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河北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河北医学
河北省医学会
河北医学

河北省医学会

孟庆仁

月刊

1006-6233

hbyxzzs@heinfo.net;hbyxbjb@heinfo.net

0314-2155002

067000

河北省承德市翠桥路河北医学杂志社

河北医学/Journal Hebei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综合性医学科技期刊,1997年已入编《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1999年入编中国期刊网,主要报道全国各省市医疗、卫生、科研、管理的成果和进展以及新经验。以全国卫生技术人员为主要对象。本刊辟有论著、实验研究、经验交流、中医中药、预防保健、调查报告、临床护理、卫生及医院管理、专家讲座、文献综述、技术交流、病例报告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3D技术辅助手术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的疗效分析

    宋健王培勇李怀任房好林...
    820-8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 3D技术辅助手术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 2020 年 3 月至2022 年9 月就诊于我院的骨盆骨折患者80 例,符合Tile分型中的B 型、C 型不稳定骨折。以随机数字表法作为分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40)与对照组(n=40)。对照组采取传统手术方式,观察组应用3D技术辅助手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术后6 个月骨盆功能,统计两组术后 6 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相较更低,手术与拆线时间分别与对照组相较更短,手术费用较对照组高(t=-3。967、-2。194、-2。134、-2。301,P<0。05);术后1 周,观察组骨折复位总满意度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 80。00%(χ2=4。114,P<0。05);观察组术后 6 个月骨盆功能优良率为 87。50%,高于对照组的67。50%(χ2=4。588,P<0。05);观察组术后 6 个月并发症总发生率(7。50%)与对照组(10。00%)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7,P>0。05)。结论:3D 技术辅助手术治疗骨盆骨折,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减少术后拆线时间,提高骨折复位的优良率和骨盆功能,疗效突出。

    骨盆骨折3D技术辅助不稳定型疗效

    CT三维重建及薄层扫描在特发性脊柱侧弯矫正手术中的应用

    罗晓玲刘愉勤李兰斯福军...
    824-8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CT三维重建及薄层扫描在特发性脊柱侧弯矫正手术中的应用。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20 年6 月至2023 年6 月在本院收治的 112 例行择期矫正术的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作为本研究观察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徒手置钉组(n=42),接受常规解剖标志法结合 C 型臂透视定位指导,和 CT 三维辅导组(n=70),接受 CT 三维重建配合薄层扫描指导。对比两组置钉准确率、术中透视次数、出血量、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视觉疼痛目测类比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和 cobb 角变化;观察两组并发症。结果:CT三维辅导组共置入1192 枚螺钉,徒手置钉组共置入 673 枚螺钉。其中CT三维辅导组置钉准确率达 95。71%(1141/1192),高于徒手置钉组的 91。08%(613/673)(P<0。05)。CT三维辅导组术中透视次数少于徒手置钉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徒手置钉组,手术时间短于徒手置钉组(P<0。05)。两组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较术前比较,两组术后 VAS 均下降、JOA评分均上升,主弯cobb角均降低(P<0。05),且 CT 三维辅导组 JOA 上升程度和主弯 cobb 角下降程度均高于徒手置钉组(P<0。05),两组VAS改善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仅有1 例患者出现切口愈合不良。结论:CT三维重建及薄层扫描可有效指导特发性脊柱侧弯术,提高手术质量,减少术中X线暴露,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出血量,促进术后恢复。

    CT三维重建薄层扫描特发性脊柱侧弯矫正

    经尿道前列腺钬激光剜除术治疗复发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分析

    许艳丽王健孙国良国素云...
    829-8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经尿道前列腺钬激光剜除术治疗复发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承德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于 2020 年 9 月至 2023 年 9 月期间所收治的 60 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后再次出现中重度下尿路梗阻症状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各30 例。对照组行前列腺电切术,观察组行经尿道前列腺钬激光剜除术,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前列腺功能、康复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有显著改善情况(P<0。05),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出血量、膀胱冲洗时间等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复发前列腺增生的手术治疗中,经尿道前列腺钬激光剜除术不仅提升了手术治疗效果与安全性,还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经尿道前列腺钬激光剜除前列腺电切术复发前列腺增生

