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航空精密制造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航空精密制造技术
航空精密制造技术

吴晓峰

双月刊

1003-5451

cnhkjm1773@sohu.com

010-68380409 68380521-3109

100076

北京2559信箱9分箱

航空精密制造技术/Journal Aviation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第一集团主管、北京航空精密机械研究所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技术性刊物。宗旨是交流和推广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发展中的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新经验和新的测试方法,加速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推动整个精密制造行业的技术进步。专业内容覆盖了精密加工、机床制造、电子工艺、自动化技术、特种加工、产品性能测试、环境试验、模具设计与制造、材料与热加工工艺等领域,追踪国际国内尖端技术,代表我国最新精密制造技术与测控技术的发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泡沫夹芯板四点弯曲力学性能研究

    徐志胜朱书华杨发建胡元杰...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泡沫夹芯板在弯曲载荷下的力学响应和损伤模式,本文对碳纤织物泡沫夹芯板进行了四点弯曲试验,并结合Abaqus软件建立了夹芯板四点弯曲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泡沫夹芯板的主要损伤模式为基体/纤维压缩破坏,与实验保持一致.最后通过仿真,对比分析了不同泡沫厚度和材料强度的泡沫夹芯板的弯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泡沫厚度越大,泡沫强度越高,夹芯板整体刚度越高,抗弯能力也越强.

    泡沫夹芯板四点弯曲复合材料有限元

    GH625合金盘类零件振动时效应力调控工艺研究

    马海东李发桂刘百玲赵国龙...
    5-8,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通过模态分析确定了GH625合金盘类零件的毛坯件和粗加工工件振动时效处理的装夹方式,结合振动时效仿真分析和扫频确定振动时效共振频率,分析了振动时效后毛坯件和粗加工工件残余应力调减以及均化效果.以共振频率750Hz振动时效处理后毛坯件的径向残余应力和周向残余应力最大值分别降低了58.17%、41.03%,应力均化率可达56.32%;以共振频率560Hz振动时效处理后粗加工工件的径向残余应力和周向残余应力最大值分别减小了20.65%、54.31%,应力均化率可达50.34%,实现了GH625合金盘类件残余应力的有效释放.

    GH625合金振动时效装夹方式激振频率残余应力调控

    基于DEFORM-3D的激光雷达14面反射镜加工工艺研究

    吴玉文赵亮赵明威
    9-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针对14面反射镜制造现状,提出了一种五轴加工方案,并基于DEFORM-3D仿真软件,设计单因素仿真试验,通过对比分析,选取切削力较小、稳定性较好的切削用量,减小切削变形,从而提高零件表面质量.为减少人工参与,研究制定了涵盖坐标系自动校正、自动补偿加工的连续性生产工艺过程.

    反射镜有限元仿真切削用量连续性生产工艺

    吹砂对铝合金/橡胶硫化组件粘接强度的影响

    宋俊辉彭强仇晓静
    1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通过研究吹砂参数对铝合金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并结合金属橡胶组件硫化过程中不同胶粘剂的涂胶工艺,分析吹砂过程对铝合金/橡胶组件粘接强度的影响机理和规律.

    吹砂粗糙度硫化胶粘剂

    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某舱段壳体的应用及验证

    邱雄安梦雷段萌祁腾飞...
    17-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阐述了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某舱段壳体中的设计制造、仿真分析和试验验证.首先结合复合材料的特点介绍了复材壳体的设计过程和工艺方法,之后运用ABAQUS软件按照载荷工况进行了位移和应变仿真分析,最后通过了静力试验和环境鉴定试验(包括振动、加速度、冲击),验证了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此产品应用的可行性,从而实现了产品轻量化的设计目标.

    碳纤维复合材料设计仿真试验检验

    基于LMS的主起落架舱门结构刚柔耦合动力学分析

    王晓一刘凯童明波李伟...
    22-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LMS Virtual.Lab软件建立了某型主起落架舱门的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用柔性体代替刚性体进行分析,以模拟真实运动情况.分析了前后舱门摇臂应力分布情况,并利用Nastran对摇臂进行了模态分析.将刚柔耦合模型与刚性体模型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柔性体模型能考虑舱门的变形情况,复现了舱门的实际情况,更有利于进一步优化结构设计.

    主起落架舱门刚柔耦合动力学仿真LMSVirtual.Lab

    气冷涡轮导叶叶背喉部前气膜冷却及损失特性研究

    唐雨泽陈云崔涛殷林林...
    26-2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E3高压涡轮一级导叶叶型开展冷却结构建模以及采用ANSYS仿真分析方法,研究气膜孔倾斜角气膜冷却效率和气动损失的影响,并对曲率大的孔排位置的冷气出流后升离点与再附着点的气膜冷却效率进行定量分析,为保证导叶可以安全可靠的工作提供技术支撑.研究冷气进口与主流燃气进口压力比为1.45、不同曲率下倾斜角分别为20°、25°、30°、35°、40°以及45°时的冷却及损失特性曲线.研究表明:随着气膜孔倾斜角的增加,气膜冷却效率逐渐降低,同时压力损失系数和能量损失系数逐渐增加,其中存在部分倾斜角变化对气膜冷却效率以及气动损失的影响不大;对于0.125处孔排,倾斜角的变化对升离点的位置影响不大,倾斜角对再附着点的位置较为明显.

    气冷涡轮导叶气膜冷却气动损失

    三坐标测量机温度采集系统研究

    朱志强王帼媛佟翔宇李迪...
    30-32,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三坐标测量机温度采集设备存在体积大、测量精度低、有线传输、受使用场地局限等问题,为解决以上问题,设计一种三坐标测量机温度采集系统,采用四线制PT100测温电路和ADS1220组成温度采集模块,提高温度采集精度;采用CC2640进行低功耗蓝牙组网设计,降低设备功耗,实现无线传输,扩大使用场景.试验结果表明:设计的温度采集系统精度达到0.1℃,满足三坐标测量机的温度采集要求.

    三坐标测量机温度采集PT100无线传输

    基于主动冷却的机床主轴系统热误差仿真研究

    郭力
    33-3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精密机床的热误差控制问题,提出基于主动冷却的热误差控制法.通过设计精密机床主轴系统的冷却方案,搭建了基于主动冷却的精密机床主轴冷却系统,建立了PT-400H数控机床热流固耦合仿真模型,进行了机床热误差仿真实验研究.实验结果显示20℃恒温冷却作用下,主轴到达热平衡状态的时间有效缩短,且最大热伸长降低了15μm,仿真实验的结果证明了所提出主动冷却方案的有效性,为进一步的实验验证提供了依据.

    精密机床主轴系统热误差仿真模型

    基于集合经验模态分解和支持向量机的飞轮组件故障诊断

    郑少帅张子维季文玮王力文...
    36-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卫星用飞轮组件是卫星姿态控制的重要执行部件,需要及时对飞轮组件运行状态进行监测,但实际生产过程中往往由于前期缺少试验数据无法对飞轮组件状态监测.因此本文提出使用加入白噪声的仿真数据优化支持向量机达到对飞轮组件进行状态监测.同时使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对实测信号降噪,使用降噪后的信号验证支持向量机的分类准确率.试验表明支持向量机能够识别正常状态、内圈故障状态和外圈故障状态,且分类有效率达到98.33%.

    集合经验模态分解支持向量机卫星姿态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