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哈尔滨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哈尔滨医药
哈尔滨市医学会
哈尔滨医药

哈尔滨市医学会

张叶萍

双月刊

1001-8131

zyp-yxh@163.com

0451-83080757

150076

哈尔滨市道里区民安街12号

哈尔滨医药/Journal Harbin Medical Journal
查看更多>>本刊是面向全国征文和发行的一本医学科技杂志,本刊设有述评、专家论坛、医药卫生、策略探讨、论著、综述、讲座、病例、报告、临床病理讨论、国内外学术动态、疑难病例析评、临床医学影像、继续教育园地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超声微泡介导的miR-21和miR-126克服紫杉醇耐药乳腺癌的实验研究

    翁沛华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miR-21和miR-126对乳腺癌紫杉醇耐药的影响.方法 选择乳腺癌耐药细胞建立的乳腺癌皮下移植瘤模型 50 只作为研究对象,制备载miR-21和miR-126的超声微泡,随机分为对照组、空微泡组、miR-21微泡组、miR-126 微泡组以及联合组,每组 10 只,观察各组小鼠肿瘤生长情况,绘制肿瘤生长曲线并计算抑瘤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肿瘤组织miR-21 和miR-126 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肿瘤组织中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P-糖蛋白(P-gp)及多药耐药相关蛋白 1(MRP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及空泡组相比较,miR-21微泡组和联合组miR-21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0.05),miR-126微泡组和联合miR-126mRNA表达水平明显上调(P<0.05),对照组和空泡组肿瘤体积持续增加,与对照组和空泡组相比,联合组对肿瘤的肿瘤体积和肿瘤质量最小,体积抑瘤率和质量抑瘤率最高(P<0.05),miR-21 微泡组和miR-126 微泡组的抑制作用次之(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联合组BCRP、P-gp及MRP1 阳性率分别为 20.00%、10.00%和20.00%,均明显低于miR-126 微泡组和miR-21 微泡组(P<0.05).结论 miR-21 和miR-126 联合干预对乳腺癌耐紫杉醇小鼠皮下移植瘤生长具有协同抑制效应,为克服紫杉醇耐药乳腺癌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及靶标.

    乳腺癌耐药超声微泡miR-21miR-126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联合甲强龙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效果观察

    叶文浪
    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联合甲强龙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效果;方法 选取 72 例AE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BiPAP治疗,观察组联合甲强龙治疗,比较临床疗效,呼吸功能、肺功能、血气水平、炎症因子水平;结果 观察组疗效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RR、HR、MAP、PaO2、PaCO2、SaO2、FEV1、FVC、FEV1/FVC、PCT、CRP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RR、HR、MAP、PaO2、PaCO2、SaO2、FEV1、FVC、FEV1/FVC、PCT、CRP指标水平均显著改善,且治疗后观察组呼吸功能、肺功能、血气水平、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联合甲强龙治疗AE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抑制气道和肺部炎症水平,改善患者肺功能,加速患者康复,值得推广.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甲强龙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

    Bevacizumab药物的毒性评估与安全性实验研究

    娄人介
    8-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讨药物毒性评估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化学结构的修改来降低药物的毒性.文章详细介绍了一项针对抗癌药物(Bevacizumab)的毒性评估实验.实验采用了动物模型和细胞培养两种方法,以全面评估"Bevacizumab"的安全性.实验结果显示,"Bevacizumab"在高剂量或高浓度下对大鼠和人体肝细胞培养系均显示出一定的毒性.建议在进一步的药物开发中,对药品进行化学结构的优化,以降低其潜在的毒性风险.这一研究不仅为药品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了重要的安全性数据,也为药物毒性评估提供了一个综合性的实验模型.

    药物毒性评估安全性

    5mm球囊预扩张治疗颈动脉重度狭窄的可行性分析

    凌端强侯国欣刘磊
    1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 5mm球囊预扩张治疗颈动脉重度狭窄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 83 例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球囊扩张+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根据预扩张球囊直径,将患者分为A、B两组,A组使用 4mm球囊(43 例),B组使用5mm球囊(40 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血流动力[狭窄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最低血流速度(EDV)]、内皮功能[内皮素(ET-1)、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围手术期并发症、预后差异.结果 两组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残余狭窄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1d,两组PSV、EDV均较同组术前下降,且B组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WF、ET-1 较同组术前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及预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 5mm球囊预扩张后行支架介入治疗可有效改善颈动脉重度狭窄患者的狭窄动脉,狭窄残余率较常规 4mm更低,血流动力改善更佳,同时内皮功能及安全性表现无明显差异,有较高临床可行性.

