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任火

双月刊

2095-2708

xuebskb@heut.edu.cn

0315-2592093

063009

唐山市新华西道46号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Hebei Polytechnic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为社会科学理论刊物,以理论结合实际为特色坚持学术质量标准。本刊编排格式严格遵守现行的国家有关标准化、规范化规定望作者能严格执行。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立德立功立言":大学校训的历史映照与新时代命题

    刘旭东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学校训是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学校的厚重历史和优良传统.华北理工大学办学历史悠久,是一所以工学和医学为主的多科性应用研究型大学.学校确立"立德 立功 立言"为新校训,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对现代大学教育理念的融合与创新.百年校史映照出"立德 立功 立言"的校训精神.在新时代背景下,新校训成为学校创新发展的精神引领,为高等教育培养人才提供了重要导向.

    校训校史立德立功立言教育强国

    何以靶向自我: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内在逻辑的四维刍议

    刘艳玲
    7-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具有深刻必然、应然、实然、使然等四重维度意蕴,体现为: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纵深发展的时代必然;对马克思主义自我革命理论的坚守与弘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反躬自省理念的赓续与传承,对中国共产党百年自我革命守正与创新的理论应然;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和发展的内在优势彰显要求,建设长期执政无产阶级政党,永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初心,推进新时代伟大社会革命的实践实然;增强理论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坚定党员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以及应对时代风险挑战的价值使然.

    党的自我革命必然应然实然使然

    新时代铁道兵精神:科学内涵、育人价值和实践路径

    王胜本段晓亮杨筱柏
    14-19页
    查看更多>>摘要:铁道兵精神在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涵育和传承,包含了忠于人民、乐于奉献、勇于创新和敢于胜利等丰富的科学内涵.它不仅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源泉、培养胸怀"国之大者"时代新人的精神动力,更是培育新时代工匠精神的价值遵循、激励青年团结奋进的精神纽带.进入新时代,应从筑基、立魂、塑体和铸业等方面,积极传承和弘扬铁道兵精神,创新实践路径,培育更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铁道兵精神科学内涵育人价值实践路径

    讲好中国故事塑造中国形象的实践进路

    兰岚
    20-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故事的话语表达对中国形象具有显著的塑造功能,它不仅用浓厚情怀感染人,用客观事实说服人,还用讲故事的方式使国际社会认识了解真实的中国.中国形象建构应聚焦中国故事"讲什么""如何讲好""怎么讲""达到何种效果".为此,丰富中国故事的叙事话语,增强中国故事的话语表达,创新话语传播路径,善于搭载中国故事的深邃思想,使国际社会在领略中华文化、理解中国特色和认同中国价值观念的基础上全面塑造中国形象.

    中国故事国家形象话语权塑造功能

    "厕所革命"上热下冷的生成逻辑及乡村治理转型路径——以T市L县为例

    陈佳美赵艳霞
    24-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深入推进"厕所革命"是乡村治理转型的重要实践,更是迈向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道路上的关键一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然而,当前"厕所革命"治理"上热下冷"现象与治理构想之间存在偏差,进而影响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因此,通过研究阐释农村"厕所革命"治理"上热下冷"的典型现象,反思"厕所革命""上热下冷"的主要特点,分析治理"上热下冷"的生成逻辑,基于利益冲突、供需矛盾和资源要素的不匹配性等乡村治理问题本质,从"认知构建-调和执行-长效维护"思路出发,通过平衡参与主体利益关系,构建多元主体共治机制,广泛动员整合社会资源推动乡村治理由弱至强、由浅入深、由近及远转型,从而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乡村全面振兴、迈向共同富裕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乡村治理治理转型农村"厕所革命"

    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效应评价

    杨勇杨力
    31-38,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我国全力迈向"双碳"目标的关键进程中,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设立对经济绿色转型具有借鉴意义.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中国 5 个省份 8个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设立对其地区经济增长和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创新试验区的设立促进试点地区实际GDP增长并降低碳排放强度,支持经济低碳转型.通过对比试验组与对照组在政策实施前后的变化,进行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和倾向得分匹配法验证结果稳健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政策在推动地区经济发展和实现碳减排方面有积极作用,为"双碳"目标提供有力支持,但碳排放强度绝对值仍高,需优化政策设计.政策建议包括优化政策框架、开发多元产品服务、加强国际合作、提高公众参与度等,为完善政策体系、推动可持续发展和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参考.

    创新试验区绿色金融实际GDP碳排放强度双重差分模型

    高校质量文化建设研究——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

    吴国英卢海燕
    39-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中国知网(CNKI)的相关数据,以 2000-2024 年高校质量文化建设 296 篇相关文献研究为基础,利用CiteSpace6.3.R1 软件绘制知识图谱,对发文作者、发文机构、研究关键词等进行可视化分析,发现高校质量文化建设研究虽已形成了一定规模,但研究作者、研究机构间合作程度低,关键词不聚焦.最后,根据关键词聚类和研究进程总结了质量文化建设的热点及发展趋势,并给出了未来高校推进质量文化建设的关注点和研究方向.

    质量文化建设可视化分析未来发展

    基于三维分析框架的婴幼儿托育服务政策研究

    陆莹赵燕柏海蓉
    46-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发展婴幼儿托育服务是我国积极应对少子化的关键举措,然而托育服务政策体系尚存在效果评估难、系统性较差等问题,仍需完善.以中央发布的托育服务政策文本为研究对象,运用内容分析法进行政策工具、政策目标与政策力度的多维交叉分析发现,政策工具依赖环境支持,忽视需求刺激;政策目标聚焦保障质量,多维目标作用需优化;政策力度较低,与政策工具、目标不适配.建议合理配置政策工具,加强政策目标衔接协同,均衡提升政策力度,促进政策力度与政策工具、政策目标各关键环节协调配合.

    婴幼儿托育服务政策政策工具政策目标政策力度三维分析框架

    人工智能运用于高等教育的挑战与反思

    丁香余利川
    53-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智能运用于高等教育领域的不断深入与拓展,既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教学形态、资源配置方面带来增益,也对高等教育的自主发展、信息生成、学科设置等方面产生压力.人工智能运用于高等教育的过程中,在信息传递、学习主体、数据依赖与心理关怀四个维度带来系列挑战,改变信息获取方式、动摇自我的主体性、产生信息信任危机、弱化个体的心理关怀.实现人工智能赋能于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应构建完善的法律与政策框架,保持主体性同时拥抱新技术,增强学生个体隐私保护意识,重视大学生群体的自我关怀.

    人工智能高等教育挑战与反思

    大学生家庭教育支出对高校满意度评价的影响——基于实习兼职经历的中介效应

    车成城郑群哲魏兆锋
    60-67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育部实施"十四五"教育强国推进工程以来,高等教育保持快速发展.在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1-2025 年)中,也明确将高校满意度评价作为教育教学审核评估重点.为有效改进高校管理,提升在校大学生的高校满意度评价,基于2018、2020 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构建有序Logit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得到,大学生家庭教育支出增加会显著促进实习兼职,进而会降低高校满意度评价,即实习兼职经历在家庭教育支出与高校满意度之间起到了明显的中介作用.由优势比值得到,家庭教育支出每增加 1 万元,大学生参与实习兼职的概率增加 1.35 倍,同时高校满意度评价下降幅度为 0.6倍.异质性分析得到,家庭教育支出增加对高校满意度的负向影响,仅在专科生、男大学生、农村家庭中显著.

    教育支出实习兼职经历高校满意度中国家庭追踪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