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华北农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华北农学报
河北、北京、天津、山西、河南、内蒙古六省市农科院农学会
华北农学报

河北、北京、天津、山西、河南、内蒙古六省市农科院农学会

双月刊

1000-7091

hbnxb@163.com; hbnxb@yahoo.cn

0311-87652166

050051

石家庄市和平西路598号

华北农学报/Journal Acta Agriculturae Boreali-Sinic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华北农学报》1986年创刊,是河北、北京、天津、山西、河南、内蒙古六省市区农科院和农学会联合主办的大农业学术刊物。本刊为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全国综合性农业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期刊,曾荣获全国优秀科技期刊奖、全国优秀农业期刊学术类一等奖、北方十佳期刊及河北省优秀科技期刊。 本刊立足华北,面向全国和全世界。主要刊载农业各学科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及科研简报,报道农业学术动态。主要服务于农业高等院校师生和农业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大蒜类钙调蛋白基因AsCML15和AsCML42的分离及其在渗透胁迫中的功能分析

    王广龙许吴俊陈洋洋胡珍珠...
    80-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类钙调素蛋白(CMLs)是植物中的Ca2+感受器之一,参与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为了解大蒜CML的序列特征及其对渗透胁迫的响应,从大蒜品种苍山四六瓣中克隆得到AsCML15和AsCML42基因,并对其在干旱以及盐胁迫条件下的表达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AsCML15和AsCML42基因开放阅读框长度分别为498,543 bp,编码165,180个氨基酸残基。AsCML15和AsCML42分别含有4,3个EF-hand结构域。AsCML42与拟南芥AtC-ML42和AtCML43在进化关系上更为接近,而AsCML15与拟南芥AtCML15、AtCML16亲缘关系较近。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AsCML15和AsCML42在鳞茎、叶片、根都有表达,且均能被200 mmol/L NaCl和15%PEG6000所诱导。AsC-ML15和AsCML42基因可能参与了大蒜抵御盐胁迫和干旱胁迫的过程,可进一步鉴定其生物学功能。

    大蒜类钙调蛋白基因克隆表达分析渗透胁迫

    基于香菇交配型位点保守区重测序设计引物鉴定单核菌丝交配型的研究

    简文成邢鑫王琪全建钰...
    87-93页
    查看更多>>摘要:香菇单核菌丝的杂交受到A和B等2种交配型因子的影响。基于全基因组测序可以对香菇单核菌丝进行交配型鉴定,但存在技术复杂和成本较高的局限。为实现对香菇单核菌丝未知交配型基因的快捷鉴定,以香菇H31和BJ4菌株为材料,采用对交配型位点区域的特异性扩增和重测序的方法,确定了可用于未知交配型基因鉴定的PCR扩增引物。利用菌丝杂交结果确定能够杂交的2种单核菌丝,将其交配型分别记为A1B1和A2B2。根据NCBI获得的A和B交配型位点基因序列的比对分析,在其保守区设计引物,对A1B1和A2B2单核菌丝进行PCR扩增。通过对扩增产物的重测序信息进行比对,获得A1和A2、B1和B2不同交配型基因序列中的非保守区,然后在此区域设计4种交配型基因特异性扩增引物,实现对H31和BJ4香菇单核菌丝交配型基因的鉴定。根据分子水平的交配型鉴定结果,对H31和BJ4香菇单核菌丝分别进行杂交验证。结果表明,交配型基因的分子鉴定结果与单核菌丝杂交结果一致。以香菇为试验材料确立的交配型基因鉴定方法不再依赖于全基因组测序,该方法同样适用于其他食用菌交配型基因的鉴定,因此,研究结果对食用菌的遗传育种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香菇杂交育种交配型鉴定单核菌丝引物设计