    全自动乳腺容积超声评估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分析

    赵蕊新杨金君王萍
    834-8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全自动乳腺容积超声评估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 年9 月至2023 年9 月因乳腺肿块于我院就诊 95 例患者的病历资料,患者入院后分别进行常规超声检查和全自动乳腺容积超声检查(ABVS),以病理检查作为金标准,分析常规超声与 ABVS 的诊断效能。结果:95 例患者中共124 个病灶。其中恶性病变 38 个,良性病变 86 个。常规超声诊断其敏感度为 73。68%,特异度77。91%,准确率为76。61%,阳性与阴性预测值分别为 59。57%、87。01%。ABVS 其诊断敏感度为84。21%,特异度88。37%,准确率为87。10%,阳性与阴性预测值分别为 76。19%、92。68%。常规超声与ABVS联合诊断敏感度为71。05%,特异度95。34%,准确率为87。90%,阳性与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09%、88。17%。结论:与常规超声比较,ABVS 在判定乳腺疾病方面更具优势,且二者联合诊断可显著提高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

    全自动乳腺容积乳腺超声肿瘤

    人类白细胞抗原-DR/CD4+T淋巴细胞 白细胞介素6联合降钙素原预测ICU重症急性胰腺炎继发感染效能及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指导价值

    高婧周鹏谢晶王晓英...
    838-8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人类白细胞抗原-DR/CD4+T 淋巴细胞(HLA-DR/CD4+)、白细胞介素 6(IL-6)及降钙素原(PCT)在ICU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继发感染患者中的诊断效能及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指导价值。方法:2020 年5 月至2023 年12 月在我院 ICU 收治的 SAP 患者 80 例纳入研究。按照是否继发感染将患者分为感染组(n=43)及未感染组(n=37)。收集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抗菌治疗情况。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采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重症 SAP 继发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 HLA-DR/CD4+、IL-6 及 PCT 预测SAP 继发感染的效能。结果:感染组APACHE Ⅱ评分大于未感染组(P<0。05)。两组性别、年龄、病因、并发症(高血压、2 型糖尿病及高脂血症)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感染组脂肪酶、IL-6 及 PCT水平高于未感染组(P<0。05),HLA-DR/CD4+水平低于未感染组(P<0。05)。脂肪酶高表达(OR=2。354,95%CI 1。491~3。716)、HLA-DR/CD4+高表达(OR=3。508,95%CI 1。283~9。588)、IL-6 高表达(OR=4。284,95%CI 1。469~12。493)及PCT高表达(OR=5。743,95%CI 1。530~21。563)均是 SAP 继发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清HLA-DR/CD4+、IL-6 及 PCT 及三者联合诊断 SAP 继发感染的AUC值分别为0。809、0。778、0。819 及0。959,具有一定预测价值。联合诊断的AUC值及诊断效能明显大于单独HLA-DR/CD4+(z=3。161,P=0。002)、IL-6(z=3。822,P<0。001)及 PCT(z=3。346,P=0。001)诊断。局部感染组血清HLA-DR/CD4+水平高于严重感染组,IL-6 及PCT水平均低于严重感染组(P<0。05)。局部感染组抗菌药物使用时间、ICU住院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均较严重感染组显著缩短(P<0。05)。结论:HLA-DR/CD4+高表达、IL-6 高表达及 PCT 高表达均是 SAP 继发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可有效预测SAP 继发感染。

