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为揭示我国省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主要特征,对我国已公布省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的24个省份数据进行了整理,并初步分析其种类组成、生活型谱和濒危等级.结果显示:(1)我国省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共有2 044种,隶属于208科,844属.其中,大型真菌有23种,苔藓植物有14种,石松类和蕨类植物有63种,裸子植物有50种,被子植物有1 894种.不同省份的重点保护植物种数介于17~448种,平均种数为115种.(2)植物的生活型共有10种.其中以草本植物最多,有1 200种,占总种数的58.71%;其次为常绿乔木,有262种,占总种数的12.82%;再次为落叶乔木,有225种,占总种数的11.01%.(3)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的濒危等级划分,这2 044种植物可分为6种类型.其中以无危(LC)最多,有1 224种,占比59.88%;其次为易危(VU),有248种,占比12.13%;再次为近危(NT),有198种,占比9.69%;濒危(EN)有173种,占比8.46%;极危(CR)有128种,占比6.26%.值得注意的是,濒危植物类群(包括CR、EN、VU、NT)的植物合计有747种,占比36.55%.研究发现,我国省级尺度的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涵盖的植物类群广泛,但是各省制定的名录涉及的植物种数和比例差异很大.不同省份的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生活型多样,但是总体上以草本植物为主;这些植物的濒危等级相对较高,这可能与其地理分布相对狭窄、种群规模往往较小以及受到一定人为活动的影响有关.因此,建议国家及省级相关职能部门在省级尺度上对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制定加强指导,在强调物种的珍稀、濒危和特有性的同时,更好地兼顾管理的可操作性、有效性和充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