    绣球花铝转运蛋白HmALMT11的生物信息学及其表达特性分析

    王晓玥陈双双齐香玉冯景...
    94-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铝激活苹果酸转运蛋白(ALMT)是植物中广泛存在的一个基因家族,其编码的蛋白质在调控植物根部酸分泌和对铝离子的响应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为了明晰大花绣球无尽夏HmALMT11的序列特征及其在逆境胁迫后的表达特征,进一步探索大花绣球无尽夏的生物学功能,为后续HmALMT11功能鉴定提供理论依据。以大花绣球无尽夏为材料,克隆得到HmALMT11基因,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亚细胞定位和铝胁迫响应分析。结果表明,HmALMT11包含1个1 590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529个氨基酸,蛋白分子质量为59。1 ku,理论等电点为9。10。为不稳定的碱性蛋白;HmALMT11蛋白含有6个跨膜结构域,定位于细胞质膜;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低浓度100 µmol/L和高浓度800 µmol/L的Al2(SO4)3处理都可诱导HmALMT11在无尽夏根、茎、叶中的上调表达,且在根中相对表达量最高,具有明显的组织表达特异性。研究表明,HmALMT11蛋白可能在绣球花适应铝胁迫过程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

    绣球花ALMT铝胁迫生物信息学分析亚细胞定位实时荧光定量PCR

    两种花色绿绒蒿MiUGT79B1和MpUGT79B1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周麟李拓键屈燕
    102-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尿苷二磷酸糖基转移酶(UGT)在不同花色绿绒蒿中的序列特征及其与绿绒蒿花色的关系,以黄色花的全缘叶绿绒蒿和红色花的红花绿绒蒿为研究材料,从2种花色绿绒蒿的全长转录组数据中各筛选1个UGT基因,根据转录组KEGG注释结果,将这2个基因分别命名为MiUGT79B1和MpUGT79B1,并对其进行克隆、生物信息学及RT-qPCR分析。结果表明:MiUGT79B1和MpUGT79B1基因ORF长度为1 314,编码437个氨基酸。MiUGT79B1和MpUGT79B1蛋白的结构均主要由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构成,属于亲水性稳定蛋白。系统进化树和多序列比对分析发现,MiUGT79B1和MpUGT79B1与鸦片罂粟、火罂粟、野罂粟和博落回的亲缘关系最近。RT-qPCR分析显示,MiUGT79B1和MpUGT79B1均在花蕾期高表达,MiUGT79B1表达趋势为先降低后升高,MpUGT79B1表达趋势为先降低后保持平缓。2种花色绿绒蒿UGT基因表达水平与总黄酮累积模式均呈显著正相关。结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MiUGT79B1和MpUGT79B1基因在绿绒蒿花瓣呈色中的功能及其花色分子育种提供理论基础。

    全缘叶绿绒蒿红花绿绒蒿UGT79B基因克隆花色

    红花玉兰MYB家族基因MawuCPC的克隆及在花色调控中的作用分析

    王启迪朱惠贤马江陈发菊...
    110-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花玉兰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园林观赏树种,其花色变异类型极为丰富,有深红、粉红和白色等一系列的花色变异品种,然而其花色调控的分子机制目前仍不清楚。为探究红花玉兰花色调控的分子机制,以不同色系的红花玉兰为试验材料,克隆获得了红花玉兰的花色调控关键候选基因MawuCPC,对其开展了系统进化分析、氨基酸序列结构分析、亚细胞定位试验、酵母双杂交试验、荧光素酶试验,并通过实时定量PCR比较分析了不同花色品种间MawuCPC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红花玉兰的MawuCPC基因编码区长度为258 bp,共编码85个氨基酸;系统进化分析显示,MawuCPC与拟南芥以及其他物种的CPC类成员共聚于同一进化分支,进一步支持了 MawuCPC属于红花玉兰的CPC家族成员;序列结构分析进一步显示,MawuCPC蛋白仅具有1个保守的R3结构域和1个bHLH结合基序。亚细胞定位试验结果表明,MawuCPC蛋白特异性地定位于细胞核内。酵母双杂交和荧光素酶试验显示,MawuCPC和MawuPAP1均可以与红花玉兰的bHLH家族蛋白MawubHLH1发生相互作用,且MawuCPC与MawubHLH1的结合能够严重抑制MawuPAP1和MawubHLH1对结构基因MawuDFR启动子的表达增强作用。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MawuCPC在红花玉兰白花系品种JB中表达水平最高,在粉花系品种娇艳中表达次之,在红花系品种娇红1号中表达最低。以上结果表明,在红花玉兰中,MawuCPC可能同样是通过与PAP1/2类蛋白竞争结合bHLH蛋白来发挥其花色调控的作用,且可能正是由于该基因的表达水平差异促使红花玉兰产生了极其丰富的花色变异类型。

