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河北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河北医药
河北医药

狄岩

半月刊

1002-7386

hb85882942@126.com

0311-85989639,85989635

050071

石家庄市和平西路299号

河北医药/Journal Hebei Medical Journal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坚持面向临床,面向基层办刊方针,坚持科学性的办刊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党参炔苷调节AKT/GSK-3β/snail信号通路对胃癌细胞增殖、凋亡和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

    廖美荣陈才伟符晶苏珊珊...
    485-489,4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党参炔苷(LOB)调节蛋白激酶B(AKT)/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Snail信号通路对胃癌(GC)细胞增殖、凋亡和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方法 将GC细胞株SGC7901 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低浓度LOB组(LOB-L组,10 μmol/L LOB)、中浓度LOB组(LOB-M组,20 μmol/L LOB)、高浓度LOB组(LOB-H组,40 μmol/L LOB)和高浓度LOB+AKT激活剂SC79 组(LOB-H+SC79 组,40 μmol/L LOB+20 μmol/L SC79).CCK-8 法检测 5 组细胞增殖能力.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测定 5 组细胞AKT、GSK-3β、snail1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 5 组细胞AKT/GSK-3β/snail信号通路和凋亡、EMT 过程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与 Control 组比较,LOB-M 组、LOB-H 组SGC7901 细胞OD450 值(48 h、72 h)、细胞划痕愈合率、细胞侵袭数目、AKT、GSK-3β、snail1 mRNA表达和AKT、GSK-3β磷酸化水平、snail1、Bcl-2、N-cadherin、Vimentin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5),细胞凋亡率、Bax、E-cadherin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SC79 减弱了LOB对GC细胞增殖和EMT的抑制作用,抑制了细胞凋亡.结论 LOB可能通过下调AKT/GSK-3β/snail信号通路抑制GC细胞增殖和EMT过程,促进细胞凋亡.

    党参炔苷蛋白激酶B/糖原合成酶激酶3β/Snail信号通路胃癌上皮间质转化

    白术内酯Ⅰ调节IL-6/STAT3信号通路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王娜娜张一男汤云
    490-4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白术内酯Ⅰ调节白细胞介素-6(IL-6)/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蛋白 3(STAT3)信号通路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 用不同浓度白术内酯Ⅰ(0、25、50、75、100、150 μmol/L)处理子宫内膜RL-952 细胞,MTT 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将 RL-952 细胞分为对照组(无处理)、白术内酯Ⅰ(50 μmol/L)组、IL-6 组(10 ng/mL)、白术内酯Ⅰ(50 μmol/L)+IL-6组(10 ng/mL),MTT法、Edu染色检测细胞增殖;qRT-PCR法检测细胞中IL-6、STAT3 表达水平;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MMP-2、Ki-67、IL-6、p-STAT3、STAT3 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 0 μmol/L 比较,25 μmol/L、50 μmol/L、75 μmol/L、100 μmol/L、150 μmol/L白术内酯Ⅰ干预的RL-952 细胞存活率显著下降,呈浓度依赖性(P<0.05);与对照组比较,白术内酯Ⅰ组 RL-952 细胞活力、增殖率、迁移和侵袭个数、IL-6 和 STAT3 mRNA表达、MMP-2、Ki-67、IL-6、p-STAT3/STAT3 蛋白表达水平显著性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显著性升高(P<0.05),IL-6 组RL-952 细胞活力、增殖率、迁移和侵袭个数、IL-6和STAT3 mRNA表达、MMP-2、Ki-67、IL-6、p-STAT3/STAT3 蛋白表达水平显著性升高(P<0.05),细胞凋亡率显著性降低(P<0.05);与白术内酯Ⅰ组比较,白术内酯Ⅰ+IL-6 组RL-952 细胞活力、增殖率、迁移和侵袭个数、IL-6和STAT3 mRNA表达、MMP-2、Ki-67、IL-6、p-STAT3/STAT3 蛋白表达水平显著性升高(P<0.05),细胞凋亡率显著性降低(P<0.05);与IL-6 组比较,白术内酯Ⅰ+IL-6 组 RL-952 细胞活力、增殖率、迁移和侵袭个数、IL-6 和STAT3 mRNA表达、MMP-2、Ki-67、IL-6、p-STAT3/STAT3 蛋白表达水平显著性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显著性升高(P<0.05).结论 白术内酯Ⅰ可能通过抑制 IL-6/STAT3 信号通路来抑制子宫内膜癌 RL-952 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

