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哈尔滨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哈尔滨学院学报
哈尔滨学院学报

胡永昌

月刊

1004-5856

xuebao0451@vip.163.com

0451-86649367

150086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兴大道109号

哈尔滨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Harbin University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集中反映本校教师的科研成果,传播理论信息,沟通学术见解,推动科学研究和教育改革,繁荣科学文化。本刊在办刊中体现学术性、高校性、师范性和地方性特点的同时,注重理论前沿性和实践的结合。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及其实现的重要论述的哲学意蕴

    唐佳莹周师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及其实现的重要论述饱含哲学意蕴.全面但有差别的共同富裕是共同富裕的本体论阐释;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谋幸福、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谋未来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价值论取向;对现实性与可能性、质变量变规律及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三对唯物辩证法范畴的灵活运用是实现共同富裕的认识论依据.从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协调推进社会五个维度的建设以及构建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三个方面系统推进,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实践论路径.

    共同富裕本体论价值论认识论实践论

    异化概念的历史演变——以马克思为界

    姜川
    6-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异化概念最早溯源于柏拉图《理想国》中的理念,中世纪则使用这一概念说明人的有限性以及和神的疏离.近代以来,启蒙思想家主要从政治哲学的意义上探讨社会的异化问题.德国古典哲学正式赋予异化概念以思辨哲学意义,青年黑格尔派重新启用异化以批判现实社会.因此,梳理异化概念的历史演变不仅有助于理解异化概念的思想史脉络,更有助于理解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

    异化柏拉图启蒙德国古典哲学青年黑格尔派

    决定与自由:劳动新异化下自由意志的突显

    康璇
    1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数字技术发展,资本主义延缓了崩溃和灭亡的时间,使资本主义的在场性在确证了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同时,又催生出一种人与自我相异化的现实表征.因此,披着自由外衣的劳动新异化,包含着自我精神异化这一具体内涵,造成了人与机器之间地位互换和主体性危机加深这两大现实困境.现实困境在决定人们将要进行的活动的同时,也激发出人们对自由意志的追求.当代社会的自由意志一方面体现在通过沉思的生活实现对世界的观察,以"泰然任之"的态度对待他者的存在;另一方面体现在对周围存在者的切近和聚拢,建立全新的意义空间,保证生命的开放和活跃,"诗意地栖居"在世界当中以寻求其他的可能性.

    劳动新异化自由意志静观

    重思柯尔施对"消灭哲学"的解蔽

    廖优
    16-20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主义与哲学》成书一百年后仍可再回顾"柯尔施问题"(马克思主义与哲学的关系).柯尔施认为第二国际理论家曲解了马克思 19 世纪40 年代中后期文本中的"消灭哲学",他将这种曲解视为当时马克思主义阵营缺乏革命性的重要理论原因.从整个理论发展史上看,"消灭哲学"只是强调积极扬弃以往的观念哲学,辩证法作为核心方法仍然贯穿于整个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柯尔施的理论与卢卡奇将马克思主义解读为"革命的辩证法"共享同一背景与主题,但在理解上存在一定分歧,这正是柯尔施的独特理论贡献.

    消灭哲学辩证法柯尔施革命性

    罗蒂对戴维森隐喻思想的继承

    王艺璇
    2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20 世纪的语言哲学研究中,隐喻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戴维森提出的隐喻观独树一帜,而罗蒂关于隐喻的学术见解多来自戴维森,并且常以隐喻为基础开展哲学研究.苏珊·哈克和安东尼·雷诺兹两位学者在不同程度上对于罗蒂是否继承戴维森的隐喻观表示怀疑.前者认为罗蒂对于戴维森隐喻观的继承源于戴维森本人的错误,而罗蒂并未完全发现这种错误;后者认为罗蒂并未正确理解戴维森的观点,并指出了这两位哲学家关于隐喻看法的不同之处.学者们对罗蒂隐喻观的不同解读不能否认其在新实用主义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罗蒂戴维森隐喻语言新实用主义

    "性朴"与"性恶":荀子礼乐思想中的人性论

    冯琪琪
    26-31页
    查看更多>>摘要:荀子人性论中的"性恶"与"性朴",并非矛盾而对立的一对范畴."性朴"和"性恶"分别是个体具有的个体先天和社会后天的双重属性,两者从个体和社会两个层面共同构成了荀子人性论的有机结构."性朴"作为个体的先天自然属性无法通过"化"来改变,只能由作为社会制度规范的"礼乐"对个体施加外力,以防止"性朴"在后天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向"性恶"这一趋势发展.因此,"化性起伪"针对的是作为自然属性的"性朴"在社会关系、实践活动中衍生出来的具有社会属性的"性恶".礼乐活动作为一种教育手段,使得自然属性的个体完成社会化改造,推动由"恶"向"善"的转变,以实现社会层面"礼辨异,乐和同"的政治理想.

    性朴性恶化性起伪荀子

    现代性视域下泛娱乐化思潮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冲击与应对

    陈楚天孙金波
    32-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过程中,现代性对青少年产生了深刻影响,引发了他们的焦虑情绪.这种情绪促使青少年更多沉溺于追求物质享受,忽视个人的内在成长和价值观的培育.而媚俗化、视觉化、碎片化和虚无化的泛娱乐化景观,却像一种乌托邦式的原料,为青少年提供了心灵上的释放与慰藉.在泛娱乐化景观的熏陶下,青少年不能够有效缓解因现代性变革所引发的无所适从的焦虑情绪.为此,我们要以一种更加积极和健康的心态去迎接泛娱乐化的冲击,为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坚实的思想和道德支撑.

    现代性泛娱乐化社会思潮青少年价值观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数字经济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

    孙甜甜
    36-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基于2011-2020 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基准回归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考察数字经济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1)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区域间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正在逐步改善;(2)数字经济对农民收入具有显著促进作用;(3)数字经济对农民收入影响具有地区异质性,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对农民增收的促进作用强于中部地区,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效应为负;(4)数字经济对农民增收的影响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即邻近地区数字经济发展也可以促进本地区农民增收.研究结论对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引擎作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

    数字经济农民收入主成分分析空间计量地区异质性

    城市人口性别结构特征及成因——基于我国16个特大城市的测算与分析

    王胜男郭娟王辉
    42-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借助陈友华构建的人口性别结构指数,基于我国特大城市户籍人口数据刻画其人口性别结构特征及其成因.经测算,2019 年我国 16 城中有 12 城户籍人口性别结构正常,4 城户籍人口性别结构失调.进而探究我国特大城市人口性别结构"女多男少"的影响因素:一是老龄化占据主要地位,老龄人口中女性占比较高;二是女性受教育程度提高,使得女性凭借教育优势更易在大城市落户安家;三是女性职业构成中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和商服人员占比上升明显,大城市可为女性提供多元的职业岗位.鉴于此,为实现人口性别结构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驱动效应,提出需要不断优化人力资本性别结构,均衡高人力资本性别比重.

    特大城市人口性别结构老龄化女性教育职业构成

    移动短视频在冰雪文化传播中的应用策略研究——以哈尔滨为例

    常淑云
    48-5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哈尔滨冰雪文化传播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移动短视频在传播哈尔滨冰雪文化中的实际应用现状.通过对移动短视频传播冰雪文化的优势与局限性的比较分析,提出了针对性的传播策略,包括精致内容创作、加强技术创新、深化平台合作、培养高质量人才以及获取法律与政策支持.旨在通过移动短视频的高效传播,进一步树立黑龙江省冰雪品牌形象,推动冰雪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持续发展.

    移动短视频冰雪文化传播哈尔滨应用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