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郑州大学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郑州大学

辛世俊

双月刊

1671-6825

jzzums@zzu.edu.cn

0371-66658056,67781729

450001

郑州市科学大道100号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Medic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57年,主要反映以本校为主的科研、医疗、教学的新成果、新技术、新经验,报道国内外医学新动态,设有系列研究、论著、调查报告、技术方法、临床经验交流、病例报告、摘要、专题讲座、特约综述、医学卫生知识、护理体会、中西医结合等栏目,为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百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经会阴超声测量宫颈长度及宫颈前角对孕期经阴道宫颈环扎术后早产的预测价值

    丁苗苗栗河莉郭瑞霞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经会阴超声测量宫颈长度(CL)及宫颈前角(ACA)对孕期经阴道宫颈环扎术后早产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21 年1 月至2022 年6 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为宫颈机能不全而行经阴道宫颈环扎术的单胎妊娠孕妇189 例,环扎术前24h内行经会阴超声检查,测量CL及ACA.以CL和ACA为自变量,以是否早产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构建联合预测模型.绘制ROC曲线,分析环扎术前CL、ACA及两者联合对早产的预测价值.结果:189 例中,早产67 例(35.4%).早产组CL小于非早产组[27.00(15.00,34.00)mm vs 32.00(28.75,36.25)mm],ACA大于非早产组[(120.13±11.47)° vs(103.52±17.44)°](P均<0.05).CL、ACA及两者联合预测环扎术后早产的AUC(95%CI)分别为0.679(0.596~0.762)、0.792(0.727~0.856)、0.813(0.749~0.877),ACA及CL联合ACA的AUC大于CL(P<0.05).结论:经会阴超声测量ACA可辅助CL预测孕期经阴道宫颈环扎术后早产的发生.

    宫颈长度宫颈前角早产经阴道宫颈环扎术

    因宫颈机能不全行孕期经阴道宫颈环扎术孕妇妊娠结局影响因素分析

    周艳梁婷郭瑞霞赵先兰...
    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因宫颈机能不全行孕期经阴道宫颈环扎术(TVC)的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6 年1 月至2022 年12 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28 例因宫颈机能不全行孕期TVC的孕妇,以分娩孕周≥28 周且新生儿存活为成功标准,260 例成功,68 例失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TVC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既往孕中期自然流产和(或)早产次数、辅助生殖助孕史、术后并发症是TVC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OR(95%CI)分别为 1.110(1.040~1.185)、1.519(1.027~2.248)、0.436(0.214~0.891)和4.711(1.544~14.372).结论:年龄、既往孕中期自然流产和(或)早产次数、辅助生殖助孕史、术后并发症是单胎孕期TVC疗效的影响因素.

    经阴道宫颈环扎术宫颈机能不全影响因素妊娠结局

    二次宫颈锥形切除或广泛宫颈切除术后并行宫颈环扎的患者妊娠结局分析

    常蕾邱洛洁陈梦玉吴凤玲...
    9-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二次宫颈锥形切除或广泛宫颈切除术后患者的妊娠结局.方法:选取2012 年9 月至2022 年12 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二次宫颈锥形切除或广泛宫颈切除术后并行宫颈环扎的单胎妊娠孕妇 26 例,分析其妊娠结局.结果:26 例手术过程均顺利,无一例中转开腹.11 例妊娠,其中 6 例足月剖宫产,2 例早产,3 例流产.非妊娠组与妊娠组之间年龄、出血量、宫颈切除体积及宫颈切除高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切除体积>4 cm3 者中,足月产率(1/3)低于≤4 cm3 者(5/8).术后至妊娠的间隔时间≤12 个月者中,足月产率(1/4)小于>12 个月者(5/7).结论:减少宫颈切除体积和手术后延迟妊娠可以改善二次宫颈锥形切除或广泛宫颈切除术后的妊娠结局.

    二次宫颈锥形切除术广泛宫颈切除术宫颈机能不全妊娠结局

    预防性McDonald术对宫颈纵隔切开术后宫颈机能不全的治疗效果

    毛萌刘亚娜付翰林王倩...
    1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预防性宫颈环扎术对宫颈纵隔切开术后宫颈机能不全(CIC)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 2012年9 月至2022 年12 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预防性McDonald术的宫颈纵隔切开术后CIC的患者共 20 例(纵隔组),均为单胎妊娠.从同时间段在该院行预防性McDonald术的非子宫畸形单胎妊娠的CIC患者中,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最近邻匹配法,1∶1 匹配)选取20 例(非畸形组).比较两组的疗效,包括妊娠结局、分娩方式及新生儿情况等.结果: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纵隔组和非畸形组的活产率分别为15/20 和18/20,低出生体重儿率分别为 6/15 和 5/1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纵隔组的足月产率(25%)低于非畸形组(60%,P<0.05).结论:预防性McDonald术对宫颈纵隔切开术后CIC患者是可行的,宫颈纵隔切开术后和非子宫畸形的CIC患者预防性McDonald术的疗效无明显差异.

