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李凌杰

双月刊

1002-5634

hbsyxb@ncwu.edu.cn hbsyxb@126.com

0371-69127216

450045

河南省郑州市北环路36号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Power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是由河南省教委主管、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主办,以反映水利水电科研成果为主的刊物。目前主要栏目有:水利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动力工程、机械工程、环境工程、基础理论研究等。此外还吸收与上述专业有关的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等的优秀成果。 本刊创刊于1980年。1986年取得国内统一刊号,1990年获得国际刊号,2007年由季刊改为双月刊,至今已出版了33卷125期。1989年获河北省科技期刊二等奖。1995年获河南省自然版学报优秀学报二等奖。1999年获河南省高校学报优秀期刊一等奖。2000年获河南省第4届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2002年获河南省第5届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2003年被评为《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2009年获全国高校学报优秀编辑质量奖。2011年,被评为河南省高校学报评估优秀期刊、河南省一级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EnKF的水光互补系统适应性调度规则敏感性分析

    李赫张圣杰丁雨婷左其亭...
    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光互补是解决电力能源供应问题、构建低碳能源体系、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采用集合卡尔曼滤波对线性调度函数的参数进行动态更新,构建了水光互补中长期适应性调度规则,并以龙羊峡水光互补电站为研究对象,在同化过程中引入预测误差、观测误差及集合规模 3 个不确定性参数,分析了不确定性参数取值对模型时变参数和运行结果的影响,并对参数的敏感性进行了定性分析。结果表明,预测误差、观测误差及集合规模对模型时变参数和运行结果没有显著影响,三者均不是敏感性参数。研究结果可为集合卡尔曼滤波参数不确定性分析及多能互补系统适应性调度研究提供参考。

    集合卡尔曼滤波水光互补变化环境适应性调度敏感性分析

    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阳泉市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李泽宇赵喜萍李剑平李一平...
    15-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资源短缺问题已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以阳泉市为例,综合考虑水资源总量、各水源的供水方式与各用水户的需水方式 3 个因素,以缺水量总和最小、COD排放量最小、供水净效益最大为目标,建立多目标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为提高粒子群算法求解结果的准确度与全局寻优能力,对算法中的惯性权重与学习因子进行线性优化,并进行了验证;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对山西省阳泉市的水资源优化配置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一般方案与节水方案下的总用水量与 COD 排放量均未超过约束范围;节水方案下的供水净效益比一般方案低 4。027 亿元,缺水量总和与COD排放量比一般方案分别低 663。648 万m3、425。375 t;节水方案在缓解各行政区缺水现象的同时降低了 COD 的排放量,减少了生态环境压力,说明所得的优化配置方案较为合理,可为其他水资源严重短缺地区选取水资源配置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阳泉市改进粒子群算法多目标模型水资源配置

    黄河流域9省区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与环境污染的关系

    焦士兴林璐霜王安周刘清春...
    22-30,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对实现黄河流域 9 省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基于环境污染和产业结构升级指数,运用 Eviews 10。0 软件检验了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关系,探讨了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与环境污染三者之间的关系。结论如下:①黄河流域 9 省区环境污染指数整体变化曲线呈现先升后降特征,青海、宁夏、甘肃、河南和山东 5 省区的环境污染指数变化曲线呈现倒"U"型,四川、内蒙古、陕西和山西 4 省区的环境污染指数变化曲线呈现倒"N"型;经济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区域差异较大;产业结构升级系数呈波动上升趋势,其中除青海和内蒙古外的 7 省区的产业结构格局由"二三一"转变为"三二一",青海和内蒙古的产业结构格局稳定在"三二一"。②黄河流域 9 省区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关系差异显著。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 5 省区经济发展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发展影响不显著;山西产业结构升级推动了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不显著;河南和山东的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相互促进,青海的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相互作用和影响较小。③黄河流域 9 省区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的关系曲线均呈倒"N"型,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污染的演变趋势不同,随着经济发展,环境污染状况改善得并不明显;青海、宁夏、甘肃、河南和山东 5 省区产业结构升级抑制了环境污染,四川、内蒙古、陕西和山西 4 省区的产业结构升级加剧了环境污染。优化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加大治污投入等,有利于实现黄河流域 9 省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环境污染黄河流域9省区

