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甘蔗糖业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甘蔗糖业
中国糖协、全国甘蔗糖业信息中心
甘蔗糖业

中国糖协、全国甘蔗糖业信息中心

安玉兴

双月刊

1005-9695

sugarprc@21cn.com

020-84168724

510316

广州市石榴岗路10号

甘蔗糖业/Journal Sugarcane and Canesugar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中国糖业协会、全国甘蔗糖业信息中心和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共同主办,是国内制糖行业中创刊最早,覆盖面最广的综合性科技期刊,是甘蔗制糖行业内唯一的全国性的科技期刊,曾获中国轻工总会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国家第15轮甘蔗品种区试德宏点评价

    李嫒甜赵永康赵兴笔钱文英...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1~2024年,在德宏综合试验站开展了国家第15轮甘蔗品种区试1新2宿试验,以桂柳05136为CK1、以粤糖93159为CK2,对14个参试品系的农艺性状、工艺性状、抗病性等进行调查、测定,并通过产量、糖分、含糖量、抗病性等指标对各个参试品种(系)进行综合评价.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品种(系)在植株生长表现、蔗茎产量、糖分、含糖量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其中,桂南亚146210蔗茎产量为107.88 t/hm2,比CK1增产0.76%,比CK2增产27.07%,11月至翌年3月平均糖分为15.88%,比CK1、CK2分别高0.35、0.16个百分点,含糖量为17.27 t/hm2,比CK1、CK2分别高3.97%、28.50%,综合表现最好;桂糖13334蔗茎产量为128.77 t/hm2,比CK1增产20.26%,比CK2增产51.67%,11月至翌年3月平均糖分为14.70%,比CK1、CK2分别低0.83、1.02个百分点,含糖量为19.05 t/hm2,比CK1、CK2分别高14.69%、41.74%,综合表现较好;其余品种(系)表现不够理想,不建议在本试验区域推广种植.

    甘蔗品种区试评价

    广西兴宾蔗区不同下种量和施氮量对甘蔗新品种桂糖46号生长、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罗亚伟黄家训覃振强黄曦曦...
    9-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桂糖46号不同下种量和施氮量在兴宾蔗区种植表现,为桂糖46号高产高糖栽培提供参考,设置了 5 个下种量(75000、90000、105000、120000 和 135000 芽/hm2)和 4 种施氮水平(75、150、300和600 kg/hm2),分别进行桂糖46号新植蔗种植试验,以分析各处理农艺性状和经济效益表现.结果表明:在广西兴宾蔗区,按当地常规施肥水平,以120000芽/hm2下种量处理蔗茎产量最高,75000芽/hm2下种量处理产量最低,分别为109485 kg/hm2和76020kg/hm2;按当地常规下种量,以300 kg/hm2施氮量处理蔗茎产量最高,以75 kg/hm2施氮量处理的产量最低,分别为117255kg/hm2和93675kg/hm2;下种量与施氮量分别与甘蔗产量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105000芽/hm2下种量处理和150 kg/hm2施氮量处理经济效益较好,投入产出比分别为1∶1.50和1∶4.84.建议广西兴宾蔗区桂糖46号下种量为105000~120000 芽/hm2,施氮量 150~300 kg/hm2(折尿素 326.1~652.2 kg/hm2).

    甘蔗桂糖46号下种量施氮量农艺性状经济效益

    镁素科学管理——我国甘蔗产量和品质提升的关键要素

    李德鑫周文灵陈迪文赵智慧...
    17-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甘蔗是我国重要的糖料作物,主要于种植在我国西南、华南地区,该区域为酸性土壤,土壤镁素缺乏,且蔗园镁肥投入低,缺镁已成为限制我国甘蔗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子.因此,甘蔗镁素营养机制研究与镁肥科学管理对促进甘蔗提质增效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我国蔗区土壤镁供给状况、甘蔗镁需求特征、甘蔗镁营养生理及镁肥施用效果等方面综述了甘蔗镁营养研究工作的进展.最后针对我国甘蔗生产中镁素亏缺问题,提出镁肥科学施用方法,为我国甘蔗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甘蔗镁营养营养生理镁肥养分管理

    崇左市甘蔗茎伸长期降水时空分布特征

    莫申萍梁虹蒙雪迎蒙金凤...
    26-40页
    查看更多>>摘要:茎伸长期是甘蔗产量形成的重要时期,该时期降水是产量形成和提高的关键气象因素之一,本文所研究的广西崇左市大部分甘蔗种植区主要以雨养种植为主,识别判定崇左市范围降水时间序列特征和空间规律的分布对于甘蔗节水灌溉、高效施肥、产量预测、灾害分析以及防御预判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能为制糖企业生产管理提供指导依据.利用1971~2020年崇左市7个站点甘蔗茎节伸长期的逐日降水量资料,运用趋势分析法、距平分析法、Morlet小波、dbN小波等方法对茎伸长期降水量进行分析研究,应用2021~2023年甘蔗茎伸长期降水量进行特征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崇左市甘蔗茎伸长期降水年际变化较大,整体表现为减少趋势;同时地理位置靠近站点降水趋势具有相似性.由于崇左市7个站点的地理方位不同,呈现降水特征也有一定的差异:崇左市甘蔗茎伸长期降水震荡周期自西向东逐渐减弱,南部比北部的发生周期增大;甘蔗伸长期内单次强降雨过程总体空间规律为东部大于西部.

