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黑龙江交通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黑龙江交通科技
黑龙江交通科技

王银涛

月刊

1008-3383

hljjtkj1978@163.com

0451-86683434

15008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清滨路92号

黑龙江交通科技/Journal Communication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eilongjiang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公路连续梁桥设计要点及验算分析

    刘小伟
    102-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公路连续梁桥的设计质量,防止其在建设和运营期间出现安全事故,分析了连续梁桥的结构选型原则和桥位布置原则,以安顺至盘州(黔滇界)高速公路的连续梁桥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三跨布置,跨径组合为(39+68+39)m,选择了桥梁混凝土和钢筋的物理力学参数,并设计了箱梁的顶板厚度(跨中顶板和悬臂顶板)、底板厚度、腹板厚度等。随后,分析连续梁桥的计算荷载和作用组合,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连续梁桥的三维仿真模型,验算了桥梁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性能,桥梁的抗剪、抗扭、抗弯、抗裂能力满足规范要求,悬臂端的挠度小于悬臂长度的 1/300,边跨、中跨的挠度小于计算跨径的1/600,说明连续梁桥的设计方案可行。

    连续梁桥设计要点作用组合结构验算

    大直径盾构隧道下穿河道护岸结构影响数值分析

    徐军丽赵宇
    107-110,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如何保证大直径盾构隧道安全地穿越河岸护岸桩,是沿海及水系发达城市修建隧道面临的一项关键问题。针对深圳市望海路隧道下穿中心河护岸结构,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大直径盾构隧道施工对河道护岸桩的影响,结果表明:(1)盾构隧道开挖到距离护岸桩前10m位置时,护岸桩开始出现水平方向位移,位于隧道边缘上方的护岸桩水平位移大于隧道中线上方的桩,最大位移3。75 mm。(2)隧道中线位置开挖土体较多,其上方的护岸桩竖向位移较大,为7 mm,靠近隧道边缘,开挖的土体较少,上方的桩竖向位移相对较小,为3 mm。(3)盾构隧道掘进到护岸桩下方,桩的位移迅速变大,隧道完全掘进通过护岸桩下方,桩的位移趋于稳定,盾构穿越护岸桩的过程在施工中需要重点监测。

    大直径盾构护岸桩下穿施工数值模拟

    暗挖隧道下穿既有铁路站场实施方案设计

    李星龚贵友张轩铭唐文洋...
    111-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重庆市九龙坡区市政隧道下穿铁路站场为依托,通过数值模拟与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法,按实际情况,对下穿暗挖隧道过站区施工过程进行模拟,对下穿隧道施工过程中引起既有铁路站场变形及控制措施开展研究,对既有铁路变形进行评价,得出适用于该工程地质的控制措施,使新建隧道在保证铁路正常运营及安全下,下穿既有铁路站场。

    暗挖隧道铁路下穿施工加固措施

    普通国省道隧道隐患改造技术与效果评估

    王琼
    116-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安徽省六安市选取普通国省道铜锣寨隧道作为典型隐患隧道治理的试点,基于BIM技术构建了集成交通、机电、照明、通风等专业的安全监测平台。通过对隧道环境参数、交通安全指标、事故数据的动态分析,精准制定整治方案并组织实施。治理成效显著:隧道内一氧化碳日均浓度降至80 ppm以下,照度提高至80 lx以上;车距不足200 m比例降至8%,年均事故率降至零。

    隧道隐患治理改造效果BIM监测平台

    淤泥质地层基坑开挖卸荷对下卧区间隧道变形扰动分析

    杨潇
    120-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获得淤泥质地层中深基坑施工对下卧区间隧道变形扰动的影响,以永嘉广场深基坑斜交上跨区间隧道工程为例,采用实测数据与三维数值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基坑开挖对下卧隧道的变形影响,验证了数值模型的合理性。结果表明:淤泥质地层中基坑底距离下卧隧道约两倍隧道洞径时,对隧道上部地层采用搅拌对加固措施可有效控制隧道隆起变形,隧道最大隆起变形8。8 mm,满足变形保护要求;隧道与基坑平面交叠长度越大,隆起变形越大,隆起变形从交叠中心点向基坑两侧平缓过渡减小;隧道与基坑交叠长度较大时,交叠中心范围存在隆起平缓区域,采用一次卸荷大面积开挖方式不利于控制隧道结构隆起变形;同一隧道截面上最大隆起变形处位于拱肩范处、最大水平变形位于拱腰处,隧道形状呈现为"竖椭圆状"的收敛变形。

