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合成化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合成化学
合成化学

熊成东

双月刊

1005-1511

hchx@cioc.ac.cn

028-85255007

610041

成都市武侯区人民南路四段9号

合成化学/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Synthetic Chemistr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中国科学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和四川省化学化工学会联合主办的学术期刊。于1993年创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内容包括基本有机合成、高分子合成、生化合成及无机合成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中文或英文研究论文、研究快报、研究简报以及关系合成化学领域各学科的中文综合评述。2003年被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03年度在“CA收录千种表”中名列第710名(中国入选科技期刊的第39名)。为首批入选“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的刊物之一,1999年被“中国科学技术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认证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型大黄酸-牛磺酸化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抑制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研究

    邢志华高明宇徐志远申光焕...
    853-8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黄酸(Rhein,RH)可以促进尿酸肠道排泄,改善肾脏损伤,降低血清尿酸水平.牛磺酸(Taurine,T)可以修复肾脏损伤,降低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XOD)活力,还可降低血清尿酸水平.因此两种化合物在降尿酸、改善肾损伤方面具有相似的药理活性.通过拼合原理,将RH和T通过酰胺键连接,合成大黄酸-牛磺酸化合物(T-RH),以期发挥协同增效作用.采用1H NMR、13C NMR、IR和MS(ESI)对T-RH化学结构进行表征,并考察了T-RH对体外XOD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T-RH被成功合成,产率为 65.73%.T-RH对体外XOD的抑制作用均显著优于大黄酸(**P<0.01)和牛磺酸(##P<0.01),且抑制活性与T-RH的浓度呈正相关.

    大黄酸牛磺酸黄嘌呤氧化酶高尿酸血症拼合原理

    《合成化学》征稿简则

    《合成化学》编辑部
    859页

    医用级可降解聚乳酸材料的合成与应用

    尹洪喜高亚萍薛贯鲁李舒...
    860-865页
    查看更多>>摘要:聚乳酸(PLA)因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广泛应用于包装材料、医用缝合线、组织工程支架和药物控制释放体系等医学领域.丙交酯开环聚合是制备聚乳酸的理想之选,其催化体系目前以金属催化剂为主,但金属离子在聚合物中的痕量残留和细胞毒性限制了聚乳酸在生物医学的应用.本文利用改进两步法合成了分子量可控的医用级可降解聚乳酸材料,采用1H NMR、IR、GPC和HPLC确证了其结构,研究了十二醇加入量、聚合时间对合成聚乳酸分子量和性能的影响规律.利用 3D打印技术设计成型了PLA骨钉,并研究了其降解行为、溶血率和细胞毒性.结果表明:聚合温度为130℃,反应时间为24 h,加入辛酸亚锡0.05%(质量分数,下同)、十二醇0.03%时,聚乳酸重均分子量在35 万以上,纯度可达99.0%以上,分布指数为2.031;骨钉在PBS缓冲液中降解10 周(w),残余量为23.4%,降解性能良好;溶血率小于5%,100%试验液的细胞存活率为75%,大于国标参考值70%,未发现潜在细胞毒性.

    医用级聚乳酸骨钉降解行为分子量细胞毒性

    新型双螺环[吡咯啉酮-氧化吲哚-六氢山酮素]拼接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抗人白血病细胞活性

    王希瑞徐客兰石庆辉张敏...
    866-8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天然产物优势骨架多样性衍生物库的构建是植物化学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基于新的方法学策略,以不同取代基的底物色原酮-氧化吲哚合成子(1)和 3-烯-2-羰基吡咯烷(2)发生[4+2]环加成反应,合成了 10个未见文献报道的双螺环[吡咯啉酮-氧化吲哚-六氢山酮素]拼接化合物(3a~3j),产率73%~85%,dr>20:1.化合物3 的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HR-MS(ESI-TOF)表征,化合物 3j的相对构型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进行了确定.采用MTT法研究了化合物3 对人白血病细胞(K562)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双螺环[吡咯啉酮-氧化吲哚-六氢山酮素]拼接化合物3b,3e,3g和3i对K562 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

    六氢山酮素3-烯-2-羰基吡咯烷色原酮-氧化吲哚合成子[4+2]环加成反应抗人白血病活性

    对羟基苯甲醛Schiff碱的合成、表征及生物活性

    吴江萌刘泽含杨雪丽段旺达...
    874-880页
    查看更多>>摘要:Schiff是优良配体,并具有抑菌、抗氧化和抗肿瘤等生物活性.以对羟基苯甲醛为原料,分别与 4-甲基、5-甲基-2-氨基吡啶反应,合成了2 个对羟基苯甲醛Schiff碱,即对羟基苯甲醛缩4-甲基-2-氨基吡啶(1)和对羟基苯甲醛缩5-甲基-2-氨基吡啶(2).采用熔点、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碳谱以及高分辨质谱等对产物结构进行了全面表征.利用微量肉汤稀释法研究其抑菌活性,结果标明:化合物 1 和化合物 2 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0.500 mg/mL,对溶藻性弧菌、副溶血性弧菌的MIC为0.250 mg/mL.采用DPPH·法研究了化合物1 的抗氧化活性,发现其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68.1%.

