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环境化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环境化学
环境化学

江桂斌

月刊

0254-6108

hjhx@rcees.ac.cn

010-62923569

100085

北京海淀区双清路18号(北京2871信箱)

环境化学/Journal Environmental Chemistr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环境化学》(双月刊)是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性刊物,中文核心期刊。自1982年创刊以来,为推动我国环境化学学科的发展,促进国际学术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 迄今为止,《环境化学》是我国环境化学学科的惟一科技期刊。 《环境化学》主要刊登报道我国环境化学领域具有创新性的研究和技术成果以及国外环境化学研究趋势。范围涉及大气、水体、土壤、生态、工程技术和环境与健康等各个层面,包括大气、水和土壤的环境化学、环境分析化学、污染生态化学、环境与健康、污染控制和绿色化学等方面。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液态复合微生物菌剂的保存技术研究

    李春霞李月月李秀芬
    4072-408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与固态微生物菌剂相比,液体复合微生物菌剂具有制备方法简单、易保存、运输方便、启动时间短等优点,可达到快速启动反应器和提高使用效果的目的.借鉴食品保鲜与保藏等领域的技术手段研发液态复合微生物菌剂的新型保存技术,可为其规模化生产及实际应用提供重要参考.研究增稠剂、乳化剂和抗氧化剂对菌剂保存效果的影响规律,同时进行响应面优化研究.液态复合微生物菌剂制备的最佳工艺为0.401%的阿拉伯树胶、0.090%的吐温-20和0.042%的抗坏血酸.效果验证和稳定性评价结果表明,抗坏血酸对纤维素酶和脱氢酶的酶活影响较大,此条件下保藏30 d后,微生物的存活率为63.9%,活菌数为1.86×109 CFU·mL-1,霉菌杂菌数为1.4×105 CFU·mL-1,杂菌率为0.022%,可达到我国《农用微生物菌剂》(GB 20287-2006)的技术指标要求.本研究探索了食品保鲜与保藏等领域的技术手段对液态复合微生物菌剂保存效果的影响,为提高液态菌剂的保存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微生物菌剂增稠剂乳化液抗氧化剂

    长江中下游典型湖泊鱼体中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特征及风险评价

    秦海娇史秋月王永强毕斌...
    4082-409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揭示长江中下游4个典型湖泊(鄱阳湖、洞庭湖、东江湖和梁子湖)鱼体中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特征和风险水平,检测了 20种鱼样中的16种PAHs,分析了 PAHs污染水平,并开展了风险评价.结果表明16种PAHs共检出11种,∑PAHs的含量分别为鄱阳湖(32.59-39.81 ng·g-1)、洞庭湖(29.47-37.60 ng·g-1)、东江湖(26.07-36.25 ng·g-1)和梁子湖(27.78-47.95 ng·g-1).主要检出物质有5种分别是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芘、䓛和芴,其中苯并[b]荧蒽的检出率和检出浓度最高.苊烯、苊、茚并[1,2,3-cd]芘、二苯并[a,h]蒽和苯并[g,h,i]芘在所有鱼体内均未检出.4个湖泊鱼体内PAHs污染水平与国内外相比较低.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显示,4个湖泊的非致癌风险指数(HI)均小于1,不会对人体产生非致癌风险;但致癌风险值(R)均超过了 10-6,表明可能会对人体产生致癌风险,应引起重视.

    长江中下游典型湖泊鱼体多环芳烃(PAHs)污染特征风险评价

    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同时测定人尿中15种个人护理品

    钟秀华邓靖朱盼鲁琳...
    4093-4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立同时测定人尿液中15种防腐剂、防晒剂和抗菌剂的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方法(SPE-UPLC-MS/MS).采用1mL尿液经β-葡萄糖醛酸酶过夜酶解后,以Oasis HLB(3 cc/60 mg)固相萃取柱进行富集后,采用Acquity BEH C18(100 mm × 2.1 mm,1.7 μm)色谱柱进行分离,负离子电喷雾多反应监测模式检测,内标法定量.结果表明,15种分析物在相应线性范围内的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49,检出限为 0.005-0.24 ng·mL-1,方法定量限为 0.017-0.8 ng·mL-1.在定量限、1.0ng·mL-1 和5.0 ng·mL-1的3个加标浓度下,回收率为80.0%-121%,日内和日间精密度分别为1.3%-7.7%(n=6)和3.7%-14%(n=6),将本方法应用于95名志愿者随机尿液的测定,结果显示4-羟基苯甲酸甲酯(MeP)、4-羟基苯甲酸乙酯(EtP)、4-羟基苯甲酸丙酯(PrP)、三氯生(TCS)和三氯卡班(TCC),检出率分别为 100%、100%、100%、92.5%和 87.1%,其中位浓度为分别为 4.11、0.69、0.52、5.12、1.95 ng·mL-1.本方法具有准确、可靠、稳定、易操作和便于在实验室间推广等优点,可用于实际样品的检测.