    急性胰腺炎人类白细胞抗原-DR/CD4+T淋巴细胞白细胞介素6降钙素原感染抗菌药物

    凝血纤溶系统失衡与肺间质纤维化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炎性指标相关性分析

    王莹莹顾东伟郑磊
    844-8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凝血纤溶系统失衡与肺间质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合并呼吸衰竭(Respiratory failure,RF)患者炎性指标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20 年10 月至2023 年12 月IPF患者98 例,依据是否合并RF分为RF组(n=42)与无RF组(n=56)。采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测定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和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水平,免疫比浊法测定 D-二聚体(D-Di-mer,D-D)水平;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rophil percentage,NEUT)和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C 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比较两组凝血纤溶指标和炎性指标水平变化;采用Pearson分析凝血纤溶指标与炎性指标相关性;分析凝血纤溶指标和炎性指标与 IPF 合并 RF 关系。结果:RF组APTT、TT和PT低于无RF组,而 FIB 和 D-D 高于无 RF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F组NEUT、WBC、CRP 和PCT水平高于无 RF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 Pearson分析,APTT、TT和PT与 NEUT、WBC、CRP 和 PCT 呈线性负相关,而 FIB 和 D-D 与 NEUT、WBC、CRP和PCT呈线性正相关(P<0。05)。APTT、TT、PT、FIB、D-D、NEUT、WBC、CRP 和 PCT 为影响 IPF 合并RF危险因素。结论:IPF合并RF患者存在凝血纤溶系统失衡和炎性反应,且凝血纤溶系统失衡与炎性指标变化密切相关,值得临床借鉴。

    凝血纤溶系统肺间质纤维化呼吸衰竭炎性指标

    孕妇外周血miR-152 miR-210与子痫前期病情程度及妊娠结局的相关性研究

    赵泽燕杨亚君
    849-8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孕妇外周血微小 RNA-152(miR-152)、miR-210 与子痫前期(PE)病情程度及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 年7 月至2022 年 5 月我院 200 例PE 患者,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轻度PE患者,n=114)和重度组(重度PE患者,n=86),另选同期、同年龄段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n=100)。比较三组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24h 尿蛋白定量(24h Upro)、钙离子(Ca+)、外周血miR-152、miR-210 水平,分析外周血miR-152、miR-210 水平与PE病情程度、血压、24h Upro及Ca+相关性。PE患者随访至妊娠结束,比较不同妊娠结局PE 患者临床资料、外周血 miR-152、miR-210 水平,通过Lasso回归和Logistic回归分析预测因素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关联性,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临床决策曲线(DCA)评价外周血miR-152、miR-210 对预测PE患者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价值及临床效用。结果:重度组、轻度组、对照组SBP、DBP、24h Upro、外周血miR-152、miR-210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miR-152、miR-210 水平与PE病情程度、血压、24h Up-ro呈正相关(P<0。05),与 Ca+水平呈负相关(P<0。05);发生不良妊娠结局年龄、流产史、病情程度、SBP、DBP、24h Upro、Ca+、外周血miR-152、miR-210 水平与未发生不良妊娠结局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sso回归选出5 个预测变量为病情程度、SBP、24h Upro、外周血 miR-152、miR-210水平;Logistic回归显示,外周血miR-152、miR-210 水平是PE 患者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DCA 结果显示,外周血 miR-152、miR-210 联合预测 PE 患者发生不良妊娠结局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和临床效用。结论:外周血miR-152、miR-210 在PE 患者中表达上调,且与病情程度、妊娠结局显著相关,其联合预测患者发生不良妊娠结局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和临床效用。

    外周血miR-152miR-210子痫前期病情程度妊娠结局

    Lp-PLA2 LP(a) ApoB/ApoA-1水平与急性脑梗死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薛涵高静王冬静赵雪...
    857-8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脂蛋白a[LP(a)]、载脂蛋白 B(ApoB/)/载脂蛋白A-1(ApoA-1)的表达水平与急性脑梗死(ACI)的严重程度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22 年1 月至2023 年1 月收治的ACI患者122 例作为病例组,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54 例)、中度组(49 例)、重度组(19 例),另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97 例)。根据预后效果分为预后良好组(88 例)和预后不良组(34 例)。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和生化指标的差异性,分析Lp-PLA2、LP(a)、ApoB/ApoA-1 的表达水平对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效果影响。结果:病例组患者年龄、吸烟史、高血压例数、收缩压、LDL-C、LP(a)、Lp-PLA2 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HDL-C 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年龄、吸烟史、高血压、收缩压、HDLC、LDLC、LPa、LpPLA2、ApoB/ApoA-1 是影响 ACI 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重度组患者 Lp-PLA2、LP(a)、ApoB/ApoA-1 指标显著高于轻度组和中度组(P<0。05),中度组 Lp-PLA2、LP(a)、ApoB/ApoA-1指标显著高于轻度组(P<0。05),Spearman相关性比较,Lp-PLA2、LP(a)、ApoB/ApoA-1 指标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796、0。718、0。451,P<0。05)。预后良好组患者 Lp-PLA2、LP(a)、ApoB/ApoA-1 指标显著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联合预测AUC 为 0。987。结论:高龄、血压血脂异常、生活习惯较差者更易患 ACI,而 Lp-PLA2、ApoB/ApoA-1 水平与 ACI 的严重程度和预后效果呈明显的相关性,通过检测可有效评估患者病情发展,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急性脑梗死脂蛋白相关磷脂酶脂蛋白a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1

