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张奋勤

月刊

1671-0975

430205@163.com

027-81973959

430205

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藏龙岛科技园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查看更多>>《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是一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办刊宗旨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反映市场经济条件下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成为我校教学、科研的主要阵地和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本刊主要刊登经济学、管理学、政治学、哲学、语言与文学、史学、法学、文化、教育学等学科的论文。读者对象为高等院校师生及从事社会科学理论研究工作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未成年人犯罪前科消灭制度之完善

    王宣博
    104-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未成年人犯罪主体的特殊性决定了未成年人犯罪治理的特殊性,前科制度下的犯罪标签会给未成年犯罪人的再社会化造成巨大阻碍.对未成年犯罪人应当"去标签化"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支持.前科消灭制度在实现未成年犯罪人再社会化和去标签化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目前对前科概念的界定并不清晰,未成年人犯罪前科消灭制度存在相关制度冲突、启动程序靠后、保障措施缺位等问题.对此,应当在厘清"前科"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冲突协调制度,实施犯罪记录整体封存,加强前科消灭的事后保障,从前科消灭的事前协调、事中实施、事后保障三个层面对前科消灭制度进行完善,促进未成年人顺利回归社会.

    未成年人犯罪前科前科消灭犯罪记录

    Z世代青年积极社会心态培育:价值、问题与进路

    韦诗业李鉴泰
    110-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Z世代青年是社会经济变迁过程中的特殊一代,在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上显现出鲜明的代际特征.培育Z世代青年积极社会心态,对于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高社会综合治理水平以及促进青年个体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价值意蕴.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经济、社会、技术等诸多因素迅猛变革,既给Z世代青年提供了广阔舞台和发展机遇,也使他们在网络生活、现实生存和群体生长等产生群体性社会心态问题,形成掣肘其健康发展的多重风险.应注重引导Z世代青年正确处理虚拟与现实关系,重视满足Z世代青年合理利益诉求,并以主流意识形态激发Z世代青年的奋斗精神.

    Z世代青年社会心态培育

    发展新质生产力视角下多平台同频共振培养经济学创新人才模式研究

    伍先福段步婧
    114-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加快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在于人才.审视当前我国经济学创新人才的培养现状,发现其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诉求及理论内涵尚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呈现出一些典型问题,其深层的原因在于:搭建育人平台缺少跨界思维、运行育人平台缺少融合方法、衔接育人平台缺少变革范式、治理育人平台缺少新生逻辑等.为此,本文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视角对经济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在遵循系统论和共生学逻辑的基础上,有序构建"跨界-融合-变革-新生"运行机制,并厘清教学、科研、竞赛、实践等四类育人平台的功能定位,进而利用平台间的互补共生原理构建针对共性问题的多平台同频共振主体育人架构,最后基于平台赋能体系和主体育人架构,演化形成针对研究型、应用型、综合型等不同特质人才培养的多平台同频共振分类培养架构.

    新质生产力创新人才人才培养育人模式人才强国

    美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以武汉纺织大学服装学院为例

    郭泰辰
    122-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美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动新时代大学生的全面成长,不仅是时代所需,更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和实践提供了更深入、更丰富的探寻方向和实践途径.武汉纺织大学服装学院深挖专业特色和优秀传统,融入美育教育和实践,以"三活"模式为载体进行探索与实践,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一条美育与学院特色相融合的探索与实践之路.

    美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与实践

    新文科背景下金融类专业课程建设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童藤赵静萱
    125-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课程建设质量评价是高校教育质量监控的重要手段,也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要做好高校课程质量评价工作,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合理、规范的课程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2020年教育部提出的《新文科建设宣言》,标志着新文科建设正式从理念步入实践.新文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核,旨在培养更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本文运用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结合新文科提出的思政引领、科技赋能、交叉融合和协同创新等新要求,对金融类专业课程建设的质量评价体系进行完善,并针对新文科趋势下金融类专业课程在质量评估中出现的短板,提出相应对策与建议.