    红花玉兰CPCMawuCPC酵母双杂交表达调控花色

    欢迎订阅《山西农业科学》

    118页

    春季有限灌水对海河平原冬小麦根系生长及籽粒产量的影响

    王丽刘雪静张学成任建宏...
    119-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为明确海河平原春季限水灌溉对冬小麦根系生长及籽粒产量的影响,对减少灌溉用水、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以石麦22为供试材料,设置传统春季2次灌溉(W2)、春季1次灌溉(W1)和春季不灌溉(W0)3个灌水次数处理,其中W1基于春季3,4,5,6叶龄(3L、4L、5L、6L)设置4个单次灌溉时间处理。结果表明,与W2相比,W0和W1产量分别降低54。6%,24。4%,W1在4L灌溉产量最高,产量构成降低效应不显著。限水灌溉降低了冬小麦总根质量密度和根长密度,在开花期W1总根质量密度显著降低17。2%,W0总根质量密度、根长密度分别显著降低47。5%,35。1%。并且W1条件下,4L的根总根质量密度和根长密度最大。根系的垂直分布显示,减少灌溉次数增加了根系在40 cm以下土层的分布,但W1随着灌溉时间的推迟,深层土壤的根系分布减少,根系活力增加。其中,在开花期,4L在120~160 cm 土层、160~200 cm土层、200~240 cm 土层比6L分别显著高出28。8%,14。2%,36。5%。限水灌溉条件下根系特征和产量的相关性和通径分析表明,拔节—开花期总根质量密度和根长密度对产量有正效应,3L和4L处理开花期总根长密度对产量的直接贡献最大。总体来讲,4L处理在拔节—开花期的根系总量较高,并且增加了 40~240 cm深层根系分布和根系活力,穗数和穗粒数较高,有利于缓解限水灌溉导致的冬小麦产量的降低,可作为海河平原冬小麦限水灌溉有效方式。

    冬小麦限水灌溉根质量密度根长密度根系活力

    表油菜素内酯对遮光处理下马铃薯生理、产量及LHcb基因表达的影响

    裴雅婷刘玉霖李世伟张瑀瑶...
    133-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如何缓解马铃薯生产中由于光照不足带来的影响,以马铃薯品种东农310为试验材料,设置3个遮光处理:正常光照(Z0,遮光率为0)、单层遮光网遮盖处理(Z,)、双层遮光网遮盖处理(Z2)。在马铃薯块茎形成期喷施不同浓度表油菜素内酯(0 mg/L,记作CK;0。02 mg/L,记作E1;0。10 mg/L,记作E2)。设置3个测定期,对株高、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光合参数、荧光动力学参数、单株产量等指标进行测定分析;并测定植株叶片12条LHcb基因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Z1条件下较为适合东农310生长,而Z0条件下产生光抑制,各指标较Z1降低;Z2条件下光照不足,各指标较Z,降低。喷施EBR能够有效提高单株产量,在Z。条件下E2处理较CK显著提升32。62%,Z1条件下E1、E2处理分别较CK显著提升48。38%,24。24%,Z2条件下E2处理较CK显著提升18。45%;在单株块茎干物质质量方面,Z0条件下E2处理较CK提升27。24%,Z1条件下E1、E2处理较CK提升40。09%,26。56%,且差异显著。遮光程度增加和喷施EBR可提高12条LHcb基因相对表达量,有利于叶片提高光能的捕获与利用。

