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资源环境与工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资源环境与工程
资源环境与工程

刘洪峰

双月刊

1671-1211

zyhjygcbjb@yahoo.com.cn;ree@hbdk.gov.cn

027-83592400

430034

湖北省武汉市古田五路9号

资源环境与工程/Journal Resources Environment & Engineering
查看更多>>本刊是一本以关注资源、环境与工程,推动地质勘查、工程勘察发展为己任的面向基层生产、科研单位的地球科学综合性科技期刊(双月刊)。《资源环境与工程》主要刊登湖北地区地学以及边缘相关学科方面的研究论文和湖北地学界在省外和国内的学术成果,同时也报导省外、国外学者对湖北地矿业的研究成果。欢迎省内外作者提供基础地质研究、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资源管理与地矿经济、旅游地质、农业地质、岩土工程与勘察、矿产开发利用、矿业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等方面的论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武汉长江新城北部埃达克质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何仁亮陶良张雅孔令耀...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实施武汉市多要素城市地质调查过程中,于长江新城北部的钻孔中发现了隐伏的浅肉红色中细粒黑云二长花岗岩侵位于南华系双台组变质岩中,通过研究其同位素年代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对长江新城以北地区早白垩世构造背景进行探讨.该岩体具有高SiO2、Sr、Sr/Y比值,低CaO、MgO、Fe2O3、Y、Yb和正Eu异常特征,是典型的埃达克质岩.野外调查与周边钻孔均未见到有同时期大规模基性岩浆岩与其共生,其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Ta、Nb、P、Ti),可能为加厚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的产物.该岩体锆石U-Pb年龄为(128.3±0.6)Ma,指示其形成于早白垩世.该岩体与鄂北七尖峰岩体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性质,表明大别造山带南缘的长江新城以北地区在早白垩世(约 128 Ma)经历了从碰撞挤压构造体制向碰撞后伸展构造体制的转换.

    埃达克质花岗岩锆石U-Pb年龄多要素城市地质调查长江新城

    黔东南金井金矿床地质特征及金的赋存状态研究

    陈学峥周力江满容刘安璐...
    9-15页
    查看更多>>摘要:金井金矿床是黔东南下达—金井金矿田的一个代表性金矿床.在野外地质观察基础上,介绍金井金矿床矿石特征,并运用显微观察和电子探针分析,研究该矿床金的赋存状态.金井金矿床属于贫硫化物石英脉型金矿,矿体以含金石英脉形式产出于金井背斜两翼层间滑动带中,主要矿石矿物为(含银)自然金,其热液成矿期可以划分为石英—自然金阶段、石英—毒砂—自然金阶段和石英—多金属硫化物—自然金阶段3 个成矿阶段.金可以划分为可见金和不可见金,可见金主要为自然金,成色高,以裂隙金、包裹金、粒间金的形式赋存于石英、黄铁矿、毒砂、黄铜矿、方铅矿和闪锌矿中;不可见金则以纳米金和固溶体金两种形式赋存于黄铁矿等硫化物中.研究成果可为深入研究矿床成因和提高矿石选冶技术提供依据.

    赋存状态矿石特征金井金矿床黔东南

    "就矿找矿"在武当—桐柏—大别成矿带找矿实践中的启示与作用

    彭三国
    16-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就矿找矿"作为找矿勘查工作的一种实用性方法,从概念的提出到现在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朱训同志将其上升到理论层面也已40 余年了,并在中国找矿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发展.多角度论述了"就矿找矿"理论在武当—桐柏—大别成矿带设想动议、立项建议、立项论证、规划部署、组织实施、找矿历程、重要成果等全过程中的启示与作用,并指出"就矿找矿"理论的作用将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得到进一步彰显.

    就矿找矿武当—桐柏—大别成矿带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找矿实践

    中国农田土壤质量评价指标及其发展趋势

    黄佳惠张瑶肖凯李斌...
    26-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现有农田土壤质量评价指标主要包括物理、化学、生物 3 类,但当前的指标体系还存在诸如对生物指标重视程度不足、部分指标检测方法技术落后、指标之间不成体系等问题.在总结此 3 类常规农田土壤质量评价指标的基础上,着重介绍土壤中微量营养元素、重金属、微塑料、农药等化学类物质的定性与定量以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等非常规指标的应用,并对土壤分析方法和分析设备的升级和研发、生物传感器技术等领域的研究及其在农田土壤质量评价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此可为中国农田土壤质量评价体系的发展提供参考.

