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环境监控与预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环境监控与预警
环境监控与预警

张宁红

双月刊

1674-6732

hjjkyyj@163.com

025-86575218

210036

南京市凤凰西街241号

环境监控与预警/Journal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Forewarning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省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种类组成和多样性分析

    仇曙光张光富王浩然蔡瀚纬...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揭示我国省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主要特征,对我国已公布省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的24个省份数据进行了整理,并初步分析其种类组成、生活型谱和濒危等级.结果显示:(1)我国省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共有2 044种,隶属于208科,844属.其中,大型真菌有23种,苔藓植物有14种,石松类和蕨类植物有63种,裸子植物有50种,被子植物有1 894种.不同省份的重点保护植物种数介于17~448种,平均种数为115种.(2)植物的生活型共有10种.其中以草本植物最多,有1 200种,占总种数的58.71%;其次为常绿乔木,有262种,占总种数的12.82%;再次为落叶乔木,有225种,占总种数的11.01%.(3)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的濒危等级划分,这2 044种植物可分为6种类型.其中以无危(LC)最多,有1 224种,占比59.88%;其次为易危(VU),有248种,占比12.13%;再次为近危(NT),有198种,占比9.69%;濒危(EN)有173种,占比8.46%;极危(CR)有128种,占比6.26%.值得注意的是,濒危植物类群(包括CR、EN、VU、NT)的植物合计有747种,占比36.55%.研究发现,我国省级尺度的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涵盖的植物类群广泛,但是各省制定的名录涉及的植物种数和比例差异很大.不同省份的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生活型多样,但是总体上以草本植物为主;这些植物的濒危等级相对较高,这可能与其地理分布相对狭窄、种群规模往往较小以及受到一定人为活动的影响有关.因此,建议国家及省级相关职能部门在省级尺度上对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制定加强指导,在强调物种的珍稀、濒危和特有性的同时,更好地兼顾管理的可操作性、有效性和充分性.

    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濒危等级生活型

    江苏生态系统多样性特征、症结与保护对策

    朱德明霍宵霄江昊
    1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维持生物多样性最重要的基础.结合当前江苏省自然生态保护的发展趋势,从生态系统本质特点和江苏自然生态、资源环境等省情出发,系统梳理江苏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显著特征,重点分析当前生态系统保护修复中存在的生态空间挤占、生态破碎化、生态破坏加剧、监管滞后等突出问题,梳理提出要保持生态系统原真性、恢复受损生态系统、构建友好示范模式、实施一体化保护修复和强化生态系统统一监管等政策措施,以期为新时期自然生态高水平保护提供决策参考.

    生态系统多样性基本特征政策措施

    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立法检视与完善

    韩琳琳陈广华
    16-21页
    查看更多>>摘要: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居于重要地位.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的出台是对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进行保护的有效手段.然而多种因素导致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仍面临威胁.采用实证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分析发现,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立法存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理念在现有法律中不突出,立法碎片化,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缺陷等问题.借鉴美国田纳西河、巴西亚马逊河等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立法措施,建议从突出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推动长江流域统一立法以及革新自然保护区管理制度等方面人手,为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切实有效的法律保障.

    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文明立法规制

    自然生态保护江苏实践与思考

    霍宵霄邹鹏刘烨彤
    2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自然生态保护工作取得长足进步,为保障江苏生态安全、提升生态环境管理现代化水平提供了重要基础支撑.介绍了 2018年以来,江苏在顶层设计、生态空间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保护制度创新等方面实施的一系列自然生态保护政策;指出了江苏还面临着生态空间挤占、生态破碎化、物种栖息地丧失等方面的严峻挑战,高强度开发的省情短期内难以有效改善,需要统筹好"高强度开发、高质量发展、高水平保护"三者矛盾;提出了全面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严格生态保护监管,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健全完善工作保障机制等工作建议.

    自然生态保护生态空间保护生物多样性江苏

    江苏省滨海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恢复对策

    张晴晴
    27-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江苏省滨海湿地分布在省内东部沿海一带,是中国沿海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地区之一,为多种珍稀濒危长距离迁徙水鸟提供了重要的越冬地、繁殖地及迁徙停歇地.以丹顶鹤(Grus japonensis)、黑嘴鸥(Larus saundersi)和勺嘴鹬(Calidris pygmaea)为代表的湿地水鸟是江苏省滨海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物种,近海水域、光泥滩、低矮的碱蓬沼泽及稀疏的芦苇植被是该区域开展保护和恢复的目标生境.国内外滨海滩涂湿地恢复的成功实践表明,恢复滨海滩涂自然潮汐过程是滨海湿地生物多样性可持续恢复的有效途径,但往往历时较久,而局部构建关键物种的适宜生境是生物多样性恢复的快捷途径,但所需的维持成本较高.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修复是一个长期、动态的过程,无论采取何种保护和恢复对策,都应将持续监测与适应性管理纳入其中.

