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田秀萍

季刊

1674-943X

tsgzyxb@163.com tsgzyxb@126.com

0315-3103768,3271129

063020

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缸窑路29号

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Journal Ceramic Research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报道陶瓷工业领域科研、生产、设计、开发、管理等方面的创新性成果及先进经验,为从事职业教育特别是高职教育工作的教师、研究人员和管理者提供理论阵地,选登具有前沿性、焦点性和创见性的论文并刊载有关经验性文章,以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学术交流与发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注浆加固引起既有车站沉降超限的处置措施研究

    苏伟赵超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合肥地铁 7 号线紫庐站下穿 1 号线紫庐站为工程背景,分析暗挖段注浆加固造成既有车站沉降超限的原因,通过站厅层设置泄水孔,暗挖段设置止浆墙,桩间注浆封堵等施工技术处置,较好地控制了既有车站的沉降变形,监测数据显示各项监测数据已趋于稳定.

    既有车站注浆加固沉降变形施工技术处置

    基于STM32的接线状态检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张洪国戴琨程虹杰张成举...
    5-8页
    查看更多>>摘要: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生产服务一线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要职能,相比于普通教育,更加注重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各职业院校在实训设备及实训场地之上的投入居高不下,意在夯实实训基础.然而实训过程中的效率及实训设备的完好率一直是制约技术技能高效培养的一大痛点.集接线检测、故障显示及自主评分于一体的接线状态检测系统设计案例,提高了实训课程授课效率,降低了实训设备故障率.以期为各院校致力于探索提高实训授课效果的各位同仁些许启发、借鉴.

    实训授课接线检测检测系统故障显示嵌入式

    工业废渣固化剂加固滨海软土固化试验研究

    张晓彬
    9-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矿渣、脱硫石膏、铝渣、水泥、粉煤灰、氢氧化钠制成的固化剂固化滨海软土,既可以充分利用工厂废弃物也可以减少水泥用量,大范围加固曹妃甸软土.研究了固化剂不同成分比例、不同含水率、不同固化剂掺入比等变量情况下固化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研究表明,固化剂中胶凝材料的直接水化反应和工业矿渣在碱环境中的二次水化反应有效提高了滨海软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当水泥 40%,矿渣 24%,脱硫石膏 11%,铝渣 2%,粉煤灰 20%,氢氧化钠 3%且固化剂掺入比为 12%时,固化土的力学性能显著提高.采用该工业固化剂对滨海软土进行加固处理,不仅可降低地基处理成本,而且可消耗大量工业废渣,经济及环境效益显著.

    矿渣固化剂加固软土

    FFT和MEM在冲击回波法识别混凝土缺陷尺寸中的对比研究

    杨海林
    1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冲击回波法识别混凝土缺陷尺寸的两种信号分析方法,通过理论分析与现场模型试验,研究了FFT(快速傅里叶变换)和MEM(最大熵法)在冲击回波信号处理中的应用,结果表明:FFT算法简单快速,但分析过程添加的窗函数会导致频谱泄露和分辨率降低;MEM算法可以对已知数据外的信号进行合理估计,具有较高的分辨率,更加符合实际工程的要求;频谱图和卓越周期图可以携带缺陷信息,缺陷在FFT计算结果中体现为峰值提前,在MEM计算结果中体现为峰值延后;等值线图可以更加直观地识别缺陷位置,MEM的计算结果比FFT计算结果精度更高.

    FFTMEM冲击回波缺陷尺寸卓越周期等值线图

    产业数字化背景下高等职业院校专业群建设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福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饶绪黎林峰
    18-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产业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背景下,以高职院校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一种创新的专业群建设模式,旨在更好地满足数字经济时代对"传统技术+数字技术"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需求.该模式以"信息化"和"智能化"为引领,以支持产业数字化升级为目标,采用了一系列具体举措,包括专业群布局的优化、模块化"数字+"课程资源池的开发、共享型"两中心一基地"平台的建设,以及创新的校企合作保障机制.经实践该专业群建设模式能够有效地提升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适应产业数字化发展的人才需求,可为职业教育领域专业数字化升级改造提供范式和参考.

