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怀化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怀化学院学报
怀化学院学报

李伟迪

月刊

1671-9743

hhxyxbsk@163.com

0745-2851055

418008

湖南省怀化市迎丰东路612号

怀化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Huaihua University
查看更多>>《怀化学院学报》是怀化学院创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大16开本,160页,双月刊,国内统一刊号为CN43-1394/Z,国际标准刊号为ISSN1671-9743。现任编委会主任阳柏苏,主编阳柏苏博士、罗康隆教授(特聘);副主编、编辑部主任刘景慧副编审。《怀化学院学报》注重政治性、现实性、学术性、科学性、地方性,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在栏目设置上能推陈出新,开辟了“邓小平理论研究”、“地方文史研究”、“民族文化研究”等栏目,力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平我凸,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遴选刊发了大量有所创新、有所突破、立论科学、论证充分、学术价值高和现实意义重大的文章,发挥了作为地方性大学学术期刊其引领学术思潮和学术导向的作用。《怀化学院学报》先后与国内600余家期刊建立了交流关系,其中包括《香港中文大学学报》、《香港大学学报》、《香港浸会大学学报》。此外还与《新加坡理工大学学报》、德国《数学文摘》、美国《数学评论》、俄罗斯《文摘杂志》有密切的交往。有许多文章先后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中心的各刊物、《全国高校文科学报文摘》、《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科学院《中国数学文摘》、美国《数学评论》等权威刊物转载、摘录。《怀化学院报》是我国仅有被德国《数学文摘》收录的60多家学报之一。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经国务院新闻办、国家新闻出版署审核备案,《怀化学院学报》被《中国期刊网》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并被列入中国学术期刊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怀化学院学报》1989年被曾获湖南省新闻出版局期刊处、湖南省高校研究会颁发的质量优秀奖。1999年,在湖南省高校社会科学学报评比中获二等奖、在湖南省高校自自然科学学报评比中获二等奖,并获优秀栏目设计奖。2002年在湖南省高校学报评比中获二等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清代黔东南地区农业技术交流研究

    王永霞
    38-45页
    查看更多>>摘要:清雍正年间的改土归流为贵州黔东南地区的农业科技传播和交流提供了前提条件,大量移民迁入后与当地少数民族在农作物、农业科技、农业思想及文化上都存在互相交流学习的现象,黔东南地区的农业在这一时期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一方面,中原地区的生产技术传入苗疆地区;另一方面,苗侗民族特有的耕作技术也被继承发展.从农业史的角度研究改土归流后汉民与贵州苗侗人民的农业科技文化交流,为现今民族地区的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借鉴.

    清代黔东南农业技术交流

    乡镇社工站督导的角色实践

    姜萍朴光星
    46-51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全国各省乡镇社工站建设以来,督导成为推动乡镇社工服务发展的重要主体和其中的一个环节.以H市督导实践为例,基于角色分析视角,认为乡镇社工站督导面对不同主体产生角色期待差异,在实践过程中扮演着行业专家、评估考核"第三方"以及合作伙伴等角色,促使乡镇社工站督导存在与专业社工机构督导不同的行动与选择,具体体现在资源政策、机构管理和专业技能等层次.总结发现,由于多元主体介入、任务情境变化以及角色身份转换的影响,造成乡镇社工站督导面临一些困境.在此基础上,为利用督导身份和环节,建议从强化督导认识、丰富督导来源、完善督导内容以及评价监督机制等层次实现角色赋能,促进乡镇社工站建设.

    乡镇社工站督导实践角色分析

    "饭圈"文化的三维探析:资本逻辑生成·操控·治理路径

    邓琼云鄢梦瑶
    52-57页
    查看更多>>摘要:"饭圈"文化原本是粉丝创造的一种青年亚文化,在资本逻辑主导下逐渐演变成资本增殖的工具.资本沿着全球化扩展、文娱市场拓展、社交平台助推、流量明星打造的逻辑进路,不断推动"饭圈"文化对粉丝进行全方位、全过程、全周期的引诱和操控,在达到资本自身不断增殖的同时,也导致"饭圈"文化乱象丛生.因此,"饭圈"文化治理的关键,要从资本祛魅——平台规制——偶像审查——群体引导等方面进行综合施策,让其呈现良性发展态势.

