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朱琦琦

双月刊

1006-2009

HJJS@chinajournal.net.cn

025-83701931

210013

南京市虎踞路175号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Journal The Administration and Technique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1989年创刊,1995年由季刊改为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逢双月25日出版,以从事环境管理、环境监测、环境监理和环境科研、环境教育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干部,教师及其他环境科技工作者为服务对象,从多角度向读者介绍国内外环境保护的新成果、新技术、新动态、新经验。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碳中和目标下区域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

    杨博张峰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土地利用变化的碳循环影响、碳排放核算方法、碳排放效应分析、碳排放效率及碳减排潜力评价、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等方面研究成果的梳理,明晰了碳中和目标下区域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进展.针对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从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视角,提出碳中和目标下区域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的系统性框架,即构建碳收支"调查—监测—核算—评价—过程模拟—低碳优化—碳减排效益评价—低碳政策"的整体框架和方法体系,发挥其在区域碳减排、土地利用低碳结构优化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碳中和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碳排放低碳发展

    赣江流域土地生态安全与社会经济发展耦合协调研究

    曾艳廖成浩罗强煌樊童生...
    8-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县级行政单位为基础,构建赣江流域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和社会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及两者的耦合协调模型.结果表明:在2000-2020年间赣江流域土地生态安全指数和社会经济发展指数均呈现"N"型发展趋势,两者耦合协调度在结构上呈波动上升趋势;2000-2020年间赣江流域耦合协调度的莫兰指数显著增加,表明耦合协调度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冷点区主要集中在上游丘陵地区,热点区集中在下游平原地区.赣江流域的耦合协调度首要障碍因素历经了生态、经济和医疗的变迁,社会经济系统的低水平发展是影响耦合协调度的最大掣肘.应进一步强化在绿色可持续发展模式下,激活社会经济发展活力,促进土地生态安全与社会经济高质量耦合发展.

    土地生态安全社会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赣江流域

    启事

    15页

    雄安新区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

    王秦赵玮
    16-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水环境、大气环境和地质环境3个维度,选择工业万元GDP废水排放量、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比、平均地下水埋深度等26个三级评价指标,通过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定量方法进行评价指标筛选,构建涵盖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地面沉降速率等11个三级评级指标的雄安新区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2014-2020年新区的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14-2020年,雄安新区的环境承载力评价结果分别为0.219 7、0.211 8、0.216 0、0.240 7、0.266 7、0.340 4、0.428 4,年均增长率为11.77%,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主要是由于2017年后新区持续加大白洋淀水环境的治理力度,区域环境状况明显改善,环境承载力大幅提升.

    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主成分分析模糊综合评价法雄安新区

    "十三五"期间多省交界区域空气质量演变特征分析

    甘杰刘静唐婉张瑞磊...
    23-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2016-2020年湖南省永州市国、省控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点的监测数据,应用HYSPLIT模型、潜在源贡献因子法及浓度权重轨迹分析等方法探究多省交界典型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十三五"期间,永州市11个区县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93.0%,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范围为2.90~3.46,S02、PM2.5、PM10浓度下降趋势明显;外来传输主要受东北部长距离和南部短距离输入性污染影响,其中冬半年主要受来自东北和西南两个方向的气团影响,短距离轨迹数占总轨迹数的71.6%,长距离轨迹数占28.4%,重污染天气主要受湖南省长株潭方向、广西和广东省方向的省内、外短距离气团影响较大,贡献率分别为31.8%、31.4%.

    环境空气质量后向气团轨迹多省交界区域永州市

    西北江下游河流底栖动物群落健康评价

    肖许沐马卓荦蒋任飞王赛...
    30-35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0年12月在西北江下游河流设置11个采样点,调查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应用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B-IBI)评价河流健康状况,并分析B-IBI值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参照点位的B-IBI值在0.59~4.00之间,处于中等—优状态;受损点位的B-IBI值在0~0.82之间,处于很差—良好状态,其中较差和很差状态占比为87.5%.氨氮浓度与B-IBI值呈现极显著的负相关性,降低水污染负荷是促进底栖动物群落恢复健康的有效途径.在水质已经实现好转的基础上,可通过营造河底卵石生境来促进底栖动物群落恢复,同时也应加强河岸带的修复.

