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程水源

双月刊

1003-8078

xuebao@hgnc.edu.cn

0713-8621636

438000

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新港二路146号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Huanggang Normal University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湖北省教育厅主管,黄冈师范学院主办的文、理综合版学术理论期刊。1981年3月创刊,1989年7月公开发行。本刊创设了“文学艺术研究”、“鄂东文史研究”、“数学专题研究”等精品栏目。其中“数学专题研究”是《中国数学文摘》、美国权威期刊《数学评论》收录刊源,论文多次被其摘登,特色栏目“鄂东文史研究”的“黄麻起义研究”、“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研究”在若干方面填补了党史研究领域的空白。“苏东坡研究”业已成为影响及于海外的“苏学”研究常规论坛之一。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洪镇涛语感教学的意义及其启示

    顾之川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洪镇涛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语文教育家,他的语感教学理论及其实践在语文教育界广为人知,有口皆碑.他提出"变讲堂为学堂""变研究语言为学习语言",继承了夏丏尊、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等老一辈语文教育家的工具论思想,对当时语文教育盛行人文、忽视语言训练具有纠正时弊、拨乱反正的作用.镇涛先生给新时代教师教育的启示是:学高为师,享受语文人生;抓住根本,突出语言运用;立足课堂,提高育人智慧.

    洪镇涛语感教学语文教育家学习语言语言运用

    《京报副刊》与新诗传播

    王泽龙杨舒涵
    6-18页
    查看更多>>摘要:1920 年代中期的历史语境催生了《京报副刊》,尽管置身于新诗建设较为薄弱的阶段,《京报副刊》仍秉持"五四"传统,在新诗的建设、传播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直承"五四",新诗在语体上不断丰富,读者的阅读介入为新诗的合法性建设提供参照;新诗自身的变革要求不断推进副刊上新诗的形质探索,现实环境的剧烈变动带来创作主题的凸显、分化;新诗问题论辩则致力于纠正"五四"以来的创作、翻译、批评乱象,展现时人在重建新诗风气,重塑新诗秩序上的努力,充分显示了《京报副刊》所处时间点的过渡性以及作为一时期新诗公共言论空间的重要性.

    《京报副刊》新诗传播新诗创作新诗论辩

    论《在旷野里》的人物塑造与情感表达方式

    王霄霞
    19-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柳青的佚作《在旷野里》绘制了一幅层次分明的人物群像图.不论是正面人物,还是反面人物,抑或次要人物,柳青都写出他们的真实感觉,同时表达他对人情与人性的独到思考.柳青主要运用对话描写和心理描写等技巧塑造真实立体的人物,通过修辞性和介入性的方式来塑造一个心系国家与人民未来的作家形象.这不仅反映了柳青成熟的艺术表现力,而且从根本上体现了他勇于批判现实的能力与自觉承担作家责任的意识.

    柳青《在旷野里》人物塑造作家形象

    基于近代史料的黄梅戏源流问题重考

    江离
    26-34,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有近代史料仍支持黄梅戏的起源是湖北黄梅.基于"黄梅戏""采茶调""采茶戏""黄梅腔""黄梅调"等关键词,考查近代史料发现:"黄梅戏"一词最早见于 1921 年《宿松县志》;"采茶调"一词最早见于明代王云凤的诗,描绘的是陕西西安的民风,近代则最早见于 1918 年天津《益世报》;"采茶戏"最早出现在 1818 年嘉庆版《石门县志》;"黄梅腔"最早在 1935 年天津《北洋画报》中出现;"黄梅调"的新闻最早见于 1879 年《申报》.从相关史料可推断出,黄梅戏大约在 1875-1879 年传入安徽,名为"采茶小戏"或"黄梅戏"."黄梅调"最早于 1879 年开始在安庆城外表演,1918 年安庆城外始有戏园表演,1922年安庆城内始有戏班上演;"採茶戏"最早于 1887 年在江西九江城外上演.史料中关于黄梅戏的称呼多为"淫戏",屡遭禁演但屡禁不绝.相比安徽其他城市,安庆城是最早接纳黄梅戏之地.黄梅戏从安庆开始快速发展,逐渐摆脱过去乡村酬神模式,成为新的戏曲形式.