    白术内酯ⅠIL-6/STAT3信号通路子宫内膜癌增殖迁移侵袭

    紫草素调节HIF-1α/NLRP3信号通路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鼠神经功能损伤的影响

    饶重贤胡姗姗谭伟王军民...
    496-500,5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紫草素调节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 3(NLRP3)信号通路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大鼠神经功能损伤的影响.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YC-1(HIF-1α抑制剂,5 mg/kg)组、紫草素低剂量组(4 mg/kg)、紫草素高剂量组(25 mg/kg)、紫草素高剂量(25 mg/kg)+AG1(HIF-1α激活剂,10 mg/kg)组,每组 15 只.采用颈内动脉刺破法制备SAH模型.采用Zea-Longa评分法评估 6 组大鼠神经功能;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和IL-1β水平;HE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组织形态学变化,TUNEL染色法检测海马神经元凋亡率;伊文思蓝染色检测血脑屏障通透性;商品化试剂盒检测大鼠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MDA)、丙二醛(CAT)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脑组织Bax、Bcl-2、HIF-1α、NLRP3 蛋白表达.结果 假手术组大鼠海马神经元形态结构正常;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海马神经元有大量水肿、结构模糊,有细胞核溶解,变型固缩,部分细胞核消失,大鼠神经功能评分、血清TNF-α、IL-6 和IL-1β水平、海马神经元凋亡率、伊文思蓝渗出量、脑组织MDA水平、Bax、HIF-1α、NLRP3 水平显著增加,脑组织SOD、CAT水平、Bcl-2 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紫草素低剂量组、紫草素高剂量组和YC-1组鼠海马神经元病理损伤显著改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血清TNF-α、IL-6 和IL-1β水平、海马神经元凋亡率、伊文思蓝渗出量、脑组织MDA水平、Bax、HIF-1α、NLRP3 水平显著降低,SOD、CAT水平、Bcl-2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紫草素高剂量组比较,紫草素高剂量+AG1 组大鼠海马神经元病理损伤显著加重,大鼠神经功能评分、血清TNF-α、IL-6和IL-1β水平、海马神经元凋亡率、伊文思蓝渗出量、脑组织MDA水平、Bax、HIF-1α、NLRP3 水平显著增加,SOD、CAT水平、Bcl-2 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 紫草素抑制HIF-1α/NLRP3 信号通路以降低氧化应激和炎性反应,进而改善SAH大鼠神经功能损伤.

    紫草素HIF-1α/NLRP3信号通路蛛网膜下腔出血神经功能损伤

    小红参乙酸乙酯提取物调控PI3K/AKT/GSK3-β通路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雌激素的影响

    张国庆周艳华王仙琪王佳佳...
    501-5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小红参乙酸乙酯提取物通过调控磷脂酰肌醇 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OH 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 3-β,GSK3-β)通路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雌激素的影响.方法 选取SPF级SD雌性大鼠 50 只,空白组 10 只,建模中死亡 10 只,随机分为模型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每组 10 只.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模型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进行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建模,建模成功后模型组不做任何处理,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分别给予小红参乙酸乙酯提取物灌胃,其剂量分别为 56.7 mg/kg、280 mg/kg.观察大鼠心肌损伤[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氧化应激[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一氧化氮(NO)、内皮-氧化氮合酶(eNOS)含量、性激素、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表达量情况.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cTnI、CK-MB、MDA、E2 水平均升高(P<0.05),SOD、GSH-Px、NO、eNOS水平、PI3K、AKT、GSK3-β表达均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低剂量组、高剂量组cTnI、CK-MB、MDA、E2 水平均降低(P<0.05),SOD、GSH-PxNO、eNOS水平、PI3K、AKT、GSK3-β表达均升高(P<0.05);与低剂量组比较,高剂量组cTnI、CK-MBE2 水平均降低(P<0.05),SOD、GSH-PxNO、eNOS水平、PI3K、AKT、GSK3-β表达均升高(P<0.05).结论 小红参乙酸乙酯提取物能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能心肌损伤情况进行改善,抑制氧化应激状态,恢复雌激素水平,通过调节PI3K/AKT/GSK3-β通路能够反映出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干预效果.