    球囊预扩张治疗颈动脉重度狭窄狭窄残余率血流动力内皮功能围手术期并发症预后

    血清AFP、β-hCG、uE3联合miR-146a-5p检测对孕中期唐氏综合征的筛查价值分析

    龚茜倩
    14-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甲胎蛋白(AFP)、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游离雌三醇(uE3)、微小RNA-146a-5p(miR-146a-5p)联合筛查孕中期唐氏综合征的效果.方法 将行唐氏综合征筛查结果为阳性的孕中期孕妇 53 例纳入观察组,另把同时进行体检的健康孕中期孕妇64例纳入对照组,采集两组入院时的静脉血,检测对比其AFP、β-hCG、uE3、miR-146a-5p差异;另描绘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AFP、β-hCG、uE3、miR-146a-5p联合检测筛查唐氏综合征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AFP为(20.53±2.81)μg/L、uE3 为(1.46±0.34)ng/mL,低于对照组的(46.79±4.57)μg/L,(3.49±0.50)ng/mL,β-hCG为(6.77±1.54)μg/L、miR-146a-5p为(3.24±0.67),高于对照组的(3.15±0.63)μg/L、(1.25±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结果显示:AFP、β-hCG、uE3、miR-146a-5p联合检测筛查唐氏综合征的曲线下面积(AUC)为 0.907(95%CI:0.848~0.967),高于单独筛查的0.740(95%CI:0.650~0.830)、0.844(95%CI:0.767~0.921)、0.822(95%CI:0.746-0.899)、0.839(95%CI:0.754~0.923).结论 AFP、β-hCG、uE3 联合miR-146a-5p能够有效筛查出孕中期唐氏综合征,有较高的价值.

    唐氏综合征孕中期甲胎蛋白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孕产妇孕早、中、晚期D-二聚体、凝血四项指标检验结果及临床意义分析

    张莹云
    17-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孕产妇孕早、中、晚期D-二聚体、凝血四项指标检验结果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分娩的 247 例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入选产妇孕期并根据孕期分为孕早期组(67 例)、孕中期组(81 例)、孕晚期组(99 例),纳入同期 50 例于院内体检的健康非妊娠女性作为对照组.比较四组D-二聚体、凝血四项指标[纤维蛋白原、凝血活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原时间(PT)]检验结果,分析孕产妇孕早、中、晚期D-二聚体、凝血四项指标检验结果及临床意义.结果 孕晚期组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高于孕早期组、孕中期组,孕中期组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高于孕早期组,三组均高于对照组;孕晚期组TT、APTT、PT低于孕早期组、孕中期组,孕中期组TT、APTT、PT低于孕早期组,三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39.341、90.144、73.226、32.676、93.263,P 均<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检验结果显示,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与孕期进展呈正相关(r=0.898、0.679,P 均<0.05);TT、APTT、PT与孕期进展呈负相关(r=0.649、0.497、0.693,P 均<0.05).结论 孕产妇孕早、中、晚期D-二聚体、凝血四项指标检验结果差异较大,定期对孕产妇进行检测,可以有效监测不同孕期的凝血功能状况,全面预警凝血功能障碍及中晚期妊娠妇女患上深静脉血栓的风险.