    对羟基苯甲醛Schiff碱2-氨基吡啶水杨醛Schiff碱抑菌作用抗氧化活性

    光催化二苯并噻吩的Thia-Baeyer-Villiger氧化重排反应

    胡晓芳张建刚赵晋忠马小锋...
    881-886页
    查看更多>>摘要:二苯并噻吩(DBT)是石油深度脱硫过程中最顽固的成分.随着可持续发展的推广,急需经济绿色的方法实现DBT的脱硫过程.以金属卟啉络合物为催化剂,绿色、廉价的H2O2 为氧化剂,发展了光催化的二苯并噻吩的Thia-Baeyer-Villiger氧化重排反应,顺利地将二苯并噻吩以 83.6%的收率转化为二苯并亚磺酰内酯(BPS).所形成的BPS在碱性条件下加热,脱除SO2,可以68%的收率形成2-羟基联苯(2-HBP).该方法成功模拟了生物催化脱硫过程.

    二苯并噻吩拜耳-维立格氧化光催化卟啉脱硫

    两亲性Janus纳米片的制备及其理化性能评价

    叶智黄志学南宇李雨晴...
    887-89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HDTMS)和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APTMS)为改性剂,热可膨胀微球(TEMS)作为模板,提出一种制备两亲性Janus纳米片的新策略.APTMS吸附在TEMS表面,通过溶胶-凝胶处理得到Janus球(TEMS@SiO2).采用HDTMS对TEMS@SiO2进行改性,TEMS受热膨胀使TEMS@SiO2外壳破裂,制备两亲性Janus纳米片.采用FT-IR、TG和TEM对两亲性Janus纳米片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将两亲性Janus纳米片分散到模拟地层水中制备纳米流体,并对其稳定性,油水界面张力,乳化能力和提高采收率的能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纳米流体(0.1%,质量分数,下同)储存10d未出现分层,在pH=7 时,Zeta电位为31.2 mV,纳米流体稳定性良好.纳米流体(0.1%)10 d的乳化指数为 100%,乳化能力优异.纳米流体(0.1%)能够将油水界面张力降至3.2 mN/m.纳米流体驱(0.1%)可显著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率,在渗透率为 8.9×10-3 μm2 时,可提高采收率21.5%.

    两亲性Janus纳米片热可膨胀微球纳米流体界面性能油田化学品

    固井水泥浆用两性离子型聚羧酸分散剂的合成及性能评价

    王文斌万向臣唐凯
    896-9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有缩聚物类分散剂因技术和环保问题,其生产和使用受到限制.聚羧酸(PCE)高性能减水剂,绿色环保,分散性能优异,在混凝土工业中广泛使用,但常规PCE应用于固井水泥浆存在强缓凝问题.以甲基烯丙基聚乙二醇醚、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为原料,分别合成了常规阴离子型聚羧酸(CPC)和两性离子型聚羧酸(DPC)分散剂,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同时研究了CPC和DPC对水泥浆流动度、流变性能、稠化时间和抗压强度的影响和作用机理.结果表明:CPC和DPC均有良好的分散性能,但在稠化时间和抗压强度性能上DPC远超CPC.CPC存在很强的缓凝作用,导致稠化时间大幅延长,水泥石早期强度下降.引入季铵阳离子合成的DPC,缓凝作用微弱,对稠化时间影响不大,有利于水泥石早期强度提高.

    分散剂聚羧酸固井流变早期强度

    改性玄武岩纤维对油井水泥力学性能的影响

    代锐肖平李祝军娄益伟...
    905-91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玄武岩纤维(BF)表面光滑、易团聚的问题,本文采用涂层法对BF表面进行改性,以聚甲基丙烯酸、偶联剂KH-570 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制备一种亲水型阳离子涂覆剂,并将其涂覆到BF表面,得到改性后的玄武岩纤维(MBF).通过红外光谱仪(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EDS)、光学接触角测量仪和Zeta电位仪对MBF的结构进行表征.FT-IR、SEM和EDS分析结果表明:MBF表面粗糙,含有亲水性的羧基、羟基和季铵基.接触角测试结果表明:改性后,MBF亲水性大幅提高.Zeta电位测试结果表明:MBF的Zeta电位绝对值比BF大幅提高.采用图像分析法对纤维的分散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MBF的分布系数比BF提高了73%,具有更好的分散性.通过研究MBF对油井水泥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泥石养护2 d,养护温度为80℃,纤维加量为2%(质量分数)时,MBF水泥石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分别比空白水泥石提高了40.1%和37.1%;与BF水泥石相比,MBF水泥石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分别提高了26.6%和21.4%.通过单丝拔出试验发现,MBF与水泥的黏结性能比BF提高了35.5%.结合对MBF水泥石的SEM分析,BF表面涂层改性增加了其在水泥石中的分散性,同时纤维表面粗糙度增加,也增强了纤维与水泥间的黏结性能,提高了水泥石力学性能.

    油井水泥玄武岩纤维力学性能表面改性分散性

    氟橡胶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研究进展

    刘闯王柳杨万有刘铁明...
    914-9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氟橡胶作为一种特种橡胶,具有耐高温、耐酸、碱和盐等腐蚀性化学介质的优势.为了进一步改善其耐高温、导热和力学性能等方面的性能,用纳米材料改性氟橡胶成为一种有效的方法.近年来,纳米材料作为具有多功能性的填料,在氟橡胶改性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纳米材料的加入能够有效提升氟橡胶的物理化学性能,同时赋予氟橡胶功能性,延长氟橡胶服役寿命.本文综述了以石墨烯、碳纳米管、玄武岩纤维和其他纳米材料为填料的氟橡胶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以及制备方法,并对氟橡胶纳米复合材料的设计、制备以及应用进行展望.

    氟橡胶耐高温纳米材料改性复合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