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黄河之声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黄河之声
黄河之声

刘文科

半月刊

1810-2980

lwk_9913@sina.com;china_9913@china.com.cn

0351-4032548;13520551050

030073

山西省太原市狞泽大街378号

黄河之声/Journal Huang He Zhi Sheng
查看更多>>《黄河之声》杂志1958年创刊,以“关注音乐新闻,挖掘音乐新人,探讨音乐理论,发展音乐事业”为己任,50多年来,为中国和世界音乐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在全国音乐艺术界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且得到了众多业界权威专家的首肯。目前,《黄河之声》已成长为中国最具魅力的主流音乐艺术专业期刊。2007年1月起,《黄河之声》杂志由双月刊改为半月刊,128页,国际大16开。读者以音乐艺术从业者为主,发行领域以全国为主,订阅办法以市场订阅和零售为主,经营模式以多元化、合作化为主。《黄河之声》杂志期发行数已超过4万份,拥有音乐业内忠实读者30万人,拥有世界级权威专业学术机构订户4303个,分布26个国家和地区。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木偶演员的技艺提升与角色塑造路径探究

    陈琼娜
    128-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探讨了木偶演员在传统与现代文化交融背景下,如何通过提升演技技巧和深化角色塑造来适应现代观众的需求.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文化审美的变化,木偶戏面临着观众群体老化和传统艺术形式的逐渐边缘化的挑战.文章首先分析了木偶演员技艺的核心要素,包括操作技巧、表达力和情感传达能力,探索了技艺提升的具体方法,如系统训练、内部培训与师徒传承等.文中讨论了角色塑造的重要性,特别是如何将传统角色与现代元素相结合,以增强戏剧的吸引力和教育意义.

    木偶戏角色塑造技艺提升文化传承现代化转型

    童声合唱中的"音程构唱"技巧探究——以《嗡喽咪》为例

    陈燕瑛
    131-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童声合唱作品《嗡喽咪》为例,分析"音程构唱"技巧在提升孩子们音准水平方面的具体实践.阐述"音程构唱"的基础理论与要求,进而探讨了构唱音程的性质及其训练要点,特别关注了不协和音程的构唱及解决方法.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展示柯尔文手势、内心听觉在"音程构唱"中的运用,以及提高准确性的技巧和专门训练方法.

    音程构唱童声合唱音准训练柯尔文手势内心听觉

    古诗词艺术歌曲《凤求凰》的民族声乐演唱分析

    关章丽
    134-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古诗词艺术歌曲《凤求凰》蕴含着丰富文化内涵,它不仅仅是一段旋律的组合,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体现.这首歌曲将古典诗词的韵律美和民族声乐的独特风格做了融合,以音乐的形式传达了中国古代文学的深邃意境和情感表达.本文主要对《凤求凰》的民族声乐演唱方面进行分析,针对其创作背景、音乐特点和民族唱法进行分析.在民族声乐演唱表现上,《凤求凰》展现了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它所包含的演唱技巧不仅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展示了中国民族声乐的独到之处.既有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继承,又有对现代审美的创新和探索.这种情感表达风格使得《凤求凰》成为一首具有深远影响力和广泛认可度的经典之作.

    古诗词凤求凰民族声乐演唱分析

    以新课标为导向的高师《和声》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马蔚蔚
    138-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和声》作为高等师范院校音乐学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探索其课程的教学新模式已经成为教学实践者的热点议题.本文以新课标为导向,培养音乐基础教育工作者为出发点,通过分析课程教学现状、改革的现实基础,探索高师《和声》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

    《和声》新课标教学改革

    审美素养视域下的高职院校学生音乐素养培养策略探析

    赵欣
    142-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音乐作为美的表现形式之一,其能够直接触动人类的情感,从而带给人们愉悦的审美体验.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应用型专业人才的重要场所,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还需注重培养其具备高水平的人文素养.在我国的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中,高校公共音乐课占据着重要地位,是普通高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其主要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审美能力以及人文素质,以培养出更加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基于此,文章通过文献分析法与案例分析法,旨在以多元化、系统化的教学模式塑造学生全面发展的审美素养,从而促进高职院校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

    审美素养高职院校音乐素养

    "基础和声"趣味逻辑教学法探析——基于伊·斯波索宾等著《和声学教程》的教学实践

    李杰
    146-149,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基础和声课程教学实践中,笔者越发感知所选择的伊·斯波索宾等著的《和声学教程》中透露出的逻辑机理与彭漪涟、余式厚二位作者在《趣味逻辑》中的理念不谋而合.结合10多年来对大学本科、专科所承担基础和声课程教学的经验,在课程中运用丰富多彩的实践、联系生动具体的日常思维活动探寻课程知识点的内在逻辑,并发挥跨学科知识融合的趣味性的教学方式的尝试,来呈现尚在不断完善的趣味逻辑教学法.

    基础和声趣味逻辑教学法伊·斯波索宾

    试论红色经典歌曲有效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创新路径

    李勇
    150-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色经典歌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色资源宝库,以其丰富的精神内涵和强大的艺术魅力发挥着重要的育人功能.深入探究红色经典歌曲有效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路径,努力发挥红色经典歌曲在高校育人工作中的独特作用,对引导当代大学生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赓续红色血脉、提高审美能力、培育高尚品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红色经典歌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刘慧霞
    155-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剖析了当前音乐品鉴技能培育的状况,诸如教育资源短缺、方法过于单一等问题,阐述了理解音乐艺术的能力,并强调了它在提升学生艺术修养和全面技能方面的关键性角色,并提出了建议包括加强师资培育、丰富教学材料、激发学生投入,目标是为了帮助音乐课堂中的音乐品鉴技能训练提供一些借鉴和指导.

    音乐教学音乐鉴赏能力教学方法培养策略教学资源

    基于课程思政理念的《曲式与作品分析》教学设计——以《国际歌》音乐分析为例

    唐荣
    158-160,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国际歌》作为"复二部曲式"的教学分析对象,在立足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基础性、规范性与针对性问题的基础上,紧扣课程思政的核心,深入挖掘本课程的德育因素和资源,发挥课堂专业教学在育人中主渠道作用,对《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进行延伸、拓展和创新,进而提升教学成效,引导学生树立高远志向,坚定文化自信.

    《国际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大单元视域下扬州清曲走进校园实践初探——以教唱歌曲《声声慢》为例

    鞠培媛卞丽娟
    161-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当前文化多元化与快餐文化盛行的背景下,扬州清曲这一以扬州方言为载体的地方曲艺非遗文化面临传承危机.为应对这一挑战,本文致力于探索扬州清曲在校园中的创新传承路径.通过引入大单元教学模式,并以扬州清曲的演唱技巧教授流行歌曲《声声慢》为切入点,构建深度学习的课堂环境.此举旨在让学生亲身感受扬州清曲的独特魅力,培育他们对地方曲艺的热爱与传承意识,从而推动非遗文化的弘扬与民族声音的传承.

    扬州清曲校园传承大单元教学《声声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