    农田土壤质量评价指标常规指标非常规指标

    调理剂对酸性富硒土壤改良效果的初步研究

    张阳阳王梦园周伟汪丹...
    34-39,9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不同土壤调理剂对酸性富硒土壤的改良效果,采用盆栽试验方式,对利川地区酸性富硒土壤施用T1:钙镁磷肥(6 g/kg)、T2:钙镁磷肥(6 g/kg)+小麦生物炭(2.4 g/kg)、T3:过磷酸钙(6 g/kg)、T4:过磷酸钙(6 g/kg)+小麦生物炭(2.4 g/kg)、T5:生石灰(6 g/kg)+小麦生物炭(2.4 g/kg)等5种处理,研究各处理对试验土壤的pH值、硒形态、有效硒含量以及水稻的籽粒硒含量、根系硒含量、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5 种处理对提高土壤pH值均有极显著效果(P<0.01),各处理效果依次为T5>T2>T3>T1>T4>CK(对照组,不施调理剂),以T5 处理的效果最好,pH值从 5.65(CK)提高至 6.77;5 种处理对提高土壤有效硒含量有显著效果(P<0.05),各处理效果依次为T4>T3>T1>T2>T5>CK,以T4 处理的效果最好,有效硒含量从7.67 μg/kg(CK)提高至 12.49 μg/kg;5 种处理对提高水稻籽粒和根系硒含量有显著效果(P<0.05),各处理效果依次为T4>T3>T1>T2>T5>CK,以T4 处理的效果最好,水稻籽粒硒含量较CK提高0.38 mg/kg,增长111.8%;水稻根系硒含量较CK提高0.37 mg/kg,增长56.9%;5 种处理对水稻生长发育具有积极影响,以T5 处理的表现最优,株高、分蘖数、叶绿素和千粒重均显著高于CK(P<0.05).针对利川地区酸性富硒土壤,推荐配施生石灰与小麦生物炭来改良土壤,但具体用量需结合大田试验进一步验证.

    调理剂酸性富硒土壤有效硒水稻

    化工地块污染土壤中砷的生物有效性研究

    裴宇晏闻博余望刘玉含...
    40-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物有效态重金属通过土壤进入人体的途径是工业地块人体健康风险评估较少关注的内容,有效态重金属含量的准确性影响了人体健康风险评估结果的可靠性.以某典型的化工地块为例,采集不同污染程度的土壤样品,采用Tessier顺序提取方法测定土壤不同形态砷含量和砷的生物活性系数,采用In Vitro胃肠模拟实验计算砷在胃和小肠阶段的生物有效性,对比开展砷的生物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样品中残渣态砷含量占比最高,而有效态砷含量占比较低,生物活性系数为0.002 4~0.021 0;胃和小肠阶段吸收的有效态砷含量与土壤砷含量呈线性正相关关系,砷的生物有效性为0.78%~36.81%;Tessier顺序提取法得到的有效态砷含量与In Vitro方法相比是偏低的.建议在进行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人体健康风险评估时,针对性地开展消化系统模拟实验,得到较为可靠的有效态重金属含量数据.

    生物有效性污染土壤TessierInVitro

    湖北省九路寨生态旅游区岩溶水水化学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研究

    党慧慧江越潇李伟范威...
    46-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岩溶水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具有指示意义.以湖北省九路寨生态旅游区为例,在划分岩溶水含水层基础上,系统采集岩溶水样品,采用Piper三线图、Gibbs图、主要离子比值、H-O同位素和Sr同位素方法,分析岩溶水水化学特征及形成机制.结果表明,研究区岩溶水含水层可概化为奥陶系—寒武系含水层、寒武系含水层和震旦系含水层等3 层;岩溶水属弱碱性淡水,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Ca·Mg型,δ2H为-62.63‰~-52.54‰,δ18O为-9.63‰~-7.90‰,87 Sr/86 Sr比值为 0.708 772~0.725 915.综合分析认为,岩溶水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其水化学组分主要受控于岩石风化作用,在径流过程中与含水层岩石矿物(以灰岩为主,白云岩、硅酸盐岩次之)发生了显著的水岩作用.