    淤泥质地层基坑区间隧道实测数据数值分析

    基于一维AlexNet卷积神经网络的铁路货车轴承故障识别

    汤武初刘佳彬吕亚博韩丹...
    125-130,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铁路货车是我国货物运输的一种重要交通工具,轮对及滚动轴承是铁路货车的关键部件之一,与其他普通轴承相比,铁路货车轴承由于结构复杂、承载力大、故障特征频率难于精确计算,一般基于信号处理的特征提取加分类器的传统智能诊断算法,对专家经验要求高。在此基于AlexNet神经网络,提出基于改进一维卷积神经网络智能诊断模型,通过引用改进的卷积核增强神经网络的非线性表达能力。以353130B铁路货车轴承为研究对象,使用实验室轴承实验机分别对正常轴承、外圈故障、内圈故障、滚子故障4 种类型信号进行采集识别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该网络对轴承故障的识别率可达99%,具有优秀的故障识别特性,表明该模型具备良好的泛化价值,对铁路货车轴承故障识别检测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铁路货运列车轴承故障诊断神经网络深度学习

    "微改造"治理高峰拥堵——以合肥市望江西路潮汐车道为例

    王志远
    131-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合肥市望江西路交通流存在潮汐现象、现状车道数无法满足高峰小时交通流需求的问题,依据潮汐车道设置的理论条件,同时结合望江西路实际项目特征,提出了"路段潮汐"与"交口潮汐"两大总体方案并进行比选,最终采用"交口潮汐车道"的改造方案,仅对主要交口的进出口车道进行改建。该方案以"小手术"的形式,节约工程造价,缩短施工周期,现场实施后切实有效地缓解了道路高峰期拥堵状况。同时考虑到项目实施前,合肥市尚无设置潮汐车道的案例,因此该项目引入移动式护栏进行管理,整个项目可作为潮汐车道的宣传与试点,为市域范围内后续潮汐车道的建设推广提供经验。

    潮汐交通潮汐车道可变车道微改造移动式护栏

    新疆生态敏感区公路施工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武云飞孙亮李宏亮宋朋飞...
    137-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新疆那拉提至巴仑台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分析公路施工期产生的环境问题,采用文献分析和频次分析法,结合专家意见对指标进行筛选,并研究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的原则及方法结合生态敏感区的特点,建立由5 个二级指标、17 个三级指标构成的生态敏感区公路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对每个指标赋权重,结果表明二级指标中植被覆盖率、砍伐树木量、TSP、临时占地生态恢复率、施工昼间LAep均值、CODcr和石油类浓度权重占比较大,评价结果符合实际。

    生态敏感区公路施工期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运结合关键工作分析——以佛山市为例

    宁翊森栾鑫
    142-145,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推动着城市轨道交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现阶段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具有周期长、阶段多、工程复杂、技术要求高等特点,涉及到投资、建设、运营、监理等多方主体,存在责任主体不明晰、运营需求考虑不充分、监管保障不到位、协调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为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建设运营质量,以佛山市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为基础,分析轨道建设运营交接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的工作特点,提出了充分重视运营需求、建立完善的权责清单、做好统筹协调等一系列工作建议。

    轨道交通运营模式提前运营介入建设统筹协调

    江苏高速公路智慧扩容现状与展望

    于鑫
    146-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速公路智慧扩容改造是提升高速公路通行能力和通过效率的重要手段,也是未来高速公路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系统梳理和分析沪宁高速公路和京沪高速公路智慧扩容改造成效,提出了智慧扩容后的高速公路组成部分,各项技术适用性程度,并在未来布局和技术场景应用方面提出建议。

    高速公路多源智能感知技术应急管控联网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