    心肌缺血再灌注小红参乙酸乙酯雌激素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糖原合成酶激酶3-β

    早期宫颈癌患者血清HMGB1、TLR4和RAGE4水平对肿瘤恶性生物学行为的指向性研究

    杨红玉郭婧宋海萍董俊婵...
    506-510,5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早期宫颈癌血清HMGB1、TLR4 和RAGE4 水平对肿瘤恶性生物学行为的指向性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 2016 年 3 至 2019 年 6 月确诊的早期宫颈癌患者 139 例,对患者进行病理诊断并分期,取患者研究期 1 周内晨起空腹静肘脉血,以酶联免疫吸附的方式检测患者血清肿瘤局部免疫状态炎性因子(HMGB1、TLR4 和RAGE4)和肿瘤恶性生物学行为调控因子(Caspase-3、bcl-2、MMP-1)水平.评估血清HMGB1、TLR4 和RAGE4 水平对早期宫颈癌分期的预评估效能.进一步分析HMGB1、TLR4 和RAGE4 与Caspase-3、bcl-2、MMP-1 指标间的量化相关性.结果 分期组间各因子水平比较结果显示,Ⅰa 期与Ⅰb 期、Ⅰa 期与Ⅱa 期患者血清肿瘤局部免疫状态炎性因子(HMGB1、TLR4 和RAGE4)和肿瘤恶性生物学行为调控因子(Caspase-3、bcl-2、MMP-1)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提示,HMGB1 对早期宫颈癌Ⅰa期与Ⅰb期具有较高的预测鉴别诊断价值,曲线下面积为0.939,诊断临界值为 0.83 ng/mL(灵敏度为 97.62%,特异度为 86.60%).血清肿瘤局部免疫状态炎性因子与肿瘤恶性生物学行为调控因子水平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各因子水平均呈现高度正相关,相关系数 0.715~0.854.结论 早期宫颈癌患者血清局部免疫状态炎性反应因子对肿瘤恶性生物学行为具有一定的定性与定量指向性预测诊断价值,与恶性生物学行为相关因子水平高度相关.

    早期宫颈癌炎性因子恶性生物学行为指向性

    长链非编码RNA-MEG3在人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缺氧损伤中的作用

    黄静聪李亮卢子瑄
    511-5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长链非编码RNA-MEG3 在人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HCMEC)缺氧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将HCMEC分为对照组、缺氧/复氧(H/R)组及缺氧/复氧联合MEG3 敲减(H/R+siMEG3)组.荧光定量PCR检测MEG3及炎性因子的表达情况[白介素 1β(IL-β)、IL-6、IL-8、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CCK-8 检测HCMEC细胞的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PI3K/AKT/eNOS信号通路表达变化,ELISA检测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活性氧(ROS)表达水平.结果 利用qPCR检测对照组及H/R组细胞MEG3 表达,结果发现:H/R组MEG3 相对表达倍数[(6.87±0.239)倍]较对照组MEG3 表达倍数(1.00±0.026)倍显著升高(n=3,t=42.32,P<0.0001),提示MEG3 可能在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IRI中起到重要作用.H/R组细胞与对照组比较,细胞增殖活性显著减弱(P<0.01);而H/R+siMEG3 组与H/R组比较,细胞增殖活性进步受到抑制(P<0.01).H/R组较对照组PI3K、AKT及eNOS磷酸化水平显著减低,而H/R+siMEG3 组细胞较H/R组磷酸化水平更低(P<0.05).H/R组与对照组比较,NO、SOD及VEGF显著减低,而ROS水平升高(P<0.05);而H/R+ siMEG3 组与H/R组比较,NO、SOD及VEGF水平进步下降,ROS升高显著.利用qPCR检测各处理组细胞相关炎症基因表达,结果发现:H/R组较对照组基因表达显著升高(P<0.05);H/R+SiMEG3 组较H/R组基因表达进一步升高(P<0.01).结论 长链非编码RNA-MEG3 在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H/R损伤过程中起到重要保护作用,靶向提升MEG3 水平有望成为减缓心脏微血管IRI的潜在治疗靶点.