    个人护理品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尿

    富硒食品中四价硒含量的测定及对结肠癌细胞的抑制作用

    张小鸿陆秋艳
    4104-4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硒是人体必需微量营养元素,具有免疫调节、抗氧化、抗癌等生物学功能.从富硒食品中获取无机硒,是一种安全、健康且有效的补充硒元素的方式.为了解富硒食品中无机硒含量及其对HCT116结肠癌细胞凋亡、迁移、侵袭的影响及机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HPLC-ICP-MS)测定富硒食品中无机硒的含量,并以一定浓度的亚硒酸钠处理HCT116结肠癌细胞48h,测定细胞活力、凋亡、迁移、侵袭能力及相关蛋白表达.实验结果表明富硒食品中仅检测出四价硒,且四价硒亚硒酸钠能降低HCT116细胞活力、提高细胞凋亡率、抑制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下调Bcl-2、MMP-2、MMP-9、intergrin αVβ3、PI3K、p-AKT 及 p-mTOR 蛋白表达,上调 Bax、cleaved caspase 3 及 E-cadherin蛋白表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而说明亚硒酸钠对结肠癌的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阻断PI3K/AKT/mTOR信号通路实现的,为富硒食品功能的深入研究、进一步开发及临床研究提供数据支撑,也为结肠癌的临床治疗的研究提供新的策略和理论参考.

    四价硒亚硒酸钠结肠癌细胞细胞培养PI3K/AKT/mTOR信号通路

    再生水补给型城市河道水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研究

    李黛青夏莎莎张镇松李洁...
    4112-4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河道的水生态环境质量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至关重要.随着《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颁布和实施,我国城市河道水质有了显著的提高.北方缺水城市普遍采用再生水补给河道,更易受人类活动影响.目前城市河道水生态评价技术体系逐渐从单一水质评价转变到水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但仍需进一步完善,特别是对再生水补给型河道,建立和选择多要素、更适用的综合评价体系和方法尤为重要.本研究对北方缺水城市中再生水补给型城市河道的水生态环境,以两条不同护岸类型的河流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包含水质、生境和水生生物的水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并讨论了不同水生生物评价指数参与评价的综合评价差异.研究发现,尽管两条河流在丰水期和平水期的水质状况相似,硬质护岸河段的水质略优,但软质护岸河段在生境条件和底栖动物评价指数上表现更佳;尤其在平水期,软质护岸河段的生物多样性更为丰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软质护岸河段的水生态环境质量整体优于硬质护岸河段.而在水生生物评价指数的选择上,生物指数(BI)、生物学污染指数(BP1)、香农-维纳多样性指数(H)均能较合理地反映出研究区域城市河道的水生态综合质量.研究建议,在河道整治和设计中,应更多采用软质护岸,以提升生境和生物多样性,实现美丽河湖与城市自然环境的融合.

    城市河道底栖动物评价指数水生态质量综合指数

    介孔碳对水土环境中砷与四环素复合污染修复的研究进展

    孙奥侠钟杰韦行石先阳...
    4121-4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土环境中砷与四环素复合污染已是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介孔碳因具有独特的微观结构和性能优势,在吸附和催化氧化等方面对污染物具有优异的去除效果而备受关注.然而,研究者们集中关注于砷与抗生素复合污染的毒理效应,对其相互作用及影响过程研究尚少.本文通过总结介孔碳的制备方法、关键影响因子及其作用机理,综述了介孔碳对砷与抗生素修复应用的研究与发展现状,归纳了现阶段研究不足,同时对介孔碳在砷与抗生素复合污染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介孔碳四环素相互作用机理

    岷江上中游底泥农药污染特征

    张辉刘泽乾陈琛陈勇...
    4133-4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岷江流域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岷江是长江水量最大的一级支流,其有机物污染状况需引起关注.本研究采集了岷江上游和中游21个点位的河流底泥,采用超声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首次系统分析了岷江底泥中40种农药的赋存特征,结合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研究了农药的污染特征.岷江上中游河流底泥中共检测出了 8类35种农药,包括拟除虫聚酯类11种、有机磷类9种、有机氯类6种和二氯苯类3种,各农药检出浓度范围在0.2-633.9 ng·g-1 dw,其中拟除虫菊酯类和二氯苯类的浓度贡献为64.6%.岷江上游(岷江源-都江堰)和中游(都江堰-岷江大桥)底泥中的农药种类和浓度均存在明显差异(9种vs.35种;0.7-100.0 ng·g-1 dw vs.0.2-633.9 ng·g-1 dw).主成分分析表明上游和中游农药污染特征不同,拟除虫菊酯类和有机磷类为引起差异的主要农药.相关性分析表明岷江中拟除虫聚酯类农药可能存在相同的源,除农业面源污染外,城市公园绿地带来的农药面源污染应引起重视.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浓度在特定河段中随着河流流向降低,表明该类农药在岷江中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降解.

