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贾永全

双月刊

1002-2090

byndxb@163.com

0459-6819135

163319

黑龙江省大庆市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Heilongjiang August First Land Reclamation Universit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81年平3月,属学术类刊物,初为半年刊,1997年改为季刊。刊登论文以校内为主,对校外的优秀论文也定量刊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秸秆还田和增施氮肥对寒地水稻品质的影响

    刘梦红胡聪聪李红宇罗明...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秸秆还田和增施氮肥对寒地水稻品质的影响.采用二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进行秸秆还田和秸秆离田下增施氮肥的研究,分析稻米的加工品质、外观品质、营养及食味品质.结果表明:与秸秆离田(A1)相比,秸秆还田(A2)显著或极显著降低稻米的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粒长及粒宽,整精米率降低了 3.54%;垩白粒率、垩白度及直链淀粉含量差异不显著;蛋白质含量极显著提高了 12.16%;食味评分显著下降了 0.92%.与常规施氮(B1)相比,增氮处理间稻米的糙米率、精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蛋白质含量及直链淀粉含量差异不显著;调节肥增氮 15%(B3)和穗肥增氮 15%(B4)的食味评分分别显著下降1.42%、1.66%;秸秆还田和增施氮肥二因素互作的稻米品质效应均不显著.

    秸秆还田增施氮肥寒地水稻品质

    增施腐殖化木耳菌渣对玉米养分和产量的影响

    吴一格蒋雨洲张吉立苏珊珊...
    7-13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研究增施有机物料对石灰性黑钙土上玉米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规律,以期为腐殖化木耳菌渣在石灰性黑钙土改良中科学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以先玉 335 为供试材料,设置不施肥处理、常规施肥对照、腐殖化木耳菌渣+常规施肥 3 个处理,小区试验设计,3次重复.结果表明:增施腐殖化木耳菌渣与常规施肥对照相比显著提高了玉米干物质积累量、氮和磷吸收量,但不会对玉米钾吸收产生显著影响;增施腐殖化木耳菌渣提高了玉米穗长、穗粒数和穗重,产量和产值分别提高了 20.52%和4 747.5 元·hm-2,同时提高了玉米氮、磷、钾肥利用效率.综合分析认为,在当地常规施肥基础上增施腐殖化木耳菌渣有利于促进玉米生长、提高产量和肥料利用效率.

    玉米腐殖化木耳菌渣养分产量

    水耕对草甸黑土不同开垦年限土壤腐殖质组成含量的影响

    张新月周榆越焦峰
    14-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三江平原不同开垦年限下水田土壤腐殖质组分含量的变化规律,以东北三江平原水田不同开垦年限的草甸黑土为调查对象.试验结果表明,旱田耕作改为水田耕作后,随着开垦年限的增加,草甸黑土的土壤腐殖质各个组分含量的变化不同,草甸黑土胡敏酸和富里酸含量均随水耕年限的增加呈先降低再升高趋势,胡敏素含量表现为先降低后平稳趋势,且草甸黑土耕层土壤内各含量变化幅度均大于犁底层和心土层土壤.草甸黑土PQ值在改为水耕后,随着开垦年限的增加,耕层和犁底层土壤表现先上升后平稳趋势,而心土层土壤PQ值先下降再上升.草甸黑土在由旱田改为水耕后,土壤中腐殖质各组分含量变化速率不同,耕层土壤腐殖化程度均大于犁底层和心土层土壤,东北黑土区荒地开垦种稻后土壤向水田方向演变.

    黑土垦殖年限稻田土壤腐殖质

    大蒜素对绵羯羊瘤胃发酵指标及甲烷产量的影响

    张存昊杨坤张爱忠胡海燕...
    19-24,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不同浓度大蒜素对绵羯羊瘤胃发酵指标及甲烷产量的影响,试验选取 6 只体况良好,体重相近(28±1.0 kg),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绵羯羊,采用体外采气法,以基础日粮为底物,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大蒜素 100、300 和 500 mg,筛选出最佳添加量.试验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不同浓度大蒜素对体外发酵pH值无显著影响(P>0.05);添加大蒜素100、300和500 mg均显著提高了体外培养液中BCP(P<0.05)、氨态氮(P<0.05)和丙酸(P<0.05)浓度,显著降低了乙酸浓度(P<0.05)和乙酸/丙酸(P<0.05);并对甲烷产量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因此,添加 300 mg大蒜素对上述指标影响最大.

    大蒜素瘤胃发酵甲烷绵羯羊

    不同复合酶制剂对新生肉雏鸡营养物质代谢率、屠宰性能及肠道发育的影响

    任鹏翔刘干张爱忠周洪彬...
    25-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不同复合酶制剂添加到日粮饲料中对新生肉雏鸡营养物质代谢率、屠宰性能及肠道发育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选择 1 日龄健康的罗斯肉鸡 390 只,随机分为 5 组,每组为 6 个重复,每 13 只鸡为一个重复,共计 42d试验.设3期日粮,其中对照组为基础日粮(代谢能依次为 13.87、14.44、15.17 MJ·kg-1),分别在试验Ⅰ、Ⅱ、Ⅲ、Ⅳ组日粮中添加复合酶 0.2 g·kg-1.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复合酶制剂均能显著提高肉鸡的营养代谢率,尤其是酶制剂Ⅳ组显著提高Ca、P、CP、DM、NDF和ADF的消化率;饲喂酶制剂Ⅰ、Ⅱ、Ⅲ、Ⅳ组显著提高肉鸡的半净膛率、全净堂率、胸肌率和腿肌率,且酶制剂Ⅳ组效果最佳;饲喂酶制剂Ⅰ、Ⅱ、Ⅲ、Ⅳ组显著提高新生肉雏鸡十二指肠和回肠的绒毛高度和绒腺比,降低隐窝深度,且酶制剂Ⅳ组效果最佳.结果说明,添加不同复合酶制剂均能改善肉鸡的营养代谢率和屠宰性能,促进肠道的生长发育,其中酶制剂Ⅳ组饲喂效果最佳,其次是酶制剂Ⅲ组.