    宫颈纵隔切开术宫颈机能不全预防性McDonald术

    circPDE3B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郑钊洋王献增张曼陈双双...
    16-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circPDE3B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组织中的表达及对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收集ESCC及相应癌旁正常食管组织各30 例,采用qRT-PCR法检测circPDE3B的表达.将KYSE150 细胞分组,分别转染si-NC、si-circPDE3B#1、si-circPDE3B#1 + inhibitor NC、si-circPDE3B#1 + miR-1294 inhibitor.采用CCK-8 法、克隆形成实验、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克隆形成、迁移和侵袭能力.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circPDE3B和miR-1294 的靶向关系.结果:ESCC组织中circPDE3B的表达高于癌旁正常食管组织(P<0.05).与si-NC组比较,si-circPDE3B#1 和si-circPDE3B#1 + inhibitor NC组KYSE150 细胞增殖抑制,克隆形成数、迁移细胞数和侵袭细胞数减少,划痕愈合率降低(P<0.05);miR-1294 inhibitor可部分逆转以上变化(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结果显示circPDE3B和miR-1294 mimic存在靶向关系.结论:ESCC中circPDE3B的表达上调,circPDE3B可能通过竞争性结合miR-1294 影响 ESCC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

    circPDE3BmiR-1294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细胞迁移细胞侵袭

    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对帕金森病伴脑小血管病患者认知障碍的预测价值

    宋晓贇杨改清张晓艺
    2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对帕金森病(PD)伴脑小血管病(CSVD)患者认知障碍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5 例PD伴CSVD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测定血清25-(OH)D3、胱抑素C(Cys-C)、同型半胱氨酸(Hcy)等指标,同时记录基线资料及MoCA评分.根据MoCA评分,将患者分为非认知障碍组(65 例)和认知障碍组(60 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评估各指标对患者认知障碍的预测价值.结果:Cys-C(OR =4.714,95%CI为 2.456~9.047)是患者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受教育程度[高中及中专:OR =0.004,95%CI为 0.000~0.194;大专及以上:OR =0.002,95%CI为0.000~0.081]和25-(OH)D3(OR =0.237,95%CI为0.126~0.447)是患者认知功能的保护因素.血清25-(OH)D3 和Cys-C预测PD伴CSVD患者发生认知障碍的截断值分别为 10.38 μg/L和 0.96 mg/L.建立 25-(OH)D3 预测PD伴CSVD患者发生认知障碍的模型(AUC =0.934,95%CI为0.886~0.983,P<0.001),其敏感度86.7%,特异度98.5%.25-(OH)D3 模型预测 PD伴 CSVD患者认知障碍的 AUC大于 25-(OH)D3、Cys-C(P<0.001);而25-(OH)D3 与Cys-C的预测效果相似(P =0.129).结论:血清25-(OH)D3 水平可能会成为预测PD伴CSVD患者发生认知障碍的一种便捷的指标.

    帕金森病脑小血管病认知障碍25-羟维生素D3

    基于健康体检数据的结直肠息肉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与评估

    李姣艳陈静锋闫肃王佑翔...
    26-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结直肠息肉的影响因素并构建早期风险预测模型.方法:收集2016 年11 月至2021 年10 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同时进行结肠镜检查和血常规、生化指标检查的4 997 名受检者资料,包括22 项指标,使用最小绝对收缩选择算子(LASSO)进行特征变量筛选.按7∶3 随机分组,在训练集中采用得到的最优变量构建梯度提升(Catboost)、支持向量机(SVM)、Logistic回归(LR)预测模型,在测试集中进行验证.采用χ2检验比较3 种模型的准确率,进一步通过净重新分类指数(NRI)、综合判别改善指数(IDI)、ROC 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模型的预测性能,并对纳入因素进行重要性评估.结果:LASSO回归得到性别、年龄、腰围(WC)、尿素(BU)、总蛋白(TP)、肾小球滤过率(GFR)、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TyG)等7 项特征变量,基于该7 项特征变量构建的SVM、Catboost模型的准确率优于LR模型(P<0.05).SVM、Catboost、LR模型测试集的AUC(95%CI)分别为0.760(0.736~0.784)、0.766(0.742~0.790)和 0.676(0.649~0.703).进一步评估显示SVM模型预测效果最优,Catboost次之,LR 最差(SVM vs Catboost/LR:NRI>0,IDI>0,P<0.05;Catboost vs LR:NRI>0,IDI>0,P<0.001).特征重要性评估显示年龄的重要性最大,其次是WC.结论:基于性别、年龄、WC、BU、TP、GFR、TyG构建的SVM模型具备较好的预测价值.该预测模型的建立可对健康体检人群进行危险分层,有助于尽早发现结直肠癌早期病变.