    黄梅戏源流近代史料

    河南方言"管"语义地图研究

    林艳彭蒙娟
    35-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河南方言的相关语料,在对"管"的功能与语义进行考察与描写的基础上,从认知语义学的角度确定"管"的语义衍生路径并梳理河南方言"管"的语义链.运用语义地图模型这一理论工具绘制河南方言"管"的语义地图.研究发现,河南方言"管"的语义引申呈现出基于形状相似、目的扩张、功能扩张、动作相似、能力发展、动作实现可能、处置强度变化、处置结果变化及语气变化结果的共性路径,符合隐喻和转喻两大认知机制.此外,对例外的语言现象进行了解释,语义地图的解析度体现了功能节点的细分度.

    "管"语义地图河南方言

    论政务新媒体语用表达模式的矛盾性

    赵庆龄
    44-51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十年来,中国已形成了全球最大的政务新媒体传播格局.政务新媒体语用表达模式呈现了与传统政务传播手段不同的诸多特征,即鲜明的"合意性"和"互动性",这两点特征使得政务新媒体语用表达模式呈现了显著的矛盾性.具体表现在三个层面:语用语境层面"政治性"和"娱乐性"的矛盾,语用主体上官方话语和民间话语权的矛盾,话语内容上新闻报道"客观性"和形象构建"宣传性"的矛盾.理想的政务新媒体语用表达模式应是:在语境构建上凸显"权威+亲和",在语用主体上强调官民融通的话语主体互动,话语内容上构建"信度+温度"的语用表达模式.

    政务新媒体语用表达模式矛盾性构建

    追寻东坡足迹,倾听苏子心声——《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联读教学探索

    童志国
    52-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念奴娇·赤壁怀古》与《赤壁赋》作为苏轼在豪放词和赋体散文领域的代表作,其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价值不容忽视.本研究采用比较式群文联读模式,对这两篇体裁各异但题材与创作背景相似的经典文学作品进行比较阅读教学.经过"感知性阅读—读出情感""理解性阅读—读出作者""思辨性阅读—读出发现"三个阶段的系列教学活动,旨在深度剖析苏轼作品中蕴含的深层心理意涵,解读苏子字里行间隐藏的心灵密码,从而实现对经典文本的持续创新解读与教学,达到使经典作品常读常新、教学方法常教常新的目标.

    《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感知性阅读理解性阅读思辨性阅读高阶思维

    基于教学评一体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与实施策略

    李继林
    58-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业设计与实施的质量是评价教学成效的关键指标,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要素.在当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实践中,存在着对"学"的主体性忽略、对"学"的全程性忽视、对"学"的差异性缺失以及对"评"的效能性丧失等问题.基于教学评价一体的理论框架,本研究以生为本,以目标为导向,以差异性为关键,提出紧扣单元目标,聚焦单元作业整体性;着眼全程陪伴,扩大作业辐射力;丰富作业形式,助力核心素养培养;优化多元评价,提升学生目标感等实施路径,旨在持续提升作业设计与实施的有效性.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教学评一体策略

    议题式教学在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素养中的运用——以高中思政课为例

    王基家王珊珊
    63-68页
    查看更多>>摘要:政治认同是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之首.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建议以议题式教学开展活动型课程,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议题式教学和学生政治认同素养的培养高度契合,能够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通过对大量文献整理归纳,结合在高中教育实践观察,分析当前高中思政课教学在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素养中存在的不足.从议题式教学的四条主线出发,寻求议题、情境、活动和任务四个要素在高中生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信念和政治行为形成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探讨各要素在培育高中生政治认同素养中的运用策略,以发挥议题式教学的重要价值,达到提升教学效果,起到铸魂育人的作用.

    政治认同素养议题式教学高中思政课

    论"两个确立"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逻辑理路

    蒋永强
    69-7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两个确立"作为党和国家治国理政的重要成果,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推动"两个确立"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有其必然的逻辑理路,具体表现在为何融、融什么、怎么融的逻辑架构中.从为何融入的视角看,需要从"两个确立"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先进价值方面,阐明融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两个确立"教育与高校思政课的内在契合方面,说明融入可行性和可能性.从融什么的视角看,核心在于将"两个确立"的基本内涵、生成逻辑、实践要求融入思政课.从怎么融的视角看,"两个确立"教育融入思政课既要坚持主导性与多样性、贯通性与融通性、阶段性与长期性相统一的基本原则,又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协同的重要方法.

    "两个确立"教育高校思政课融入逻辑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