    复合酶制剂肉鸡营养表观消化率屠宰性能肠道发育

    冷暴露下添加盐酸川芎嗪提高小鼠肝脏PGC-1α表达

    夏榕鸽孟凡舜李仕韦赵天睿...
    3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试验探讨冷暴露条件下添加盐酸川芎嗪对小鼠肝脏产热蛋白PGC-1α的影响.试验选取C57BL/6 雄性小鼠 40 只,预饲一周后,随机分为四组.常温对照组保持在 26±2℃环境中饲养,冷暴露组和加药组每天置于 4℃人工气候室中冷刺激 3h,加药组小鼠在冷暴露前进行相应的灌胃处理,四周后处死小鼠并采集肝脏组织.采用HE染色法观察肝脏组织是否有损伤;采用油红O染色法观察肝脏组织中脂滴数量;采用IHC法和Western Blot法对肝脏组织中PGC-1α表达量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添加盐酸川芎嗪后肝脏无损伤,脂滴数增加,PGC-1α的表达量显著提高.综上,冷暴露条件下盐酸川芎嗪可提高PGC-1α的表达量,促进小鼠肝脏产热.

    盐酸川芎嗪冷暴露PGC-1α肝脏

    不同生长期坏死杆菌OMVs的分离鉴定及其对RAW264.7细胞分泌TNF-α、IL-8的影响

    赵鹏宇蒋凯毕栏于思雯...
    38-43,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初步探究坏死杆菌不同生长期外膜囊泡(OMVs)在形态、蛋白组成和功能的差异,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坏死杆菌OMVs,通过透射电镜观察OMVs的形态结构,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OMVs的蛋白组成差异,ELISA检测OMVs刺激RAW264.7 细胞后TNF-α和IL-8 的分泌情况.结果显示:坏死杆菌在培养 2h后进入对数生长期,在 8h时达到峰值,随后进入稳定期和衰亡期;坏死杆菌不同生长期均可产生球形的OMVs,在坏死杆菌培养 24h时产生的OMVs中 43 K OMP和白细胞毒素的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坏死杆菌培养 12h时产生的OMVs刺激RAW264.7 细胞 12h和 24h后分泌的IL-8 和TNF-α水平均高于其他组.因此,坏死杆菌稳定期产生的OMVs可以更好的刺激RAW264.7 细胞产生炎症因子IL-8和TNF-α.

    坏死杆菌外膜囊泡TNF-αIL-8

    微波熟化高粱与大米的复配米饭蒸煮参数与综合食味值评价

    姜鹏刘念董莹彭辉...
    44-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龙粳31号大米和经过微波熟化的龙米粮 1 号高粱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探讨了质量比、料水比和蒸煮时间对复配米饭蒸煮参数和食味值的影响,并评价了复配米饭的感官特性.结果表明,当经过微波处理的高粱与大米的质量比为1∶4 g·g-1 和料水比为1∶1.2 g·mL-1 时,复配米饭的综合食味值最高.而未经过微波处理的高粱复配米饭需要延长蒸煮时间才能达到较高的综合食味值.微波熟化处理缩短了复配米饭的蒸煮时间10 min,复配米饭的香气和味道得到了提高.研究确定了微波熟化高粱与大米复配蒸煮的工艺参数,为高粱复配米饭生产提供了技术参考.

    微波熟化高粱复配米饭蒸煮参数综合食味值

    固定化酶法制备甘油磷酸胆碱工艺的研究

    魏美霞孙清瑞鹿保鑫
    50-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固定化脂肪酶具有安全绿色、特异性强、易于分离的优点,为制备一种高纯度食品级的认知增强剂L-α-甘油磷酰胆碱(Glycerol phosphorylcholine,以下简称GPC),以GPC相对含量为评价指标,探讨了在有机相中酶法水解大豆磷脂制备GPC,考察了反应时间、底物浓度、加水量、加酶量对磷脂水解程度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经响应面试验得到制备GPC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时间37.7 h,底物浓度16%,加水量 63%,加酶量 17%,该条件下GPC的相对含量为 78%.进一步经硅胶柱层析纯化,GPC的相对含量可达到 99.8%.试验表明,该方法可实现高纯GPC的有效制备.

    甘油磷酸胆碱磷脂响应面固定化脂肪酶

    杂豆中酚类物质的组成、生物活性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战川朱磊于昕楚
    59-67页
    查看更多>>摘要:杂豆分布广、种类多,是人们日常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酚类物质是杂豆中重要的次级代谢产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近年来,关于杂豆酚类物质的研究热度持续增长.文章对杂豆种子酚类物质的含量组成、生物活性和应用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梳理,以期为其深入研究与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杂豆酚类物质含量组成生物活性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