    课程质量评价新文科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

    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高校实验室"嵌入式"安全环境建设路径研究

    周娜
    129-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论文聚焦高校实验室"嵌入式"安全环境建设路径,着力探讨在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高校实验室安全环境建设的新模式.厘清总体国家安全观对高校实验室安全的新要求,阐释实验室安全环境建设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等方面的重要意义.通过对高校实验室安全现状的分析,利用"HFACS"模型,对标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核心内容,分析当前高校实验室在安全环境建设领域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嵌入式"安全环境建设的具体路径:一是完善实验室环境设计体系,完善基础安全性能;二是利用AI技术,健全实验室警示系统;三是嵌入安全教育因素,赋能实验室环境育人功效.通过以上建设路径,旨在构建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高校实验室安全环境,进而激活安全环境与安全文化、安全教育之间的耦合效应.

    总体国家安全观高校实验室嵌入式安全环境建设

    高校特殊体育教育伦理失范与复归路径研究

    胡启良龚浩
    134-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特殊体育教育伦理是高校教育伦理、高校体育伦理的重要补充,是教学中人的行为如何遵循教学规律的道德规范,它从健康文化、体育实践等视角映射出依靠法律、政策与行政推动难以完全解决的不同育人镜像.本文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实地调查、分析归纳等方法,在界定教学伦理相关概念的基础上,依据高校特殊体育教育的伦理追求与原则体系,对体育教学中既存问题及背后的蕴意从社会引导、高校教育、高校体育等因素进行伦理审视.研究认为:身心协调发展是特殊体育教育的伦理追求,人本、理性、公正、诚信、认同等是特殊体育教育的伦理原则;教育伦理失范表现为价值理性失位、学生身心割裂发展、教育公正缺失、体育资源获取不公、课外服务体系缺失等伦理问题;伦理问题复归主要通过价值理性引领工具理性,摆脱教育爱的过度投射,促进诚信自觉与道德觉醒,提倡人之间的包容认同来实现;高校特殊体育教育伦理问题治理可以尝试推动以法律、政策规范为主转向伦理、法律、政策耦合规范治理转变.

    高校特殊体育教育伦理失范复归路径

    "法律+财经"人才培养的瓶颈、突破及深化

    潘德勇
    138-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复合型法律人才的培养已被广泛证明为必需.财经类高校在复合型法律人才培养上做出了有益探索,但从社会法律人才的供给和需求看,成效甚微.法律+财经人才培养改革的突破,应当区分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在本科教育中,"法律+财经"的人才培养模式,应开设新课程、设立微专业,采取问题导向或"工作坊模式",以法律谈判、案例检索、股东会模拟、招股说明书起草等实践场景作为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改革的具体形式.在法律硕士研究生教育中,根据学生的经济、管理、统计、工程等专业背景,引导其在公司、商业、数字等法律领域深入研习.

    新财经复合型应用型交叉融合

    跨学科合作下学生艺术创意能力的影响因素与发展路径分析

    吴丽梅
    141-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当前教育体系中,跨学科合作被视为提升学生艺术创意能力的有效途径.本论文旨在探讨跨学科合作环境中影响学生艺术创意能力的关键因素及其发展路径.通过文献综述和量化调查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一个跨学科合作下影响学生创意能力的多级递阶模型结构图,研究揭示了教师的角色与能力、课程设计与内容整合、教学方法与路径选择以及学生个体差异等因素是提升跨学科合作下艺术创意能力的关键因素.最后,文章提出了一系列促进学生艺术创意能力发展的建议,包括建立跨学科合作平台、设计创意挑战项目、培养团队合作能力、提供创意培训和指导与鼓励艺术实践和创意表现等.这项研究为中小学艺术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实用的洞见,以期帮助他们设计更有效的跨学科课程,从而培养具有高创造力的未来人才.

    艺术创意能力跨学科合作影响因素路径

    新文科视域下英语学术论文写作实践教学体系分析

    黄岚
    145-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术论文写作实践教学与大学生毕业论文质量有着直接关系,同时也是培养当代中国大学生学术水平以及科研能力的重要手段.本文将全面深入分析新文科背景下高校英语学术论文写作教学体系,反思其中有待优化的问题,进而创新实践教学模式,以实现注重对学生科研意识、自主研究能力的培养,保证学生综合全面发展,培养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的最终目的.

    新文科视域英语学术论文写作实践教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