    心脏微血管细胞内皮细胞MEG3eNOSNOSODROS炎症因子

    三氧化二砷联合阿苯达唑对细粒棘球蚴生长的影响

    邢国强张慧吕海龙
    516-519,5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体外条件下三氧化二砷(ATO)联合阿苯达唑(ABZ)对细粒棘球蚴原头节生长作用的影响,初步探讨联合用药治疗肝包虫病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不同浓度的ATO(3 和 6 μmol/L)联合ABZ在体外条件下作用于原头节,分组如下:3 μmol/L ATO、6 μmol/L ATO、100 μmol/L ABZ、3 μmol/L ATO+100 μmol/L ABZ和6 μmol/L ATO+100 μmol/L ABZ.光镜下通过 0.1%伊红染色法观察原头节的活力及形态变化;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原头节的超微结构变化;各组药物作用 2d后,借助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活性检测试剂盒测定caspase-3 酶活力.采用ELISA法检测原头节内抗氧化酶(SOD、HO-1)活性水平.结果 6 μmol/L ATO+100 μmol/L ABZ组原头节的抑制作用最强,3 μmol/L ATO+100 μmol/L ABZ组次之.联合作用组对原头节超微结构的损伤明显大于ABZ单独作用组,6 μmol/L ATO+100 μmol/L ABZ作用 3d后原头节表层出现虫蚀样改变、顶突变形、头钩缺损及微毛脱落.原头节在培养 4d后,联合作用组原头节caspase-3活力[(43.34±1.07)μmol/L]显著高于ABZ单药作用组[(32.58±0.73 μmol/L](F=859.754,P<0.05),且具有剂量依赖性.ATO 作用后原头节内 SOD、HO-1 活性显著下降(P<0.05),呈现时间及剂量依赖性.结论 ATO与ABZ联合可显著抑制细粒棘球蚴原头节生长,且抑制作用强于单独用药,其协同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变原头节内氧化应激系统有关,然而其具体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三氧化二砷原头节阿苯达唑联合作用

    不同病原所致感染的肺部微生物菌群差异分析

    庞明慧路素坤黄坤玲帅金凤...
    520-5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不同病原所致肺部感染患儿肺部微生物菌群的差异,探讨肺部微生物菌群与不同病原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 2020 年 6 月至 2022 年 5 月因肺部感染行支气管镜诊疗患儿的肺泡灌洗液,利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进行微生物菌群检测,根据最终临床确诊的病原分为肺炎支原体肺部感染(MPP)组、肺炎链球菌组和真菌组.分析比较 3 组患儿NGS检测结果,从门、属、菌群多样性水平探讨肺部微生物菌群的异同.结果 纳入肺炎支原体组 25 例,肺炎链球菌组 13 例和真菌组 16 例.3 组患儿的年龄与性别无明显差异(P>0.05).3 组样本在门水平的优势菌群主要有厚壁菌、拟杆菌、变形菌和放线菌,肺炎支原体组拟杆菌门所占比例高于肺炎链球菌组和真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肺炎链球菌组厚壁菌门所占比例明显高于肺炎支原体组和真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真菌组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所占比例明显高于肺炎支原体组和肺炎链球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肺炎支原体组与肺炎链球菌组的优势菌属为普雷沃菌属、链球菌属、韦荣球菌属,而真菌组为链球菌属、罗氏菌属、颗粒链菌属;肺炎链球菌组α多样性高于真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链球菌组的β多样性与肺炎支原体组、真菌组有差异,且有一定的临界意义(属水平上:P=0.07;种水平上:P=0.14).结论 不同病原所致肺部感染患儿肺部微生物菌群存在明显差异,拟杆菌门可能有利于肺炎支原体的生长,肺炎链球菌可能抑制其他门类细菌的生长.

