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黑龙江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黑龙江教育
黑龙江教育

月刊

1002-4107

黑龙江教育/Journal Heilongjiang Edu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演进、特征与趋势

    郑前进朱郴韦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在厘清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以下简称"国家虚拟仿真'金课'")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从建设单位、主要团队和主题内容等方面,对历年1 200门"金课"的分布特征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显示:认定课程地区分布不平衡,"双一流"建设高校优势突出;主要团队以5人构成和内部合作为主,跨单位合作较少,负责人行政职务优势明显;管理类位居学科类别首位,工学、医学和理学位列学科门类前三;课程性质以专业基础课和核心课为主,实验类型以综合设计和研究探索为主。基于此,未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改革与"金课"培育,应重视均衡发展、加强校际共建、探索混合式教学、推进开放共享、融入思想政治教育。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实验空间课程资源"两性一度"

    基于虚拟仿真与项目实训的"系统综合设计实验"新工科课程改革

    邱崧贝璟张聪慧
    6-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传统"系统综合设计实验"课程存在的教学内容较单一、实验的设计性和创新性低、学生和教师互动较少和学生主观能动性不能得到积极调动等问题,文章以培养创新型卓越新工科嵌入式系统开发人才为目标,构建了基于PROTEUS虚拟仿真的嵌入式系统综合设计实验教学平台,以提升实验效率;设计了一系列创新性综合实训项目,以贴近工程实战;提出了"三七穿插式"教学模式,以增强师生互动,并探索建立了符合新工科特点的多维实验考核评价新体系,使"系统综合设计实验"成为一门具有创新性、综合性、实践性的新工科实训课程。

    "系统综合设计实验"课程虚拟仿真项目实训新工科

    基于CDIO教学理念和虚拟仿真技术的"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教学创新

    杨文汪缤缤廖生温
    9-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针对传统"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CDIO教学理念和虚拟仿真技术的课程改革措施。通过引入实践导向的教学模式和虚拟仿真技术,明确教育目标,重塑课程内容,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与实施方案;同时,强化学业评估和教学评价机制,确保学生能在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中获得均衡发展。通过教学改革措施,期望能为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领域的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CDIO教学理念虚拟仿真

    基于Unity 3D的机构搭建虚拟实验研究与实践

    熊平原王毅王旭东
    13-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机构搭建是"机械设计"课程的基础性实验。传统的实物实验存在生均设备少、搭建耗时长、过程评价不全面、无法满足疫情等突发情况下的教学需求等问题。文章以全过程实验考核为目标,借助虚拟现实技术,构建基于Unity 3D的平面机构搭建三维可视化交互场景,联动MySQL、Excel软件构建数据库,开发出集在线学习、虚拟搭建、运动仿真及综合考核"四维一体"的虚拟实验教学平台,不限时、多维度为师生提供沉浸式实验教学服务,提高了实验教学效果,降低了实验成本,为新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有效途径,也为机械类虚拟实验教学改革提供了参考。

    "机械设计"课程机构搭建虚拟实验Unity3D

    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多维特征探索与风险应对策略

    盛先科
    16-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数字技术的推动和思想政治教育主动适应数字时代的自我优化需要,数字技术全面赋能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必然趋势,推动了教育理念更新、教育模式变革和教育内容创新。在其展现强大优势的同时,也存在诸如意识形态领域安全隐患、忽略教育价值表达、数字信息安全防范风险等潜在问题。对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回归育人本心,以做好主流价值引领为重点,注重融通创新,构建伦理秩序,通过扬优势、防风险,以数字化转型提升高校思政育人质量。

    数字化赋能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构建与实践

    刘左元李明娟李林英
    2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顺应了数智时代信息技术发展的要求,对于提高教学效能、革新教学手段和贯彻思政课立德树人根本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起步晚、规模小和软硬件技术门槛高等因素制约了现阶段高校思政课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发展。基于此,文章从坚持信息化数字化教学与高校思政课学科内涵、教学特点、教学资源相结合等方面入手,搭建教学平台、完善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方法,构建高校思政课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模式。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教学模式

    红医精神融入医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价值意蕴及实践进路

    张书彬刘禹彤于雅迪
    25-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医精神是中国革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融入医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坚持"以文化人"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现实需要,是坚持"五术并举"夯实新时代医学人才基石的现实选择,是坚持"铸魂促行"助推医学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提升红医精神融入医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应强化顶层设计,以制度建设助力医学院校红医传承,共筑专业队伍,打造特色育人资源库,坚持优化设计、技术赋能、文化浸润,拓展协同育人新思路。

    红医精神医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医学院校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索——以读书活动小切口融入"大思政"为例

    满宠
    29-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深入探索并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不仅是高等教育体系中的核心任务,更是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举措。鉴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多元路径,文章聚焦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特别是以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为切入点,旨在通过此类活动激发学生的内在思考与行动力,将"大思政"理念融入日常教育中。基于读书活动取得的经验及教育效果,文章深入探索了读书活动持续深化与创新的构思,并提出了读书活动深入发展的策略与保障措施,以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模式读书活动"大思政"

    我国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优化策略研究——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分析

    魏涛范飞飞
    3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委托代理视角来看,我国高校在人才培养与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多重委托代理关系,这使得我国高校面临着逆向选择与内部人控制2种典型问题,影响了我国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有效运行。因此,我国高校应从有效缓解代理问题和降低代理成本入手,在增强教学信息透明度的同时,通过设计激励与约束相容的机制,以专任教师与管理层等代理人为关键环节,对委托代理链条进行优化,并通过质量文化建设营造良好氛围,逐步使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步入闭环式循环的良性运行轨道。

    委托代理理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代理问题

    金融科技背景下高校人才培养的对策与建议

    李雨辰
    37-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数字化时代,金融科技的迅速发展推动了金融服务变革,并对金融科技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高校作为金融科技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需加强产学研融合,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当前,金融科技领域对人才数量和质量的需求激增,但高校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和师资建设等方面存在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高校应基于动态行业培养需求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建立健全师资队伍,推行多元化金融人才培养策略,积极布局"新财经"战略,以创造良好的人才培育环境。这些举措将有助于高校更好地满足社会对金融科技人才的需求,促进教育与市场的有效对接。

    金融科技高校人才培养产学研融合校企合作