    乌江生态流量及其保障研究

    郭文献王高振朱志鹏谷红梅...
    3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态流量是维持江河湖泊生态系统健康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为明晰乌江干流生态调度所需流量,选取乌江下游武隆站 1956-2019 年逐日流量监测数据,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和累计距平法确定武隆站流量突变年份;结合生态水文指标变化范围法和改进年内展布法,分别计算汛期和非汛期的最小生态流量、适宜生态流量;此外,应用蒙大拿法(Tennant法)验证生态流量计算过程中所量化的同期均值比,在此基础上对突变后的生态流量进行保障研究。结果表明:①武隆站流量突变年份与彭水水电站投产使用时间一致,均为2009 年;2009 年后高流量历时的均值减少 5 d,发生时间推迟 4 d,低流量的持续时间增加 7 d,发生时间提前21 d,且流量呈减少趋势。②汛期、非汛期的最小生态流量均值分别为 1 211。77、465。20 m3/s,分别占多年平均流量的 52%、60%;汛期、非汛期的适宜生态流量分别为 2 194。67、684。05 m3/s,分别占多年平均流量的93%、89%;Tennant法验证同期均值比基本满足最佳要求。③生态流量保障度最低的月份为 10 月,最小生态流量、适宜生态流量的保障度分别为 64%、53%,建议调整武隆站邻近水库的调度策略,以保证 10 月份水源充足。研究结果可为乌江干流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系统修复提供参考。

    生态流量计算生态流量保障最小生态流量适宜生态流量乌江

    山地城市景观生态风险与人类活动强度的空间关系分析

    韩会庆黄娅张英佳刘悦...
    38-47,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复杂人类活动干扰下,山地城市景观格局变化强烈,影响生态风险水平。为揭示山地城市景观生态风险与人类活动强度之间的空间关系,选择贵阳市作为典型山地城市代表,基于 2000 年、2010 年和 2020 年的遥感影像和社会经济数据,通过构建景观生态风险模型和人类活动强度指数,对贵阳市景观生态风险和人类活动强度的空间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0-2020 年间,贵阳市景观生态风险呈下降趋势,人类活动强度呈增加趋势,低坡度带的景观生态风险水平变化量明显高于其他坡度带的,但各坡度带的人类活动强度变化差异相对较小;中南部地区的景观生态风险和人类活动强度的变化特征明显有别于北部、西部和东部地区的;景观生态风险与人类活动强度整体上表现出负相关关系,在不同坡度带存在明显异质性;控制坡地人类活动强度、加大生态治理工程实施力度、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是今后山地城市景观管理和人类活动调控的主要方向。该研究成果可为山地城市景观管理、人类活动调控提供参考。

    景观生态风险人类活动变化空间关系地形梯度

    黄河流域城市群碳排放时空演变多尺度分析

    宋冬凌卢文宇
    48-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析黄河流域城市群碳排放时空演变规律,对于全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基于类DMSP-OLS中国夜间灯光数据,构建了黄河流域城市群能源消费碳排放模型,并分别从城市群、市级、县级尺度模拟黄河流域2005-2021 年碳排放情况,分析其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①黄河流域七大城市群所在省份的碳排放量和夜间灯光TDN总值的拟合系数均大于 0。9,平均相对误差较小,可提供良好的数据支撑。②2005-2021 年黄河流域七大城市群的碳排放总量持续增长,年均增长率呈下降趋势,山东半岛城市群高碳城市和县区的数量逐渐下降,呼包鄂榆城市群高碳城市和县区的数量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③黄河流域城市群碳排放存在显著的空间聚集模式,市级碳排放高值聚集区域分布在山东半岛城市群、呼包鄂榆城市群,低值聚集区域分布在兰西城市群;县级碳排放分布模式与市级的有所不同,县级碳排放高值聚集区域较市级的增加了宁夏沿黄城市群的部分县区,碳排放低值聚集区域较市级的增加了关中平原城市群的部分县区。