    结直肠息肉健康体检数据风险预测模型

    肝功能指标与吉兰-巴雷综合征短期预后的关联性

    王亚婷郭俊爽杨凡董蕊蕊...
    3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肝功能指标与吉兰-巴雷综合征(GBS)短期预后的关联性.方法:选择 2019 年 9 月至 2021年12 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209 例GBS患者,以出院时Hughes功能分级量表(HFGS)评分判定,113例预后良好(HFGS评分≤3),96 例预后不良(HFGS评分>3).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肝功能指标与预后的关系,利用ROC曲线、净重新分类指数(NRI)和综合判别改善指数(IDI)评估肝功能指标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R)的预后预测效能.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肝功能指标AGR与GBS短期预后存在关联,OR(95%CI)为0.414(0.179~0.958).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入院HFGS评分、AGR及两者联合预测GBS短期预后的AUC(95%CI)分别为0.808(0.748~0.867)、0.671(0.597~0.744)、0.847(0.793~0.900),两者联合大于入院HFGS评分和AGR(P<0.05).两者联合相较于入院HFGS评分、AGR,NRI(95%CI)分别为 0.009(-0.008~0.026)、0.636(0.475~0.797),IDI(95%CI)分别为0.025(0.006~0.045)、0.328(0.269~0.387).结论:入院AGR对GBS短期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联合入院HFGS评分,可以提高预测效能.

    吉兰-巴雷综合征短期预后肝功能白蛋白球蛋白比值

    富含萝卜硫素的西兰花提取物对小鼠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活化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王政申春一黄建敏刘金燕...
    35-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富含萝卜硫素(SFN)的西兰花提取物对小鼠肠道菌群及外周血CD8+ T淋巴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将15 只C57BL/6N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CON)组、阴性对照(NC)组和SFN组,每组5 只小鼠,分别给予蒸馏水、不含SFN的西兰花提取物、含0.3 g/L SFN的西兰花提取物125 μL灌胃,连续4 周.每2d测量1 次体重.实验结束前采集小鼠外周血检测活化的CD8+ T淋巴细胞百分比以及CD8+ T淋巴细胞中IL-2、TNF-α的含量.收集小鼠粪便,进行肠道菌群分析.结果:3 组小鼠不同时间点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NF组小鼠外周血活化的CD8+ T淋巴细胞百分比、CD8+T淋巴细胞中IL-2 和TNF-α含量高于CON组和NC组(P<0.05).3组小鼠肠道菌群组成存在差异,SFN组小鼠肠道中疣微菌门及阿克曼菌属的相对丰度高于CON组和NC组(P<0.05).肠道中阿克曼菌属的相对丰度与CD8+ T淋巴细胞中IL-2 和TNF-α含量呈正相关(r =0.934 和0.664,P<0.05).结论:长期连续服用富含SFN的西兰花提取物能增加小鼠肠道中阿克曼菌属等有益菌的丰度,同时可增强外周血CD8+ T淋巴细胞的功能.

    萝卜硫素肠道菌群CD8+T淋巴细胞小鼠

    聚多巴胺仿生法制备的聚己内酯螺钉羟基磷灰石涂层对兔前交叉韧带重建后骨整合的影响

    任铖真毕方刚王志远王亚飞...
    40-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利用聚多巴胺仿生法在聚己内酯(PCL)螺钉表面制备羟基磷灰石(HA)涂层,评价其对前交叉韧带重建后骨整合的影响.方法:通过3D打印设计制作多孔PCL螺钉,利用聚多巴胺仿生法制备HA涂层.选取20只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于双侧后肢建立前交叉韧带重建模型,左右侧随机植入含HA涂层(实验组)及不含HA涂层的(对照组)PCL螺钉,术后6、12 周分别处死 10 只,取膝关节,制备股骨-前交叉韧带-胫骨复合物标本,通过Masson染色、Micro-CT检测、生物力学测试评价螺钉与骨组织界面的骨整合情况.结果:Masson染色结果示术后6、12 周两组螺钉周围均有较多新生骨小梁形成并向螺钉孔隙内生长,但实验组新生骨小梁的量和深度均优于对照组.Micro-CT示术后6、12 周两组螺钉界面骨隧道内新生骨逐渐增加,且实验组周围新生骨量多于对照组.与术后6 周相比,两组术后12 周骨体积分数、骨小梁数量、骨密度均升高,骨小梁分离率降低;术后6、12 周,实验组以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6、12 周实验组最大拉力峰值均高于对照组[(39.98±5.32)N vs(27.46±6.95)N,(62.64±8.76)N vs(50.15±6.48)N](P<0.05).结论:聚多巴胺仿生法制备的PCL螺钉的HA涂层能够促进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骨整合,提高界面螺钉生物力学稳定性.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羟基磷灰石涂层聚多巴胺仿生法骨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