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游清泉

月刊

2096-711X

xuebao137@163.com;xuebao736@163.com

027-87509971,18963997561

430074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民院路15号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Hubei Open Vocational Colleg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政课混合式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靳晴张萌马丽丹
    105-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信息技术手段深入发展,对教育行业影响深远,各高校应用信息技术发展出混合式教学模式,以此来迎合新课程改革内容推进,保证教育体系全新发展.高校思政课程作为高校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大学生思想建设和精神境界提升的有力推手,能够引导大学生完善自身知识体系,加强思想内涵.混合教学模式的出现能够有效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桎梏,帮助高校完成全新教学体系构建,实现意识形态领域教导,迎接因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所带来的挑战.本文旨在研究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政课混合式实践教学模式,以期为高校思政课程开展提供借鉴经验,保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

    互联网+高校思政课混合式实践教学

    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困境及对策

    柳亚素
    108-109,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网络的发展为学生获取知识提供了新渠道,扩大了思政教育影响范围,思政教师还可应用优质网络思政教育资源,极大地提升了思政教育实效性.但思政教育开展方式固化、学生意识薄弱、高职院校网络舆论引导能力不足等问题导致思政教育在网络环境下陷入困境.高职院校应秉承政治性与生活性相统一、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相统一、教学育人与服务管理育人相统一等原则,从推动思政教育接轨新时代、提升学生网络素养、加强校园网络建设与管理力度等方面推动思政教育在网络环境下有序开展.

    网络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困境对策

    "三全育人"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探索

    念黎
    110-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研究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践行"三全育人"理念必要性,可以使高职院校充分认识到"三全育人"对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凝聚育人合力,增强教育系统性,激发思政教育内生动力等作用.所以面对当前高职思政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全员育人合力凝聚不足、全过程育人衔接不到位、全方位育人内容体系欠缺等情况,高职院校必须加快对"三全育人"运行机制研究,为进一步增强院校思政育人力量探索新路径.

    三全育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课程思政视阈下高职外语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

    叶璐
    113-114,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职外语教学以培养外语人才为主要目的,但外语人才长期接触外国文化,故而外语教育的课程思政任务的达成与否十分重要.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具有教学形式自由、教学内容填充方便和教学评价全面可控等多个优势.故而应当将混合式教学模式作为基底,先优化教师技术操作能力,塑造技术加持下的外语课程思政育人新目标,再利用教学平台开展内容全面、形式多元的外语思政育人.并利用教学评价,针对性调整教学计划,以充分提升高职外语课程思政的开展质量.

    高职教育外语教育混合式教学模式

    课程思政下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研究

    何婕妤高树平
    115-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国家逐步建立了由课程思政理念到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要求抓好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大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可以有效地成为课程思政的主要阵地之一.本文通过分析课程思政内涵与实施的可行性,从构建融合的课程体系、建设过硬的师资团队、拥有扎实的知识根基、具备创新的能力手段等四方面提出教学实践对策,以此来实现为社会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目标.

    课程思政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课程思政背景下新时代高校音乐美育发展路径研究

    李蕊
    118-119,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课程思政的大背景下,高校教师需要积极探索音乐美育与课程思政的融合策略,使音乐美育能充分发挥自身教化功能,从而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态审美意识,进而树立生态审美道德,使在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之余为生态建设工作贡献更多力量.本文以高校音乐教学课程为例,分析了思政教育与音乐美育教育在其中的契合性及现存不足,并就其发展路径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为同行业人员提供帮助.

    课程思政高校教学音乐美育

    地方高校大学生艺术团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刘涛
    120-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学生艺术团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场所,是学生参与美育学习、艺术实践活动及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和立德树人的重要渠道,对于培养大学生文化艺术素养,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审美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具有独特不可替代的作用.笔者以梧州学院大学生艺术团为研究对象,研究艺术团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的做法,探索地方高校大学生艺术团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提升大学生艺术团思想政治素养效果,用艺术服务校园文化、服务思政育人、服务社会,做好校地协同发展,为地方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

    大学生艺术团思想政治教育正向引导校地协同

    高校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挑战及实践对策探究

    张拓
    123-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意识形态建设至关重要,直接影响高校高等人才教育培养质量.本文将以高校意识形态建设意义及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挑战为内容,分析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意识形态建设发展困境,并提出部分意识形态建设及教育策略,以期为高校未来阶段更好迎接意识形态建设新挑战提供部分理论参考内容.

    高校意识形态建设挑战实践对策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耦合关系研究

    王红艳程虹
    126-127,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围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进行了战略部署.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时代新人的主渠道,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智力支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教育资源、文化环境、实践佐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二者存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耦合关系.

    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立德树人思想政治教育耦合关系

    藏羌彝走廊民间身体文化符号传播与产业发展研究——以大渡河流域为例

    蒋建琼
    128-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藏羌彝走廊有着神秘的宗教祭祀、节庆仪式等民间身体文化,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符号,对坚定文化自信和强化民族共同体意识意义重大.运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等研究方法,以藏羌彝走廊民间身体活动为研究对象,以符号传播为切入点,把符号生产和符号消费作为主客对象,探索身体文化符号引申意义,主要针对大渡河流域以藏民族为主的不同支系民间身体活动展开调查,结合目前的消费现状且供大于求的符号补缺时代特征,在身体艺术、仪式、文化领域的符号表意价值上,从符形、符义、符用的符号传播互动以及"以小见大"的微观个案和整体观,研究身体活动在生产生活、节庆、宗教等的文化表达,有助于文化发展的真实记述与客观分析,创建出身体文化符号服务质量提升下的文化产业发展新模式.

    藏羌彝走廊身体文化符号文化传播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