    岷江河流底泥农药拟除虫菊酯污染特征

    土壤对模拟雨水径流中重金属的吸附能力探究

    常艳红包峻松南雪李迎霞...
    4145-4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系统研究了雨水集中入渗设施的土壤对模拟雨水径流中常见6种重金属的吸附过程,探究了不同浓度梯度下重金属的竞争吸附情况,分析了不同pH及不同土壤类型理化性质的差异对土壤吸附重金属的影响.在综合分析研究结果及全国各省锌矿、铅矿及铜矿储量,全国土壤pH分布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布的基础上,对全国各省海绵城市建设中可能存在的重金属污染风险提出控制建议.土壤对模拟雨水径流混合溶液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土壤对As、Cr、Cd、Pb、Cu、Zn6种重金属的吸附在40-60 min内可达到吸附平衡.其中Pb在3 min内即可吸附完全,但土壤对Cr的吸附量很低,对As吸附率约为55%,对Cu、Zn和Cd的吸附率均可达90%以上;在探究不同浓度梯度下多种重金属的吸附时,当溶液浓度超过60mg·L-1后,竞争吸附现象较为明显;碱性条件下更利于土壤对Cd、Cu、Zn的吸附,酸性条件下更利于土壤对As的吸附;不同类型土壤对重金属吸附的实验结果显示,土壤有机质含量与重金属吸附量呈正相关;在对土壤pH、有机质含量和锌、铜、铅矿产资源储量五种因素可能带来的重金属风险分析中,内蒙古自治区、云南省和江西省等地区的综合指数较高,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应加强对雨水径流和集中入渗土壤中重金属浓度的监测.本研究可为我国在建设海绵城市过程中防范重金属污染风险提供参考和科学依据.

    重金属土壤吸附雨水径流海绵城市

    土壤-猕猴桃系统重金属污染研究及猕猴桃健康风险评估

    许青阳肖凯琦张俊邓世民...
    4157-4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土壤-猕猴桃系统重金属污染情况以及食用猕猴桃摄入的重金属对人体产生的健康风险,本研究运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评价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依据猕猴桃重金属限量值的相关标准分析猕猴桃中重金属超标情况,通过非致癌风险指数和致癌风险指数评估食用猕猴桃的健康风险,基于相关性分析和元素生物富集系数讨论土壤-猕猴桃系统中重金属富集状况.结果表明,研究区猕猴桃园土壤仅存在轻微Cd污染,整体污染情况较轻.除4%的猕猴桃样品存在Pb超标外,猕猴桃样品中Cd不超标.食用猕猴桃摄入的As、Cd、Cr、Hg、Pb对人体造成健康风险的可能性较低,其中,As、Cd、Cr、Pb是非致癌风险的主要贡献因子,Cd是致癌风险的主要贡献因子.猕猴桃吸收重金属与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无关,且重金属在土壤-猕猴桃系统迁移、转化、富集能力较低.

    猕猴桃土壤重金属污染健康风险

    沮河流域河岸带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及来源分析

    王宇晨李鹏张洋王博...
    4167-418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沮河流域(黄陵段)河岸带土壤重金属特征,在沮河流域(黄陵段)河岸带采集了12个样带共计84个土壤样品,分析了 8种重金属(砷(As)、镉(Cd)、铬(Cr)、铜(Cu)、汞(Hg)、铅(Pb)、镍(Ni)和锌(Zn))的含量状况及分布特征,利用单因子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和地累积指数法对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评价,采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研究区生态风险程度,综合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定性分析8种重金属的来源.结果表明,沮河流域(黄陵段)河岸带土壤中,Pb、Cu、Zn、Ni和As存在轻微富集现象,Cd和Hg的污染最为严重,平均值为0.134 mg·kg-1和0.066mg·kg-1,点位超标率分别达到了 100%和58.3%.Pb、Cd、Zn、Cu和Hg等元素的含量在空间上分布相似,即从上游到下游为先递增后递减的趋势,而Ni和Cr两种元素的含量却呈现先递减后递增的趋势.As元素的含量从上游到下游一直呈递减趋势.3种典型土地利用河岸带的重金属横向分布规律呈现出一定的相似性,均呈现出随着高程的降低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坡度和径流是影响重金属迁移的重要因素.污染评价和生态风险评价表明,Cd和Hg两种重金属元素存在较高的污染等级,分别达到了Ⅲ级和Ⅴ级,Cd和Hg两种重金属元素的潜在生态风险较高,其中Cd为Ⅳ级,Hg为Ⅴ级.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As、Pb、Cd、Cu和Zn主要受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工业生产的影响,为人为源;Cr和Ni的污染源主要为自然源,如地质活动和成土母质;Hg的主要来源为大气沉降.

    沮河流域河岸带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来源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