    马铃薯遮光表油菜素内酯光合作用荧光参数基因表达产量

    藜麦幼苗响应低氮的转录组分析

    杨雅舒郁培义王建华陕嘉楠...
    143-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藜麦响应低氮的分子机制,筛选低氮响应基因,揭示藜麦响应低氮的适应性变化,从不同氮素水平处理下藜麦的生长和叶绿素合成入手,采用RNA-Seq技术从转录组水平分析藜麦对于低氮和缺氮分别处理5 d和30 d后的响应情况。结果表明,藜麦在缺氮条件下根系优先生长;低氮和缺氮均可促使老叶优先变黄或脱落而维持幼嫩叶片的叶色,且均提高了幼苗对氮素的利用效率。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低氮和缺氮分别在处理5 d和30 d后差异表达基因均主要涉及膜的重要组成部分、细胞膜、氧化还原过程、代谢过程、ATP结合及金属离子结合等。KEGG富集分析结果表明,低氮和缺氮处理相对于高氮处理5 d后比较显著的差异代谢通路在于苯丙素的生物合成和谷胱甘肽代谢;而处理30 d后比较显著的差异代谢通路在于碳代谢通路。进一步挖掘藜麦响应低氮的关键基因,结果显示,低氮和缺氮处理5 d后过氧化物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基因上调,表达量较高;低氮和缺氮处理30 d后磷酸甘油酸激酶、半胱氨酸合成酶、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NADP)、磷酸烯醇丙酮酸羧化酶基因上调,表达量较高。qRT-PCR验证结果与RNA-Seq测序结果一致。

    藜麦低氮苯丙素生物合成谷胱甘肽代谢碳代谢

    水氮互作对宁夏引黄灌区设施西瓜品质、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杨万邦王晓媛于蓉杜慧莹...
    154-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筛选适宜宁夏引黄灌区设施西瓜适宜的水氮组合,试验设计不同水氮处理,研究水氮互作对西瓜叶片SPAD值、果实品质、产量和氮素吸收及利用等影响。结果表明,W1N4、W2N3、W2N4、W3N3、W3N4处理的SPAD值较高,施氮量为N2、N3时品质较佳,W3N4处理产量最高,为76 565。36 kg/hm2,较其他处理显著增加8。34%~37。57%;相比较其他灌水水平,灌水量为W1时,设施西瓜灌溉水分利用效率较高,其中,W1N3、W1N4处理灌溉水分利用效率较高,分别达到43。91,45。32 kg/m3,较其他处理显著增加14。00%~56。40%;W3N4处理果实氮积累量和总氮积累量显著最高,较其他处理分别增加22。75%~192。36%,17。00%~123。39%;W3N2处理氮肥偏生产力与氮肥利用率显著最高,氮肥偏生产力较其他处理显著增加11。00%~343。68%,氮肥当季利用率比其他处理提高了 3。34~10。02百分点。相关性分析表明,SPAD值、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Vc、产量、灌溉水分利用效率、氮积累量相互间均呈显著正相关,与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利用率之间均呈显著负相关;边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植株氮积累量呈正相关,与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利用率呈负相关。总之,施氮量为N2(80 kg/hm2)、N3(160 kg/hm2)时设施西瓜品质较好,灌水量W3(2 200 m3/hm2)与施氮量N4(240 kg/hm2)组合的增产效果最佳,高灌水量与高施氮量互作有利于西瓜吸收氮素,而低施氮量与高灌水量互作有利于氮肥的利用。

    设施西瓜品质产量氮素水分利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