    信息化智能化专业群产业数字化

    "1+X"证书融入汽车制造类专业模块化课程设计的研究与实践

    周佩秋
    2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1+X"证书制度是国家衡量学生技能水平准尺之一.以汽车制造类专业模块化课程设计为例,以"1+X"证书实施为导向,强化技能培训,首先将书证培训融入汽车制造类人才培养方案,开发配套模块化课程设计方案,然后将职业技能考核等级标准融入课程标准,开发核心课程标准和教学资源包;构建汽车制造类专业模块化课程考核评价模式以及总结经验形成管理制度,最后实施效果的反馈:该课程模块化的设计不仅使学生综合素养得到拓展和提升,真正培养出有创造性和开拓性的高技能人才,还能有效缓解结构性就业问题.

    "1+X"证书专业模块化课程

    高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创新路径研究

    赵红美张吉利石惠文靳大伟...
    27-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机械设计基础"这门课程的特点和高职学习者学情,探索"学做研创"专业基础课程改革路径,通过设计不同的产品结构设计主题,以机械产品设计为主线,有机融入"机械原理设计→机械结构设计→机械产品评价"教学方式,创新实施基于成果导向的"1+1+N"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以宿舍为单位组建学习型组织,团队协作完成不同难易程度的机械作品以检验学习成果,实现"教与学、学与做、做与创"深度融合,让"学习者成为课堂主体""教师成为课堂主导教练员",打造高效优质金课堂.

    混合式改革成果导向任务驱动机械设计

    数字赋能教学创新:基本特征、内在机理与实现路径

    贺会团
    3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为代表的数字技术为数字赋能课堂教学创新带来新的机遇,以数字时代人才培养需求变革为导向,结合高职课堂教学数智化发展,探讨数字赋能课堂教学创新的基本特征、内在机理和实现路径.分析数字赋能课堂教学的可视化、数据化、数智化、个性化、交互化和协同化特征,从数字信息化时代发展、产业经济数字化升级和职业教育自身需求三个维度探讨数字赋能课堂教学创新的内在机理.最后,提出从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模式创新、评价反馈机制和教学生态体系构建等四个方面实现数字赋能课堂教学创新的实践路径.

    数字赋能教学创新职业教育数智化教学生态体系

    关于"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中课程因素的调查与研究

    陈志军张敏田红磊董晓芳...
    37-40,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高职生为研究对象,基于问卷调查法对"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中的课程因素进行调研,收集了课程资源、课程内容和课程评估 3 方面相关数据,借助IBM SPSS Statistics 2.0 软件进行差异性检验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在"线上"教学资源形式和类型上,通识课程比专业课程更具有多样性;在课程内部结构因素的关系上,通识课程比专业课程更为紧密,且相互间存在更为积极的促进作用.究其原因,课程自身的稳定程度是导致上述结果的重要因素.专业课程的动态性要求专业课教师需提高自身对职业教育需求的敏感性和前瞻性,具备"一专多能"的教学能力.

    高职语文特色化教学模式应用

    基于混合式教学的中药制剂技术职业岗位技能评价研究

    周伟平张彦焘张洪坤李智斌...
    4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药制剂技术作为高职中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对培养中药制药人才起到关键作用.如何提升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适岗人才是中药学教育普遍关注的问题.基于混合式的教学模式,通过企业调研和文献分析制定了 8 项与中药制剂技术岗位相关的职业技能,构建 24 项可量化的评价指标,并对中药学专业的 48 名学生开展实践研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和数据挖掘的方法分析学生对相关岗位技能的掌握情况,从而评价学生的能力差异及课程的教学质量,为中药制剂技术课程改革及中药制药适岗人才的培养提供借鉴和参考.

    混合式教学中药制剂技术数据挖掘岗位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