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哈尔滨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哈尔滨学院学报
哈尔滨学院学报

胡永昌

月刊

1004-5856

xuebao0451@vip.163.com

0451-86649367

150086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兴大道109号

哈尔滨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Harbin University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集中反映本校教师的科研成果,传播理论信息,沟通学术见解,推动科学研究和教育改革,繁荣科学文化。本刊在办刊中体现学术性、高校性、师范性和地方性特点的同时,注重理论前沿性和实践的结合。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从《卡利古拉》看加缪的存在主义历史观

    熊元华
    103-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加缪作为存在主义哲学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在其作品中很好地体现了反抗哲学的思想.《卡利古拉》是一部四幕历史剧,剧中以罗马皇帝卡利古拉一系列荒谬的行径,体现了对于荒谬世界的反抗精神以及对生与死的思考.透过《卡利古拉》可见加缪的存在主义历史观:历史的本质是荒谬的,故而要反抗历史;历史的存在与时间有关;历史是运动的;相对于永恒的历史,人是卑微的存在.加缪的存在主义历史观是其反抗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理解加缪的哲学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卡利古拉》加缪存在主义法国文学

    勒克莱齐奥《暴雨》中的创伤书写及精神分析解读

    杨新颖
    108-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暴雨》着眼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个体生存困境,通过反复使用关于大海和暴雨的意象,在日本海之上为读者构建了一个神秘的自然空间.文章借助精神分析理论,从战争与和平、爱欲与痛苦、死亡与生命三个主题入手,对小说中的记忆复现与创伤书写展开深入探析.小说中,战地记者克约承担着道德罪行、情人去世的双重记忆创伤,他始终摇摆于爱欲与痛苦之间,感受着自己断断续续、不堪一击的生命能量.最后,借助俊娜这一具有神秘性、超越性的客体,他打破了诅咒一般的命运循环,实现了对自我的确认和解放.

    《暴雨》勒克莱齐奥精神分析创伤书写

    理想与现实的链接:《天堂电影院》的空间叙事研究

    张碧芸
    113-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影《天堂电影院》借助倒叙、插叙等时间性叙事方法,呈现出电影院横跨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然而影片中的空间元素同样显现出重要的叙事功能.电影院、广场和窗户是影片中的三个重要空间意象,其彼此之间的冲突和链接反映出人们三十年间真实生存境遇的变迁.电影院作为现实境域中的异托邦,其存在方式经历了从"救赎之地"到"欲望之地"再到"荒芜之地"的转变,其本质是人类心灵和现实存在方式的嬗变;广场则呈现出严峻的现实冷光,反衬着电影院理想瑰丽的虚假;而窗户作为连接理想与现实的桥梁,是挣扎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人们焦虑心境的完美体现.

    《天堂电影院》空间福柯巴赫金

    认知图式下《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的敌托邦式怀旧建构

    沈洁许庆红
    117-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将《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中的主人公爱米丽视为"可能世界"中鲜活的个体,借助怀旧认知图式理论分析爱米丽在"可能世界"中怀旧情结的触发机制、怀旧建构的策略及其成效.现代性与原生家庭的不幸引发爱米丽归属感危机,她借助对理想化的精神家园、社会纽带、怀旧自我以及替代意义的建构,象征性地补偿了在现实中缺损的归属感.由于爱米丽患有心理疾病,加之现实处境的剧变,使她缺少与社会博弈的资本.因此,她所建构的精神家园和纽带关系呈现敌托邦倾向,无法贴近现实,成效较低,这也折射出爱米丽向现实妥协的无奈与悲凉.

    爱米丽怀旧认知图式敌托邦触发机制

    论不可译性及其对策——基于《围城》英译的研究

    江倩文高胜兵
    123-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不可译性是翻译界长期关注的一个理论问题,深入研究不可译性问题有助于推动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目前学界主要是从语言、文化和文体的角度出发,对翻译中的不可译现象或可译性限度进行研究,但鲜见从汉译英实践的具体个案着手来研究不可译性问题.文章在参照约翰·卡特福德的不可译性分类原则的基础上,以《围城》的英译为实例,探讨不可译性的内涵和分类,并提出套译、释义等具体对策,以期突破中国文学外译难点,助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围城》不可译性转化对策

    明清徽商与徽州武术文化的发展关系研究

    周欢申国卿乾美美
    130-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通过分析明清时期徽商的兴起、特点及其对徽州武术文化发展的影响力,探讨了徽州武术的历史演变与特色形成,揭示了徽州武术在精神、道德和社会网络层面对徽商的正面作用,以及在二者相互支持、共同发展下对当地社会的影响.文章广泛搜集历史文献与史料,结合历史及社会学视角,为徽商与地方武术文化相互作用的模式提供了新的解读.

    徽商徽州武术文化明清时期社会影响武术流派

    新时代背景下短视频与区域文旅传播的创新融合研究

    杨志吴雨蒙
    135-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探讨了短视频在文旅宣传中的应用,及其产生的多方面影响.通过对传播格局的转变、短视频与文旅产业的深度链接以及共赢策略的探索,揭示了短视频在提升文旅品牌知名度、增强游客体验以及推动文旅产品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指出了在短视频内容创新、传播策略和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挑战与机遇,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建议.

    短视频区域文旅文旅创新

    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策略研究

    孙佳鑫
    139-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产业结构的升级以及人才需求的紧迫性增加,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上面临一系列挑战和问题.文章从树立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发展定位,加强顶层设计融入"专创融合"机制,完善师资队伍结构提高实践能力,明确课程设置完善评价体系,加强跨学科交叉合作提高资源需求对接等五个方面提出策略,进而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育专创融合

    个性化教育理念下高校钢琴即兴伴奏课程的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徐潇
    142-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个性化教育理念为视角,针对高校钢琴即兴伴奏课程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创新构建高校钢琴即兴伴奏课程的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生个性化需求和特点,建立学生信息数据库,进行个性化培养方案设计,建立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评价指标体系和个性化的教学平台,以期培养出具有综合能力的音乐人才,为我国的音乐创新之路贡献力量.

    钢琴即兴伴奏高校教学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