    岩溶水水化学特征水岩作用H-O同位素Sr同位素

    基于PLEIK模型的岩溶地下水防污性能评价——以贵阳市汪家大井泉域为例

    于杨肖一鑫陈彦美
    55-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岩溶地下水资源是中国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对岩溶地下水进行防污性能评价是合理开发及保护当地地下水资源的有效方法.汪家大井现为贵阳市东郊水厂取水地,是区域内重要的供水水源,对其进行地下水防污性能评价有助于保障居民饮用水水源安全.通过构建研究区PLEIK模型,在考虑保护性盖层(P)、土地利用类型(L)、表层岩溶带发育程度(E)、补给类型(I)及岩溶网络发育程度(K)5个评价因子的基础上,对汪家大井泉域岩溶地下水防污性能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地下水防污性能以较好和中等的区域为主,分别占总面积的23.69%和42.11%;防污性能较差和好的区域次之,分别占总面积的18.54%和15.53%;防污性能差的区域最少,约占总面积的0.13%;表层岩溶带、含水层岩溶网络及土地利用类型是影响该区域岩溶地下水防污性能的主要因素.其研究结果可为该地区地下水环境保护及污染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

    防污性能岩溶地下水PLEIK模型表层岩溶带

    基于频率比—层次分析模型的大比例尺地质灾害易发性综合评价——以渔洋河流域为例

    陈梦源李慧娟刘畅潘峰...
    63-72页
    查看更多>>摘要:区域大比例尺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具有地质灾害点少且灾害类型多样的特点,对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要求更高.以渔洋河流域为研究区,基于频率比—层次分析模型,选取工程地质岩组、斜坡结构、与断层距离、高差、坡度、与水系距离等6 个因子,分别建立滑坡、崩塌易发性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结果AUC值分别为0.871 和0.926;将滑坡、崩塌易发性分别划分为高、中、低、非4 级,采用就高原则进行空间叠加,显示渔洋河流域高易发区面积占研究区面积的13.6%,主要位于上游渔洋关集镇周边及中游王家畈—樟桂岭、张家涧—托溪一带.通过地质灾害分类频率比—层次分析模型与未分类信息模型易发性评价效果对比,说明该套技术方法在大比例尺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中应用效果良好,具有一定的应用推广价值.

    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频率比层次分析渔洋河流域

    堆积层滑坡在库水位变动与降雨共同作用下的阈值研究——以墓坪滑坡为例

    高晨曦石长柏闫巍侯时平...
    73-82页
    查看更多>>摘要:堆积层滑坡是三峡水库运行过程中的重要地质灾害,其变形演化往往受库水位变动与降雨强度的影响,如何确定库水位与降雨共同作用下的合理有效阈值判据,准确为滑坡防范与应急处置提供及时可靠的信息成为当务之急.以堆积层滑坡——墓坪滑坡为例,基于实时监测数据,并结合数值模拟方法,对库水位变动与降雨强度下的阈值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库水位下降速率为0.11~<0.42 m/d、4~10 d累积降雨量≥57.3 mm时,墓坪滑坡易发生变形;当库水位下降速率为 0.42~<0.83 m/d、4~10 d累积降雨量≥45.8 mm时,墓坪滑坡易发生变形;当库水位下降速率≥0.83 m/d、4~10 d累积降雨量≥22.3 mm时,墓坪滑坡易发生变形.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当库水位下降速率≥0.4 m/d、且连续3d累积降雨量≥100 mm时,墓坪滑坡易发生变形.研究成果可以为墓坪滑坡的监测预警预报工作提供依据,对涉水堆积层滑坡监测预警也有一定的借鉴.

    堆积层滑坡库水位变化降雨强度阈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