    滨海湿地生物多样性自然潮汐过程适宜生境适应性管理

    江苏两栖脊椎(蛙类)物种保护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王宁婧朱德明孙兆海辛玉婷...
    33-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物多样性保护是"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几十年来,受城镇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以及农用化学品的广泛使用等因素影响,江苏境内适宜蛙类生存的栖息地面积明显缩小,无斑雨蛙等我国特有蛙类物种数量明显下降,前景令人担忧.针对目前蛙类物种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建议从社会公众教育,物种本底调查,样地监测观测,科学研究投入等方面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切实扭转蛙类物种种群数量减少的不利局面.

    两栖物种蛙类生物多样性监测物种保护江苏

    高速公路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示范与经验——以建兴高速生物多样性(鸟类)观测站为例

    薛岭邓飞宇袁哲陆凯...
    37-41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速公路作为关系民生福祉的基础设施,具有促进经济发展、加快区域发展等重要意义,但由于其分割生境、产生噪声等因素,高速公路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对沿线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带来不利影响,有必要建立生物多样性观测站进行观测评估,科学指导生态保护和管理.建兴高速生物多样性(鸟类)观测站是整合多方力量建成的多样性观测站.探讨了观测站各设计阶段,观测站点的选择原则和空间定位方法,并对观测区域进行了生态系统类型聚类分析.截至2024年5月底,观测站已记录兴化里下河湿地鸟类51种、63万余只(次).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人为干扰低的站点鸟类多样性程度最高.根据该观测站建设实际,提出生物多样性观测站建设因地制宜、长期运营、深化科研、公众参与等4个方面的经验.

    高速公路生物多样性观测站建设经验鸟类

    淮安白马湖湿地鸟类多样性及保护策略研究

    钟晶晶陈圣倪成文杨华琴...
    42-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掌握淮安白马湖湿地鸟类多样性状况,于2020-2021年对白马湖国家湿地公园鸟类种类、数量、群落多样性及时空分布特征等进行调查研究,结合历史资料,发现湿地公园共有鸟类210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物种34种,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易危及以上等级物种7种.居留型上,冬候鸟占优势,有71种(33.81%);区系组成上,古北界鸟类占优势,有124种(59.05%);生态类群上,鸣禽占优势,有88种(41.90%),水鸟(游禽、涉禽)其次,有84种(40.00%).基于现场调查数据,鸟类群落香农-维纳(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为3.24,皮耶罗(Pielou)均匀度指数(J)为0.63,都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秋季迁徙期和越冬期是鸟类物种数和种群数量较高的时期,湿地公园中部人为干扰较小的湖泊生境是鸟类集中分布区.基于该研究结果,建议优化白马湖湿地公园功能分区,将鸟类集中分布区设为核心保护区以加强保护;通过生态保护措施和工程的实施,改善生态环境,提高鸟类生境的异质性和有效性;加强鸟类监测、宣教和巡护,保障湿地公园鸟类多样性保护稳步进行.

    白马湖国家湿地公园鸟类多样性保护策略

    基于环境DNA宏条形码技术的南京不同林地陆生昆虫多样性差异分析初探

    曹美伦石法贤陈亚如蔡琨...
    5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环境DNA宏条形码技术在多种林分下昆虫生物多样性调查中的可行性,采用马氏网法,于2022年3-5月,对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高淳区和江宁区的人工林、杂木林以及天然次生林开展昆虫生物多样性调查.通过环境DNA宏条形码技术共注释到陆生昆虫11目100科330种465个分类操作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OTUs)521 219条序列,其中鳞翅目、双翅目和半翅目为优势种群.Chao1指数和ACE指数结果显示,天然次生林的物种丰富度最高,其次是杂木林和人工林.香农-维纳(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表明天然次生林的生物多样性较好,杂木林次之,人工林较差.基于此,对环境DNA宏条形码技术在陆生昆虫多样性监测中的表现进行讨论,以期为陆生昆虫多样性监测方法提供新思路与技术参考.

    宏条形码条形码数据库生物多样性马氏网

    基于环境DNA技术的白马湖鱼类多样性调查

    杨子毅俞蕴馨
    57-62,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白马湖是淮河入江水系的重要生态结点,鱼类多样性作为水生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监测鱼类组成与分布是保障水生态安全的重要举措.于2023年4-5月在白马湖设置样点,采用环境DNA(eDNA)技术开展了鱼类多样性监测工作,运用多样性指数模型以及聚类分析等方法分析探究了白马湖鱼类多样性与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利用eDNA技术共调查到白马湖鱼类7目18科43属56种,主要以鲤形目与鲈形目为主.相较于传统鱼类调查方法,2种调查方法的物种检出一致率为67.85%.多样性指数计算结果表明,白马湖鱼类多样性处于一般丰富水平,群落多样性结构受人类活动中度影响,白马湖鱼类群落结构呈现一定的空间分布特征,南部湖区鱼类多样性水平最高.研究结果为分析白马湖鱼类群落结构特征、探索鱼类多样性监测积累了基础资料,为白马湖鱼类多样性保护管理以及水生态健康维持提供了数据支撑.

    白马湖环境DNA鱼类生物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