    孕产妇孕期D-二聚体凝血功能

    比较宫腔镜电切术开窗后切除与直接切除对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生育功能的影响

    吴阿莉
    20-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浅析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给予宫腔镜电切术开窗后切除与直接切除治疗对其生育功能的影响.方法 拟从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 110 例开展研究,运用完全随机化法设计对照组及实验组各 55 例,对照组予以宫腔镜电切术的直接切除法(简写:直接切除法),实验组予以宫腔镜电切术的开窗后切除法(简写:开窗切除法);比较两组卵巢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宫腔的粘连发生率以及妊娠状况.结果 术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卵巢功能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 1、3以及6 个月宫腔的粘连发生率为 9.09%、3.64%以及0.00%,较之对照组的 23.64%、14.55%以及 9.09%更低(P<0.05).实验组术后 12 个月宫腔的粘连发生率是 0.00%低于对照组的 3.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妊娠率是 58.18%,较之对照组的 32.73%更高,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3.64%,低于对照组 14.55%(P<0.05).实验组术后首次妊娠时间(15.82±3.48)个月,与对照组(16.13±3.45)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给予宫腔镜电切术开窗后切除较直接切除效果更佳,有效提高其生育功能,使得并发症发生率得以下降,利于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子宫黏膜下肌瘤宫腔镜电切术开窗切除直接切除生育功能

    催产素与卡孕栓联合使用对顺产后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

    张丝妮
    23-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催产素与卡孕栓联合使用对顺产后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 120 例顺产后产后出血产妇分为对照 1 组、对照 2 组、实验组,对照 1 组仅给予催产素治疗,对照 2 组仅给予卡孕栓治疗,实验组给予催产素与卡孕栓联合治疗,比较三组产妇出血量、止血时间、止血效果、凝血因子水平、不良反应.结果 三组产妇产后出血量及止血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产妇较对照1组、对照 2 组产妇产后出血量显著减少,止血时间显著缩短(P<0.05).三组产妇止血效果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产妇止血效果总有效率为 97.50%较对照 1 组(65.00%)、对照 2 组(62.50%)显著提高(P<0.05).治疗前三组产妇凝血因子Ⅶ、FIB、PTT、PT及PLT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三组产妇凝血因子Ⅶ、FIB、PTT、PT及PLT水平均显著改善,且治疗后实验组产妇凝血因子Ⅶ、FIB、PTT、PT及PLT水平较对照 1 组、对照2组产妇改善更显著(P<0.05).实验组、对照 1 组、对照 2 组产妇服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 10.00%、20.00%、17.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催产素与卡孕栓联合治疗产妇顺产后产后出血起到协同机制的作用,相互补充效果显著,可改善产妇凝血功能,缩短止血时间,安全性好,值得推广.

    催产素卡孕栓顺产产后出血

    血清CEA、CA125、AFP与慢性乙型肝炎病情的相关性

    侯亚骆焕
    26-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癌胚抗原(Serum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甲胎蛋白(Alpha Feto Protein,AFP)与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病情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CHB患者 78 例,结合其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n=26)、中度组(n=26)及重度组(n=26),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 26例为对照组.所有人员均进行血清CEA、CA125、AFP水平检测,记录患者肝肾功能并分析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分析血清CEA、CA125、AFP的阳性检出率,并对比各组之间的血清CEA、CA125、AFP水平及MELD评分,分析相关性.结果 重度组血清CEA阳性检出率 3.85%(1/26)、CA125 阳性检出率 7.69%(2/26)与中度组 3.85%(1/26)、7.69%(2/26)、轻度组3.85%(1/26)、3.85%(1/2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AFP阳性检出率 50.00%(13/26)较中度组 26.92%(7/26)、轻度组 19.23%(5/26)高(P<0.05);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对照组血清CEA、CA125 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AFP水平、MELD评分较高(P<0.05);Pearson分析显示,血清AFP水平(r=0.658,r=0.671)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MELD评分、病情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 血清AFP水平会随着CHB患者病情加重而逐渐提高,且AFP水平与CHB的病情程度呈正相关.

    慢性乙型肝炎血清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25甲胎蛋白

    甘氨酸茶碱钠缓释片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效果及对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

    许为钊
    29-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甘氨酸茶碱钠缓释片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效果及对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择哮喘患者 100 例,作为研究样本.采用系统分配法将患者划分为两组(观察组50 例,对照组 50 例).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加甘氨酸茶碱钠缓释片,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对比了解甘氨酸茶碱钠缓释片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6.00%)比对照组(82.00%)更高(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对照组更短(P<0.05).干预后观察组肺功能指标明显比对照组更优(P<0.05).干预后观察组炎症因子比对照组更优(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氧化应激指标比对照组更优(P<0.05).结论 甘氨酸茶碱钠缓释片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效果显著,降低患者炎症因子,改善肺功能,优化氧化应激指标.

    甘氨酸茶碱钠缓释片支气管哮喘氧化应激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