    "饭圈"文化资本逻辑操控治理路径

    客家"拜契母"习俗与信仰

    陈丽娟钟庆禄
    58-64页
    查看更多>>摘要:客家"拜契母"习俗本质上是民间流传的一种转移命相的育儿民俗经验和信仰,是护佑孩子健康成长的一道心理防线.其形成源于客家人聚居地恶劣的生存环境和崇鬼尚巫的文化传统,反映了客家人养儿育女过程积极防范和化解风险与威胁的生存哲学与策略,以及客家人以鬼神信仰为中心的世界观,饱含了天下父母期盼儿女健康成长的真挚情感和美好心愿,具有普遍的民俗学意义.

    客家文化拜契母习俗育儿经验民间信仰

    仪式与形式——通道侗族芦笙衣的演变与转向

    成竹成雪敏
    65-72页
    查看更多>>摘要:芦笙衣,又名百鸟衣,为侗族传统的服饰之一,普遍出现在侗族的重大节日或者祭典仪式上,其中湖南通道、贵州黎平、广西三江的侗族芦笙衣最具代表性.通道侗族芦笙衣集多元文化之基因,以物化的形式成为侗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载体,承载着侗族的历史人文信息.多元文化与民族工艺的碰撞,文化基因与造物者意识形态的融合,铸就通道侗族芦笙衣丰富的审美意蕴及艺术特征,并深刻诠释了其文化形态特征和衍变特点.

    侗族芦笙衣演变与转向

    广西岑溪俍兵俍人民间文献的历史叙事与现实表达

    王丹唐晓涛
    73-80页
    查看更多>>摘要:明至清末广西岑溪地区的俍兵俍人完成了由俍僮身份向汉人身份的认同转化,是研究明清以来华南地区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经典个案.作为一个文化边缘群体,俍兵俍人的民间文献叙事在此过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俍兵俍人的英雄祖先叙事适当嵌入地方公共知识,从而增加祖先历史的权威性;其次,俍兵俍人的赋役制度套利叙事,凸显其立功、受田、耕守的程序正当性和合法性;最后,俍兵俍人的祖籍中原叙事,将自身与湖广、江南等华夏文明更为早熟的区域进行勾连与溯源,体现了文化身份的正统性.这些民间文献的历史叙事,体现了明清以来俍兵俍人这一边缘文化群体对"大一统"国家和中华文化、中华民族深层次认同的现实与自觉表达.

    岑溪俍兵俍人民间文献身份认同

    清代湘西不二门观音岩寺福田碑刻与寺院供养的历史考察

    陆群李时珍
    8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清代湘西不二门观音岩寺的福田碑刻内容多讲述置办福田的事情,为了解清代湘西不二门观音岩寺的日常供养情况提供了重要文献依据.其福田经济规模小,经营机制简拙,生产方式处于较为原始的自然经济状态,整体财力呈寡弱状态.不二门观音岩寺的福田经济是适应湘西特定自然地理和历史及人文环境的结果,其"自立""自养"的程度较高,有助于避免寺院经济受外界社会动荡而带来的脆弱性,这是湘西历史上佛教寺院能够保持良好社会适应力和较强社会参与力与影响力的根本原因.

    清代湘西福田碑刻寺院供养

    马克思生产伦理原则探赜——以《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为考察中心

    陈光洁
    89-9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作为根本的历史观和方法论,遵循从批判到建构的逻辑理路,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目的、生产手段以及生产形式的道德批判,建构了自己生产伦理的基本原则:以人为本——对生产者的道德关怀;利己与利他——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对生产过程的道义吁求.

    《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生产伦理道德批判

    1902年的"中国哲学"——聚焦中国哲学学科化历史起步的考察

    黄前程
    95-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1902年的"中国哲学"在哲学观念上有了重要的历史突进;在哲学研究上取得了重要学术成果;在哲学专门化、学科化发展上迈出了重要步伐.在此过程中,中国哲学初步认识到了自身讲求"实理"的民族特点,并开始构想一种"富于包容性"的哲学概念.这是当代中国哲学参与世界哲学合作共建和实施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可贵财富.它为我们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启发性示例.

    中国哲学学科化自主知识体系构建

    论龙膺的行旅诗

    唐亚飞
    101-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龙膺在晚明文学史上享有一定的声望,其创作的行旅诗别具特色.龙膺行旅诗的内容关注民生、描写驿道风景、歌颂先贤、怀亲思友.在艺术特色上,龙膺行旅诗中的部分古诗颇具玄言诗之风,其古诗在细节刻画方面有较深的造诣.此外,龙膺古体、近体诗大都具有浓郁的抒怀.思想内涵方面,龙膺的行旅诗融汇儒、释、道三家思想,并吸收公安派的诗学思想,使其具有不拘格套、独抒性灵的诗歌特征.

    行旅诗内容艺术特色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