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哈尔滨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哈尔滨学院学报
哈尔滨学院学报

胡永昌

月刊

1004-5856

xuebao0451@vip.163.com

0451-86649367

150086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兴大道109号

哈尔滨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Harbin University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集中反映本校教师的科研成果,传播理论信息,沟通学术见解,推动科学研究和教育改革,繁荣科学文化。本刊在办刊中体现学术性、高校性、师范性和地方性特点的同时,注重理论前沿性和实践的结合。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葬之以礼:甘肃天祝县慕容智墓中原化因素分析

    谢天义
    102-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唐代是我国一个极其重要的历史时期,政权并立、人口迁徙、民族交流,共同促进了唐代的文化变迁与民族融合.相较人居建筑、宗教祠庙、手工业遗迹等遗存,墓葬资料往往能被相对完整的保留下来,成为人们审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辅助材料.文章以吐谷浑喜王慕容智墓为研究对象,运用文化因素分析法,分析该墓葬中的中原化因素,对其壁画内容、随葬物品等与同时期的唐代墓葬进行同类比对,再现多元文化交流下的多民族一体化.

    慕容智墓中原化文化认同族属

    商榷文中的评价资源及礼貌机制

    孙娟娟
    107-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商榷文是一类对其他作者或文章表达反对立场的学术体裁.分析来自CSSCI和核心期刊的语言学领域商榷文,发现四种(不)礼貌策略:按频率降序排列依次为非公开批评、公开非缓和性批评、公开缓和性批评和认可/赞扬.高频评价资源配置类型,包括非公开批评中的"欣赏+对话收缩+无明显提升或降低/提升级差""欣赏+对话扩展+提升级差",公开缓和性批评中的"欣赏+对话扩展+无明显提升或降低/降低/提升级差""欣赏+对话收缩+降低级差"以及认可/赞扬中的"欣赏+自言+提升级差",表明评价者努力缓和对被评价者的面子造成的威胁.然而,公开非缓和性批评中的"欣赏+对话收缩/自言+无明显提升或降低级差"和判断资源则揭示了部分评价者牺牲交际凸显个人学术观点的做法.将具有契合点的评价系统和(不)礼貌理论结合起来实现理论互证,对于丰富评价系统和(不)礼貌研究的理论框架、开展有效的学术对话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冲突类文章评价(不)礼貌

    英语阅读中词义推测策略的教学研究

    张娜娜
    112-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词义推测策略是依靠阅读间接或附带习得词汇过程中至关重要的方法.文章通过有关推测词义策略的直接词汇教学,探讨教学对二语词义推测能力的影响.研究以75 名英语专业一年级本科生为实验对象,并将其分为控制组和实验组.经过对实验组的相关教学,比较实验组与控制组以及实验组内的词义推测能力,结果显示:(1)在教学干预后的实验组推测词义的均值显著高于控制组;(2)教学干预后实验组推测词义的均值显著高于干预前的均值.结果表明,推测词义策略的直接词汇教学有助于大学英语学习者阅读中推测词义的能力提高.

    直接词汇教学词义推测策略

    模因论视阈下纪录片字幕翻译研究——以Amazing China为例

    梁琪
    117-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模因论视阈下研究字幕翻译,文章选取Amazing China(美丽中国)系列英语纪录片中数例英汉双语字幕作为案例加以分析,运用描述分析法,将模因复制的四个阶段应用于字幕翻译过程,着重研究其文化翻译,进而探讨并提出模因论视阈下应对字幕翻译中文化差异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

    模因论纪录片字幕翻译文化差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视化"发展的现实困境与应对策略研究

    林芳
    123-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可视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发展的重要趋势.引入"可视化"发展理念与技术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优化育人氛围、创新话语体系并丰富教育客体感官体验.现阶段,"可视化"发展理念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仍存在"异质输出""媒介依赖""工具异化"等现实困境,一定程度上弱化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引领力.对此,应进一步推动人与技术的耦合发展、促进教育虚实空间的交互演进,在建构"可视化"发展共识的同时突出思想政治教育人文色彩,切实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可视化"发展质量.

    思想政治教育数字技术"可视化"发展高校

    智媒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场景化应用路径研究

    罗志鹏马超
    128-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智媒时代,场景化应用改变了信息受众的认知方式,推动了思政教育的数字化升级.智媒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场景化应用是一条秉持以人为本原则、糅合微叙事与日常叙事手段、采用全觉传播方法的教育进路.在场景化应用实践过程中,其叙事的离散性、传播的娱乐性和技术的异化性对思政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挑战.对此,高校思政教育主体应当在凝聚价值共识、密切师生关系的同时加强人机协作,促进人文价值与工具理性的统一,推动智媒时代思政教育的高质量、科学化发展.

    智媒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场景化

    立德树人下高校思政课建设优化路径研究

    邱梅
    133-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全面落实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了基本遵循,对推进高校思政课建设具有重要的方向引领、思想引领和行为引领的作用.高校思政课是筑牢大学生政治信仰、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增强大学生反渗防变能力的核心课程,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政课的发展环境和整体生态都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因此思政课的师资队伍和教学改革都应守正创新,在立德树人价值导向下实现高校思政课内涵式发展,不断推动高校思政课建设的现代化和信息化.

    立德树人思政课价值导向

    积极组织行为学视角下情绪管理对高校体育人力资源管理的增值研究

    江波陶宏军
    137-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多元化与多样化发展态势下,在体育强国战略中,高校体育高质量发展迎来了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高校体育人力资源管理是关系到学校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而情绪管理则是影响高校体育教师工作效率、团队合作与组织绩效的关键因素.因此,文章以情绪管理为视角,通过激发体育教师的积极情绪来优化高校体育的管理工作、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效果、助力体育部门构建高绩效组织,探讨高校体育人力资源管理的增值研究,以期为我国高校体育管理及未来发展带来积极的参考意见.

    高校体育情绪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生物科学教学中传染病防控意识培养的策略研究

    徐高骁李法磊沈后玲
    142-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给社会经济、政治稳定和人类健康等方面造成严重的影响.生物科学专业学生熟悉生物学基本知识和生物学科发展前沿,在重大疫情暴发时,本应是防疫意识较强的一类人员,可是部分生物科学专业学生表现出缺乏传染病的防控意识.因此,提升生物科学专业学生公共卫生安全素养,培养其传染病防护意识,将其打造成具备防疫能力的大学生主力军意义重大.文章阐述了传染病防控意识培养的必要性及在生物科学教学中的独特优势、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对策略,以期为一线教师开展传染病防控意识培养提供参考.

    生物科学传染病防控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