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科学评价施用生物炭12 a后潮土理化特性及小麦产量的变化,以期为华北潮土农田生物炭科学施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华北小麦-玉米轮作典型潮土农田设置BC0(0 t·hm-2)、BC1(2.25 t·hm-2)、BC2(6.75 t·hm-2)和 BC3(11.25 t·hm-2)4个秸秆生物炭处理,在施用12 a后,系统分析2022-2023年土壤孔隙度、田间持水量、土壤容积质量、土壤有机碳含量、土壤全氮含量和团聚体稳定性及小麦产量等指标.[结果]长期施用生物炭对土壤理化性质有较大影响.与BC0相比,BC1、BC2和BC3处理土壤总孔隙度提高了6.82%、20.45%和27.27%,毛管孔隙度提高了4.55%、9.09%和22.73%,通气孔隙度提高了4.35%、26.09%和30.43%,田间持水量显著提高了14.57%、43.09%和80.11%,而土壤容积质量显著降低了7.14%、22.86%和32.86%.施用生物炭后,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土壤全氮含量及团聚体稳定性得到明显提高,其中,BC1、BC2和BC3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提高了 71.04%、206.00%和 130.16%,全氮含量提高了 8.46%、104.35%和 42.68%,平均质量直径提高了62.61%、118.28%和116.95%,几何平均直径提高了17.21%、19.86%和2.45%,大团聚体(R>0.25 mm)含量提高了2.00%、5.12%和2.12%,且均以BC2处理提升幅度最大.长期施用生物炭也显著提高了小麦籽粒产量,与BC0相比,BC1、BC2和BC3处理提高了5.93%、8.16%和12.49%.相关分析表明,小麦产量受团聚体稳定性和土壤肥力的影响较大,小麦产量与平均质量直径、土壤有机碳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大团聚体(R>0.25 mm)含量与有机碳含量、土壤全氮含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施用生物炭12 a后,土壤理化性质得到改善,进而起到提高土壤肥力和增加小麦籽粒产量的效果,并以生物炭用量6.75 t·hm-2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