    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B-IBI)河流健康评价西北江下游

    兰州地铁站灰尘重金属的PMF模型源解析与累积特征研究

    李旭李军焦亮李开明...
    36-42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在兰州地铁站站台布设11个调查样点,监测分析地表灰尘元素As、Cr、Cu、Mn、Ni和Pb累积特征及来源.结果表明:兰州地铁站站外和站内地表灰尘中As、Cr、Cu、Pb的平均值均高于甘肃省和兰州市土壤背景值;站内地表灰尘以Cr、Cu、Ni和Pb为主要污染物,站外污染以Cu和Pb为主,且站内地表灰尘重金属综合污染整体高于站外;源解析结果显示,站内地表灰尘重金属主要来源于交通源和人为污染源的混合源、工业源、交通源和大气沉降源的混合源,贡献率分别为30.0%、33.6%、36.4%,站外主要来源为交通源和大气沉降源的混合源、燃煤源和交通源的混合源、交通源,贡献率分别为38.7%、29.6%、31.7%.

    重金属地表灰尘源解析PMF模型地铁站兰州

    某钢铁厂地下水中重金属来源解析与风险评价

    谢宗圆徐超郑刘根丁浩然...
    43-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某废弃钢铁工业场地为研究对象,采集浅层地下水样品,探究其中8种元素(Cr、Cd、Fe、Mn、As、Zn、Ni、Cu)的空间分布特征、来源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中Fe、Mn的测定均值高于地下水Ⅲ类标准限值,8种元素含量分布呈现出一定的空间差异性,除Zn以外,总体上中部区域高于东部区域;8种元素主要有4种来源,分别为化石燃料燃烧及废水排放混合源、降尘源、自然源、炼钢排放源;饮水摄入是研究区主要的暴露途径,成人和儿童的非致癌综合风险值HI均<1,处于可接受范围,As在饮用途径下对成人的ILCR高于最大可接受风险值1 × 10-4,可能存在潜在致癌风险.

    重金属分布特征来源解析健康风险评价地下水

    郑州市中心城区高铁锰地下水成因与分布规律

    何继山唐辉匡恒吴林...
    49-53,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于2020年在郑州市中心城区布设273个监测点采集浅层地下水样品,分析地下水中铁和锰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浅层地下水出现高铁锰现象的原因为区内第四纪中更新统和上更新统沉积物中铁锰质结核及浸染经淋溶进入地下水;浅层地下水中铁和锰含量具有伴生关系,铁锰超标区域相对集中,高铁锰区主要分布在黄河南岸局部地区;该区域浅层地下水为还原环境,有利于铁和锰的富集,pH值大多在7.1~8.0范围内,呈弱碱性,沿地下水径流方向,铁和锰含量随硝酸盐含量增加而降低,随硫酸盐和氯化物含量增加而增加.

    分布特征成因分析地下水郑州市中心城区

    基于Landsat 8的沱沱河流域总氮和氨氮反演模型研究

    谢朝阳牛海林宋玉庭徐力刚...
    54-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沱沱河流域2021年6-7月TN、NH3-N的实测值和Landsat 8影像的41种波段组合的反射率建立反演关系,筛选出拟合度较高的波段组合与实测值以线性、二次多项式、对数函数、指数函数和幂函数的方式建立反演模型.结果表明,Landsat 8影像的B4、B5、B6和B7波段反射率与TN、NH3-N值呈显著相关性;B4+B5+B7波段组合与TN值具有较高的拟合度,B6/B7与NH3-N值具有较高的拟合度.将2021年8月的遥感影像利用模型反演TN、NH3-N的预测值,并与实测值进行模型精度验证,TN值反演模型的MAE为13.89%,RMSE为0.152 mg/L,NH3-N值反演模型的MAE为5.87%,RMSE 为 0.077 mg/L.

    总氮氨氮遥感影像反演模型沱沱河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