高于治疗效果,25%咪鲜胺EC对 3个菌株的预防和治疗效果最好,平均值分别为 72.48%和 60.01%,其次为 25%吡唑醚菌酯SC(43.53%和 30.36%).相比发病中期用药,发病初期用药的病情指数低、防效高,25%吡唑醚菌酯SC和40%苯甲·吡唑酯SC的防效显著(P<0.05)高于 25%咪鲜胺EC,前两者发病初期用药的防效分别为86.99%和 88.59%,发病中期用药防效分别为 50.87%和 45.48%.[结论]25%吡唑醚菌酯SC和 40%苯甲·吡唑酯SC能有效防治辣椒炭疽病,防治时期以发病初期为佳.

    辣椒炭疽病药剂防治时期菌丝生长抑制率防效贵州

    后处理加工工艺对饲用凝结芽孢杆菌活菌收率的影响

    曾发姣刘毅周小玲王升平...
    6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明提高饲用凝结芽孢杆菌发酵后处理加工贮存过程中的活菌收率,为降低规模化生产成本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饲用凝结芽孢杆菌(Bacillus coagulans)W-02菌株为研究对象,分别检测凝结芽孢杆菌发酵后处理加工贮存过程中离心浓缩工艺、干燥方式、粉碎时间和低温保存时间前后活菌数,计算各环节活菌收率,最终计算产品活菌总收率.[结果]经 4 000 r/min、15 min离心浓缩工艺,凝结芽孢杆菌菌泥平均活菌收率为 91.57%;经-58℃、100 mT真空冷冻干燥工艺,干燥产品活菌收率为 92.98%;经转速 24 000 r/min、粉碎 15 s,粉碎产品活菌收率为 83.37%;经 4℃低温保存 365 d,凝结芽孢杆菌活菌收率为 71.21%.[结论]饲用凝结芽孢杆菌发酵液经离心浓缩、吸附干燥、高速粉碎最优条件处理后,低温保存 365 d时活菌总收率(各环节活菌收率之积)为50.55%.

    凝结芽孢杆菌活菌收率离心浓缩干燥方式粉碎时间后处理加工低温保存

    贵州北部云南光唇鱼野外和驯养种群的生长模式研究

    肖贵榜张浩然廖丽陆武军...
    68-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明贵州北部云南光唇鱼(Acrossocheilus yunnanensis)自然栖息环境和驯养条件下体长与体重的关系,分析其群体生长规律,为当地云南光唇鱼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提供参考.[方法]测定野外种群和驯养种群个体的体长、体重,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t检验、幂函数回归等方法分析有关指标.[结果]云南光唇鱼野外种群体长为 80~171 mm,平均体长为(134.55±20.34)mm;驯养种群体长为 150~245 mm,平均体长为(167.51±15.18)mm;平均体长驯养种群显著大于野生种群.云南光唇鱼野生种群体重为21~112 g,平均体重为(69.92±18.99)g;驯养种群体重为 52.9~143.0 g,平均体重为(78.03±18.42)g;驯养种群平均体重显著大于野生种群.云南光唇鱼野外种群体长和体重均呈左偏分布,驯养种群均呈右偏分布.从变异系数看,云南光唇鱼野外种群体长和体重整齐度均低于驯养种群.云南光唇鱼体长-体重关系式野生种群为W=0.0011L1.9896(n=100,R²=0.9847),驯养种群为W=0.0002L2.2119(n=100,R²=0.7758).野生种群与驯养种群体长与体重参数a值和b值分别为 0.000 005~0.009 397和 1.517 6~2.834 1.野生种群与驯养种群的参数a值呈由高到低的变化趋势,参数b值呈与a值相反的变化趋势.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云南光唇鱼野外种群与驯养种群各阶段体长与体重关系参数a值、b值差异不显著.t检验表明,野外种群b值与 3差异极显著,驯养种群b值与 3差异不显著.[结论]贵州北部云南光唇鱼野外种群生长为负异速生长,人工驯养条件下为等速生长.贵州北部云南光唇鱼野生环境优于驯养试验环境,天然栖息环境和驯养环境的综合环境条件均较差.

    云南光唇鱼野生种群驯养种群生长模式体长-体重相关性(LWR)芙蓉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