    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西黄丸对晚期结直肠癌姑息治疗患者癌性疼痛和疲乏中位生存期及并发症发生率影响

    范永强徐玉峰陈林
    863-8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西黄丸对晚期结直肠癌姑息治疗患者癌性疼痛和疲乏、中位生存期及并发症发生率影响。方法:将2020 年 1 月至 2021 年 5 月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53 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姑息治疗)、单药组(常规姑息治疗+西黄丸)、联合组(常规姑息治疗+西黄丸+复方苦参注射液),各51 例。比较三组治疗前、治疗1 个周期及治疗 3 个周期后癌性疼痛[疼痛数字分级法(NRS)]、癌因性疲乏[Piper疲乏修订量表(PFS-R)]、生存情况[功能状态评分(KPS)]评分、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IL-8、IL-1β]、免疫功能(总T淋巴细胞、总B淋巴细胞、NK细胞),并比较三组肿瘤控制效果、并发症、毒副反应及中位生存期。结果:联合组肿瘤稳定占比高于对照组、单药组,且单药组高于对照组,进展患者占比低于单药组、对照组,且单药组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治疗1 个、3 个周期后 NRS 评分、PFS-R 评分低于单药组、对照组,且单药组低于对照组,KPS评分高于单药组、对照组,且单药组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治疗 1个、3 个周期后总T淋巴细胞、总B淋巴细胞、NK细胞高于单药组、对照组,且单药组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治疗1 个、3 个周期后IL-6、CRP、IL-8、IL-1β低于单药组、对照组,且单药组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便秘、失眠、肠梗阻、肠出血、低热、感染发生率低于单药组、对照组,单药组便秘、失眠、肠梗阻、低热、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恶心呕吐、骨髓抑制发生率低于单药组、对照组,且单药组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2 年,均失访2 例,联合组死亡7 例,单药组死亡 20 例,对照组死亡34 例。联合组、单药组、对照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8、14、13 个月,联合组中位生存期长于单药组、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西黄丸可有效减轻晚期结直肠癌姑息治疗患者癌性疼痛和疲乏,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提高免疫功能,降低炎症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直肠癌复方苦参注射液西黄丸姑息治疗癌性疼痛疲乏中位生存期并发症

    EGFR-TKI联合化疗治疗EGFR敏感突变晚期肺腺癌的效果及预后分析

    林承奎朱成圣王宇
    871-8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联合PP 化疗方案(培美曲塞+顺铂)治疗 EGFR 敏感突变晚期肺腺癌的效果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9 年 1 月至 2021 年 1月105 例EGFR敏感突变晚期肺腺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联合组 54 例和对照组 51 例。对照组给予第二代EGFR-TKI(达可替尼)治疗。联合组给予第二代 EGFR-TKI(达可替尼)联合 PP 化疗方案(培美曲塞+顺铂)治疗,21d为1 个周期。比较两组的近期疗效、肿瘤标志物、不良反应、无进展生存率。结果:联合组客观缓解率为27。78%,高于对照组的 9。80%(P<0。05)。联合组疾病控制率为 88。89%,高于对照组的68。63%(P<0。05)。联合组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组织多肽抗原(TPA)、细胞质胸苷激酶(TK1)治疗前后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与对照组血小板减少、腹泻、肠炎、口腔炎、食欲下降、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皮疹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1 年、2 年的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1。48%、35。19%,均高于对照组的62。75%、17。65%(P<0。05)。联合组、对照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19。0 个月、15。1 个月,两组生存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第二代EGFR-TKI达可替尼联合PP 化疗方案治疗 EGFR 敏感突变晚期肺腺癌明显延长无进展生存期,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肺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达可替尼培美曲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