    城市群碳排放夜间灯光数据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黄河流域

    唐白河流域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研究

    成毅张富张志强徐婷...
    60-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卫星遥感影像、气象站点数据和统计数据,综合采用Theil-Sen Median趋势分析法和Hurst指数法分析2000-2019 年唐白河流域植被覆盖空间格局、年际变化特征和发展趋势,引入通径分析法揭示气象因子(年降水量和平均气温)对植被覆盖的影响机制,利用残差分析法量化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植被变化的贡献率。结果表明:①唐白河流域植被覆盖呈西北部和东南部高、中部低的空间特征。②研究时段内,唐白河流域植被覆盖的变化以改善类型为主,其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 96。27%,但流域 NDVI增幅较小,且未来植被覆盖存在较大的退化风险。③气象因子对植被覆盖变化的直接影响大于间接影响,且主要表现为促进植被覆盖改善;年降水量是决定唐白河流域植被覆盖变化的关键气象因子,综合通径系数为 0。224 9。④唐白河流域植被覆盖变化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但人类活动的影响大于气候变化的影响。

    NDVI降水气温人类活动唐白河流域

    基于ReNuMa模型的武烈河氮磷负荷模拟及来源解析

    门宝辉申耀铎李宣瑾刘灿均...
    69-77,99页
    查看更多>>摘要:武烈河是承德市工农业及居民生活用水的重要水源,开展流域污染物负荷模拟及来源解析对流域水污染控制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采用 ReNuMa模型对武烈河磷矿上游断面子流域 2015-2020 年的水文径流过程和全流域 2018-2020 年的总氮(TN)、总磷(TP)污染负荷量进行模拟,解析氮磷负荷的来源及贡献率。结果表明:①2018-2020 年,年均 TN 负荷量为 655。98 t,各污染来源贡献率由大到小依次为地下水(30。68%)>点源(25。63%)>腐生系统(25。16%)>沉积物源(12。85%)>地表径流(5。68%);2018-2020年,年均 TP 负荷量为 8。12 t,各污染来源贡献率由大到小依次为沉积物源(49。58%)>点源(16。54%)>地下水(15。01%)>腐生系统(13。20%)>地表径流(5。67%)。②年内氮磷污染负荷入河量以非点源为主,分别占总负荷的 74。37%和 83。46%,点源与非点源的贡献占比受汛期和非汛期影响显著,非汛期以点源形式输入的负荷占比远超汛期(6-9 月)的。本研究结果能够为流域水质改善和污染管控方案的制定提供借鉴。

    ReNuMa模型武烈河流域径流模拟氮磷负荷量污染源解析

    湖底沉积物渗透系数空间变异性分析

    赵贵章谢思敏张勃王琳...
    78-84页
    查看更多>>摘要:湖底沉积物垂向渗透系数在研究地下水与湖水转化关系中起着重要作用。采用竖管法测定银川清水湖 24个试验点位的垂向渗透系数(Kv),结合颗粒分析和统计学方法分析其渗透系数的分布规律和空间变异性。为更准确地表述和分析研究区 Kv 的空间变异性,根据结果把研究区划为 A、B 两个分区。结果表明:Kv 值主要分布在 0。107~5。004 m/d范围内,总体呈正态分布,均值为 1。995 m/d,变异系数为 0。730,渗透性有中等程度的空间变异性;A区试验点 Kv 均值为 0。926 m/d,明显小于B区试验点的均值 3。063 m/d,且变异程度由 A区向 B区逐渐减小;除个别试验点外,有效粒径 d10 与界限粒径 d50 较大的试验点的 Kv 值相对较大,说明沉积物颗粒大小与分布情况是 Kv 值产生差异的关键因素之一;湖水与地下水的水文交互作用影响 Kv 值的大小。研究结论为清水湖湿地的湖水和地下水转换研究提供了较为科学的理论依据。

    垂向渗透系数空间变异性竖管法颗粒分析法

    基于中国重点城市生态环境政策的"污染天堂假说"准自然实验

    刘叶张梦珂李文静
    85-9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揭示生态环境政策对投资的影响,在"双碳"目标下,基于"污染天堂假说"理论,选取 2003-2020 年全国 287 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以是否为环境保护重点监控城市作为标准,将 287 个城市划分为控制组与对照组,分别构建了实证模型,开展了双重差分研究,并对双重差分结果进行了稳健性检验和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①实证模型的双重差分结果均具有稳健性。②环境规制对外商投资具有抑制作用;相较于非重点城市,环保重点城市的实际利用外资水平降低了 0。125%。③环保重点城市中,东部城市受环保重点城市政策的影响较中西部城市的更为显著,且相比高污染城市,低污染城市的实际利用外资水平的下降幅度更大。

    环境政策环保重点城市投资影响机制准自然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