    肺部微生物菌群肺部感染肺炎链球菌肺炎支原体真菌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抑郁症与细胞因子及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

    牛杏珍周伟乔云栓李丽...
    525-5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前后抑郁症患者的细胞因子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及其对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1 年 6 月至 2022 年 6 月接受诊疗的抑郁症患者 200 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 2组,每组 100 例.对照组仅采用抗抑郁药物治疗,试验组则在此基础上联合MECT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 1 周、2周、4 周检测 2 组患者的CRP及白细胞介素(IL)水平,并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疗效,比较 2 组抑郁症患者CRP、IL水平的差异,分析MECT治疗前后患者CRP、IL水平的变化趋势,并对疗效进行回归分析.结果 随治疗时间延长,2 组患者CRP、IL-1β、IL-6水平呈下降趋势,均达到显著性水平(P<0.001),且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而IL-4、IL-10 有上升趋势,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 2 周末和第 4 周末,试验组HAMD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试验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ECT治疗有效患者CRP 变化值与HAMD减分值呈较弱的正相关(P<0.01),IL-1β变化值与HAMD减分值呈较弱的正相关(P<0.001),IL-6 变化值与HAMD减分值呈中度正相关(P<0.001),IL-10 变化值与HAMD减分值呈中度负相关(P<0.001),IL-4 变化值与HAMD减分值之间相关不显著(P>0.05).IL-10 变化值显著负向预测HAMD减分值,IL-6 变化值、IL-1β变化值、CRP 变化值显著正向预测HAMD减分值,HAMD减分值 49.1%的变异可由IL-10 变化值、IL-6 变化值、IL-1β变化值、CRP变化值来解释(调整后R2=0.491).结论 随着治疗时间进展,MECT治疗抑郁症患者促炎性因子CRP、IL-1β及IL-6 水平呈明显下降趋势,而抗炎性因子IL-4、IL-10 水平呈明显上升趋势,其中IL-10、IL-6、IL-1β、CRP的变化对MECT疗效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通过抑制免疫激活来调节细胞因子水平,促进神经发生,可能是MECT治疗有效的机制之一.

    无抽搐电休克抑郁症细胞因子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

    依洛尤单抗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疗效及血清sLOX-1、TP53表达的影响

    甄胜达乔福斌张娜张晓强...
    530-533,5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依洛尤单抗联合他汀降脂法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疗效及血清可溶性血凝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sLOX-1)、肿瘤蛋白P53(TP53)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 年 4 月至 2023 年 4 月收治的 113 例行PCI术的ACS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6)及联合组(n=57),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口服治疗,联合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口服联合皮下注射依洛尤单抗注射液治疗,均连续治疗 6 个月,比较 2 组治疗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随访 6 个月后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以及治疗前后的血清血脂水平及sLOX-1、TP53 水平变化.结果 联合组的总有效率为 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36%(P<0.05);治疗后,2 组TC、TG、LDL-C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 组血清sLOX-1、TP53 水平均显著下降,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与联合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 6 个月,联合组MACE总发生率 8.7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19.64%(P<0.05).结论 PCI术后使用依洛尤单抗联合他汀降脂法可提高ACS治疗疗效,有效降低患者血脂水平和MACE发生率,减轻其炎性反应,且安全性较高.

    依洛尤单抗阿托伐他汀血脂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肿瘤蛋白P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