    甘蔗降水量Morlet小波、dbN小波

    以糖厂为主体的甘蔗机收推进模式

    刘庆庭蒋姣丽夏明苏俊波...
    4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我国甘蔗种植面积逐年减少,切段式甘蔗联合收获机保有量大幅增加,机收率却多年低位徘徊.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从方法论视角阐明当前甘蔗产业生产关系与新质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是机收推进缓慢的主要原因.提出以提高甘蔗产业的竞争力和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调整甘蔗产业当前生产关系,将当前生产关系中的各方组成机收推进联合体,构建以糖厂为主体的机收推进模式.该模式以免费或低价机收为杠杆,糖厂组织、协调、管理甘蔗机械化生产,实现了糖厂有稳定优质蔗源、机收组织效益稳定、蔗农获得免费(或低价)砍收甘蔗,达到多方共赢,有利于稳定甘蔗种植面积和甘蔗产业可持续发展.以该模式为抓手,建立试点并推广应用,在当前条件下,有望打破目前机收推进缓慢僵局,实现甘蔗机收快速推进.

    甘蔗机收推进主体模式糖厂

    理论甘蔗糖分模型的构建及其在制糖生产中的应用

    廖玉
    52-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讨了甘蔗制糖产业在化学管理方法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生产报表中甘蔗糖分计算的不准确性和难评估问题.传统方法计算出的甘蔗糖分存在诸多影响因素,难以客观反映甘蔗品质和蔗糖含量,不利于生产管理.对此,文章提出了基于数理统计方法构建理论甘蔗糖分模型的解决方案,即利用田间甘蔗检测数据,建立了理论甘蔗糖分与初压汁糖度的数学模型.该模型能够更准确地估算甘蔗糖分,为制糖生产技术管理水平提供评价依据.通过实例分析了理论甘蔗糖分与实际产糖率的关联性,并提出了优化糖厂生产管理的侧重点.最后,建议各制糖企业在日常生产管理报表中增设"理论甘蔗糖分"项目,以实时监控并评估制糖技术及管理水平,促进整体运营效率与产品质量的双提升.

    甘蔗制糖化学管理甘蔗糖分数理统计生产管理

    黑曲霉全细胞催化甘蔗糖蜜生产低聚果糖研究

    雷光鸿宁方尧李元陈亮...
    6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明黑曲霉全细胞催化产低聚果糖(FOS)的变化规律,本研究采用单因素实验,HPLC检测FOS含量.结果表明:全细胞催化产FOS单因素优化条件为柠檬酸缓冲液、pH值6.0、湿菌丝体种龄48h、全细胞催化剂浓度120 g/L、底物蔗糖浓度400 g/L、转化温度50℃.在此生产工艺条件下,低聚果糖的产量达到了 201.23 g/L,超过目前报道糖蜜生产低聚果糖160 g/L,达到了较高的生产水平.

    甘蔗糖蜜低聚果糖黑曲霉生物转化

    冰片糖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的不确定度评定

    郭桂筱陈其钊谭炜彤丁沛...
    67-73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GB 5009.34-202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二氧化硫的测定》的要求,采用通氮蒸馏-酸碱滴定法测定冰片糖试样中二氧化硫残留量,评估测定过程中不确定度来源.结果表明:冰片糖试样中二氧化硫残留量为(23.4±0.5)mg/kg(k=2,置信水平为95%).通过不确定度评定得出在冰片糖试样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过程中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于实际耗用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液体积,其次为样品重复性测量.

    冰片糖二氧化硫残留量通氮蒸馏酸碱滴定不确定度

    广西甘蔗制糖工业的绿色低碳发展:现状、挑战与策略

    唐亮东
    74-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甘蔗是我国食糖生产的主要原料,广西甘蔗制糖业在保障国家食糖安全供给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该产业面临着结构性污染、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广西甘蔗制糖业绿色低碳化发展对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落实国家"双碳"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甘蔗制糖工业的转型升级之路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包括气候及市场环境变化、政策支持力度与企业适应性不足、产业链碳排放限制等.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升设备效率和绿色智能化水平、推广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推动糖业全生命周期碳管理、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以及加大对中小企业的绿色金融支持力度等策略及建议.

    甘蔗制糖低碳绿色发展

    德国糖业概况

    凌婉阳刘晓沈力李美...
    80-98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4年为中德建立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中德两国各领域合作不断巩固和深化,中德产业链、供应链深度互嵌,两国市场高度依存.德国甜菜糖业历史悠久,其甜菜种植和甜菜糖业技术处于世界前列,德国作为我国甜菜种子和甜菜制糖机械、设备主要进口国,对我国甜菜糖业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围绕甜菜生产、制糖工业、食糖供需、糖业机构等方面研究分析德国糖业发展情况,探讨影响糖业发展的因素和发展经验,以期为我国糖业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德国糖业甜菜种质资源糖业政策食糖进出口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